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平凡的世界》
作者简介
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
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艰难的求学经历,繁重的务农生涯,还有不断生活辗转在城乡之间的求学生活经
历,使得他忍受了大多的苦难。他一生钟情于陕西的黄土地,对于那片养育他多年的故土充满了情感,对路
遥来说,那个存世现实的栖居地,土地是其精神资源的源泉。 《平凡的世界》为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曾获
茅盾文学奖,后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享年43岁。
作品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
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
葛,刻画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
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
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
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
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
气回肠,不忍释卷。[1]
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
的命运主旋律。
内容梗概
【第一部】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
产生情愫,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
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
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县城教师田润
叶是青梅竹马。少安和润叶互有爱慕之心,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
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
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农业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
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
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
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
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
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
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
润叶感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
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
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三部】
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从学生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可是,就在孙少平与田晓霞产生
强烈感情的时候,田晓霞却因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牺牲了,后来田福军给孙少平发了封电报,少平
悲痛不已。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
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通过几番努力,终于成了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头人。却没
想到,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一万五千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润叶生活幸福,
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
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英俊面容尽毁,却遇少时玩伴金波之妹表白,少平为她的前途与自己的感情选
择拒绝……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
生活与挑战。
主要人物及人物形象:
孙玉厚一家:
老祖母,多年卧病在床;
孙玉厚夫妻;
长女孙兰花 女婿王满银;
长子孙少安,小学毕业,队长,妻贺秀莲;
次子孙少平,高中毕业,矿工;
小女孙兰香,考上如西北工业大学。
田福堂一家:
田福堂,双水村大队党支部书记;
弟田福军,县革委副主任;
女田润叶,孙少安青梅竹马之好友;
子田润生,与孙少平同学。
金俊海一家:
金俊海,黄原地区运输公司汽车司机;妻在家务农;
子金波,孙少平之同学、好友;
女金秀,孙兰香之同学、好友。
(一)孙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
他是一个不安现状、崇尚自由、追求理想的知识农民形象。
1、自卑、自尊、自强
读高中时,因为家庭条件差,“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一只鞋帮上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
丁。裤子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幸亏袜腰高,否则就要露肉了”。而且贫穷的孙少平买不起最次等的
菜,吃的是最次等的非洲馍。出于敏感的自尊心,每天总是等别人散后走进饭场。然后如偷窃般用勺子把盆
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恶劣的条件,出生的创伤使他自卑,但这也激发了他要自尊、自
强的意识。
2、坚定、坚韧、坚强
他没有因家庭的贫困而抱怨,反而感激家人给他上学的机会,而且他利用所有的时间和机会读书、看
报、学习,凭借坚韧的意志,他支撑起脆弱的自尊而不至于屈与人下。
孙少平一直坚定地在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高中毕业的少平不甘心在家务农而独自来到异地的煤矿当
矿工。在追求的道路上,孙少平始终“不怨天,不尤人”,正如他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中说的那样:“永远不要
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
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经过磨难的洗礼,孙少平
由平凡走向了不平凡。
3、有情、有义、有才
兄弟姊妹间血浓于水的互帮互助,和郝红梅间由于相似境遇的惺惺相惜,最后拒绝脱离苦难矿工生活、
拒绝留在县城的机会,毅然回到矿区,回到惠英身边,都说明孙少平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男人。他虽然没有
上过大学,但从未停止过读书。从书中他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世界,和更辽阔的眼界。
孙少平,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精神的代表,他代表着年轻时的孙少安和田福军,更代表着世世代
代像他一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他们敏感而自尊,坚韧而自强,他们渴望知识,渴望成长,渴望走出穷乡僻
壤,渴望外面世界的精彩。
孙少平,人如其名,一生充满了坎坷、挫折,但他亦是生活的强者,在春天受伤,在夏天一定会好。
(二)孙少安——改革的先觉者
他是一个孝顺仁义的“农民企业家”。
1、勤奋务实、坚韧顽强
他出生在一个黄土高原双水村贫苦的农民家庭,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
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在一位“二
把刀”师傅烧坏了砖窑后,砖厂倒闭了。这场毁灭性的灾难没有压垮孙少安,他又重新办起让四周人刮目相
看的砖厂。
2、敢于担当,勇于奉献
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肩负着为人子,为人兄的责任,13岁起就是家中的大梁,一直对弟妹进行学业
上的支持,即便后来日子好过了,秀莲提出分家,他说什么也不同意,亲情是他负重前行的源源动力。对他
人的责任和担当:做队长时,他带领大家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砖厂倒闭后,没有逃避退缩,新砖厂建成,
他亦能扶危助困。
3、淳朴厚道,至善至真
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由于他的善良和太为别人着想,他从来不
敢正视与润叶的感情;乡村人情,捐资助学,古道热肠,能帮就帮,他从来就不乏扶危助困的精神。
孙少安是一个靠个人意志和经历成熟起来的男人,是一个负重前行的跋涉者。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
神。
(三)孙玉厚——天一样的父亲
孙玉厚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普通农民,是中国千百万农民中的典型代表。他是乡村生活固守
者,乡村文化的坚定承传者。他贫穷了大半辈子,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儿女,用自己的善良真诚言传身教,他
的财富就是他的子女,他是土壤,是铺路石,是泥土里的根,在这块土壤上长出了孙少安、孙少平和孙兰香
这几株大树。
他勤劳、忠厚、硬正、老实。他年轻时也曾有过魄力和豪情,比如他也曾闯过山西柳林,
不畏艰辛,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也没有改变贫穷。他也是一个苦命的人,几乎一辈子都在为家人勤苦劳
作,过着缺衣少食的贫苦日子。
(四)田润叶——新时代的新女性
田润叶热情而温厚、朴实却执拗。
她是田福堂的女儿,生活在文明与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敢大胆追寻爱情,“并不认为爱情就要门当户
对。门当户对不如两个人有情意。”所以她不介意孙少安的贫寒,多次向孙少安表白心迹,即使孙少安表现
出明显的退却时,她也没有放弃。
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传统女性的牺牲精神一直影响着田润叶。在李向前失去双腿后, “田润叶自己
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多年来那个肢体完整的人一直被排斥在很远的地方,而现在她又为什么自愿走近这个
失去双腿的人。”
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有知识、有工作,却没有明确的人生观,没有走出时代的局限性。除了爱情,还
有生活,这才是人生。
(五)田晓霞——无惧世俗的知识女性
1、有才华,有个性,是现代的知识女性。
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层次的文化修养,具有男孩子般率真洒脱的性格,不仅穿着打扮与别
人不同,更是敢于冲破思想的藩篱,将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中。
2、有思想,有主见,是男性的精神导师。
慧眼识人,发现了孙少平这块璞玉,经过她的“精心”雕琢,这块璞玉也在渐渐发亮。高中时,孙少平
由最初的佩服到逐渐交谈,到经常读到一些内部刊物,他们成了追求知识道路上的同路人。毕业时,田晓霞
嘱咐孙少平不要放弃读书,当他在黄原县城的电影院门前碰见田晓霞时,变得更加自然和亲切。他们的爱情
因精神上的共鸣和志趣相投而水到渠成,在孙少平的眼中,她就是他精神的导师。
田晓霞美丽善良、开朗大方,有思想有个性,是无惧世俗的自由灵魂。零落成泥,只有香如故。
(六)贺秀莲——无私奉献的精神港湾
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
1、 善良、贤惠,有很强的奉献精神。
只有小学文化,但识大体,不嫌贫爱富。不要任何彩礼,就准备嫁给孙少安。买结婚穿的衣服时,秀莲
知道少安家的光景不好,自己只要最便宜的衣料,而给少安用好的布料,连店员都说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
在孙少安的创业阶段,秀莲就是他的贤内助和坚强后盾。
2、 自私、没远见,保留着一些农村妇女的固有缺点。
她嫁给少安之后,早上吃饭,把稠的粥都盛给少安,从奶奶的篮子里拿白馍。生活境遇稍好后,要闹着
分家等。但正是因为这样一位对公婆孝顺善良,以丈夫为天,为之全身心付出而又有小小自私习性的农村妇
女,这部小说才更显真实动人。
只要亲爱的人不倒下,再大的苦难都没什么,这个家就是她的一切。
经典语句
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
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
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
大的内在力量。
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
好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和的对待欢乐和幸福。
他不由再一次思想:我们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这些东西
也并不坏。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贵——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过于这一
点了。
最令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当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时候,却猝然间掉凋谢了。
孙少平在农村长大,深刻认识这黄土地养育出来的人,尽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力能力如同天上
的星星一般稠密。在这个世界里,在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
她的思想、气质、感情,优点和缺点,都是属于普通人的。但普通人和出类拔萃的人一样,也有自己的
欢乐和痛苦,只不过不为大多数人了解罢了。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
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你蔑视甚至侮辱他,他不仅视为正常,还对你挺佩服;你要是在人格上对他平等
相待,他反而倒小看你!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
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
往昔的回忆使我们激动,我们重新踏上旧日的路,一切过去日子的感情,又逐渐活在我们的心里;使我
们再次心紧的是,曾经熟悉的震颤;为了回忆中得忧伤,真相吐出一声长叹。
别了,我童年的朋友!我们将各走各的路了,我会永远记着我们过去的一切。
《平凡的世界》训练题
一、填空题
1.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除本部代表作以外,他另
部作品《人生》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影响很大。
2.田福堂作为双水村的支部书记,做的最为惊天动地的两件事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孙少平救过很多人,高中时救过_________、_________,做揽工汉时救了打工妹_________
到煤矿挖煤又救过工友。
4.孙少平上高中时被同学们戏称的欧、亚、非三种面馍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孙少安挣到钱后在胡永合的建议下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在弟弟孙少平的分析下才转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孙少安砖窑的点火仪式上,最后一棒点火的“火炬手”是___________。
7.《平凡的世界》非常关注女性的命运,在这部作品中女性虽然是配角,但是作者对她们不幸的命运给
予了深深的同情,这些女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爱情是《平凡的世界》思考的沉重话题之一。书中的爱情大都带有悲剧色彩,如田润叶和孙少安的爱
情,孙少安与__________的爱情,孙少平与___________的爱情,田润生和____________的爱情等
等。
9.《平凡的世界》特意写了随着新的时代的到来,农村新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如__________成为
妇女主任,__________在经济转型中逐渐对孙少安的生产经营提出自己的意见,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10.农村实施生产责任制改革后,一些村干部不再热心村里的公共事务,甚至对于邻里纠纷也不予解
决: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了利益,例如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了集体活动,失去了存在感,
如________________。这就具体而微地指出了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干部的作用问题。
二、选择题。
1.下面关于《平凡的世界》的内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金波和孙少平从小一块耍大,他当兵时唱的一首歌是《在那遥远的地方》。
B.孙少平给明明买了一只狗,明明给小狗起名叫“小黑子”。
C.孙少平在班上偷偷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老师发现,但老师并没有责备他。
D.田润生最后和郝红梅结婚了。
2.下面关于路遥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平凡的世界》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曾获“茅盾文学奖”。
B.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
C.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
D.贾平凹对其评价:“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
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
3.孙玉亭是双水村的点子大王,下列事件不是孙玉亭建议的一项是( )。
A.抓纸蛋抽猪应对生猪交售任务。 B.孙少安砖窑的“点火仪式”。
C.豁坝缓解本村旱情。 D.喝醋化解“鱼刺事件”。
4.下列书信片段中,与孙少平无关的一项是( )。
A.盼着鸿雁早飞来。 B.不要见怪,不要见外。 C.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 D.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
5.农历八月十四,双水村有一个传统的节日是( )。
A.中秋节 B.打枣节 C.石圪节 D.秧歌节
6.阳沟曹书记的老婆得知孙少平之前教过书,给他换了一个什么工种?( )
A.扔砖头 B.捡矸石 C.钻炮眼 D.提泥包
7.对双水村公众来说,被比作像基辛格第一次去中国一样爆炸的“新闻”是( )。
A.金富犯罪集团的绳之以法 B.孙少平给金三锤辅导作文
C.由集体生产转为生产责任制 D.金强与孙正红结亲
8.《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一段描述: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无奈的一声长
叹,只得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
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造成孙少安痛苦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B.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C.精神生活的极度空虚 D.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压力
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社时,他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
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这里的“拢合”与“散伙”分别是
指( )。
A.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简答题。
1.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评价《平凡的世界》时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
篇小说。”试简析这一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贺风英与贺秀莲分别体现了两代女性在不同时代的大变革面前,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新气象,但
义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3.《平凡的世界)》善于使用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试举例分析。
4、.分析《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世界”的内在含义。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四、片段阅读题
(一)
而在他眼下的生活中,实际上还有一件令他无法言明的、给他内心带来一丝温暖和愉快的小小的事情。
这件事实际上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就是:每天吃饭的时候,在众人散尽而他一个人去取自己那两个黑馍——
每当这样的时候,他总能看见另外一个人做同样一件事。
当然,在起先的时候,他和那个叫郝红梅的女生都是毫不相干地各自拿了自己的馍就离开了。
不知是哪一天,她走过来的时候,看了他一眼。他也看了她一眼。尽管谁也没说话,但实际上说了。人
们在生活中常常有一种没有语言的语言。从此以后,这种眼睛的“交谈”就越来越多了。
孙少平发现,郝红梅实际上是班里最漂亮的女生。只是因为她穿戴破烂,再加上一脸菜色,才使得所
有的人都没有发现这一点。这种年龄的男青年,又刚刚有了一点文化,往往爱给一些“洋女生”献殷勤。尤
其是刚从农村来的男生,在他们的眼里,城里干部的女儿都好像是下凡的仙女。当然,这般年龄的男女青年
还说不上正经八百地谈恋爱,但他们无疑已经肤浅地懂得了这种事,并且正因为刚懂得,因此比那些有过经
历的人具有更大的激情。唉,谁没有经过这样的年龄呢?在这个维特式的骚动不安的年龄里,异性之间任何
微小的情感,都可能在一个少年的内心掀起狂风巨浪!
孙少平目前还没有到这样的地步。他只是感到,在他如此潦倒的生活中,有一个姑娘用这样亲切而善
意的目光在关注他,使他感到无限温暖。她那可怜的、清瘦的脸颊,她那细长的脖项,她那刚能遮住羞丑的
破烂衣衫,都在他的内心荡漾起一种春水般的波澜。
他们用眼睛这样“交谈”了一些日子后,终于有一天,她取完那两个黑面馍,迟疑地走到他跟前,小
声问他:“那天,老师没收了你的那本书,叫什么名字?”
“《红岩》.我在县文化馆借的。”他拿黑面馍的手微微抖着,回答她。她离他这么近,他再也不敢看她
了。他很不自在地把头低下,看着自己手里的那两个黑东西。
“那里面有个江姐……”她本来不紧张,但看他这样不自在,声音也有点不自然了。
他赶忙说:“是。后来牺牲了……很悲壮!”他加添了一个自认为很出色的词,头仍然低着。
“还有一个双枪老太婆。”她又说。
“你也看过这书? ”他现在オ敢抬起眼皮看了地一眼。
“我没看过。以前听我爸说过里面的故事。”
“你爸?你爸看过?”
“嗯。”
“你爸在?……”少平显然有点惊讶这位穿戴破烂的女生,她父亲竟然看过《红岩》,因此弄不明白她父
亲是干什么的了。
“我爸是农民,成分不好,是地主,不,我爷爷是地主,所以……”
“那你爸上过学? ”
“我爸没上过。我爷上过。我爸的字是我爷教的。我爷早死了……我没看过《红岩》小说,但我会唱《红岩》
歌剧里的歌。我的名字就是我爸从这歌词里面取的。那歌剧里有一句歌词是:红岩上,红梅开……”
她这样轻声慢语地说着,他呆呆地听着。她突然红着脸说:“你的书还了没有? ”
他说:“还没。”
“能不能借我看一下? ”
“能! ”他爽快地回答。
于是,第二天他就把书交到了她的手里。
在这以后,只要孙少平看过的书,就借给贺红梅看。无论是他给她借书,还是她给他还书,两个人不约
而同地都是悄悄进行的。他们都知道,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这样过分亲密的交往,如果让班里的同学们发现
了,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一一那他们也就别想安宁地过日子了。
1、概括选文故事内容。
2、品味语言: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的词语在人物刻画中的作用。
①他拿黑面馍的手微微抖着,回答她。她离他这么近,他再也不敢看她了。他很不自在地把头低下,看
...........
着自己手里的那两个黑东西。
②她这样轻声慢语地说着,他呆呆地听着。 她突然红着脸说:“你的书还了没有?”
.........
3、请简要赏析下面这段文字。
她那可怜的、清瘦的脸颊,她那细长的脖项,她那刚能遮住羞丑的破烂衣衫,都在他的内心荡漾起一种
春水般的波澜。
4.孙少平在与郝红梅共同探讨《红岩》的情节中,表现了孙少平怎样的性格?
(二)
农历八月十四日,双水村沉漫在一片无比欢乐和热闲的气氛中。一年一度打红枣的日子到来了——这是
双水村最盛大的节日!
这一天,全村几乎所有的人家都锁上了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提着筐篮,扛着棍杆,纷纷向庙
坪的枣树林里涌去了。在门外工作的人,在石圪节和县城上学的学生,这一天也都赶回村里来,参加本村这
个令人心醉的、传统的“打枣节”……
一吃完早饭,孙少安一家人就都兴高采烈地出动了。孙玉厚两口子提着子;兰香拉着秀莲的手,胳膊上
挽着篮子;少安扛着一根长木棍;少平背着笑嘻嘻的老祖母;一家人前呼后拥向庙坪赶去。他们在公路上看
见,东拉河对面的枣树林里,已经到处是乱纷纷的人群了。喊声、笑声、棍杆敲打枣树枝的噼啪声,混响成
一片,撩拨得人心在胸膛里乱跳弹。
在孙少安一家人上了庙坪的地时,打枣活动早已经开始了。一棵棵枣树的树杈上,像猴子似的爬着许多
年轻男人和学生娃。他们兴奋地叫着闹着,拿棍杆敲打树枝上繁密的枣子。随着树上棍杆的起落,那红艳艳
的枣子便像暴雨一般落在枯黄的草地上。
妇女们头上包着雪白的毛巾,身上换了见人衣裳,头发也精心地用木梳蘸着口水,梳得黑明发亮;她们
一群一伙,说说笑笑,在地上捡枣子。所有树上和地上的人,都时不时停下手中的活,顺手摘下或捡起一颗
熟得酥软、红得发黑的枣子,塞进自己的嘴巴里,香喷喷,甜丝丝地嚼着。接老规矩,这一天村里所有的人,
只要本人胃口好,都可以放开肚皮吃一一只是不准拿!
只有田二是个例外。“半脑壳”今天不捡别的,光捡枣子。他一边嘴里嚼着枣子,一边手里把捡起的枣
子往他前上的那两个大口袋里塞着;这两个塞满枣子的大口袋吊在他胸前,像个袋鼠似的,累得他都走不干
练了。他一边捡,一边吃,一边嘿嘿笑着,还没忘了嘟囔说:“世事要变了……”
人们还发现,连爱红火的老家伙田万有也能俏得爬到枣树上去了!他拿一根五短三粗的磨棍;一边打
枣,一边嘴里还唱着信天游,把《打樱桃》随心所欲地改成了《大红枣》——
大阳下来丈二高,
小小(的呀)竹竿扛起就跑,
哎咿哟!叫一声妹妹呀,
咱们快来打红枣……
地上的妇女们立刻向枣树上的田万有喊道:“田五,亮开噪子唱!”爱耍笑的金俊文的老婆张桂兰还喊叫
说:“来个酸的!”
田五的兴致来了,索性把磨棍往树权上一横,仰起头,眯起眼,嘴巴咧了多大,放开声唱开了——
叫一声干妹子张桂兰,
你爱个酸来我就来个酸!
绿格铮铮清油炒鸡蛋,
笑格嘻嘻干妹子你硷畔上站;
绒格墩墩褥子软格溜溜毡,
不如你干妹子胳膊弯里绵………
妇女们都笑得前俯后仰,张桂兰朝树上笑骂道:“把你个挨刀子的……”
1.《平凡的世界》所表现的主题十分沉重,但这段选文却洋溢着欢快的气氛。试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作者在小说故事的叙述中插入两段信天游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路遥 王卫国 2.偷水 炸山 3.侯玉英 郝红梅 小翠 4.白面馍 玉米面馍 高粱面馍
5.打算投资拍摄电视剧 出资修建了村小学6.周文龙 7.田润叶 孙兰花 郝红梅
8.贺秀莲 田晓霞 郝红梅 9.贺凤英 贺秀莲 10.田福堂 孙玉亭
二、1.C 2.D 3.C 4.C 5.B 6.C 7.B 8.A 9.D
三、1.①时间跨度大,从1975年到1988年,正是中国发生历史大变革的时代。②涵盖社会各个阶层,从农
村到乡镇乃至省城,从农民到基层干部乃至党的高级干部,从普通学生到文化站工作人员乃至高级作家、诗
人,从普通煤炭工人到能源部。③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农村的生产生活到学生的学习、工人的工作,从
柴米油盐的普通生活到人与人的精神恋爱,从解决邻里纠纷到国家大政方针。
2.贺凤英和贺秀莲虽然同是山西贫苦地区出生的女子,也都积极投身她们正在经历的大时代,但是由于
时代背景不同,她们的觉醒也有一定的差别。贺凤英正处在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的时代,她与丈
夫一起在时代的裹挟下,积极投身到了时代的洪流之中,贺凤英做了双水村的妇女主任,对公共事务十分热
心,以至于公而忘私,疏于经营自己的小家庭。这与旧时代恪守“三从四德”的妇女有着天壤之别。贺秀莲
是贺凤英的晚辈,青春生命正处在农村经济改革的时代,她与丈夫孙少安一起率先建了砖厂,实现了发家致
富。在此期间,她不断给丈夫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丈夫走投无路时给予帮助,提出新的突破
思路。在生活生产中,她成为“财务总监”,逐渐掌握了一部分话语权。这比贺凤英的觉醒又前进了一步。
3.纵比:把田福堂在农村改革前的跋扈与改革之后的不作为进行对比,把冯世宽在原西县的冒进与在黄
原做田福军的副手时的踏实进行对比。横比:把孙少安和孙少平进行对比,把田福军与冯世宽进行对比,把
孙少安与田海民进行对比。
4.①在作家路遥看来,他写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他所写的人物也是一群平凡的人物,但就是
这群平凡的人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上演着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肺腑的故事。②“平凡的世界”还意味
着作者采取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作者无意于夸张和扭曲,他只是走入生活,并力求走入人物的内
心,去探究生命的意义。
四、(一)1、孙少平与郝红梅在潦倒的生活中相互关注,共同讨论《红岩》,有了精神支柱。
2、① “微微抖着”“不敢看”“很不自在”,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孙少平在与郝红梅初次语言
交流时的害羞的心理。
② “轻声慢语地”表明郝红梅与孙少平谈论《红岩》时的尽兴,无所顾忌;“突然红着脸”运用神态描
写,表现了郝红梅意识到自己与一个男生讲得太多了,有些害羞和胆怯,自己也想读一下《红岩》。
3、孙少平眼中的郝红梅是班里最漂亮的,通过对郝红梅进行外貌描写,表现孙少平结识郝红梅的特别
感受。贫困之中,郝红梅关注他的目光,使他感到无限温暖,并由此产生爱慕之情。
4、①腼腆(拘谨、羞涩)。初次与郝红梅交谈时,文中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刻画出孙少平的拘
谨、羞涩。 具体举例 略
②乐于助人。把自己借到的书籍转借给郝红梅看。
四、(二)
1.《平凡的世界》表现的主题十分沉重,显示了生存的艰难和生命的坚韧。这段选文是本书中难得的欢
快场面,表现了陕北农民乐观积极、豪爽开朗的性格。作者在表现沉重主题的同时,偶尔展现一下西北农民
骨子里张扬喷薄的生命力,这样写使得人物的性格更加丰满,也更为真实。
2.西北农民的信天游,歌声嘹亮,歌词朴素,表现的就是当下的生活和心情,是最能体现西北地区百姓
性格的方式之一。作者在故事的叙述中加入了两段信天游,不仅使得故事的叙述更加活泼,有声有色,也抒
发了打枣节时人们欢快的心情。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5:0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389591736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名著导读《平凡的世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名著导读《平凡的世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