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容的《人到中年》

更新时间:2023-05-22 21:53:23 阅读: 评论:0

过桥米线的做法-澳门入境

谌容的《人到中年》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教学工作)

谌容的《人到中年》

谌容的《人到中年》

谌容具有知识分子的参与意识和批判意识,她常站在历史的边缘,

回眸审视、翻检过去的岁月,她看到了普通人在政治风浪中颠簸的命

,于是开始理智地思索那段历史带给人的教训。从对社会现象的分

析中,来提出人们关注的某一社会问题,是她经常使用的构思方法。

[ 1]谌容总是追求在更宽广的社会层面上更多地表现社会,从而更加

尖锐地揭露和剖析社会问题,因此这一时期她的作品大多是“把人间

的悲喜剧放在一定的历史范畴,探索决定人物命运的历史渊源,写出

更深刻、更本质的面貌的作品”[2]在谌容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

对社会各个方面问题的真实反映与深刻剖析。有关于知识分子的处

境、待遇的社会问题;有关于农村基层干部的“左”倾工作作风和工

作方法的社会问题;有关于爱情、婚姻的社会问题;关于环境污染的

社会问题……谌容通过极具个性的叙述角度、描述手法,希望能引起

人们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加以解决。新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

展的迫切需要,必须大量投入科技人才。但是由于存在知识分子的断

代问题,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不得不承受几代人的工作压力。在为社

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同时,他们的政治地位却

迟迟没有得到改变。中年知识分子问题激起了谌容的创作欲望。《人

到中年》,她塑造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在社会、

工作、家庭的多重负担下, 长期超负荷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

于苦难的展示和历史的反思,而主要着眼于现实,她常常从知识

分子的命运处境中凸显出许多现实性很强的社会问题。《人到中年》

即从陆文婷等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突出了当时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中

年知识分子问题。《人到中年》对我国特定时期的知识分子问题的揭

示无疑是深刻有力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主人公陆文婷的生存处境

是相当令人同情、心酸的,她兢兢业业工作十八年,却连主治大夫也

不是,一个月的工资仅五十六块五角,住的是十二平方米的简陋小屋,

且身兼医生、妻子、母亲三职,她就像一台机器,长期处于超负荷工

作的状态,但是陆文婷从不计较地位、待遇与报酬,也从不抱怨工作

的疲累与生活的艰辛,她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十几年如一日地

为病人奉献着自己,直到像“一茎瘦草”那样枯倒在手术台上。陆文

婷本来也可以像她的好友姜亚芬那样离开祖国,去海外寻求新的发展

机会,但她心系着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忍离去。陆文婷是平凡普通的,

又是伟大高尚的。《人到中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陆文婷这一感

人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

谌容写小说就像是在泡茶。她对文章的把握就像是一个稳重

而又深谙茶道的老者,不求表面的华与轰动,而是在涓涓溪流中让人

们感受到真正蕴涵在深层的味道,由内而发,耐人寻味。在她的小说

中,几乎没有人为设置的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也很少能看到尖锐强

烈的矛盾冲突,谌容只是将人物置于平凡的生活中,却能在日常生活

琐碎的纠葛中凸显人物的不平凡。《人到中年》中主人公陆文婷的家

庭属于单一家庭,一对夫妻加两个孩子,如果像传统家庭那样,丈夫

养家糊口,外出工作;妻子操持家务,生儿育女,提供情感关怀养护

家庭,也许家庭成员都会感到幸福。但陆文婷内心既渴望成为贤妻良

母,又渴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而拼命奋斗。在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

她将几乎全部的心血和经历倾注到了救治病人的眼睛上,将自己的业

余生活和家庭职责抛于脑后。超负荷的工作榨取了她有限的精力,

昔日的爱情之歌也只有卧病时才有所回忆。她更不可能尽母亲之职为

圆圆买双球鞋,为佳佳梳小辫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工作狂的

知识分子,最终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优厚待遇,还要承受

好几代人的巨大压力,不得不成为中坚力量。最后,由于长年超负荷

消耗身体,陆文婷终于累倒在手术台边,令许多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

震撼。谌容采用意识流手法来组接小说,以陆文婷的意识流动为主要

情节线索,同时穿插周围人物如内科主任孙逸陈、陆文婷的爱人傅家

杰对陆文婷的回忆和观察,以此结构全篇,展示出陆文婷的人生道路

与生活情形。陆文婷的形象之所以能够这样牵动读者的心,在于她那

平凡生活中体现出的高尚品格与她所遇到的艰难处境的对照,她的毫

无怨言、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忘我奉献精神闪耀在读者的眼前。意识流

手法成功地造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现实与幻觉交织,以及多视角的艺

术效果。《人到中年》描写的家庭切入当代知识分子层,虽无意于唤

起女性的自觉意识,却展现了知识女性在面对家庭与事业时的两难处

境。

陆文婷的形象塑造是通过主人公清醒和昏迷两种意识交错来完

成的。作品写了陆文婷躺在病床上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意识活动,

如记起上午做了三个手术,一双双病人的眼睛和爱人傅家杰的眼睛在

脑海里闪现,想起女儿要她扎小辫,儿子要她买球鞋的事……作品以

陆文婷的意识流动为主要情节线索,同时穿插周围人物如内科主任孙

逸民及她的爱人傅家杰对陆文婷的回忆和观察,用几天的时间展示了

她十八年的人生旅程,近似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从中我们可是看出,

作者笔下的陆文婷,是一位在医院工作了十八年的优秀医生,是医院

眼科的骨干力量,可她既不是主治医师,也不是共产党员。长期拿着

每月五十六块半的工资,对物质生活没太多的要求,与在科学院研究

所工作的丈夫、两个孩子,一家四口住在一间不足十二平方米的房里。

但是,她却执着于对事业的追求,为了坚持给病人治疗,不得不狠心

将发烧的女儿丢在托儿所,面对生病的女儿、挨饿的儿子,“啃着干

硬的冷烧饼,呆呆的望着十二平方米的小屋”,甚至叹息“一辈子的

错误就在于结婚”。这一简短的情节集中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典型

生存环境。而这也正是陆文婷这个人物形象最感人的地方。在她高贵

的精神品格与极其艰难的处境的强烈对照下,更显示出了正直的中年

知识分子的人格。在强烈的对比之下使她呈现出来的献身精神具有了

悲壮的色彩。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的力量,就在于它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

毁灭给人看。”而谌容在对陆文婷的塑造中,把她的素材作了悲剧式

的处理,有意识地强化了作品中的悲剧气氛。首先,作品中故事是发

生在医院的,主人公陆文婷因过度的劳累而导致重病而开篇的,这就

给全文乃至读者的心里罩上了一层沉重。其次,她对工作的认真,

事业的执着以及对医院所做的贡献和她的生存环境形成强烈对比。

“他们是在做出牺牲,包括他们的孩子,而这种牺牲又往往不被人重

视和承认。”而在如此不公平的条件下,陆文婷依然保持着崇高的医

德,无怨无悔的为给病人带来光明而辛勤工作,甚至是超负荷的工作。

她不求名利、地位,在权势面前不卑不亢,凭自己严谨的工作态度赢

得别人的尊重。而她的这种悲剧性形象却又有着强烈的社会性和政治

性。陆文婷不仅仅是一个人物形象,她或许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她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大

夫,她的全部思想光彩都是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中放射出来的,

的悲剧是多年来就形成的对知识分子生活困难和负担的歧视,是社会

的普遍现象。同时,陆文婷是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党哺育出来的好

儿女,遵从党的政策,对自己窘迫的生活毫无怨言,为了病人,为了

医院,为了国家他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一切。

从陆文婷这一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中,我们不难看出,20世纪70

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展开,所有的知识分

子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四化的建设,拥护党,肯定这一社会历史时

期。但是一些思想僵化、搞形式主义的人也依然存在。中国有着像陆

文婷一样的热烈追求事业能为祖国的建设付出的人。也存在着那些依

仗权势过着安逸生活的像“马列主义太太”秦波一样的人。谌容通过

陆文婷的艰难生活环境和努力工作与秦波的安逸生活而依仗权势的

对比,来反映知识分子生活工作的情况,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其是对知识分子的处境、命运和感情波澜,来唤起人们对知识分子的

关注,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

谌容经历了那个令人胆颤的“文革”时代,她也是千千万万知识

分子中的一员,她明白也理解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处境与命运,

以,她会有强烈的“知识分子情结”。又因兼具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

颗睿智的头脑,所以她能洞悉炎凉世态,风云变幻,站在知识分子的

立场,写出具有如此震撼力的“知识分子情结”的作品。

部队对联-滥竽充数的意思

谌容的《人到中年》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21:53: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63603495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谌容的《人到中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谌容的《人到中年》.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人到中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