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王羲之专注勤奋的励志故事
王羲之专注勤奋的励志故事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的著名
政治家以及书法家,而这些名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们在平时生
活中需要多加学习名人勤奋刻苦的精神。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学习名人的长处,更容易进步,下面就为大家推荐有关王羲之专
注勤奋的励志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朋友们。
有关王羲之专注勤奋的励志故事: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
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
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
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
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
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
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
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
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
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
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
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
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
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
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有关王羲之专注勤奋的励志故事:王羲之练书法的故事
王羲之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叔父王导为
司徒,伯父王敦为扬州刺史,叔祖父王澄为荆州刺史。他父亲这
一辈人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所以他有很好的学习条件。王羲
之小时候少言寡语,谁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但他
热爱学习,喜欢钻研,遇事机智有心计。他7岁开始临池学书,
到10岁时,字写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十分喜欢他。
王羲之到了11岁,很想学一点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著作,用
来指导自己。有一天,他在父亲王旷的枕头里发现了一本叫做《笔
谈》的书,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他高兴得如获至宝,便如
醉如痴地学起来。正当他兴趣正浓时,被父亲发现了,问他:“为
什么偷读我枕中秘本?”王羲之只是望着父亲傻笑。母亲从旁插话
道:“他恐怕是在揣摩用笔的方法吧!”父亲说:“你现在年龄太小,
等长大了,我自然会教给你读。”
王羲之急不可待,不高兴地说:“如果等我长大了才讲究笔法,
那不成了日暮之学,青春年华不就白白浪费了吗?”王旷十分惊奇
儿子的这番议论,认为儿子少有大志,应该从小好好培养,于是
便将《笔谈》的内容认认真真向王羲之作了讲解。羲之有了扎实
的临摹功夫,又有了《笔谈》的理论指导,几个月的功夫,书法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便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以后,他又拜当时的女书法家卫夫人为
老师,在卫夫人的悉心指导之下,练习书法,有了更长足的进步。
王羲之跟卫夫人学了一个时期,书法已十分圆转成熟。连卫夫人
也不得不惊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孩子将来一定要超过我了!”
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同他转益多师,刻苦
磨砺分不开。
王羲之的生平与故事 (一)写经换鹅
民间有王羲之有爱鹅的传说。鹅,洁白的羽毛,红冠红爪,
煞是好看,加上它迈着笨拙的步子,或引项高歌,或张开双翅翩
翩起舞,也许给王羲之的书法有启迪作用,从中领悟到点画运笔
技法,执笔时食指应如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像鹅掌拨水,
这样才能将精力集中于笔端。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将这种情势用诗
表达出来:"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
方知五指力齐难。"王羲之爱鹅常画鹅,出于写生的需要,他买鹅
养鹅在情理之中。从分析的角度看以下的两则轶事,却是有根据
的,《晋书·王羲之传》也作了记载。
会稽有一位孤居的老婆婆养了一只善于鸣叫的白鹅,很逗人
喜爱,王羲之叫人去买来,不料老人不肯出售。无奈,上羲之只
好经常去看这只鹅,使老人百思不解。后来王羲之又派人前去说
服老婆婆割爱,老人还是不答应。那人只好开诚布公地告诉老人
说,那是王羲之所要。当时王羲之是妇幼皆知,享有美誉的大书
法家了,老人喜出望外,又听说王羲之要亲自拜访她,更是高兴。
第二天,王羲之带了不少礼品去登门求鹅,不料老人为了招待这
位大人把鹅宰了,当王羲之不见白鹅,并得知鹅已被宰了,心里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很不是滋味,伤心地离开了农舍。以致回家后"叹息弥日"。
山阴有一位道土,养了许多白鹅,王羲之看见了非常喜爱,
向道士购买。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应为《黄庭经》),当举
相赠耳。"要王羲之抄写经文作为交换条件。王羲之爱鹅成癖,又
是道教的忠实信徒,故欣然同意。他怀着虔减之心花了半天的时
间,工工整整地抄完了经文,十分高兴地"笼鹅而归"。唐代大诗
人李白根据这一传说,先后写了两首诗。一首题为《王右军》的
诗: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
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滨。
扫素写《道经》,笔妙精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后来又写了一首《送贺宾客归越》的诗:镜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若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道德经》即《老子》,是道家的主要经典,《黄庭经》是道
教一种经的经名,两者是不能混同的。然而在流传的过程中,将
《黄庭经》误写成《道德经》了。
《晋书·王羲之传》也有此错误,李白在两首诗中都写换鹅,
一首是"扫素写《道经》,一首是"《黄庭》换白鹅"。李白于天宝
元年游会稽时所写的《王右军》,当时可能是根据传说,写成"道
经"。后来也许看到了换鹅的书法作品,知道这是《黄庭经》,所
以天宝三年正月送贺知章时所写的诗中写成了"黄庭换白鹅",以
示更正。《黄庭经》是王羲之楷书的代表作,如今每当我们欣赏这
幅名作时,尤感其气韵高逸,笔致婉丽,李白"笔妙精入神"的评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论并非溢美之辞。
(二)书扇济贫
王羲之为官期间经常深入底层贫苦百姓中,体察民情。有一
次在蕺山看到一个老妇卖六角扇,这种扇子是用竹蔑编成的,为
了制作和使用的方便呈六边形,现在绍兴一带山村里仍有用这种
扇子扇风纳凉。由于当地百姓普遍贫穷,虽然这种扇子非常便宜
也无人问津,老妇忧心忡忡满面愁容,王羲之看到这种情景,心
中很不是滋味,于是他找来笔墨在老妇出售的所有六角扇上都写
上五个大字。王羲之当时已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了,虽不能说是
一字千金,但想求他的字也是不容易的,老妇人由于孤陋寡闻,
有眼不识泰山,她被这位官人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得目瞪口呆。羲
之便向她说明"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老妇半信半疑照此
办理,果然人们争相购买,六角扇销售一空。第二天老妇又掮了
一批竹扇来,再求羲之书写其扇,羲之只好笑而不答了。民间传
说老妇还找到羲之家中要他继续为她写扇,羲之哭笑不得只好东
躲西藏,传说如今绍兴市的"躲婆巷"就是他躲藏的地方。
蕺山南麓的戒珠寺,相传寺址为王羲之别业,寺前有他的养
鹅池和洗砚池。王羲之喜欢玩明珠,一天明珠不见,他怀疑是与
他关系甚好的老僧所窃,老僧含冤而死。后来一只鹅死了,宰杀
后发现了那颗明珠,王羲之后悔莫及,决定舍宅为寺,以戒玩珠
之癖。
(三)入木三分
传说王羲之有一次走访一门生家,不巧门生外出未能见到,
此时羲之在门生的书房里看到一张桌子,台面光滑如镜,洁白如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纸,书案上还有一砚新墨,于是王羲之信手拿来一支毛笔,舐蘸
了墨在桌面上急书挥写,不一会字迹满桌,王羲之便停笔归去。
门生的父亲回到家中看到台面上墨迹斑斑,火冒三丈,便责问木
工谁敢如此放肆,木工只好照直说来。门生的父亲令木工将台面
刨去一层,结果刨掉了三分还清晰地看到字迹。从此"入木三分"
用来形容书法笔力遒劲雄健,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对于"入木三分",还有另外一种传说:王羲之曾经写过祭北
郊祝版(古代祭祀时写祝文的版),晋成帝时决定更改原有况文,
故请工人将版面刨去三分厚度,不料王羲之的字迹仍然可见??有
人认为,"入木三分"显示了字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字的笔画打
破了平面局限而具有立体感。这种论点未免太"现代化"了,当时
的中国人尚未有追求立体感的审美意识。"入木三分"与"力透纸背
"在古代都是对字的骨力形象的一种夸张与形容。
《晋书·王羲之传》原来是这样记述的:"尝诣门生家,见棐
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
日。"上面的两种传说很可能源于此,《晋书》作为史书,绝大多
数内容是有事实根据的,由于后世人对王氏书法艺术的酷爱与推
崇,故在《晋书》记述蕺山:位于绍兴市东北隅。根据《山阴县
志》记载:"山多产蕺,蔓生。茎紫,叶青,其味苦,"越王勾践
常到这里采集这种植物充饥,以不忘报仇雪耻,故名蕺。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
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
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
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
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 么装饰,引
不起过 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
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
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
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
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
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
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
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
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
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
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
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
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
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
带回去了。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3:39: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843471746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王羲之专注勤奋的励志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王羲之专注勤奋的励志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