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感言全文
篇一:莫言的诺贝尔获奖感言全文
莫言的诺贝尔获奖感言全文——一篇八千字的感人好作文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
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
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
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__年,卒于_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
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据开
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
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
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
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
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
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
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
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
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
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
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
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
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
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
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
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
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
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
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
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
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
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
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
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透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
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
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缺眼,四肢健全,
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
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
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
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
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
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
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
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
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
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
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
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
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
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
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
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
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
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
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
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
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有我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改掉我
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
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
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
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
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
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
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想.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
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做伴放牛,但她
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
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
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
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
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
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
报以苦笑.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得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
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
篇二: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
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
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
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__年,卒于_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
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
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
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
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
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
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
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
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
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
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
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
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
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
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
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
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
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
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
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
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
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
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
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
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
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
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
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
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
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
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
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
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
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
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
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
事渐渐的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
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
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的添油加
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
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
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
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
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
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
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
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的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
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
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
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
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
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
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
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
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
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作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
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
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
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
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
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
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
笑.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福所倚〞,我童年辍
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
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数人说书,仅仅
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
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
都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
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进行着的牛车社,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
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庭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
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
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
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
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
的记工房回家时,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
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
磨.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
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
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
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_76 年2 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
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
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
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
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起初的道路并
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
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
学价值很低.
_84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
指导下,我写出了>.>.>.>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
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
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
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
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
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
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我追随在这两位
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
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
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根据我的体会,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
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
点通〞.所以,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的书,但只读过几页,我就明白了他们
什么,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的,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
干.
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
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
式.坦率地说,讲述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的听众,也许我的听众就是那些
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也许我的听众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亲身
经历,譬如>中那个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中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孩子.我的
确曾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受到过父亲的痛打,我也的确曾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
傅拉过风箱.当然,个人的经历无论多么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小说
必须虚构,必须想象.很多朋友说>是我最好的小说,对此我不反驳,也不认同,但
我认为>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
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说的灵魂,尽管在后来
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或者可以
说,一个作家所塑造的若干人物中,总有一个领头的,这个沉默的孩子就是一个领
头的,他一言不发,但却有力地领导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
尽情地表演.
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
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
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
等待着我去写他们.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
儿,都在我的作品里出现过,还有很多的我们高密东北乡的乡亲,也都在我的小说
里露过面.当然,我对他们,都进行了文学化的处理,使他们超越了他们自身,成为
文学中的人物.
我最新的小说>中,就出现了我姑姑的形象.因为我获得诺贝尔奖,许多记者到
她家采访,起初她还很耐心地回答提问,但很快便不胜其烦,跑到县城里她儿子家
躲起来了.姑姑确实是我写>时的模特,但小说中的姑姑,与现实生活中的姑姑有
着天壤之别.小说中的姑姑专横跋扈,有时简直像个女匪,现实中的姑姑和善开朗,
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现实中的姑姑晚年生活幸福美满,小说中的姑姑到了晚
年却因为心灵的巨大痛苦患上了失眠症,身披黑袍,像个幽灵一样在暗夜中游荡.
我感谢姑姑的宽容,她没有因为我在小说中把她写成那样而生气;我也十分敬佩
我姑姑的明智,她正确地理解了小说中人物与现实中人物的复杂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22:29: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657621751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感言全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感言全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