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全词赏析
苏轼其一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
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其二旋抹红妆看使
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
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其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问言豆
叶几时黄。其四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其五软草平莎
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
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创作背景这组词是苏轼43岁〔1078
年〕在XX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XX发
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
潭谢雨路上写成的。注释:1、浣溪沙:词牌名。2、徐门:一作“XX〞。
3、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指石潭的水与泗水相通,水的涨落清浊常
常是一致的。4、乌:乌鸦。5、黄童:黄发儿童;白叟:白发老人;
睢盱:喜悦高兴的样子。6、麋鹿:鹿类的一种。7、猿猱:猿类的
一种。8、旋:立即;使君:词人自称。9、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
笆。10、茜:茜草,此处指代红色;罗裙:丝绸裙子。11、收麦社:
麦子收过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的活动。12、乌鸢:乌鸦、老鹰;赛
神:用仪仗鼓乐迎神出妙、周游街巷等活动,称之为塞神。13、檾
.
.
〔qǐng〕:同“苘〞。14、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
15、垂白:鬓发将白的老人;杖藜:倚仗藜茎制成的手杖;藜:植
物名,此处指以藜茎制成的手杖。16、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
下麦粒:用麦子制成的干粮;软:饱之意。17、簌簌:纷纷下落的
样子。18、缫车:缫丝的纺车,也作“缲车〞。19、牛衣:为牛御寒
的衣物,如蓑衣等。20、欲:想要。21、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
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22、野人:农夫。23、平莎:莎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24、耦耕:两个人各拿一耜并肩耕作,此处泛指
耕作。25、蒿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薰:一种香草。26、
使君:词人自称;元:原之意。[简析]《浣溪沙》是苏轼43岁〔1078〕
在XX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XX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
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
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第一首〔照
日深红暖见鱼〕作于元丰元年〔1078〕初夏,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
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
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二首〔旋
抹红妆看使君〕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农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门口看望
使君的情景和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 第三首〔麻叶层
层叶光〕从侧面反映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趣:煮蚕香、络丝娘娇语、
白发老翁捋新麦等。 第四首即课文所选的这首。 第五首〔软
草平莎过雨新〕写雨后农村风光春色和雨后感受,抒发作者的欣喜之
情,表达了归田退隐的思想。 这五首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
.
.
不取艳辞,不采僻典,以诗的句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
风。辛弃疾的农村词便直受到苏轼词的影响。赏析:第一首〔照日深
红暖见鱼〕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
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
个展现在读者面前。“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
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
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
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
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
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
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
结合,更显幽静。“黄童白叟聚睢盱〞,以黄童、白叟代称所有聚集
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态。上片中红、绿、黄、
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
笔灵动、构思精巧。“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
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
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
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
自现,可谓神笔。“归家说与采桑姑〞,结尾由实转虚,笔法灵活,
词人想象这些观看长官亲自谢雨而欢喜异常、激动难耐的在场者,归
家之后一定会把谢雨之时的欢腾景象向采桑姑细细说与。在这首小词
.
.
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
的一切,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第
二首〔旋抹红妆看使君〕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农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
门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上片主要是
描写农村中的姑娘速上红妆、争相观看使君的场景,十分生动有趣。
“旋抹红妆看使君〞,村中的姑娘急急忙忙地抹上红妆赶去观看路过
的使君。一个旋字写出了乡村姑娘的特色,她们不会像富家深闺中的
女子那样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抹上
红妆显示出爱美之心,但也只是稍稍打扮便可;另外,也写出了她们
看望使君的急切心情。“三三五五棘篱门〞,姑娘们三三五五地挤在
棘篱门前,你推我、我推你,争相抢看远道而来的使君,她们活泼、
自然的神态不道而明。“相挨踏破茜罗裙〞,在这种推挤之中,甚至
踩破了她们红色的罗裙,读者可以想象簇拥中的她们因罗裙踏破、或
一睹使君的杂乱尖叫声、打闹声,场面感十足,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仿佛看见她们欢喜又含羞的笑脸,听到她们娇柔的欢闹。下片转而主
要描写祭祀的情景。“老幼扶携收麦社〞,老老少少相互扶携到土地
祠祭祀神灵,真诚感谢上天大将甘霖,老幼扶携可见盛况空前。“乌
鸢翔舞赛神村〞,人们以丰富的酒食酬谢神灵,而引来了无数馋嘴的
乌鸢,它们在村头飞翔盘旋,久久不肯离去,词人不直接描写酒食的
丰盛,却以乌鸢翔舞的场景进行侧面烘托,笔法婉曲而又恰到好处地
予以表现。“道逢醉叟卧黄昏〞,词人和百姓共同宴饮、狂欢之后,
在归途中看见一个老人醉卧于道旁,仿佛是不经意之笔却实为匠心,
.
.
以这一特写的镜头反映出普村同庆、普村同欢的情景,韵味无穷。第
三首〔麻叶层层檾叶光〕从侧面反映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趣:煮蚕
香、络丝娘娇语、白发老翁捋新麦等。“麻叶层层檾叶光〞,麻叶一
层一层地密密麻麻地铺着,而且一层一层的麻叶都泛着光泽,麻叶、
檾叶互文见义,层层二字可见麻叶的繁茂,光字又写出了檾叶的光滑
滋润,此处虽然未写明曾降下甘霖,但由层层聚集且泛出光亮的麻叶,
读者就可以知道这都是由于求雨之后甘霖如约而至的功效,暗含了谢
雨之意。谁家煮茧一村香?词人一进入村庄,便闻到弥漫着的煮茧香
味,禁不住好奇地问询一声:此时是谁家正在煮茧?行文更显变化摇
曳之美,毫无板滞之感。“一村香〞三字写尽了香气浓郁、芳香四溢
之感。隔篱娇语络丝娘,循着香气望去,便听见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
笆娇语交谈、轻声欢笑,场景逼真,富有情趣。把缫丝女比喻成声音
动听的络丝娘,更见其声音的娇软美妙。“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
麨软饥肠〞,词人看见一位老翁须发垂白,手扶藜杖,抬着那迷离朦
胧的双眼,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捣碎之后做成干粮
充饥。垂白、杖藜、醉眼三个词从不同的方面刻画出老翁的年迈老态,
而如此年老可怜的老人还得捋青捣麨可见这一场过去了的春旱曾给
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问言豆叶几时黄?〞词人见后,忍不住地上
前关切地问道:叶黄豆熟之时还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说:甘霖之后的
新一轮的丰收还要多长时间呢?这是在替老翁的一份期待,也是对老
翁的一种安慰。关切之心、爱民之意跃然纸上。第四首〔簌簌衣巾落
枣花〕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带着读者走近一个风光优美、民
.
.
风淳朴、农事忙碌的乡野村巷,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簌簌衣巾落枣花〞,枣花纷纷飘舞,飞落在词人的衣巾之上,词人
甚至听到了它们飘落之时的簌簌声,细小轻微的枣花轻轻坠落的声
音,词人都能听到,足见词人此时心境的澄澈、欢欣与陶醉。“村南
村北响缫车〞,除了那细微的花落声响,词人还听到那响彻村南村北
的缫车之声,缫车之声喧腾便是蚕乡丰收的象征,作为此地长官的词
人听到这丰收的声音,自然也是内心雀跃。“牛衣古柳卖黄瓜〞,远
方传来一阵阵的吆喝声,词人寻声望去,原来是阴凉的古柳之下正有
农人在卖着黄瓜,这黄瓜也是甘霖之后丰收的果实。词人听着那簌簌
的枣花声、响腾的缫车声、卖瓜的吆喝声,虽未写听到这一切之后词
人的感受,但读者可以想象此时的词人内心一定涌起了无尽的喜悦,
正所谓“不着一字,尽显风流〞。下片之中词人的笔墨集中描写日高
之下赶路的行人。“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谩思茶〞,从上片之
中的枣花坠落、缲车缫丝、黄瓜成熟等事项中,可知此时正值初夏,
而大麦等农作物也已然登场。在这炎炎的夏日,也许这位行人正赶往
麦地劳作,此时骄阳正炙烤着大地,而有路途遥远,使人倍感困倦和
干渴,直想沉沉睡去和畅饮凉茶,路途的艰辛、行人的劳苦跃然纸上。
“敲门试问野人家〞,干渴难耐,行人便走近路旁的人家,敲门试问,
看能否乞浆借茶,词作到此戛然而止,农家是否有人、行人能否喝上
茶水都不再叙述,词虽止却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与韵味。第五首〔软
草平莎过雨新〕写雨后农村风光春色和雨后感受,抒发作者的欣喜之
情,表达了归田退隐的思想。“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
.
雨过之后,空气更加清爽新鲜,小草平莎更加柔软嫩绿、摇曳生姿,
道路之上布满一层轻沙,却洁净无尘,马儿欢快地奔走其上。景物是
词人眼中的景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环境的清新、舒适便是
词人欢快、舒畅的情感反映,软、轻等字眼便既是莎草、沙路的特征
描写,也是词人舒爽、轻快的内心再现。“何时收拾耦耕身?〞景中
含情,情因景生,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词人不禁怀想,何时能够耦
耕田亩、归隐田园,这其中既有词人对于农村田园的热爱之情,也暗
含了词人因游宦疲倦、仕途多舛而渴望隐居的情感。“日暖桑麻光似
泼,风来蒿艾气如薰〞,太阳暖暖地照在桑麻之上,桑麻泛着翠绿的
光泽,动人眼目;微风从蒿艾中吹拂而过,蒿艾散发出如薰的香味,
沁人心脾。这两句对仗极为工整,描摹之景也极为美妙,“暖〞字给
人的心窝带来无尽的温馨,“光似泼〞三字把田野繁茂蓬勃的景象渲
染地淋漓尽致,气如薰带来袭人的芳香。“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
片中的“何时收拾耦耕身?〞相互照应,而意思则更进一层,上片只
是说渴望归来,而此句中词人深深感叹,原来自己本是此中之人。情
景交融,浑然一体,而“元是此中人〞一句含蓄隽永地收束全篇,给
人意犹未尽之感。这五首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
僻典,以诗的句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词
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辛弃疾的农村
词便直受到苏轼词的影响。这些词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
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意义。用形象生动
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
.
.
民的痛苦寄以同情,这些在中国词史上苏轼是第一个卓有成绩的。同
时,在艺术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善于抓住特
定情况下的景。抒发此时此地的情。善于运用平常的景表现朴素而又
丰富深厚的情。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
.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3:55: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349191735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全词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全词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