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一、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
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
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本单元第二课。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
创造性开辟了一条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创
举。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都发生了
质的变化。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养成一定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也有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他
们未接触过政治经济学方面知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比较肤浅,但是他们有强烈
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歌曲《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什么时候?如何建立起来的?让我们穿越
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
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
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
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
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
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学生: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
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师:为了推动农业合作化采取了什么原则和方法?
学生: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教师: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掀起有何影响?
学生: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
高潮。
2.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教师: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向学生说明: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
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学生: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公私合营
从视频《大宅门》学习公私合营。
教师:为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讨论后老师点拨。
1.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跟计划经济抵触。
2.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
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教师:阅读书本25-26页,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了什
么方法?
学生:公私合营
教师:什么是“公私合营”?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教师:“公私合营”中的“公”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
家;
教师:在改造过程中国家是如何补偿资本家的?
学生:和平赎买政策。
教师:国家为什么采取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赎买政策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
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实现和平过渡,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教师: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列举常见公私合营的企
业,如同仁堂、全聚德等。
(三)三大改造的意义
教师:到1956年底,我国的三大改造基本结束。农民手中的生产资料变为
集体的生产资料,所以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更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教师: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那么三大改造有什
么作用(意义)?
学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
变,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
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三大改造也不是完全没有
缺点的。那么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缺点?
学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缺点。
教师: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瑕
不掩瑜,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
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
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
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
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索。
练习题
略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2:3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301281734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5课 三大改造[115].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5课 三大改造[115].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