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历史含义与意义辨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历史
含义与意义辨析
———与丁四新教授商榷
***
林存光
陈 林
摘 要长期以来,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
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在此之后儒家
学说成为统治思想。近年来,这一观点受到了以丁四新教
授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的质疑和否定。丁教授认为通过长达
近四十年的争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问题已经
进入“学术总结期”,并提出一系列“正误杂陈”的观点
和看法。事实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关问题仍有
较多尚未厘清之处,在充分把握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关键
在于做出何种诠释,如何看待王权、儒术与儒家三者在汉
代儒学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作用,如何理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对这些问题进行清醒认识和深刻
反思,有助于“总结”这一长达四十年的历史争辩。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武帝 董仲舒关键词
近世以来,自梁启超和易白沙等清末民初启蒙思想家开始认真反思
*
林存光,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主要
研究领域为中国儒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
**
陈林,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中共通辽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领
域为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
089
国际儒学论丛(第11辑)
和直言批评汉家自武帝所实行的将儒学儒教“定于一尊”或“独尊儒
术”的学术思想专制政策之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
遂逐渐成为现代学者的一种“常识性”的普遍说法
①
,范文澜先生指
出:“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他即位后首先举行的一件大事,就是召
集全国文士,亲自出题考试,并亲自阅卷,选取《公羊》学大师董仲
舒、公孙弘为首列,非儒学的诸子百家一概罢斥,儒学从此取得了独尊
的地位。”翦伯赞在梳理了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至建元六年
②
(前135年)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后,总结这一时期是把“不治儒家五
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优礼延
揽儒生数百人。这就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
;而且,史学
界的主流观点一般都认为,正是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才开始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策略,之后儒家或儒家学说“取得独尊
的地位”、“成为西汉后期的统治思想”或“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
想”。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这一说法不断遭到学者的质
④
疑,竟然从一种“常识性说法”变成了一个极富争议性的学术话题。
对此,已有多位学者专门撰文进行了全面梳理、系统综述和深入评析。
尤其是,丁四新教授于近期用力最勤,先后撰写发表了两篇文章———
《近四十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研究的三个阶段》(《衡水学
院学报》2019年第3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辨与汉代儒家
学术思想专制说驳论》(《孔子研究》2019年第3期),试图就相关的
学术争论给以最后的“总结”,这一“总结”颇具终结这一学术争议的
意味。但依笔者之见,丁教授的“总结”仍然是“正误杂陈”的,而
且又引出了新的问题,虽然笔者无意介入近40年的整个学术论辩并对
所有学者的观点和看法做出或赞同或反对的全面回应,但在读了丁四新
教授的两篇总结、综述和驳论的文章之后,却感到此一问题仍有不得不
①
66页。本文原题《经学史: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载1982年上海图书馆刊行《上海图
书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
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78,第145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79,第197页。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第300页;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
1980,第130页。
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第164页;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维铮:《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载《中国经学史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第
②
③
④
09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历史含义与意义辨析
辨之必要。故不揣简陋,特撰此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 事实与诠释:概念的提出与问题的层次
西人乔治·克拉克爵士曾说:“用一句话概括任何一个漫长历史进
程都会导致误解。”这无疑是一句包含着深刻道理的精到之言,而且,
①
它同样适用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我们不能拿一件概念
的紧身衣简单地硬套在复杂的历史事实与进程之上,而对任何问题的单
一的教条化理解,无疑都会导致误解,因此,对这一说法进行批判性的
考察确乎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地讲,我们只有在一种严格限定的意义上
理解和搞清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说法的真实历史含义,也
才能真正厘清由它所引发的各种学术争议与误解,而不至于使人们迷失
在问题的纠缠不清或长期“正误杂陈”的争论不休中。
“罢黜百家”语出班固《汉书·武帝纪·赞》,《汉书·董仲舒传》
谓之“抑黜百家”;“独尊儒术”语出南宋史浩《鄮峰真隐漫录》卷三
十《谢得旨就禁中排当札子》
②
。将两个词语合并使用者是易白沙,易
氏在《孔子平议》(上、下篇)一文中说:
汉武当国,扩充高祖之用心,改良始皇之法术,欲蔽塞天下之
聪明才志,不如专崇一说,以灭他说。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时则有赵绾、王
臧、田蚡、董仲舒、胡母生、高堂生、韩婴、伏生、辕固生、申培
公之徒,为之倡筹安会。中国一切风俗、人心、学问、过去、未来
之责任,堆积孔子之两肩。全国上下,方且日日败坏风俗,斲丧人
心,腐朽学问。此三项退化,至两汉以后,当叹观止矣。
闭户时代之董仲舒,用强权手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关
时代之董仲舒,用牢笼手段,附会百家,归宗孔氏。其悖于名实,
摧沮学术之进化,则一而已矣。汉武帝以来,二千有余岁,治学术
①
②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张岱云、聂振雄、石浮、宁安生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第103页。
《衡水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郑济洲:《“规约君权”还是“支持专制”———重论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091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23:4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702011743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历史含义与意义辨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历史含义与意义辨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