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式作文范文
【篇一:写片段作文的要求】
写片段作文的要求
同学,你喜欢写作文吗?你练习过写片段作文吗?写片段作文,就
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景、物的某个断面
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例如写事件的一个情节、一个场面;
写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写场景的一个角落、一个
镜头;写物体的形状、色彩、方位、陈设;写动物的样子、特征、
动作,等等。经常练习写片段作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能为立意
选材,布局谋篇的大作文积累素材,练好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那么,写好片段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
(一)要把内容写得具体
“空洞无物”是一些同学在作文中常犯的毛病,有的同学无论是叙述
一人一事,还是描写一景一物都喜欢笼统地叙述,用一些大词概括,
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片段作文训练,就
要求我们如实地描写所见、所闻、所感,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
形象。
要把作文内容写得具体,必须细致观察事物,这和写生一样。写生
是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用笔描绘出来。我们用语言描述事物也是这样。
首先要用眼睛抓住事物的特征,而且要认真地看,确实认识了才能
动笔写。只有观察得全面、细致,才会写得具体、真切。因此,我
们练习写片段作文,首先要学会并掌握观察的方法。应当怎样观察
事物呢?被观察的事物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相同。
观察人,重点要看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
两个红军战士
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
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五角星红得十分鲜艳。他颧骨很高,
额上的皱纹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一位十几
岁的小红军偎依在他的身旁,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小红
军也赤着脚,衣服也很破,搂着一支跟他差不多高的步枪。
这篇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神态。描
写得简练、生动,富于生活感。阅读这段文字以后,这两位英雄的
战士就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一样。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得这样形象逼
真呢?这是由于作者在仔细观察他们的容貌、服饰、举止、神态等
方面,抓住了他们的一些特点,又如实地描写出来。你瞧,战士们
的衣服“很破”,“腰里挂着驳壳枪”,表明他们的生活很艰苦,经受
了战火的考验;老红军的“眼睛特别有神”,表露出他对胜利充满信
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小红军“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好
像那悠扬的笛声,引起他对无限美好未来的憧憬。作者观察了人物
的整体形象,又观察到了人物的细节特征,才描写得这样感人至深。
观察一个人,除了观察人物的外貌、服饰外,还要重点注意人物说
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要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一个人,
抓住特征表现出来,才能把人物形象写得丰满,性格突出,给人的
印象更深刻,更鲜明。
观察事,重点要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如:
忆铁人
一天,他带我到家属基地去。刚踏进托儿所外门,就听见哇哇的哭
声。铁人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只见一个小娃正坐在地上哭鼻
抹泪。铁人提高声音问:“阿姨呢?”一个敦实淳朴的中年职工家属,
抱着个孩子匆匆走来。铁人激动地批评她:“钻工们在一线苦战,你
却任由他们的孩子哭???”她望着铁人,不做声,不辩解。??赶我们
回去的时候,一位干部随车到前边办点事。当他到了地点下车时,
说:“老铁,刚才你批评的那个阿姨是个好。她抱的是别人
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那个娃,倒是她的亲骨肉咧!”铁人睁大了眼:
“噢???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小车急扭过去,冲向
托儿所。一下车,铁人就闯进门,四下找着,发现那小娃已洗净了
泪眼,正坐在小凳上抱着球玩。他一把把娃娃举起来看着,看着,
紧紧地搂在胸前。
这篇短文记叙了铁人视察托儿所的一件事,表现了铁人关心群众,
勇于承认错误,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先写铁人批评阿姨任石
油工人孩子哭;次写铁人领悟到错怪了阿姨的心境;最后写铁人再
次前去看孩子和阿姨。作者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观
察和写作,事情的前因后果十分清楚、明白。叙事离不开写人,只
有细致地写出人物的活动,才能把故事写得有血有肉,具体生动。
你看,当铁人明白批评错了阿姨以后,作者观察了铁人的神态和语
言,刻画他“睁大了眼睛”,展现出铁人恍然大悟的神情:“噢??咳!”
仅两个字的语言描写,突出了铁人是多么内疚啊!
这个实例使我们懂得,观察一件事,要调查研究它的全过程。细看
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既要观察事情
的进程,又要观察人物的表现。一件事写得生动感人,是与作者认
真细致的观察分不开的。
观察环境,重点还要看各种陈设、建筑位置、物体的轮廓和构造。
如:
三味书屋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树底下有一只梅花鹿。画前
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老
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
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
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
体、真切呢?这是由于作者身临其境地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所以才
能具体如实地写出来。观察环境,还要按照方位,有一定的顺序。
这段文字先写书屋正中,墙上有一幅画,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
再写四面是学生的书桌;最后写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全段仅
用六句话,就把鲁迅小学时候学习的环境,交待得一清二楚。
观察环境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从外到
里,或从里到外,或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从中间到四周,或
从四周到中间。不管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都要抓住环境特点,确定
好观察点,按照空间位置的顺序仔细看,才能把环境写得既有条理,
又形象逼真,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观察景物,要看清景物的形状、色彩和动态。世上千景万物,总各
有一定的样子,具有不同的色彩,而它们的姿态又是各式各样的。
如:
小城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
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发散出来的香味,
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
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小城的花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
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
可以遮阳光,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
是坐满了人。
这段景物描写,就像是一幅恬静优美的风景画,使我们受到强烈感
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小城多美,多么可爱啊!所以产生这样的
效果,是因为作者描绘了树木的颜色、形状和动态。你看,“凤凰树
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红云
中。”用“红云”作比,贴切地写出了凤凰树花的颜色和形状;用“热
闹,笼罩,飘来”等词,形象地勾勒了凤凰树花盛开时的动态。你再
看,“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
以遮阳光,挡风雨。”用“绿绒大伞”作比,把榕树的颜色、形状描绘
得十分形象;而“密不透风”,则夸张地写出了树叶的茂密。“撑开”,
准确而鲜明地写出了榕树的姿态。由于作者观察得精细,抓住了小
城景物特征——凤凰树花和榕树的特征,才把小城的景物写得有声
有色,充满诗情画意,使人产生“人在画中”的感触。
观察描写景物,还应该把自己的体验写进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
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摸,用这五种
器官观察、体验,能多角度、多侧面地接受信息,把观察、体验到
的景物全面地、真实地描绘出来。
除注意观察环境、观察景物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
同气候下,环境、景物的不同变化。同一环境、景物,春、夏、秋、
冬,各不相同;早上、中午、晚上、夜间,也不一样;而在风、雪、
雨、雾、霜中,更有差异。
从上面讲的看来,必须在平日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善于观察。只
有在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都注意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二)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
“言之有序”,是写好片段作文的第二个要求。一个片段是由一个个
句子组成的。片段要一句一句地叙述,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
什么,要有一定的顺序,条理要清楚。
写人叙事的片段,可以采取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总述部分,可
以对所写的人和事先做总的叙述和介绍,使读者先对人和事有个完
整的印象,然后再举出实例,具体加以介绍和叙述。如:
推车
王小刚同学是个助人为乐学习雷锋的好孩子。有一天放学后,他背
着书包走在马路上,看见有位农民伯伯吃力地拉着一辆满载蔬菜的
车,慢慢地在上坡。王小刚三步并做两步地跑过去,把书包挂在后
车帮上,弓着背、弯着腰,猛地一推后槽帮,那车轱辘突然陷进了
一块小洼地,一动也不动。小刚抬起头,看了农民伯伯一眼,大声
喊:“一、二、三!”猛地一使劲,车又平缓地上了路。农民伯伯望
着小刚涨红的面孔,感激地说:“谢谢你!”小刚摆摆手,背起书包
回家了。
这段文字的开头,先用一句话对王小刚做了总的介绍。这样,我们
就对王小刚有了总的印象:助人为乐。他到底怎样助人为乐呢?接
下去,叙述了一件具体事情,采取了先总后分的写法。总述,要写
得概括,一般可用二三句话点明总的情况;分述,要具体地把事情
的来龙去脉,把人物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一具体地写出来。写
出事情的特点、人物的特征,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表达的
需要,也可颠倒总述、分述的位置,先分述,再总述。
写人的片段离不开写事,因此可以按照事情发生先后的顺序叙述。
雨夜
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突然一阵雷声,下起大雨
来了。
不一会儿,邓妈妈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拿着雨衣,来到小郭站岗的
地方。邓妈妈对小郭说:“总理让我给你送雨衣来了,快披上吧。”
邓妈妈帮小郭披上了雨衣,又说:“总理让我告诉你,打雷下雨的时
候,不要站在大树下。”小郭听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叙了敬爱的周总理让邓妈妈送雨衣给警卫
战士小郭,并叮嘱小郭,打雷时,不要站在树下。这篇短文,为什
么脉络写得那么清楚、有条有理呢?这是因为作者严格地按照事情
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一步步地有条理地写出来的。按照顺
序写,动笔之前,应该反复考虑文章的内容,什么先写,什么后写,
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段与段之间怎样过渡,怎样照应,文章的脉
络要理得一清二楚,然后再动笔写。
状物的片段,还要特别注意描写顺序,使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意
思连贯。如:
我的“小花鹿”
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
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
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
要跟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
斑纹。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我
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
加神气和漂亮了。它整天静静地蹲在我的写字台上。
这是一段状物的文字。状物,就是对动物、植物、器具、建筑等做
具体生动的描摹,类似美术中的素描或写生。这段文字,先写小花
鹿的脑袋,再写身体,接着写尾巴,最后写脖
子上的装饰物。而脑袋,又是依照耳朵——眼睛——嘴的顺序从上
到下写的,句与句之间衔接得也很紧凑,条理分明,丝丝入扣。
写景状物,要紧的是抓住特征,有条不紊,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以
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领悟到,写好任何一个片段,重要的
是要按照顺序观察,按照顺序描述,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有条理。
(三)围绕中心展开段落
一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每个段落,都
紧紧围绕中心意思展开。一段文章,实际就是一篇文章的雏形。每
个段落,都有各自不同的中心。这一段文字,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展
开的。凡是中心明确的段落,人们读后就能抓住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而中心模糊的段落,材料必然组织得紊乱,使人读了不知所以然,
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淡漠了。
一个段落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段的中心,段的展开,段
的收笔。段的中心,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点明本段的主要意思、
写作重点和范围。全段围绕这句话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展开段落。
段的收笔,指的是一个段落的结束句。
这些段落,中心句写在开头,开宗明义指示读者。下面内容就是围
绕一个中心展开的:
松鼠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
它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
松鼠喜欢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怕强烈的阳
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有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
们才到地面上来,但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这段话讲的是松鼠的生活习性。全段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段落的中
心句,它揭示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规定了所叙述的范围。段的展开
部分,具体描述了松鼠“怕人”,喜欢“跳着叫着”、“怕阳光”、“不接
近人的住宅”等几方面特点。由此可见,段的展开部分写什么,怎么
写,都要围绕段的中心进行叙述。只有这样,才能既突出了段的中
心,又能叙述具体。
有些段,中心句写在段的中间。这种中心句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如:
南京长江大桥
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天空飘着朵朵白
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
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
巨龙卧在大桥上面。大桥分为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
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
梭似的来来往往。
这段话的中心是:“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它夹在
八句话的中间,把本段自然分为两个层次。前一个层次,依次交待
了人物、时间、地点;后一个层次,具体叙述大桥究竟怎样“壮丽”。
中心句把两层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了。
【篇二:写片段作文的要求】
小学片段作文指导
写片段作文的要求
同学,你喜欢写作文吗?你练习过写片段作文吗?写片段作文,就
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景、物的某个断面
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例如写事件的一个情节、一个场面;
写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写场景的一个角落、一个
镜头;写物体的形状、色彩、方位、陈设;写动物的样子、特征、
动作,等等。经常练习写片段作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能为立意
选材,布局谋篇的大作文积累素材,练好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那么,写好片段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
(一)要把内容写得具体
“空洞无物”是一些同学在作文中常犯的毛病,有的同学无论是叙述
一人一事,还是描写一景一物都喜欢笼统地叙述,用一些大词概括,
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片段作文训练,就
要求我们如实地描写所见、所闻、所感,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
形象。
要把作文内容写得具体,必须细致观察事物,这和写生一样。写生
是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用笔描绘出来。我们用语言描述事物也是这样。
首先要用眼睛抓住事物的特征,而且要认真地看,确实认识了才能
动笔写。只有观察得全面、细致,才会写得具体、真切。因此,我
们练习写片段作文,首先要学会并掌握观察的方法。应当怎样观察
事物呢?被观察的事物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相同。
观察人,重点要看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
两个红军战士
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
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五角星红得十分鲜艳。他颧骨很高,
额上的皱纹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一位十几
岁的小红军偎依在他的身旁,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小红
军也赤着脚,衣服也很破,搂着一支跟他差不多高的步枪。 这篇文
章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神态。描写得简
练、生动,富于生活感。阅读这段文字以后,这两位英雄的战士就
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一样。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得这样形象逼真呢?
这是由于作者在仔细观察他们的容貌、服饰、举止、神态等方面,
抓住了他们的一些特点,又如实地描写出来。你瞧,战士们的衣服
“很破”,“腰里挂着驳壳枪”,表明他们的生活很艰苦,经受了战火
的考验;老红军的“眼睛特别有神”,表露出他对胜利充满信心,对
未来充满希望;小红军“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好像那悠
扬的笛声,引起他对无限美好未来的憧憬。作者观察了人物的整体
形象,又观察到了人物的细节特征,才描写得这样感人至深。
观察一个人,除了观察人物的外貌、服饰外,还要重点注意人物说
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要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一个人,
抓住特征表现出来,才能把人物形象写得丰满,性格突出,给人的
印象更深刻,更鲜明。 观察事,重点要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高
潮和结果。如:
忆铁人
一天,他带我到家属基地去。刚踏进托儿所外门,就听见哇哇的哭
声。铁人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只见一个小娃正坐在地上哭鼻
抹泪。铁人提高声音问:“阿姨呢?”一个敦实淳朴的中年职工家属,
抱着个孩子匆匆走来。铁人激动地批评她:“钻工们在一线苦战,你
却任由他们的孩子哭???”她望着铁人,不做声,不辩解。??赶我们
回去的时候,一位干部随车到前边办点事。当他到了地点下车时,
说:“老铁,刚才你批评的那个阿姨是个好。她抱的是别人
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那个娃,倒是她的亲骨肉咧!”铁人睁大了眼:
“噢???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小车急扭过去,冲向
托儿所。一下车,铁人就闯进门,四下找着,发现那小娃已洗净了
泪眼,正坐在小凳上抱着球玩。他一把把娃娃举起来看着,看着,
紧紧地搂在胸前。
这篇短文记叙了铁人视察托儿所的一件事,表现了铁人关心群众,
勇于承认错误,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先写铁人批评阿姨任石
油工人孩子哭;次写铁人领悟到错怪了阿姨的心境;最后写铁人再
次前去看孩子和阿姨。作者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观
察和写作,事情的前因后果十分清楚、明白。叙事离不开写人,只
有细致地写出人物的活动,才能把故事写得有血有肉,具体生动。
你看,当铁人明白批评错了阿姨以后,作者观察了铁人的神态和语
言,刻画他“睁大了眼睛”,展现出铁人恍然大悟的神情:“噢??咳!”
仅两个字的语言描写,突出了铁人是多么内疚啊!
这个实例使我们懂得,观察一件事,要调查研究它的全过程。细看
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既要观察事情
的进程,又要观察人物的表现。一件事写得生动感人,是与作者认
真细致的观察分不开的。观察环境,重点还要看各种陈设、建筑位
置、物体的轮廓和构造。如:
三味书屋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树底下有一只梅花鹿。画前
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老
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
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
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
体、真切呢?这是由于作者身临其境地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所以才
能具体如实地写出来。观察环境,还要按照方位,有一定的顺序。
这段文字先写书屋正中,墙上有一幅画,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
再写四面是学生的书桌;最后写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全段仅
用六句话,就把鲁迅小学时候学习的环境,交待得一清二楚。
观察环境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从外到
里,或从里到外,或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从中间到四周,或
从四周到中间。不管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都要抓住环境特点,确定
好观察点,按照空间位置的顺序仔细看,才能把环境写得既有条理,
又形象逼真,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观察景物,要看清景物的形状、色彩和动态。世上千景万物,总各
有一定的样子,具有不同的色彩,而它们的姿态又是各式各样的。
如:
小城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
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发散出来的香味,
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
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小城的花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
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
可以遮阳光,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
是坐满了人。
这段景物描写,就像是一幅恬静优美的风景画,使我们受到强烈感
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小城多美,多么可爱啊!所以产生这样的
效果,是因为作者描绘了树木的颜色、形状和动态。你看,“凤凰树
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红云
中。”用“红云”作比,贴切地写出了凤凰树花的颜色和形状;用“热
闹,笼罩,飘来”等词,形象地勾勒了凤凰树花盛开时的动态。你再
看,“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
以遮阳光,挡风雨。”用“绿绒大伞”作比,把榕树的颜色、形状描绘
得十分形象;而“密不透风”,则夸张地写出了树叶的茂密。“撑开”,
准确而鲜明地写出了榕树的姿态。由于作者观察得精细,抓住了小
城景物特征——凤凰树花和榕树的特征,才把小城的景物写得有声
有色,充满诗情画意,使人产生“人在画中”的感触。
观察描写景物,还应该把自己的体验写进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
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摸,用这五种
器官观察、体验,能多角度、多侧面地接受信息,把观察、体验到
的景物全面地、真实地描绘出来。
除注意观察环境、观察景物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
同气候下,环境、景物的不同变化。同一环境、景物,春、夏、秋、
冬,各不相同;早上、中午、晚上、夜间,也不一样;而在风、雪、
雨、雾、霜中,更有差异。
从上面讲的看来,必须在平日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善于观察。只
有在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都注意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二)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
“言之有序”,是写好片段作文的第二个要求。一个片段是由一个个
句子组成的。片段要一句一句地叙述,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
什么,要有一定的顺序,条理要清楚。
写人叙事的片段,可以采取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总述部分,可
以对所写的人和事先做总的叙述和介绍,使读者先对人和事有个完
整的印象,然后再举出实例,具体加以介绍和叙述。如:
推车
王小刚同学是个助人为乐学习雷锋的好孩子。有一天放学后,他背
着书包走在马路上,看见有位农民伯伯吃力地拉着一辆满载蔬菜的
车,慢慢地在上坡。王小刚三步并做两步地跑过去,把书包挂在后
车帮上,弓着背、弯着腰,猛地一推后槽帮,那车轱辘突然陷进了
一块小洼地,一动也不动。小刚抬起头,看了农民伯伯一眼,大声
喊:“一、二、三!”猛地一使劲,车又平缓地上了路。农民伯伯望
着小刚涨红的面孔,感激地说:“谢谢你!”小刚摆摆手,背起书包
回家了。
这段文字的开头,先用一句话对王小刚做了总的介绍。这样,我们
就对王小刚有了总的印象:助人为乐。他到底怎样助人为乐呢?接
下去,叙述了一件具体事情,采取了先总后分的写法。总述,要写
得概括,一般可用二三句话点明总的情况;分述,要具体地把事情
的来龙去脉,把人物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一具体地写出来。写
出事情的特点、人物的特征,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表达的
需要,也可颠倒总述、分述的位置,先分述,再总述。写人的片段
离不开写事,因此可以按照事情发生先后的顺序叙述。
雨夜
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突然一阵雷声,下起大雨
来了。
不一会儿,邓妈妈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拿着雨衣,来到小郭站岗的
地方。邓妈妈对小郭说:“总理让我给你送雨衣来了,快披上吧。”
邓妈妈帮小郭披上了雨衣,又说:“总理让我告诉你,打雷下雨的时
候,不要站在大树下。”小郭听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叙了敬爱的周总理让邓妈妈送雨衣给警卫
战士小郭,并叮嘱小郭,打雷时,不要站在树下。这篇短文,为什
么脉络写得那么清楚、有条有理呢?这是因为作者严格地按照事情
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一步步地有条理地写出来的。按照顺
序写,动笔之前,应该反复考虑文章的内容,什么先写,什么后写,
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段与段之间怎样过渡,怎样照应,文章的脉
络要理得一清二楚,然后再动笔写。 状物的片段,还要特别注意描
写顺序,使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意思连贯。如:
我的“小花鹿”
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
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
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
要跟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
斑纹。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我
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
加神气和漂亮了。它整天静静地蹲在我的写字台上。
这是一段状物的文字。状物,就是对动物、植物、器具、建筑等做
具体生动的描摹,类似美术中的素描或写生。这段文字,先写小花
鹿的脑袋,再写身体,接着写尾巴,最后写脖子上的装饰物。而脑
袋,又是依照耳朵——眼睛——嘴的顺序从上到下写的,句与句之
间衔接得也很紧凑,条理分明,丝丝入扣。
写景状物,要紧的是抓住特征,有条不紊,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以
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领悟到,写好任何一个片段,重要的
是要按照顺序观察,按照顺序描述,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有条理。
(三)围绕中心展开段落
一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每个段落,都
紧紧围绕中心意思展开。一段文章,实际就是一篇文章的雏形。每
个段落,都有各自不同的中心。这一段文字,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展
开的。凡是中心明确的段落,人们读后就能抓住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而中心模糊的段落,材料必然组织得紊乱,使人读了不知所以然,
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淡漠了。
一个段落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段的中心,段的展开,段
的收笔。段的中心,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点明本段的主要意思、
写作重点和范围。全段围绕这句话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展开段落。
段的收笔,指的是一个段落的结束句。
这些段落,中心句写在开头,开宗明义指示读者。下面内容就是围
绕一个中心展开的:
松鼠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
它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
松鼠喜欢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怕强烈的阳
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有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
们才到地面上来,但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这段话讲的是松鼠的生活习性。全段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段落的中
心句,它揭示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规定了所叙述的范围。段的展开
部分,具体描述了松鼠“怕人”,喜欢“跳着叫着”、“怕阳光”、“不接
近人的住宅”等几方面特点。由此可见,段的展开部分写什么,怎么
写,都要围绕段的中心进行叙述。只有这样,才能既突出了段的中
心,又能叙述具体。
有些段,中心句写在段的中间。这种中心句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如:
南京长江大桥
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天空飘着朵朵白
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
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
巨龙卧在大桥上面。大桥分为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
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
梭似的来来往往。
这段话的中心是:“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它夹在
八句话的中间,把本段自然分为两个层次。前一个层次,依次交待
了人物、时间、地点;后一个层次,具体叙述大桥究竟怎样“壮丽”。
中心句把两层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了。
有些段落,中心句写在段落的结尾。它起到突出段的重点,小结这
一段主要内容的作用。如:
缝纽扣
放学后,王老师把我叫到她的身边说:“瞧,你的纽扣掉了,怎么都
想不到缝一缝。”说着,她戴上了老花镜,从抽屉里拿出针和线,准
备帮我缝纽扣。可是,丢掉了的纽扣到哪里去找呢?我刚想发问,
只见王老师打开一个小盒子,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扣子。她选了
一个和我衣服上相同的扣子,就一针一线地缝起来。一会儿,纽扣
缝好了,她拍拍我的肩膀说:“回家去吧,当心别再掉了纽扣。”我
望着王老师慈祥的面孔,心想:她对我们是多么关心啊!
这一段话,具体叙述了王老师为“我”缝纽扣的全过程。段的展开部
分,抓住人物特征,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最后一句:
“她对我们是多么关心啊!”既收拢了全段,又表达了作者对王老师
感激、赞扬的深情。
认识中心句,对我们提高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它能促使我们读
文章时抓住中心,理解内容,读懂文章;写文章时能紧紧围绕中心
选择材料,组织材料。
中心明确,篇幅短小,条理清楚,语言活泼,内容具体,这是写好
片段作文的基本要求。
要想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就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从练好片段作文
入手,多观察,多体验,多实践,多练笔,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
【篇三:片段组合式作文】
“片段组合式”作文
“片段组合式”是随着话题作文流行起来的一种创新文体。“片段组合
式”在考场作文中应用非常广泛。历年中考佳作中,“片段组合式”作
文要占1/3左右。
一、“片段组合式”的优势:
1.构思便捷:
考场情境下心理紧张,思路容易堵塞。而“片段组合式”作文只须扣
紧立意,分析话题,或横向并列,或纵向延伸,从平时的积累中调
取、组织几个片段,构思比较便捷。
2.结构明晰:
3.主体充实:
“片段组合式”作文更注重主体部分的写作,它的着力点在片段,追
求片段的内容充实、细节精彩。这就是片段组合式作文所追求的精
练简洁。
4、化难为易:
选材灵活、自由,作者思路容易打开,解除了无话可说、写不下去
的障碍;片断之间无须衔接,省去了过渡语句,作者不须过多考虑
结构安排;片断数量可多可少,可灵活控制篇幅。
二、“片段组合式”作文的类型:
1.小标题式:
小标题式在片段组合式作文中最易出彩,它既避免了数字式和日记
式呆板、无生气的缺陷,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富有文
学特色。当然,这也给
考生们增加了操作上的难度。小标题的拟写不仅要整齐、富有艺术
感染力,还要能反映作品的创作思路,写作层面跳跃性不可太大。
纵观近年来此类中考满分佳作,不难发现小标题精巧有序,内涵丰
富,范畴把握准确,确实给文章增加了不少亮点。
(一)、时间串联法 即按时间先后安排材料
1.将几则材料浓缩于一日之中。如《一日三餐交响曲》的小标题?晨
曲?、?午唱?、?暮歌?,通过一日三餐的喜和忧,表现学生面对“吃饭”
的独特感受。《我的校园生活》的小标题?紧张的晨操??严肃的课
堂??安静的午睡??零点的烛光?,通过清晨、上午、中午、晚上四
个特定时间写出紧张、有序、充实的校园生活。
2.将材料分置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以大的时间段间隔、剪辑而成。
如环保主题的获奖作品《画家的一生》,其小标题分别为?公元1989
年?、?公元2015年?、?公元2024年?、?公元2047年?,作者选取
画家一生中的四幅画作为内容,含蓄而巧妙地表现了环保的主题,构思
新颖独特。如《水》的小标题,?50年代,蓝天碧水,野花遍
地??80年代,灰天混水,鸟飞鱼走??90年代,黑天毒水,鱼虾绝
迹?。如《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可用?初一不知勤学早?、?
初二懵懂混过了?、?初三奋起直追赶?三个小标题结构全文。
3.将材料分置在四季之中。如学生在习作中表现交友的话题内容,用
小标题“春”、“夏”、“秋”、“冬”来概括;如《四季之美》的小标题?蓬
勃之春??艳丽之夏??金色之秋??纯洁之冬?,抓住四季的特点加以
描绘。如《感受四季 感悟芳香》一文,小作者用?春之颂?、?夏之
恋?、?秋之思?、?冬之盼?作为小标题,文思清晰,由题入文,给
人以清新、幽雅之感。
4.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安排。如写交友话题,用小标题?相识?、?
挚交?、?分别?来引领。如《尊重,永远的感情》用?泄密?、?冷
战?、?融化?三个小标题结构全文。
(二)、空间排列法
即按不同的空间地点安排材料。材料可按由主到次、由近到远、由
实到虚等方式排列。如一学生习作《新世纪畅想》中的小标题为“生
态园”、“海底世界”、“月球村”。 如2007年厦门中考佳作《我的环
球之旅》,考生以?第一站:悉尼?、?
第二站:伊拉克?、?第三站:阿姆斯特丹?三个小标题巧妙又新颖地
诠释了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主题:人文的和谐,环境的和谐。如
《故乡颂》采用?东、西、南、北?作小标题:?东:森林世界??西:
白雪皑皑??南:荷花飘香??北:巨龙横卧?。
(三)、层层递进法
即习作在叙述事情时由轻到重,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安排材料。如
《青春雾雨》的小标题为?感悟人生?、?学会放弃?、?追求理想?。
又如一反映中学生苦恼的习作,其小标题为?五月二十日阴?、?五月
二十二日雨?、?五月二十四日狂风暴雨?,作者以日记的形式,层层递
进地写考试后的遭遇。
(四)、并联法
就是把材料用分镜头的方式平行排列在一起。描写农村一年四季生
活的《倾听乡村》一文,用小标题?蛙声?、?牛铃?、?打谷?、?雪地”
来表现。《等待周末》的小标题?野游——寻找友情??听歌——放松
心情??绘画——挥洒豪情?,文章通过不同侧面的几件事来表现生活
和主题。如湖北省鄂州2008年中考一考生的作文《我的欢乐》,其
小标题为?静思之乐?、?炫动之乐?,一静一动相映成趣,显示出“欢乐”
的丰富内涵。又如学生习作《幽默的校园生活》,小标题为?狼王?、?
牧羊人?、?泉水”。这些文章都通过不同侧面的几件事来表现共同的
主题,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小标题的结构给文章增添了色彩。
(五)、音乐串联法
一学生习作《新学期的do、re、mi》,用小标题?do多?写作业多,
用?re赖?写课外活动被占用,用?mi迷?写班上来了竞争对手。作者
在抒写自己酸甜苦辣的学校生活时,以音乐符号作为小标题,把平淡枯
燥的学习生活写得趣味横生,充满了动感。
(六)、颜色串联法
有一考生在《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的作文中,分别以?橘红?、?
新绿?、?雪白?、?水蓝?为小标题,为我们描绘了14岁少年被爱、智
慧、梦想和勇气装饰的
天空。如《复习生活剪影》用?赤??橙??黄??绿?等色彩用词作为小
标题,展示生活的丰富多彩。
(七)、情感串联法
北京一考生在作文《现代科技带来的喜怒哀乐》中,分别以?喜?、?
怒?、?哀?、?乐?为小标题,描写、组接现代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令人
耳目一新。
(八)、形状串联法
湖南一考生在作文《我与京信同成长》中,分别以?多边形?、?正方
形?、?圆形?为小标题,写自己从初一到初三,由懵懵懂懂的顽童成长
为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而新迁建的校园,在这三年中,也由没有围墙
的“多边形”,到有模有样的“正方形”,再到师生共建绿色足球场的“圆
形”,表现了小作者热爱母校、感谢母校培育之恩的思想感情。
(九)人物串联法
如《我爱我家》可用人物来拟小标题:“爱变脸的妈妈”、“爱偷懒的
爸爸”、“爱唠叨的奶奶”。 如《我的一家》的小标题:?挣钱的?头
子?——爸爸? ?管钱的?头子?——妈妈 ??省钱的?头子?——自己?。
又如《让生命的火光照亮生活》一文,小标题?与李白对饮?、?与龚
自珍共舞?、?与普希金同行?将文章分成三个片段,它们既完美体现
了主旨,又让读者领悟出与古人神游的无穷乐趣,文章大气而有章
法。再如《永恒的乐园》一文,小作者分别描绘了古人的三处乐园,
即?诸葛草庐?、?陶潜东篱?、?东坡赤壁?。全文构思新奇,主旨深
刻,艺术感染力强,令人心驰神往。
(十)古诗文、名言警句串联法
引用诗词、名句等作为小标题,能体现作者丰厚的语文积淀,使文
章文采飞扬,语言生动。如《水祭》用“风景一:清明时节雨纷
纷”“风景二:路上行人欲断魂”“风景三:借问酒家何处有”“风景四:
牧童遥指杏花村”。 如2006年安溪市中考佳作《我理想中的未来生
活》,考生以“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
鸟不惊”四个小标题结构全文,从环保角度描述了自己理想中的未来
生活。
(十一)数字、符号串联法
运用数字、符号作为小标题。如《成长=?》的小标题?成长=渴
望??成长=快乐??成长=疑惑??成长=烦恼??成长=思考?。
当然还有很多新颖形式,如借用(化用)古诗词中语句、广告语、
歌词作小标题,使理性思考寓于精练的小标题中。其实,就是同一
个题目,也可根据不同的立意及选材来拟制小标题,如《岁月如歌
——我的初中生活》还可以采用分镜头式组合,用?课堂回眸?、?课
余碎片?、?课外拾趣?等小标题来表现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
一篇文章的几个小标题应该是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中心,不能随便
拟几个凑数,也不能同类内容重复。所以,小标题的拟制应该典型
新颖,具有个性特征,要显示作者的独特视角和立意。选取的材料
数量要恰当,一般以3-4个为宜,小标题的结构要大致相仿,字数相
同,构成一种排比关系,给人一种整齐优美的感觉,而且内在逻辑
联系紧密。
如果实在没有更好的小标题,可用?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
场面一??场面二??场面三?来勾连片段。
2.回环反复式:
回环反复式在内容上句句紧扣主旨,因此可使中心突出;在形式上,
由于它的出现,可使层次更清晰;在表达上,因其常与排比句连用,
可增强语言的气势与节奏感。它分为定式回环反复、变式回环反复,
可根据需要酌情选用。回环反复式作文注重回环反复句的提炼,提
炼成功后,文章已成功了80%。为了更好发挥回环反复句的作用,
可以让它居于一段之首;也可以居于一段之尾;使其单独提行,独
立成段,则更好。因为这样处理,更为突出、醒目。
3.岁记式:
岁记式以“岁”为主线,简明地记叙在每个“岁”中的主要事件,而将
许许多多的内容作为艺术“空白”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再创造。可以
用?五岁——十岁——十五岁?、?小时侯——长大后——而现在?、?
初一——初二——初三?、?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
在——将来?、?童年——少年——青年?等围绕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3:4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848521746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片段式作文范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片段式作文范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