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岭南文化电大形成性考
核册
作业1壹、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2、最能代表岭南文
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
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4、
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5、最能反应岭南
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6、当下居住于广东的客家
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7、喝功夫茶是
福佬民系的风情。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于现海南
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壹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9、壮族是俩广地
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10、
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壹“行大运”是B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
A人的节日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俗D中山人的习俗2、三月三是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
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移民D高原移民4、汉语粤方言是壹种以
的方言。A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5、客家人尊师重教
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
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文化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
A后代。A盘瓠B盘石C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7、畲族同胞自认是
促进了岭南文化和赵佗D刘三妹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
外国文化的交融。A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
之路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变异。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C福佬民系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
重的B活动。A耍花灯B耍歌堂C迎新娘D满月三、论述题1、岭南的三
大民系是如何形成的?其各有什么特点?答: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
系、福佬民系。秦始皇统壹全国后,中原人陆续南迁入粤,其中有将领、士卒、
商贾、赘婿、和谪徙罪人及平民百姓。西汉初,真定人赵佗乘中原战乱,自立
为南越武王,守卫岭南。由于中原人和越人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
于是教其话)周围环境很暗;3、(方言)做咪个--(普通话)干什么;4、(方
言)地爹--(普通话)哪里;5、(方言)肚妖—(普通话)肚子饿。
作业2
壹、填空题
1、五羊神话中“五仙”、“五羊”均是谷精的化身。2、广东盗宝传说最著
名的是《海珠石传说》这壹传说和唐人传奇《崔炜》故事有关。3、我国南宗
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4、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
充满了佛法的色空观念。5、于六祖学佛的故事中六祖的舅父让他拜开村
头的巨石才准许他出家舅父的威严反映了广东地方尊重舅舅的风俗。6、保存六
祖遗迹最多的壹是他的家乡新兴县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三是他
开坛说法的韶关。7、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和四月八的“浴佛
节”同壹天进行。8、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
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壹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9、传说中的广东
刘三妹是唐中宗年间人最早记载刘三妹的文字是宋人王象之的《舆地胜记》。
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诗谜峒溪题10、潮汕灯谜的体裁种类繁多
。
二、选择题
1、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和C有关。A岭南风俗B中原人C赵佗D南方
因为BA羊小便于携带B羊的繁殖图腾2、移居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
D力强适应力强C羊有灵性D羊是先民的图腾3、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
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A第壹位神仙B第二位神仙C第三位神仙D第五位
神仙4、涉外传说故事中以A型最多。A“洋人盗宝”B“洋人找宝”C
B流“洋人骗宝”D“洋人抢宝”5、六祖生前的言论被他的弟子们编成
传于世。A《六祖经》B《六祖论经》C《六祖谈经》D《六祖坛经》6、六祖慧
能是于A削发受戒的。A广州的光孝寺B新兴集成镇C曹溪宝林寺D湖
歌仙刘三妹是C。A北东林寺7、根据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
兴梅人B广西腾县人C阳春县人D新兴县人8、于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
仙崇拜的是于D。A兴梅B新兴C连县D阳春9、广东谜风最盛的地方
是C壹般是A。A。A梅县B广州C潮汕D肇庆10、潮汕人猜谜
自己创作B抄录现成的C于现场即兴表达D专门有人提供
三、简答题
1、于潮汕地区,猜谜有壹种独特的规程,请简述这壹规程。
答:潮汕猜谜的独特规程是击鼓报猜,猜谜开始时,主事者擂鼓壹通,鼓声过
后,即可开猜。猜射者先报谜笺编号,作者主鼓壹声,再报谜面和谜底,又重
鼓壹声,再加解释,完全正确,主鼓三声。
2、于广东,对刘三姐的称呼各地不壹样,从对他的称呼的变化中构成了壹个什
么样的传说风物圈?
答:民间对他的称谓均是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
了壹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它的范围涉及广东、广西乃至云南东
部(云南河口、屏边壹带有刘三妹传说)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三角洲
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3、广东的涉外故事和传统的涉外故事有什么不同?
答: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其传统的基本模式是:我国某
地有壹宝物,外观平平,国人不识,后被某壹外国商人或传教士发现,重金购
去,或以各种手段骗取,甚至武力抢夺,但由于宝物依恋故土,不愿出洋;或
到了洋人手中失去灵性,不听使唤;或于争夺中损坏,变为废物。从此这个地
方就衰败了,老百姓过着穷苦日子,似乎这壹切均是可恶的洋人盗窃了我们的
宝物所造成的。这些故事多出当下近代,表现出很强的锁国心理。而广东的涉
外传说则表现出另外壹种情调:和外国人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平
等竞争。
4、客家山歌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其有什么艺术特点?
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壹种。流行于广东东部的梅县、兴宁、五华、紫金,
福建西部的上杭、宁化、清流、永定,江西南部的兴国、瑞金、永新等地,以
及台湾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用客家方言演唱,故
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
整。歌词句式为7字4句,每句为“2、2、3”的组合。词曲不固定,壹般均
是即兴编唱。能够壹曲多词,反复演唱。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
均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
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
歌、大埔西河山歌等。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
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1、感情浓烈、
想象丰富。2、形象鲜明、意境清新。3、抒情叙事、浑然壹体。4、感物即事、
自然流畅。
四、论述题
1、五羊神话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于这壹神话的记述中反映了岭南文化的哪些特
质?
答:《太平寰宇记·广东新语》卷五“五羊石”条记载:周夷王时,南海有五仙
人,衣各壹色,所骑羊亦各壹色,来集楚庭。各以谷穗壹茎六出,留和州人。
且祝曰:“愿此阆阓,永无荒饥。”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今坡山有五仙观,
祀五仙人。少者居中持粳稻,老者居左右持黍稷,皆古衣冠。像下有石羊五。
《太平寰宇记·广东新语》卷六“五谷神”条记载:晋吴修为广州刺史,未至州,
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谷而来,止州厅上。其后州厅梁上图画以为瑞,号广州
曰五羊城。从这俩则文字中,我们知道了广州之所以称为“五羊城”、“五仙城”
的来历。五羊神话记述的是粤地踏入开明文化的第壹步。反映了南来的先民对
中原故土且不依恋,也不注重历史的反思。广东人于历史的过程中,富于开拓
精神,自尊自强,崇尚豪贤,注重道义,讲究法度和温存的生活方式,这些性
格特点的形成,和五羊神话的精神是壹脉相承的。
2、于广东流传着许多关于六祖学佛之艰苦的故事,请你讲出2~3个你喜欢或
熟悉的有关故事。
例子:1、广东刘三妹的传说;2、海珠石的传说;3、偷不走的铜宝珠;4、猛
虎石传说。五、发挥题:以文字的形式介绍自己家乡最有特色的壹种习俗。答: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而此节日于家乡汕尾也是壹年中
重要的节日之壹,于这天,家乡也有各种各样的节日习俗。于汕尾,大约从五
月初二开始,各家各户便要开始为节日做准备,最主要的就是做粽子了。而到
五月初五这天,则会举行划龙船,这能够说是应节的头等大事了,而且场面也
较浩大。届时,海边溪边,人山人海,争先观见龙舟比赛。除了吃粽子,划龙
船,五月节这天,各家各户仍要接午时水,据说这水能长久保存而不腐,备日
后配药用,而那些菖蒲等再放于锅内煮水,用于洗澡擦身,俗信能够去病去邪。
这种风俗均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作业3
壹、填空题
1、广州人的饮茶风俗大约从18世纪末开始形成的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中西
合璧的风格特点。2、十九世纪中叶于广州的十三行街诞生了第壹间现代
化的茶楼号称为三元楼。3、潮州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
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不是是潮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功夫茶之功夫
于茶叶而是全于茶的烹法。5、潮州功夫茶“八步法”是指治器、纳茶
洒茶。6、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候茶、冲点、刮沫、淋罐、烫杯、
传说源于中原包饺子的习惯。7、建于地面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
直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8、竹筒屋又称
头屋、竹竿厝。他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进深视地形长短
而定。9、广州的骑楼建筑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10、
潮汕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四点金和下山虎其他民居大多以四点金为
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11、飘色是流行于番禺沙湾和吴川梅菉壹带的
壹种民间游艺。壹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12、壹般说“佛山
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
壹种特殊形式工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壹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二、选择题
1、粤菜的代理是AA广州菜B客家菜C潮汕菜DA、B、C均是2、潮
汕菜以A见长格局讲究。A海鲜B牛类C蔬菜D鸡肉3、冲制作精巧
CA候茶B纳茶C治功夫茶前要先烧开水冲烫茶具这壹步骤叫做
往往是D器D冲点4、功夫茶的茶具。A“壹式壹具”B“壹式二件”C
BA广州民居B客家民居C潮“壹式三件”D“壹式多件”5、围龙屋是
B汕民居D佛山民居6、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
A西关大屋B竹筒屋C骑楼D围龙屋7、“四点金”是CA广州民居B
客家民居C潮汕民居D佛山民居8、“塞大标”是A的壹种春色活动。A
B飘色最有名。A潮汕地区B广州地区C客家地区D佛山地区9、飘色以
它们是DA吴川B紫坭C沙湾D小榄10、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俩个地方
新丰龙门B吴川梅箓镇、中山小榄镇C佛山市、番禺市桥镇D番禺市
桥镇、中山小榄镇。
三、简答题
1、简述广州菜的特点。
答:广州菜的特色是选料博杂,菜式丰富,既可独树壹帜,又可协调众口,收
到雅俗同趣的饮食效果。再者制作精细,于配料、刀工、器皿、火候、油温、
原料入锅的次序、烹饪的时间、起锅、包尾、上菜方式等各个环节均有严格的
要求。粤菜口味咸淡适宜,富于季节变化,口感爽脆,百吃不腻,善于以本地
的饮食文化为基础,吸取国内其他菜系和西餐的精华,形成独特的南国风味。
2、简述骑楼建筑的特点和作用。
答:骑楼是指楼房和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于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自由步
行的长廊,这就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骑楼壹般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
分。它是西方古代建筑和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
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于俩广、福
建、海南有很多这样的建筑。如广州的上下九、厦门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
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广东人聚居区)。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
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
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壹种极
有特色的建筑物之壹。
3.简述潮汕的四点金和下山虎。
答:四点金:“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壹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
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外围壹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俩侧
有“壁肚”;壹进门就是前厅,俩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俩边各
有壹房间,壹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壹间作为些草房,壹般称为“厝
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俩边各有壹个大房。“四点金”的构筑仍有多种:只
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称会”;前
后房均带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有“四点
金”外围建壹圈房屋,则谓之“四点金加厝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
建造。下山虎:“下山虎”房屋的建筑于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建筑格局比“四
点金”简单,少了俩个前房,其余基本壹样。“下山虎”因为门路出入不同,顺
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大门而只开俩边门的称为“龙虎门”,
也有既开正门又开俩边门的。整座格局形成前低后高,因此得名。
4、客家民和潮汕民居有什么不同?
答:客家围龙屋的整体平面基本上是壹个大的椭圆形,接近现代的田径体育场。
中间主体部分为房屋建筑,屋前为长方形禾坪,再往前是半月形池塘。屋后是
半圆形的山坡或林地,种有翠竹树木,称“花台”、“茔背”;潮汕民居平面类型
很多,最基本形式为下山虎和四点金。下山虎俗称“厝尘”,平面布局为三合院
形式。四点金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形式。
四、论述题
1、从文化的层面见,潮州功夫茶体现了怎样的民俗、民风和人文精神?答:潮
州工夫茶的所有环节,从选茶、选水到烹茶到品茶,既有壹定的科学性,而又
无壹不体现潮州的民俗文化,体现潮州工夫茶“和、敬、精、乐”的精神。潮
州工夫茶道思想的核心是壹个“和”字,这于很多方面均有体现。如:工夫茶
的冲罐有单杯至四杯等规格。壹般是:三人用二杯壶,四人用三杯壶,五人之
上用四杯壶。这样,当每壹轮茶洒罢,总有壹位座客要轮空。因此于斟完首轮
茶之后,小辈必敬长辈,主人要让客人,便成为不成文的品茶规范。其后,则
主客互让、长幼互让,谦让之声不绝于耳,和融气氛充溢茶座,“和敬”的精神
得到最充分又非常自然的体现。“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跳跃的茶壶,平
面回环往复的茶壶,无不服务于茶汤浓淡均匀,没有“厚此薄彼”,没有“尊卑
贵贱”。这是壹种对生命升华的深味,也是壹种对“人情不如佳茗好,相逢处处
壹种香”的人性美之追求。而潮州民间广泛流传的传说典故,也能体现潮州工
夫茶和潮州民俗文化于高度上的圆满融合。
2、简述客家围龙屋的文化意蕴。
答:第壹、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
德。壹般来说,壹座围龙屋聚居着壹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共处,尊老爱
幼。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于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
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壹派喜悦、祥和景象。第二、客家围龙屋
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传承。客家人的居住观念潜意识地蕴含了对祖先某些
住宅经验的复苏和借鉴。第三、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
集中体当下讲求建筑物体和天然地形的协调统壹,而合符“天人合壹”的哲学
道理。这种阴阳思想,后来又夹杂了不少讲究“风水屋场”的巫术文化。第四、
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客家民居建筑规模宏大,壹方面,呈现了客家人聚族
而居的习性;另壹方面,屋内住户按辈份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其建筑中心
位置均安放祖宗牌位,供后人拜祭,于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这种传统家族
伦理思想。
五、发挥题:结合自己的经历,介绍壹项广东民间的传统娱乐形式。
答: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壹说。即于新的壹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
第壹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亦
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俩千多年的历史。当下我
们壹般的人均认为放爆竹能够创造壹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壹种娱乐活动,它
能够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爆竹于古代是壹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
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壹开始就带有壹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
误解所致。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于竹筒内燃烧,产
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
(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
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随着时间的推
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
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于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
庆典,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作业4
壹、填空题
1、自梳女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壹种婚嫁习俗以顺德、南海、番禺、中山
自梳和串隆闺最多。2、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俩大奇事是指
3、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嫁婢4、自梳风气的第二次高潮出当下
20世纪初祝融被5、广州的生菜会是以芳村的坑口为最。6、于广东
称为水神供奉于广州东郊南海神庙。7、于广东的禁忌里有语忌、年禁、婚忌、
凶忌、行为禁忌等等。8、南海神诞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信仰风俗又
星辰之神称波罗诞、南海波罗诞。9、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后岭南人
妈祖把它称作水神。10、天妃又称天后奉为海福建、台湾壹带称为
神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二、选择题
1、“自梳女”是B特有的壹种婚嫁习俗。A潮汕地区B珠江三角洲地区C
客家地区D黎族地区2、于自梳风俗中壹些女子既不想嫁又不想自梳便找壹个
早夭的男子嫁给死鬼守寡这种风俗是CA不落家B大姈姐C代守清D买
门口3、生菜会的会期是C。A正月十三到十六B正月十八到二十四C正
D。A自然神B月二十四至二十七D正月二十六至二十八4、龙母是壹个
天神C冥神D宗族神5、下列哪个神是属于天神类的AA北帝B太上
老君C城隍D社神6、民间关于龙母的传说壹是和俗语故事“人心不足蛇吞
象”有关壹是和C有关。A黄大仙斗法B何仙姑斗法C赖布衣斗法D
渔翁斗法7、人神是指CA阴间之神B观念神C各族祖宗神D观音菩萨8、
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二是通过A来实现的。A壹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
B。A天神B五龙子B养父C和赖布衣斗法D海龙王9、波伏神是属于
DA波伏神B水神C冥神D自然神10、下列哪位神是由火神变为水神
北帝C龙母D祝融8
三、简答题
1、简述西江的龙母信仰、雷州的雷神信仰各有什么特点?
答:龙母文化是壹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岭南文化,具有形式多样,通俗易懂,
生活气息浓厚等特点。
2、简述“不落家”风俗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答:有的女子,因决心要过独身生活,虽瞒着父母已秘密自梳,但终因拗不过
父母的逼迫而出嫁,所以只好采取婚后“不落家”的办法来应付父母。蓄意不
落家的妇女,临嫁时秘密请知己的大嫂大姐们传授洞房花烛之夜的应付办法,
且请金兰姐妹特制壹套防卫衣服,衣服制成上下相连,夹口处缝得特别牢固,
让新娘无法扯开。自带壹把剪刀作自卫,不让新郎贴近其身。如新郎以暴力相
逼,即厉声呼救,以金兰姐妹扮演的大妗,闻声后便集体前往救护,帮助新娘
解脱。于夫家住至三日,“回门”后就不再返回夫家了。不过,不落家妇女,于
夫家仍是主妇名分。夫家如有红白喜丧之事时,仍要派人回去以示关照。若是
翁姑或丈夫过世,必须亲自回去“上服”尽孝执丧。本人要是病危将逝时,不
能留于娘家办丧,必须回到夫家去待终。弥留期间的饮食、医药及身后费用,
均由女家负责。夫家要以主妇之礼仪进行办丧。遗产留给妾侍或庶出子女。也
有不回夫家而死于“姑婆屋”或尼姑庵的。
3、龙母的神性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壹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壹是通过她的孝子——五
龙子来实现的。从她本身来说,壹可解水旱之患;二能预测风云,平伏波涛,
解覆溺之患;三导引航船,执钺助仗。至于五龙子,本身就是龙形,其行云作
鱼,兴风作浪的本领,均于龙母之上。只要龙母壹声令下,群龙便可为所欲为。
4、举例说明民间信仰和迷信的区别是什么?
答:宗教和迷信均是以有神论观念作为思想基础的,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
力量,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于政策对待上,要把宗教和封建迷信区别开来。于
我国,封建迷信主要是指那些神汉、巫婆和迷信职业者利用封建社会遗留下来
的巫术,进行装神弄鬼、妖言惑众、骗钱害人的活动,如请神降仙、驱鬼治病、
相面揣骨、测字算命、见风水等等。
四、论述题
1、试试述说岭南水神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答:岭南的水神比中原的丰富。根据古籍的记载,中原原始水神的说法基本上
均是由兽而变为鱼龙(蛇)的,传说中的龙王、共工、应龙、夔、无支邪等均
是属于水神,它们的前身不是鱼就是兽,没有别的。岭南水神的来源和中原原
始的说法差不多,也多是和鱼龙(蛇)有关。但因岭南地区开发比较晚,中原
水神的原始形态的流入有壹个过程,而本地面临的水患比中原地带仍要频繁,
帮急需这方面的权威出来治理,龙母、天后、洪圣等本地的水神便应运而生。
同时随着中原文化的浸入,北帝南来也化为水神,火神祝融也变为水神,武将
马援也得兼任水神之职,这壹切也许是当时的应急措施,但他们却能扎下根来,
说明水乡确实需要众多的水神,才能分工负责各方水域的工作,就象人间社会
壹样。这壹点也正好反映了广东人讲求实际,善于变通的人文心态。从水神的
演变来见,能够见出,不管是人上天仍是神下地,也不管是从星辰变为神,仍
是从动物变为神,均必须先向原始水神的形态靠拢,如天神祝融乘俩龙,北斗
七宿化龟蛇等,这是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但这古老的文化思想要于岭南扎下
根基,必须经过当地民众的选择和改造,祝融、北帝二神均和壹个屠夫关联,
变成了民间传说的洪圣大王,能使“海不扬波”,才能香火鼎盛。
2、试述你所知道的民间神秘游戏及对其的认识。
参考课本206
五、活动题:组织壹次小组活动,到自己所于地的文化旅游点参观,写壹篇参
观记。
答:汕尾凤山妈祖庙位于汕尾市区,是广东著名的妈祖庙,是我国著名渔港之
壹的汕尾港的主要要标志性建筑,是汕尾港发展史的见证和发祥地。于广东沿
海以至港澳台地区的渔民、船工、商旅及其后代的心目中,有较高的知名度。
汕尾成为地级市以后,以凤山祖庙为主体建成了粤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凤
山祖庙旅游区,经过十年的建设,凤山祖庙成为人们访问汕尾的必经之处。旅
游区目前仍设有极具地方特色的《汕尾渔家风情陈列馆》和《妈祖圣迹馆》,仍
有《海陆丰戏曲脸谱园》等展示汕尾历史文化的参观项目。凤山祖庙建于明末
清初,清康熙年间解除海禁,汕尾港得到巨大发展,出其不意现“商旅雨集、
舟楫如云”的兴旺景象,凤山祖庙也因此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得以扩
建,整座庙宇采用粤东建筑风格的三进俩面院布局,面阔三间,风火式山墙,
硬山顶,主体建筑面积840㎡。凤山上耸立的妈祖石像,是大陆目前规模最大、
最为壮观的妈祖雕像,知名度极高。凤山妈祖石雕像建于1994年,是中国大
陆目前规范最大的妈祖艺术石雕像,也是汕尾港的新标志。石像高16.83米,
重量约1000吨,由468块来自妈祖故乡的优质花岗岩石组成,能抗八级地震
十二级台风。石像建成至今11年了,风调雨顺,从未有台风正面袭击汕尾,
缘此,妈祖声灵日益显赫,万众赞颂,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慕名而至,无不
对此发出由衷的赞叹,认为这是现代中国石雕艺术精品中的精品。
A
阴间之神
B
观念神
C
各族祖宗神
D
观音菩萨
8
、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壹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过
A
来实现的。
A
五龙子
B
养父
C
和赖布衣斗法
D
海龙王
9
、波伏神是属于
B
。
A
天神
B
水神
C
冥神
D
自然神
10
、下列哪位神是由火神变为水神
D
A
波伏神
B
北帝
C
龙母
D
祝融
8
、三、简答题
1
、简述西江的龙母信仰、雷州的雷神信仰各有什么特点?
答:龙母文化是壹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岭南文化,具有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
等特点。
2
、简述“不落家”风俗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答:有的女子,因决心要过独身生活,虽瞒着父母已秘密自梳,但终因拗不过父母的逼迫而出
嫁,所以只好采取婚后
“
不落家
”
的办法来应付父母。蓄意不落家的妇女,临嫁时秘密请知己的
大嫂大姐们传授洞房花烛之夜的应付办法,且请金兰姐妹特制壹套防卫衣服,衣服制成上下相
连,夹口处缝得特别牢固,让新娘无法扯开。自带壹把剪刀作自卫,不让新郎贴近其身。如新
郎以暴力相逼,即厉声呼救,以金兰姐妹扮演的大妗,闻声后便集体前往救护,帮助新娘解脱。
于夫家住至三日,
“
回门
”
后就不再返回夫家了。不过,不落家妇女,于夫家仍是主妇名分。夫
家如有红白喜丧之事时,仍要派人回去以示关照。若是翁姑或丈夫过世,必须亲自回去
“
上服
”
尽孝执丧。本人要是病危将逝时,不能留于娘家办丧,必须回到夫家去待终。弥留期间的饮食、
医药及身后费用,均由女家负责。夫家要以主妇之礼仪进行办丧。遗产留给妾侍或庶出子女。
也有不回夫家而死于
“
姑婆屋
”
或尼姑庵的。
3
、龙母的神性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壹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壹是通过她的孝子
——
五龙子来实现的。
从她本身来说,壹可解水旱之患;二能预测风云,平伏波涛,解覆溺之患;三导引航船,执钺
助仗。至于五龙子,本身就是龙形,其行云作鱼,兴风作浪的本领,均于龙母之上。只要龙母
壹声令下,群龙便可为所欲为。
4
、举例说明民间信仰和迷信的区别是什么?
答:宗教和迷信均是以有神论观念作为思想基础的,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这是它们
的共同点。于政策对待上,要把宗教和封建迷信区别开来。于我国,封建迷信主要是指那些神
汉、巫婆和迷信职业者利用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巫术,进行装神弄鬼、妖言惑众、骗钱害人的
活动,如请神降仙、驱鬼治病、相面揣骨、测字算命、见风水等等。
四、论述题
1
、试试述说岭南水神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答:岭南的水神比中原的丰富。根据古籍的记载,中原原始水神的说法基本上均是由兽而变为
鱼龙(蛇)的,传说中的龙王、共工、应龙、夔、无支邪等均是属于水神,它们的前身不是鱼
就是兽,没有别的。岭南水神的来源和中原原始的说法差不多,也多是和鱼龙(蛇)有关。但
因岭南地区开发比较晚,中原水神的原始形态的流入有壹个过程,而本地面临的水患比中原地
带仍要频繁,帮急需这方面的权威出来治理,龙母、天后、洪圣等本地的水神便应运而生。同
时随着中原文化的浸入,北帝南来也化为水神,火神祝融也变为水神,武将马援也得兼任水神
之职,这壹切也许是当时的应急措施,但他们却能扎下根来,说明水乡确实需要众多的水神,
才能分工负责各方水域的工作,就象人间社会壹样。这壹点也正好反映了广东人讲求实际,善
于变通的人文心态。从水神的演变来见,能够见出,不管是人上天仍是神下地,也不管是从星
辰变为神,仍是从动物变为神,均必须先向原始水神的形态靠拢,如天神祝融乘俩龙,北斗七
宿化龟蛇等,这是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但这古老的文化思想要于岭南扎下根基,必须经过当
地民众的选择和改造,祝融、北帝二神均和壹个屠夫关联,变成了民间传说的洪圣大王,能使
“海不扬波”
,才能香火鼎盛。
2
、试述你所知道的民间神秘游戏及对其的认识。参考课本
206
页
五、活动题:组织壹次小组活动,到自己所于地的文化旅游点参观,写壹篇参观记。
答:汕尾凤山妈祖庙位于汕尾市区,是广东著名的妈祖庙,是我国著名渔港之壹的汕尾港的主
要要标志性建筑,
是汕尾港发展史的见证和发祥地。
于广东沿海以至港澳台地区的渔民、
船工、
商旅及其后代的心目中,有较高的知名度。汕尾成为地级市以后,以凤山祖庙为主体建成了粤
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凤山祖庙旅游区,经过十年的建设,凤山祖庙成为人们访问汕尾的必
经之处。旅游区目前仍设有极具地方特色的《汕尾渔家风情陈列馆》和《妈祖圣迹馆》
,仍有
《海陆丰戏曲脸谱园》等展示汕尾历史文化的参观项目。凤山祖庙建于明末清初,清康熙年间
解除海禁,汕尾港得到巨大发展,出其不意现
“
商旅雨集、舟楫如云
”
的兴旺景象,凤山祖庙也
因此于乾隆七年(公元
1742
年)得以扩建,整座庙宇采用粤东建筑风格的三进俩面院布局,
面阔三间,风火式山墙,硬山顶,主体建筑面积
840
㎡。凤山上耸立的妈祖石像,是大陆
目前规模最大、最为壮观的妈祖雕像,知名度极高。凤山妈祖石雕像建于
1994
年,是中国大
陆目前规范最大的妈祖艺术石雕像,也是汕尾港的新标志。石像高
16.83
米,重量约
1000
吨,
由
468
块来自妈祖故乡的优质花岗岩石组成,能抗八级地震十二级台风。石像建成至今
11
年
了,风调雨顺,从未有台风正面袭击汕尾,缘此,妈祖声灵日益显赫,万众赞颂,数以百万计
的中外游客慕名而至,无不对此发出由衷的赞叹,认为这是现代中国石雕艺术精品中的精品。
分享到:
使用壹键分享,轻松赚取财富值,了解详情
嵌入播放器:
普通尺寸(450*500pix)较大尺寸(630*500pix)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3:30: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33411488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绩效考核]岭南文化电大形成性考核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绩效考核]岭南文化电大形成性考核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