首页 > 专栏

福建晋江2:到梧林看红砖大厝与番仔楼,感受侨乡风情

更新时间:2023-05-23 06:00:03 阅读: 评论:0

迎奥运-掀的拼音

福建晋江2:到梧林看红砖大厝与番仔楼,感受侨乡风情
2023年5月23日发(作者:保护环境的作文300字)

福建晋江2:到梧林看红砖大厝与番仔楼,感受侨乡风情

疫情期间有时难以跨省旅游,但省内一样有好地方,一个多月前

我专程去晋江梧林传统村落游览,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里。梧林是个有

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村落,村子里保留了139栋百年老建筑,其中有闽

南传统红砖大厝,也有大量中西合璧的番仔楼,以及充满异域风情的

洋楼别墅,行走其中仿佛步入一座原生态村落式建筑博物馆。徜徉在

各具特色的古建筑间,感受归国华侨们的家国情怀,在榕树下咖啡馆

喝杯咖啡,到番仔楼前留张影 . . . 梧林传统村落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它也是继“五店市”之后晋江的又一张文

化新名片。

走进村子,马上被周围精美的古建筑所吸引。下图为游客中心,

里面有梧林村的建筑模型。游客中心所在的建筑名为“朝东宅”,是

旅菲华侨蔡朝东的宅邸,始建于清末,为两落五开间的闽南传统大厝。

“朝东宅”的旁边有一栋醒目的西式洋楼,这也是蔡朝东的宅邸

“朝东楼”,建于1930年,主楼三层,外部为两层半罗马式洋楼,这

也是梧林最早的洋楼。

走进“朝东楼”,里面有个中庭。难以想象外表洋气的朝东楼内

部却是闽南大厝构造,二进四开间,目前为梧林侨史与建筑图片展厅。

从展览中得知梧林属于典型的聚族、聚姓而居的传统村落。梧林

蔡氏为济阳蔡氏后裔,唐代蔡用元入闽,初居建阳,后迁往兴化,是

福建济阳衍派始祖,其后代人才辈出,如北宋名臣蔡襄,他曾主持建

造了泉州洛阳桥,也是宋四家之一,书法浑厚端庄。梧林村落起源于

明洪武年间,发展于清代,兴盛于清末民初。当时有大批梧林人下南

洋经商,致富后纷纷回乡建楼,当然他们在战争时期也毁家纾难投身

抗日,在和平年代则热心公益造福家乡。

“朝东楼”前后两侧各有一门,两门一关,这里就是个独立的世

界。

再看一眼“朝东楼”建筑外观

离开“朝东楼”,外面是“烧塔仔广场”。“烧塔仔”是闽粤赣

农村的一种民俗,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祈愿生活红红火火。

这是“烧塔仔广场”对面的一栋番仔楼,目前是当地居委会所在

地。

沿着“君公路”进村,首先见到的是“芳界宅”。它建于1947年,

是一座两进五开间的闽南传统红砖厝,且带有凉亭,别具特色。

我去的时候里面刚好有庆祝书画作品邀请展

再往前有一排店铺,这是“阿泥巴巴”陶艺工作室,可以在里面

亲手体验陶艺制作。

前面的小广场上有一座刚刚修复的戏台,戏台对面是个庙。

戏台斜对面就是“梦菜家声”楼,它是旅菲华侨蔡怀瑞的宅邸,

梧林村内还有另外一幢同名建筑。

南洋一带盛产咖啡,游客可以在这里喝一杯南洋咖啡。

附近还有“联泰厝”和 闽南古早味小吃街,我们在这里吃了一碗

四果汤和炸咸粿。这里的廊架两边通透,炎炎夏日坐在里面并不觉得

热。

小吃街尽头的这幢建筑很奇特,墙上还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装饰。

必须得赞一下梧林村内的公共洗手间,外部为闽南传统建筑形式,

里面大量使用红砖和石雕来做装饰,既精美又有地方特色。

继续前行来到“光明厝”,这是一座两落五开间的闽南传统大厝,

建于清末,据说房屋内部板墙上使用了'木骨泥墙’,可惜大门紧闭无

法进入参观。

旁边是“梦菜家声”楼,跟戏台对面那栋洋楼一样同为旅菲华侨

蔡怀瑞的宅邸。这幢楼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为骑楼式番仔楼,一

梯一厅一房一外廊,被誉为“单身复式公寓”,融合了闽南和菲律宾

的建筑风格。

这栋楼的对面就是梧林村最醒目的“修养楼”,俗称“枪楼”。

它是个三层碉楼,建于1934年,主楼平面呈方形,建筑四面围廊,二

层起围廊四角立柯林斯柱支撑,形成“四面八柱”构造。二、三层内

壁间、廊道中开着里大外小的枪孔,便于朝不同方向射击。此建筑有

着精巧的欧式建筑塑花工艺以及借柱造廊技术,是梧林西洋建筑工艺

的代表作。

绕到后面看,旁边还连着两栋两层小楼。

行走在漂亮的红砖古厝间

这座红砖厝上长出一株茂密的榕树,根须都盘到了山墙,堪称一

景。

终于走到著名的“侨批馆”,这是一幢三层红砖洋楼,建于1938

年,由主楼和石埕组成,它是旅菲华侨蔡顺意的宅邸。当时为了方便

家乡的侨胞和侨眷,蔡顺意投资建设了侨批馆,可惜逢日寇入侵未能

完工,余下的款项就捐给了政府支持抗战,侨批馆也转而成了梧林小

学的校舍,被称为“旧学堂”。

如今里面是邮政和侨批图片展,展出很多当年的侨批书信。自清

代以来,大批当地人下南洋谋生,他们爱拼敢赢,稍有积蓄后就汇款

回乡“起大厝”,也由此促进了侨批业的发展。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

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它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

承诺的重要体现。

“侨批馆”建筑背面

“侨批馆”的旁边是“放眼世界楼”,看梧林导览图上还有诸如

“旭日东升楼、“胸怀祖国楼、“江山如画楼”、“东风万里楼”等,

估计这些房子应该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华侨回乡建的,有着鲜明的时

代特色,从名字上也能感受到侨胞们的家国情怀。

这是村子里的石头房,感觉应该是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很

有特色。

走到“长城小筑”,这是旅菲华侨蔡怀长、蔡怀程兄弟的宅邸,

建于1949年,主楼两层,二进五开间,也是一栋中西合璧建筑,目前

还在修缮中。

这是“容膝居”,建于1928年,占地400平米,是旅菲华侨蔡

顺意的宅邸,目前已改建为一处民宿。

“容膝居”为中西合璧洋楼,共两层,由于年久失修房屋严重损

毁,目前为重修后的建筑,保留了四面外墙及内部空间结构。

村子里非常干净整洁,精美的古厝边种满了花草树木。

逛到“怀纪茶局”,这是一座红砖燕尾古厝。

内部装饰古色古香,这里提供茶和咖啡,环境非常好。

从茶局走出来,继续徜徉在古厝与巷道间。

来到“德兜楼”,它是旅菲华侨蔡德兜的宅邸,建于1934年,为

三层洋楼,平面呈L型,建筑面积450平米。一二层设有外廊,闽南

人称之为“五脚架”。这幢建筑不仅有西式的灯圈、楼梯、窗套、山

花等,同时也有照壁、水刷石、对联、寿屏等中式元素,堪称中西合

璧。

“德兜楼”的庭院与“五脚架”

继续前行,途径一座红砖大厝,刻意不修复,而是用玻璃罩保存

了房子原来的墙基,很有创意。

转来转去,终于走到“榕树下”网红咖啡馆的后门,这是一条极

为狭窄的巷道,走进去之后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咖啡馆所在的建筑名叫“德鑨五间张”,是旅菲华侨蔡德鑨的宅

邸,建于1924年,是一座两落五开间的闽南官式大厝,面积有450

米。建筑上的石雕构件、砖雕、灰塑和彩绘等工艺都精美绝伦。

庭院里有好几株枝繁叶茂的榕树,根须发达,几乎布满庭院的地

面。

咖啡馆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部分保留了老宅的木框架结构,后

面部分则改造成西式建筑。

走到这里感觉有点累,干脆坐下来喝杯咖啡休息一下,顺便给手

机充充电。由于是工作日,咖啡馆内人不多,听着音乐刷手机很是惬

意。

离开“榕树下”咖啡馆,继续前行去看“五层厝”。这座五层洋

楼也是旅菲华侨蔡德鑨的宅邸,建于1936年,建筑面积有七百多平米,

整体以钢筋水泥注筑,二至五楼的围栏上留有多个枪眼,用于防御。

大楼主体完工后正值日军侵华,为了支援抗战,主人干脆将装修款捐

给了政府用于购买飞机抗战,由此可见华侨们的爱国情怀。

“五层厝”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怎么看都只有四层。

绕到洋楼背部,终于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层!

这是“五层厝”边上的一栋三层洋楼,叫“坑墙楼”,是旅菲侨

胞蔡咸坑和蔡咸墙兄弟的宅邸,建于1932年。建筑的门窗、廊柱、山

花的堆塑工艺都相当精美。

不远处又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石头厝

对面这座两落五开间的闽南传统大厝叫“德越宅”,是旅菲华侨

蔡德越的宅邸,建于1928年。这座大厝很有特色,上面还有阁楼与凉

亭。

“德越宅”门口有古朴的竹桌椅和茅草伞,忍不住上去坐了坐。

里面有闽南风情的茶座

旁边还有一栋两层番仔楼“忠怀楼”,一层墙体使用白条石,人

字形垒砌和平砌相结合,二楼以上是清水红砖。

继续往前,见到一座石头厝,墙体镂空,旁边种植了芭蕉,独具

特色。

转到前面一探究竟

原来是“小娘惹厨房”。它是一家东南亚风味餐厅,在厦门也有

三家店,我曾经去吃过,还不错。餐厅还没到营业时间,好奇走进去

参观了一下,发现装饰颇有南洋风情。

这是附近的“大晋茶肆”,外面有很多茶座,若天气不热坐在这

里喝茶一定很惬意。这座建筑名为“咸沟楼”,兴建于民国,一层墙

体采用粗石人字形垒砌,开中式石窗,二层起采用红色清水砖砌筑,

开西式红砖大窗,东侧还有小阳台,与凉亭露台相连。

继续往前走,又见一座洋楼,不知叫什么名字,只看到楼顶有

“1953”字样,估计是建筑年份。

再继续往前,来到“显韬宅”,这是一座五间张双落双护厝式闽

南传统大厝,面积有七百多平米,始建于1921年,主人为越南侨领龚

显韬。

目前建筑内部为“橘若书店”,这是泉州地区的网红品牌,有书

店也有咖啡馆和民宿,可惜进去必须强制消费下午茶,我们就放弃了,

只在门口看了一眼。

“显韬宅”不仅建筑规模大,装饰讲究, 东侧的护厝也很有创意,

既通风又防晒,非常适合闽南地区炎热的夏季。

旁边这座是“阳川宅”,建于1950年,为五开间榉头止大厝,两

侧榉头上建了阁楼,且都有凉亭。

终于走回村口的“聚宝池”,原本池边有大片花海,可惜六月底

花儿已经凋谢了。

游览完梧林传统村落,我真的被它惊艳到了,难以想象一个村落

里可以聚集这么多闽南传统官式大厝、中西合璧番仔楼、以及哥特式、

古罗马式洋房,让我这等建筑爱好者看得热情高涨两眼放光。

行走在村子里,沿途欣赏一座又一座精美大宅,累了找个咖啡馆

或茶座歇一歇,饿了可以去古早味小店找小吃,或者去“小娘惹厨房”

品尝南洋风味餐,想凹造型的美女们这里到处是景点,最重要的是还

不收门票,真是省内游的好去处!

列的组词-感恩节由来

福建晋江2:到梧林看红砖大厝与番仔楼,感受侨乡风情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6:00: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928031748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福建晋江2:到梧林看红砖大厝与番仔楼,感受侨乡风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福建晋江2:到梧林看红砖大厝与番仔楼,感受侨乡风情.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晋江博物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