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震颤在中医上如何正确看待?
特发性震颤常见的是患者在做事情时看不出来患者手抖,但患者
只要一拿杯子,尤其拿轻一点的酒杯或纸杯时,患者手就会有明显的
颤动尤其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
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特征。
老百姓所说的手抖,实际上学名应该叫“震颤”。震颤,从本质
上说,是现代医学所谓“不自主运动”的一种。它指的是由相反的两
组肌群交替收缩所产生的一系列节律性、摆动性的不随意运动。手抖
分成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回跳性震颤及震动性震
颤等。
震颤虽说表现为手的抖动,但其症结多在人的大脑,皆是因某类
疾病使人的大脑涉及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遭受危害。手抖发病,从时
间、地点、年龄及诱发因素来看,很可能由于其原来老年性高血压、
动脉硬化,又突受精神刺激所致。通常情况下,手抖病症多在老人出
现。
手抖主要缘故就是年老体虚,那么为何如今会年轻化。那就需要
说一下年轻人的作息习惯、生活习惯了。年轻人如今过多熬夜,不规
律性饮食全都是对身体摧残,让我们的身体提早衰老。
中医学里面,早在《素问》中就论述了震颤这件事。古人说: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具体说来,以下几个因素比较常见。
第一个,就是咱们的肝风内动。这类人,在手震颤的时候头晕头
痛,而且烦躁,睡眠不好,舌红少苔。它是肝阳上亢、阳动生风的结
果。由此带来的手指颤抖,往往短时间内忽然发生。
第二个,就是咱们的肝肾阴虚。肝肾之阴不足,阴虚不能潜阳而
生风。这类人和前面肝风内动的实证表现不同,而是表现为“虚证”,
就是神疲心悸、口咽干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手指颤抖震颤较缓,
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第三个,多出现在形体肥胖的人身上,指端在颤抖的同时发麻,
伸展不舒,而且舌体肥大、苔白腻。这个,就是所谓的“风痰入络”。
风邪引动深伏在经络内的深痰而发病。
第四个,就是脾虚。脾虚为什么会导致手指的颤抖?一来,脾虚
则生痰湿。痰湿可以引动内风。二来,脾属土,肝属木。脾土一旦不
固,那么肝木就自然不稳,于是就形成了“土虚而木摇”。这样的人,
在手指颤抖的同时,往往有乏力、手握无力、疲劳、纳差等感受。
第五个,就是血虚所导致的手抖了。血主濡之。血虚,不能濡养
于四肢远端,则会导致麻木、抖动。这类人,往往伴随血虚的其他症
候,比如说皮肤苍白或瘙痒、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口唇淡白等。
总而言之,手抖作为一个常见症状,在中医学里面常常预示着体
内环境的恶化,是气血不周、阴阳不调的表现,可以称得上是身体崩
溃的远期征兆了。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23:1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682521743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手抖震颤在中医上如何正确看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手抖震颤在中医上如何正确看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