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里长城的简介

更新时间:2023-05-23 02:51:55 阅读: 评论:0

士力架广告-元宵之夜

关于万里长城的简介
2023年5月23日发(作者:神奇的医生)

关于万里长城的简介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

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由于是网上投票评选,中国的人口众多也让长城占了些便宜不到长

城非好汉。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

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

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

万里。现在我国新疆、 甘肃、 宁夏、 陕西、 内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

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

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

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

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

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

“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

方城:只在春秋时楚国用过。

堑、长堑、城堑、墙堑:这几种称谓基本上相互通用,从战国时期直到明代几乎全都

使用过。

塞、塞垣、塞围: 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

表示关口要隘,二是表示长城。

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这些称谓在史书当中很常见。

壕堑、界壕:是长城建筑的一种形式,而界壕则是金代长城的专用词。

边墙、边垣:将长城称之为“边”,主要是明朝。中国古代,多将中原各地与少数民

族之间的地域称之为“边地”,明代则将在这一地域修筑的长城称之为“边墙”或“边

垣”。

公用价值

万里长城

“因地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

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

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

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

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

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

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

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

工了.长城,作为一顶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历史与现实价值

战国秦、赵、燕长城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首先,它表明,只有修筑长城,加上一定

数量的驻军,才能限制游牧民族的快速机动能力,防止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闪电式的袭击。

没有长城,即使有大量的步兵和骑兵,仍然是防御不了的。战国时代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

一点。因为长城是有效的军事防御工程,因而后来为秦始皇所采用。汉武帝在驱逐匈奴到

漠北以后,下令立即修筑新的长城。

其次,战国秦、赵、燕所筑的长城,是相当科学的,它基本上是利用山川形势险要而

建,在山口与平原地区,都建筑高厚的城墙,截断匈奴、东胡骑兵进出之路。除了长城之

外,内外制高点还建有烽火台,进行侦察敌情和传递消息,让长城上的驻军作好准备;

交通路口和谷口,都建筑障城,派军驻守,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在长城以内,每隔一

段距离,都修建驻军的大城,并设有迅速传递消息的通讯网,以便统一指挥和互相支援。

这条三国长城及其烽火台、障、城等配套建筑,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这

套军事防御体系是合乎科学的,防卫是有效的。它为后来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样板。蒙

恬所筑的秦长城,虽然全系新建,但是很明显,他是在参照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的基

础上设计的,同时进行了取长补短。例如,他利用山川地形,因其险阻建城筑障。他把长

城建于高山之上,尽量利用山脊、峰峦为城,使匈奴骑兵无法越过;尽量利用河流作屏障,

尽量把长城建于河流之北,使敌人得不到水源。在丘陵、平原,则筑成高大城墙,或用土

石夹筑,或用土夯筑,而把各段长城联结成一条气势雄伟、隔断南北的巨龙。秦长城

的烽火台,较三国长城有了改进,都建于长城外开阔的山上,而且根据地形,每隔10里、

20里、30里就有一座。

障城也有改进,在交通路口或谷口,都修建南北两座障城。驻大部队的城,都建在长

城之南,并与长城紧紧相连。可以说,秦长城建筑体系的高度科学性,是战国秦、赵、燕

长城建筑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最后,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历史价值,不仅表现了2200

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而且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不怕苦的精神、高超

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建筑机械租赁-生活中的艺术

关于万里长城的简介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2:51: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815151746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万里长城的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万里长城的简介.pdf

标签:长城简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