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八年级语文上册10-三峡—翻译文言语句六种方法

更新时间:2023-05-22 22:22:15 阅读: 评论:0

初中文言文虚词-开心短信

【群文阅读】八年级语文上册10-三峡—翻译文言语句六种方法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监控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

10.三峡——群文阅读

翻译文言语句六种方法

阅读文言文,只有先疏通文意,才能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疏通文意

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要学会翻译文言语句。

【考点解读】

翻译文言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其考查主要集中在:

①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

②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句式特殊的句子;

③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

常见的考查题型: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技法点拨】

01.留字法: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庙号、官名、地名、人名、器

物名、书名等),保留不译。例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为地名,保留不译

02.对译法: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改为双音节词,对译出来。可在原来单音节词的基础

上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语素,组成一个双音节词;也可把原来的单音节词换成一个新的双音节

词。例如:“虽乘奔御风”,将“虽”译为双音节词“即使”

03.拆字法:文言文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有时恰好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节词,

译时要把这两个单音节词拆开翻译,不可直接翻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例如:“尔辈不

能究物理”(《河中石兽》),“"物理”为两个单音节词,“物”译为“事物”,“理”译为

“道理、规律”,翻译时应拆开。

04.增补法:增补文言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的内容。例如:“清荣峻茂”,

翻译时应补充省略的主语,()()()()茂。

05.删字法:文言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有的是语气助词,有的表示停顿或补足音节,

有的起连接作用,翻译时可删除。例如:“久之,目似瞑”(《狼》),其中的“之”补足音节,

无实际意义,不译

06.调序法: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要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翻译这些句

子时,需要把倒装的成分调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例如:“问女何所思”(《木兰诗》)

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问女所思何”,译为“问木兰在想什么”

【真题演练】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唐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

至瞿唐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灔澦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於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灔澦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0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

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故译为:若不是在正午半夜

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于,在。屡,多次,不停地。故译为: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

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

02.[]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灔澦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

石堆高出水面二十余丈 ;等到夏秋水涨时, 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本意思的理解。江水相对于灔澦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可以

从原文中找到答案“晚至瞿塘关,……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

时,水又高於堆数十丈。’”可以得出答案。

03.[][]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

析。

甲文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

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这里写出了山的绵延不绝、高大巍峨的特

点。乙文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

是用利刃切过。这里写出了山高耸入云、陡峭的特点。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回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画线的句子的意

思是什么,然后再分析这样写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抓住关键词,从“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看出山的绵延不绝、高大巍峨的特点。从“对耸”“上入霄汉”“平如削成”分析山高

耸入云、陡峭的特点。

参考译文:

【乙】

二十六日,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

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

像是一匹白练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发现大

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真是

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

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

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扇。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

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

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

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选自苏轼《放鹤亭》有删减)

[]①傃(sù):朝、向。

0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它们)有时站在水边的田地里,有时飞到云层上。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

完整。

①重点词: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疾,快。句意: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疾风,

也不如它快。

②重点词:或,有时。于,在。句意:(它们)有时站在水边的田地里,有时飞到云层

上。

02.【甲】、【乙】两文中所写景物的共同特点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析

......

示例一:【甲】文中的山的特点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乙】文中的山的特点是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均表现出了山的连绵起伏的特点。

示例二:【甲】文中写树“荣”草“茂”,而【乙】文中写“草木际天”,均表现出草

木茂盛的特点。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从【甲】文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知,文中

的山的特点是连绵起伏。从【乙】文中“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可知,文中山的特点是连

绵起伏。所以,两文均表现出了山的的特点。从【甲】文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可知,

文中写树“荣”草“茂”,表现了草木茂盛的特点。从【乙】文中“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可知,文中写出了“草木际天”。所以,两文均表现出草木茂盛的特点。

03.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甲】文按水势涨落的顺序,描绘了三峡四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之情。

B.【乙】文中彭城山的特点是山势连绵、山岗从四面合拢,放鹤亭就建在该山的山顶上。

C.【甲】、【乙】两文语言风格相似,都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

逸。

D.联系作者,通过揣摩,我们可知【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也不在“鹤”,而在赞

颂它们高雅的主人。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ACD.正确;B.有误,放鹤亭建在对着西面的缺口处。

故选:B

参考译文:

【乙】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

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

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

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

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

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

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

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三)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一】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

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石既高,加以江湍纡回,

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节选自《水经注黄牛滩》)

【注】①径:经过。②成就:造就。这里是“自然”的意思。③纡:弯曲、绕弯。④信

宿:连宿两夜。

01.把语段(一)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没

有这么快。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

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重点词: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疾,快。句意: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

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02.语段(一)写出了三峡夏天和春冬之时“水”的什么特点?请概括。

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澈。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文章第一段写夏天的水,先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

绝”,表现夏天水的盛大,是对水的正面描写;接着写“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了夏天水流的速度快。“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写出三峡春冬之水清澈。

03.两个语段的篇末都引用了歌谣,请简析其作用。

语段一引歌谣突出了三峡秋季的凄凉,间接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语段二突

出了高崖上的那块岩石之高和江水的纡回曲折。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语段一中结尾引用渔歌,而且是描写环境,起到渲

染气氛的作用,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与第一段相照应,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三峡地区

独特的地貌特征。语段二中“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的意思是:早晨

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这句歌

谣突出长江黄牛滩水道迂回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

参考译文:

【二】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

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

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

江流回环曲折,因而虽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

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26属啥-幼儿园特色办园

【群文阅读】八年级语文上册10-三峡—翻译文言语句六种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22:2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65335166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群文阅读】八年级语文上册10-三峡—翻译文言语句六种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群文阅读】八年级语文上册10-三峡—翻译文言语句六种方法.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762℃幽默笑话段子
  • 741℃五儿孝母
  • 685℃恋爱说说
  • 515℃陈大惠老师
  • 396℃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76℃银行印鉴卡
  • 348℃分门别类
  • 343℃联想思维
  • 338℃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