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师泰师承交友考述(下)
乔梦冉
【摘 要】As a reprentative person of Gong ’ s family in the Yuan
dynasty , Gong Shitai was a famous poet and writer as the literary leader in
southeast China ,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official .Besides the knowledge
he learnt from his family members and teachers , the help of his fellow
friends contributes a lot to his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s in both his
official career and literature , which brought him great respect and
admiration .%贡师泰是宣城南湖贡氏家族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诗文家,
亦是元末重臣,东南文坛领袖。其一生成就非凡,除了家学、师承之影响,与其一
生的同辈好友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笔者拟从现保留下来的一些文献资料窥探其
交友情况,以此了解其不凡的一生。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4
【总页数】6页(P17-22)
【关键词】贡师泰;师承;交友;考述
【作 者】乔梦冉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K247
一、引言
贡师泰一生经历丰富,在青年求学期及仕宦之际结识名流友朋甚多。他们怀有共同
的文学追求,持有相同的政治见解,时而诗文唱和,时而探求学问,志同道合之士,
惺惺相惜,羡煞旁人。虽然,有些观点有异,但互相欣赏,争辩中的升华,亦是罕
见之佳话。以下,将对其与同辈友朋的相交作一简略考证,力求进一步了解其人。
二、贡师泰的交友
贡师泰 (1298—1362),字泰甫,号玩斋,宣城南湖人。元泰定四年 (1327年)进
士,曾任吏部、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官至户部尚书。文学功底深厚,以诗文擅名,
亦有政绩。著有《东轩集》《玩斋集》《诗经补注》。
(一)黄溍
黄溍 (1277—1357),字文晋,又字晋卿,元代婺州路义乌县 (今属浙江)人,世称
金华先生。元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儒林四杰”之一。与欧阳玄等一
样,延祐二年 (1315年)进士第,授台州宁海丞。历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
国史院编修官,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赠中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
知政事、护军,追封江夏郡公,谥曰文献。黄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诗文俱佳。其为人谦逊,平易近人却严于律己。今存《黄学士文集》四十三卷、
《日损斋笔记》一卷。
贡师泰与黄溍可谓莫逆之交,二人志趣相投,皆喜交游。至正十五年 (1355年),
贡师泰作有《黄学士文集序》,序文中,贡师泰对黄溍的为文风格进行了深刻而恰
到好处的概括。可见,只有知其人,方可有此精辟准确之评论。另“先生领延佑甲
寅乡荐,先文靖公实为考官,于师泰有契家之好。”[1]283又乃一力证。此外,
贡师泰对黄溍为官经历的确切记载亦突现二人相交至深。按,至正十五年秋,黄溍
的《贡侍郎文集序》:“延佑初元,故内翰贡文靖公较艺江浙乡闱……溍适自退休,
备员劝讲。同官为僚,日相款洽。属有史事,罔敢不亲其职业。辰入酉出,无须臾
问。于侍郎之高文大册、长篇短章,虽时或窥豹一斑、尝鼎一脔,终未能尽大观而
无憾……。”[1]165序文详细记录了黄溍与贡奎同朝为官,贡师泰随父入京师,
与贤才文士并游。另,贡师泰《跋诸公所遗马编修书札》:“师泰……于黄学士有兄
弟之义。”[1]365可见二人关系匪浅。
(二)余阙
余阙 (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西夏人,世居河西武威。父沙
刺藏卜,官庐州,遂为庐州合肥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任淮西宣
慰副使、都元帅、淮南行省参知政事,左丞,朝廷赐二品服。余阙为元代著名的忠
臣,至正十八年,为国殉节而亡,元廷赠余阙为淮南行省平章,追封豳国公,谥忠
宣。《四库全书》收有其《青阳集》。
贡师泰与余阙不只是文友,更是君子之交,一生的挚友。自至元三年 (1337年),
贡余二君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到至正八年皆因奉召参与辽、金、宋三史修撰,旧
雨重逢,已过十载春秋。按,余阙《贡泰甫文集序》 “泰甫,故学士仲章君之子,
能诗文,少游太学,有时名……故吾二人者欢然相得……时泰甫为应奉翰林文字,
固多暇者……饮酒三行或五行,即相与赋诗论文……计其别,十年矣……知泰甫真豪
士也……”[1]163序文提及二人因“迂”成为知己,一见如故,赋诗论文,相
交甚欢。不止于此,序文字字洋溢着余阙真挚的感情,对贡师泰的才华、操守、政
绩皆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二人相知相惜,为学,勤奋刻苦,饱读群书;为人,真诚
谦虚,不附权贵;为政,纪律严明,心系人民。志趣追求相同,真乃莫逆之交,感
人肺腑。
贡师泰与余阙,心照神交,重逢又别,万分不舍。临行之际,贡师泰作《送余廷心
赴浙东佥宪》:“绿发相从白发生,都门握手倍多情。论交岂少新朋友,对酒何如
老弟兄。玉节绣衣江上骑,苑花宫柳日边莺。使星一夜移东海,定遣文章到两京。”
[1]224(《玩斋集》卷四)可见其情深潭水,可谓谊切苔岑。又,贡师泰亦曾作
诗《缙云县和余廷心韵》(《玩斋集》卷一),该诗尾联“相思成白发,谁复理横琴!”
[1]184直抒其对余阙的思念之情。
余阙一生忠贞爱国,自刎殉节,贡师泰时任福建廉访使,亦在为国奔波。闻此噩耗,
悲痛万分。观戴叔能的《题跋余豳公手帖后题》,师泰以简短的语言赞誉了余阙的
品行及文章,字字见血,句句含情,隐藏着痛失知己的悲伤与哀念。足见贡余之谊,
非比寻常。
(三)周伯琦
周伯琦 (1298—1369),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人。聪慧好学,善文工书,
尤以篆、隶、其、草,闻名当时。顺帝曾命篆“宣文阁宝”乃题匾,摹王羲之《兰
亭序》、智永《千字文》刻石阁中。周伯琦自幼从宦,游京师,入国学,积分及高
等。以荫授南海县主簿,后转为翰林修撰至正元年 (1341年),为宣文阁授经郎。
八年,召为翰林待制,预修后妃、功臣列传,累升直学士。十二年,得居省台,除
兵部侍郎,与贡师泰同擢监察御史。十三年,迁崇文太监,兼经筵官,代祀天妃。
十四年,起复为江东肃政廉访使。除兵部尚书,未行,改浙西肃政廉访使。十七年,
拜资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招识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者十余年。
著有《近光集》三卷、《扈从诗》一卷,《六书正讹》《说文字原》二书。
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伯琦文章淹雅,亦足以摹写而叙述之。”[2]505
可见周伯琦之出众才学。探周伯琦与贡师泰二人,皆有良好的家学。另,二人于同
一年出生,且有着相似的求学为官经历,且均于至正十二年官居省台,乃南士之巨
大荣耀。二人在元末战乱之际,匡扶国运,忠君爱国,为人所敬。深有渊源的二人,
有着共同的爱好与追求,交往频繁,友情甚笃,堪称密友。按,贡师泰《跋诸公所
遗马编修书札》:“师泰于欧阳先生有师生之分……而张承制、周太常、危参政、宇
文佥事,则又朋友之厚爱者也。是皆天下名贤硕师……伯温与某位同年,亦将七十
矣。”[1]365体现二人之深厚友谊。又《玩斋集》收有《试院和周伯温待制韵》
《游西山次周伯温韵》等四首关于好友周伯琦的诗。另,师泰居于福州香岩寺时,
周克复为前谒师泰,甚兴,临别之际,赞其道德、文学、仕宦之才,并作《送周克
复归省序》,勉之。此外,戴叔能的《九灵山房文集》,收有《和周太常寄贡秘卿
诗五首》尽现其对贡周二人才学、品德之敬仰,对其情谊之羡慕。
(四)程文
程文 (1289—1359),字以文,号黟南生,徽州婺源人。元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程文自幼家贫,然喜好读书,束书游学,才学日进。泰定初年,至大都,虞集、揭
傒斯予其指点,受益颇深。《元史·儒林传》谓其“作文明洁而精深”,“平章巙
公、翰林虞公、欧公、揭公皆推许,不务进取,受知虞、揭尤深。”[3]4348
尤与揭傒斯师生情谊甚笃。历任临清漕运万户教授、礼部员外郎等。程文善文,陈
基《程礼部文集序》谓:“至于文章,则二公 (虞、揭)宾客概莫能与之争锋。余尝
评其文如泰山之松……犹季札适鲁而闻雅奏。莆田陈公众仲以文章名世,亦以吾言
为然。”[4]295其文散见于各典籍中,《全元文》辑得其文三十二篇、《永乐
大典》等辑得文十七篇。
程文与贡师泰、余阙关系甚恰,来往亦多。三人兴趣相投,互相欣赏,实乃知音。
贡师泰的《送许存衷赴漳浦县尹序》(《玩斋集》卷六)云:“往予在史馆,与应奉程
以文交最善”[1]297,可见一斑。《玩斋集》中亦有《题程以文遗曹子学书后》
《题程以文竹雨山房二首》《以拄杖赠程以文先生》、《送胡孟然还钱塘并束周伯
温程以文宇文子贞》等相关诗文。贡师泰于诗文中盛赞其博洽能文及其人格操守。
又, 《婺源程夫人墓志铭》(《玩斋集》卷十):“吾与其从父礼部员外郎文为通家
兄弟。”[1]412至正戊戌十月,程文作《东轩集》序,该序文简要介绍了贡师
泰的游学、仕宦,赞其文章卓迈俊伟、宏博靡丽。又,按揭汯的《神道碑
铭》:“公在京师……礼部员外郎程文名之曰玩斋,故学者皆称为玩斋先生。”[1]
468可知,玩斋先生的称谓,源于程文。另,程文曾于杭州,依贡师泰。至正十
九年秋,程文离世,贡师泰主其丧事,殡于西山之麓石人岭下,并作《祭程以文》
(《玩斋集》卷八),序文赞:“公之行,可以追配古人;公之德,可以度越诸君”,
[1]67贡师泰褒扬其德行。诚然,惋惜悲痛之情亦淌于胸中,可见二人友于兄
弟,情若手足。
(五)迺贤
迺贤 (1309—1368),字易之,号河朔外史,西域葛逻禄氏。汉姓马,名马易之,
又称为葛逻禄易之、合鲁易之。世居金山 (今阿尔泰山)之西,后散处内地,随兄塔
海宦江浙,于浙东庆元 (今宁波)长大成人。迺贤是元代著名的色目诗人,名声次于
萨都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迺贤天才宏秀,去元好问为近。虽晚年内登
翰林,外参戎幕,而仕进非所汲汲,惟以游览唱酬为事。故气格轩翥,无世俗殺琐
之态。其名少亚萨都刺。核其所作,视萨都刺无不及也。”[5]2235又,其诗
同会稽韩与玉的书画、金华王子充的古文,并称为“江南三绝”。迺贤曾任翰林国
史院编修,刘仁本礼聘其主持东湖书院。至正二十三年 (1363年)赴京,又于至正
二十四年,奉命代祀海岳。后因病误诊卒于军中。有《金台集》二卷、《河朔访古
记》二卷传世。
迺贤与贡师泰甚是友善,二人皆刚正善良,不慕权贵,他们关注民生疾苦,有心系
天下的宽广胸怀。《玩斋集》与《金台集》皆收有多首反应民生疾苦的诗歌,他们
支持元朝的统一与政权,但并不肯定民族压迫,更没有掩饰人民所遭受的战乱之苦。
贡师泰与迺贤相交匪浅。贡师泰《跋诸公所遗马编修书札》: “师泰于欧阳先生有
师生之分……是皆天下名贤硕师。易之悉与之游,书问往复,缱绪若不忍一日相忘
者……非易之才行超卓足以感动乎人,能得此哉?”[1]365贡师泰于上文赞赏了
迺贤的才行。至正十二年 (1352年),贡师泰作有《葛逻禄易之诗序》。另,《题
黄太史上京诗稿后》提及迺贤与黄溍之谊。此外,亦有多首唱和之作,如其和《上
都诈马大燕五首》而作的《锡喇鄂尔多观诈马宴奉次贡泰甫授经先生韵》。
(六)危素
危素 (?—1372),字太仆,号云林,金溪人。元末明初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唐朝抚州刺史危全讽之后。历翰林编修、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
侍郎、大司农丞、礼部尚书。至正二十年 (1360年),拜参知政事。二十四年,拜
翰林学士。元亡后仕明,著有《说学斋稿》《云林集》《吴草庐年谱》。
与贡师泰一样,危素自幼便饱读诗书,亦曾拜于吴澄门下。吴澄赏识其才华,大力
引荐。范梈、虞集、揭傒斯等人亦折服于其渊博的学识,啧啧称赞。危素游学诸家
之间,广交文人名士,虚心上进,学问日增。至正元年 (1341年),危素出任经筵
检讨,负责编修宋、辽、金三朝国史及注释《尔雅》。七年,任翰林编修,负责编
纂后妃等传和宫廷纪事。时年年底,贡师泰召为翰林应奉,奉敕编纂辽金宋史,次
年到京师,二人同朝为官,相交甚多。
贡危二人不仅在治学上颇具佳绩,在为政上亦皆有作为。至正十八年 (1358年),
危素任甘肃平章事,任人唯贤、整治边防、安抚边民,为人所赞。不久,进御史台
治书侍御史、中书左丞。而贡师泰官至吏部侍郎、户部尚书,总漕闽广,维系国运。
贡危皆心系苍生,关心民生疾苦,敢于进谏。颇具巧合的一点是,二人几乎同时受
到皇太子的赏识与恩赐。十八年,皇太子称素“澄清忠义,清白起家”,十九年,
皇太子赐师泰“务本”二字。
贡师泰居家南湖时期,潜心修学,而危素于闲暇及辞官之际亦是如此,二人皆著作
甚丰。危素一生在史学、诗歌、散文、书法方面成就突出。《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而文章则欧、虞、黄、柳之后,屹为大宗”,“然气格雄伟,风骨遒上,
足以陵烁一时。就诗论诗,要不能不推为元季一作者矣。”[5]2265对其文学
成就予以高度肯定。又,贡师泰的《跋诸公所遗马编修书札》称赞危素之政治才干,
突出其为朝廷重用,亦突出二人之友朋关系。
危素因元亡仕明,后人对其评价颇具争议。观后人一些著作及评判,笔者顿感惋惜
悲切。 《明史》和历代编纂的《抚州府志》和旧《金溪县志》,均将危素置于
“文苑”中介绍。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素晚节不终,为世僇笑”[5]
2264,简短九言更现危素所遭受到的严重嘲讽。窃以为,元末统治腐朽,内外矛
盾重重,战乱频仍,一人是难以力挽狂澜的。何况,危素一直怀着拯救人民与元朝
的忠心,奋斗倾力在甘肃、河南、河北、江淮等地,为元朝的统治奉献着心血。其
弃官而隐,潜心史学,甚至之后的仕明,都不该以简单的一句没有气节来评价他。
就危素其人,应综合客观而论,实不可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狭隘片面的价值观
一言而定。加之,危素仕明是为了史学的传承,其忍辱负重之精神与太史公司马迁
有何异,竟会受到此等评价。
(七)杨维桢
杨维桢 (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又号铁心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
老人、东维子。浙江会稽 (浙江诸暨)人。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
戏曲家,其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后世称其诗为“铁崖体”。
泰定四年 (1327年)以《春秋》中进士,授官承事郎,历任天台县尹、杭州四务提
举、建德路总管推官。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杨维桢避寓富春江一带,后隐居
江湖,在松江筑园圃蓬台。著有《东维子集》三十卷《附录》一卷、《复古诗集》
六卷、《铁崖古乐府》十卷和《丽泽遗音》四卷等。
同贡师泰颇似,杨维桢出身于世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熏陶,极具才情。
而在为官期间,更是尽心尽力,勤于理事,政绩卓著,但因元末政局动荡,回天无
力,开始其隐居生活。贡师泰与杨维桢年龄相仿,交流颇多。另,黄溍与杨维桢亦
渊源甚深。至正十九年秋重阳之日,杨维桢作《玩斋集序》云:“公以余为通家弟
兄,每令评其所著”[1]171。二人犹如手足,可见来往之多,关系之亲密。另,
赞其诗“驰骋虞、揭、马、宋诸公之间,未知孰轩而孰轾也……”[1]171杨维
桢于该序文称颂了贡师泰的诗文才艺,对其诗给予恰到好处的品评,文字里渗透着
其钦羡之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维桢以诗才奇逸,凌跨一时。”[5]
2266突出其才学出众。又,杨维桢作有《送贡尚书入闽》《吏部侍郎贡公平籴记》
等。凡此,可见贡杨二人之友谊,亦如若手足。
(八)王祎
王祎 (1321—1372),字子充,号华川,浙江义乌来山人,与黄溍同乡,为元末明
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师从柳贯、黄溍,王祎与黄溍皆为义乌人。曾参与修纂
辽宋近三史,元亡仕明,与宋濂共同主持修《元史》。王祎与宋濂交往甚多,同为
浙东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他才学渊源,为文醇朴宏肆,浑然天成,条理不爽。王祎
在史学、文学上皆成就卓著,著有《王忠文公集》 《大事记续编》《重修革象新
书》。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书李文正公手书东记录略卷后》突出宋王二人于当时
文坛巨大的影响力。
贡师泰与王祎年龄上虽有一定差距,但二人甚是友善。至正四年 (1344年)到至正
七年 (1347年),贡师泰任绍兴路推官,在任期间贡师泰为民平冤谳狱,政绩卓著,
其为民所赞,亦为元庭所重。至正七年,王祎奉命作《绍兴谳狱记》,并将其刻于
碑石,记文称颂了贡师泰任绍兴路推官时所取得的政绩,发自肺腑的对其为民而忧,
为民而劳的精神予以赞扬。至正十五年,贡师泰持节闽中,王祎为《玩斋集》作序。
王祎作有《宣城贡公文集序》 (《王忠文公集》卷六)序中评价其道:“见于文章者,
气充而能畅,辞严而有体,讲道学则精而不凿,陈政理则辨而不夸,诚足以成一家
之言,而继前人之矣……大抵政事、文章本一揆也。达事情而号令明,执法度而赏
罚允,此政事也,而文章岂外是乎?呜呼!两汉远矣。考之唐宋,论文章则韩文公、
欧阳文忠公,论政事则陆宣公、范文正公而已。公之文章实追韩欧之法,其于政事
不犹陆范之志哉。抑非韩欧不施于政事,而陆范不着于文章也。就其所长,合而求
之,斯为善论,公者矣。”[1]167王祎高度赞赏了贡师泰在治学与政治上的成
就,言其集韩欧陆范之所长,句句可见钦羡之情。又,王祎于至正十五年,作有
《贡宪使持节闽中过兰溪有诗留别次韵》。十一月,张士诚大军围困平江路,贡师
泰拜平江路总管,王祎作《送贡公守平江序》,记载了贡师泰临危受命,勇于担当
之精神。另,贡师泰从王祎处得黄溍文集,为黄溍文集作《金华黄先生文集序》,
并授之三山学官刻梓,以嘉惠后学。
(九)苏天爵
苏天爵 (1294—1352),字伯修,人称滋溪先生,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其家族真
定苏氏为元代望族,是唐朝宰相苏味道的后裔,《元史》有其传。延祐四年 (1317
年)因国子学举考试名列第一,除褐,拜大都路蓟州判官。至治二年(1322年),调
功德使司照磨。泰定元年 (1324),改翰林国史院典籍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历任
奎章阁授经郎、翰林待制、御史台都事、礼部侍郎、淮东道肃政廉访使、枢密院判
官、吏部尚书、陕西行台治书侍史、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大都路都总管、两浙都转
运使和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等职。苏天爵一生著述宏富,著有《滋溪文稿》《国朝名
臣事略》《国朝文类》。
苏天爵与贡师泰均是元代中后期的朝廷重臣,文坛大家。探考二人,经历亦有相似
之处。同是故家子弟,家里插架万轴,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加之长辈荫庇,二
人有幸结交文坛政坛名流,拜于门下。另,苏贡有着共同的师长友人,如吴澄、马
祖常、袁桷、虞集等,深受其理学、儒学等影响。又,出身于世代为学、名门望族
的二人,有着高尚的人格操守与追求,非负地矜才之辈,因而促使其在事功、学问
上的瞩目成就。
作为元代后期著名的儒臣代表,贡、苏同朝为官,可以说同一时间活跃于政坛文坛,
探此二人,交流亦频。至元五年 (1339年),苏天爵由中书礼部侍郎出为江北淮东
道肃政廉访使。是年,贡师泰居于宣城南湖家中,作《送苏伯修侍郎赴淮东廉访使》
(《玩斋集》卷四)该诗突出苏天爵仕途上的成就以及二人珍贵的友谊。又,苏天爵
贡师泰二人都有很高的史学造诣,皆被召编纂辽金宋三史,尤其是苏天爵,参与元
代多项史籍的编纂工作,如《英宗实录》《文宗实录》等,尤其是《国朝名臣事
略》,甚为珍贵,许多内容为《元史》所载。
总而言之,在动荡的元后期,贡师泰、苏天爵二人宦业有成,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
人物,与其深受恩师理学思想之熏陶,努力追求儒家出世的政治理想,并把儒家的
“内圣外王”奉为圭臬密不可分。探考二人之来往,甚是必要。
(十)李黼
李黼 (1298—1352),颍州 (治今安徽阜阳)人。字子威,其父为工部尚书李守。少
习于国子学,泰定四年 (1327年)进士除褐,历翰林修撰、河南行省检校官、江西
行省郎中、秘书太监、礼部侍郎。在任多所建言,又外调江州路 (治今江西九江)总
管。至正十二年 (1352年)正月,天完红巾军方兴,克瑞昌,黼因聚兵守御有功,
拜为江西行省参政,分省江州、南康 (治今江西星子)二路。二月,城陷,守兵多遁
逃,黼与其兄冕之子秉昭巷战牺牲。是时,兄冕居于颍,亦死于战乱。卒后谥忠文,
为彰其节,升其子李秉方官集贤待制。
李黼乃师泰父贡奎门生,师生之谊毋庸多言。机缘巧合,黼与师泰同年出生,又同
业上庠,二人的交流使其友谊愈久弥坚。贡奎卒,李黼不胜伤悲,作《贡公行状》。
李黼所作之行状,较为详细的记载了贡奎一生历官之行迹等。行文不仅可见其对师
贡奎感恩之心,而且体现出黼与师泰深厚的友谊。“黼忝列门生,又辱与师泰同业
上庠,情甚厚而知甚悉。谨序而述之,以俟闻于太史氏,用垂编录焉。”[1]
135短短的字句表达出其对师贡奎的怀念与感激,亦突出黼与师泰相交之深。
(十一)揭汯
揭汯 (1304—1373),字伯防。揭傒斯之子。明朝张时彻《宁波府志》之记载可知
汯以父辈荫护入仕。
揭汯父揭傒斯与师泰父贡奎曾多年同朝为官,相交甚深,亦有多篇诗文唱和之作。
汯与师泰皆是幸运的,均有着良好的家学渊源,自幼便可接受良好的教育,徜徉于
名师硕儒间。自然之,文化的传承,父辈的情谊,汯与师泰成再世之好,为人羡慕。
揭汯的《贡公神道碑铭》追溯了贡氏之源,记录了贡师泰一生主要事迹,赞扬了其
家学文化、仕宦之成、亦称颂其高尚的节操,卓越的诗文才华。 “先文安公与文
靖公同朝,而汯又尝与公同事,盖有再世之好,故不敢以鄙陋辞。”[1]468一
语道出二人之渊源,真挚的笔触尽现对贡师泰的怀念,深厚的友谊流淌于每一言。
(十二)王逢
王逢 (1319—1388),字原吉,号梧溪子,自称席山帽人,江阴人。曾随陈汉卿学
诗,得虞集之传,负才气,以《河清颂》闻名。至正年间,被荐出仕而不就,曾避
祸于无锡梁鸿山,后隐居于吴淞江上,筑室上海之乌泾,名其园为最闲园,居室为
闲闲草堂,适逢张士诚据吴,东南之士咸为之用。逢,独高蹈远引,明洪武年间,
以文学征召,谢辞。年七十而卒。著有《梧溪集》。《明史·文苑传》附载于戴良
传中。
贡师泰甚为欣赏王逢之才华、义气,二人相交甚契。王逢《梧溪集》卷一有诗《奉
陪何秘监贡司业宴吴司令士明棣华园》:“园居贤伯仲,堂宴列仙儒。……诸生遥在
望,故吏在修趋。……情敦宾客礼,身服古先模。衣共非文绣,经明是典谟。……
一邱吾独自忝,四海道相于。迳造自成癖,毋须折简呼。”[6]592另 《梧溪集》
有 《登吴山三茅观访贡尚书留宿口号》《奉陪贡泰甫侍郎、翟仲直州尹、丘文中
教授游君山,贡有诗属逢和,程仪可幙长为序,山有春申墓》《贡玩斋尚书邀往西
山观程以文员外葬地值雨作》《送贡泰父尚书整治福建盐法》等,于诗文可见其情
谊。另,师泰去世,王逢闻之甚悲,作有《故秘书卿宣城贡公挽辞》,行文中饱含
其哀痛及对师泰之卒的惋惜。
三、小结
综上所述,贡师泰的交友活动对其为学思想、志趣追求、政治理想等均产生重要的
影响,从而成就其非凡一生,成为元末重臣,东南文坛领袖。行文至此,后学发自
肺腑地敬佩其人,满怀期盼地艳羡其师承友朋。观贡师泰,何其幸运,有祖辈的荣
耀荫护,有缘问学于德高望重的名师硕儒,学问日增,才气难掩;又友交大江南北、
五湖四海,见闻甚广,阅历益丰,安徽、大都、江浙、福建等皆可觅其踪迹。考其
相交者,有文士大家,有政坛同僚,有方外之人,对象亦甚广泛。因目力所及,囿
于篇幅,上文笔者只能拾取部分比较重要的对象加以考述,不甚详备。此外,与其
关系甚密的友朋如揭傒斯、汪仲恭及其众多门人,诸如朱鐩、谢肃、刘中等,容另
撰文论述。
参考文献:
[1][元]贡奎,贡师泰,贡性之,等.贡氏三家集 [M].邱居里,赵文友,
校点.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2][元]周伯琦.近光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505.
[3][明]宋濂,等,撰.元史 [M].北京:中华书局,1976:4348.
[4][元]陈基.夷白斋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295.
[5][清]永镕,撰.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整理本)[M].北京:中华书局,
1997:2235.
[6][元]王逢.梧溪集 [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592.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5:3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914181748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贡师泰师承交友考述(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贡师泰师承交友考述(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