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实况。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
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
废除盐铁专卖。这反映了当时
A B
.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
C D
.统治者实施德主刑辅政策.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
2.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美国不应当把中国永远排斥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尼克松这一
理想变成现实是在
A B C D
.1971年.1972年.1979年.1984年
3.下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1.74 1.48 2.69
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
.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D
.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4.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
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
B
.殖民扩张
C
.文化传播
D
.资本输出
5.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美国要求产胶国禁止向中国出口橡胶。1952年9月,中国与锡兰签订了
以“大米换橡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贸易协定。随后,其他亚洲国家也先后同新中国进行贸易。这些现象
A
.得益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
B
.适应了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C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出现
D
.表明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
6.体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创造性运用”的是
A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的建立
C D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7.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王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
1909“
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
这段材料表明
A B
.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 D
.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8.明宣德二年(1427年)的会试首次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
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为55%、35%和10%。这一做法
A
.保证了科举制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B
.有利于科举人才来源的相对平衡
C
.推动了明代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D
.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尚学风气形成
9.女真初起时,自称为“夷”,称宋为“中国”。在攻辽中京时,曾诏令称“欲中外一统”。金熙宗(1135-1190在位)
时已自称为“中国”。这反映了
A B
.“华夏”认同逐渐发展.女真建立了全国统一政权
C D
.明华夷辨内外观念强化.各民族间的矛盾趋于缓和
10.中国近代某文献提出了一系列“新事物”,如:禁止与外国交涉时使用“夷狄”等带侮辱性的文字,主张建设铁
路、轮船等设施,提倡学习欧洲建立银行,并提出废除八股等改革措施。该文献是
A B
.《海国图志》.《资政新篇》
C D
.《变法通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 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 ③强调仁政,反对暴政④思想保
天的印记
守,主张法先王
“”
A B C D
.①②③.①②③④.①②.①②④
12.相对如图而言,明治维新后最突出的变化是
A
.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B
.从幕藩体制发展为中央集权体制
C
.从君主专制转化为君主立宪体制
D
.从东亚文化圈的国家到脱亚入欧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材料二战后,德国对历史问题的反省非常彻底。战后德国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承认,希特勒德国
发动侵略战争,德国对其后果“全面承担责任”,并向受害国人民“认罪、道歉”“请求宽恕”。联邦德国还颁布了
一系列法律规定,以防止纳粹沉渣泛起和新纳粹产生。教育青年面对纳粹罪行和侵略真相,树立正确历史观。根据1952
年联邦德国同美英法三个占领国签订的《波恩条约》,德国要对境内外受纳粹迫害者进行赔偿。尊重战后国际协定,承
认战后边界,对邻国放弃一切领土要求。走和平崛起道路,置身于一体化的欧洲,减少邻国对纳粹德国“东山再起”
的疑惧。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被称之为欧洲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通过以勃兰特为代
表的历届政府的不懈努力,有力地推动着德国与东方国家的和解进程,使德国顺利加入联合国而融入国际大家庭。
——摘编自梅兆荣《德国如何反省二战侵略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为解决历史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措施的影响。
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
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
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
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和“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的内涵。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中国近代以降,为何说儒学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今新加坡是如何体现儒学的社会价值?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D
【答案解析】
材料中的儒家和法家代表人物针对盐铁问题提出了针锋相对的主张,这表明当时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故选D项;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此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只是反映法儒两家代表关于盐铁
专卖的观点,不能得出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而且这也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能体现统治者礼法并用,
但无法体现以德政为主、刑法为辅的特点,排除C项。
2、
B
【答案解析】
“美国不应当把中国永远排斥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变成现实是指中美关系缓和,指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B正确;
排除ACD项。
3、
C
【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排除;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为工业革命时
A
期,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排除;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说明工业革命期
B
间社会财富分配还是不公,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工人的收入毕竟呈现增长的趋势,
C
说明生活整体上还是有所改善,排除
D。
【答案点睛】
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表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为切入点,深
入考查了考生对工业革命的掌握和认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但是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合理,贫富悬殊现象
十分严重,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事实上考生如果能够联系年经济大危机前,美国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
1929
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也
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这就说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参照类似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
4、
A
【答案解析】
材料“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反映了第二次工业
革命推动欧洲列强加紧对外扩张,故A正确;“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不属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而且19世纪
末20世纪初列强殖民扩张也是由工业革命推动的,故B错误;文化传播显然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资本输出仍然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后果,故D错误。
5、
B
【答案解析】
由材料“美国要求产胶国禁止向中国出口橡胶”可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我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的政策,
故以“大米换橡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贸易,有利于我国打破美国的经济封锁,适应了国内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
要,故选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出现的原因是二
战,材料中的这些现象与与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无关,故排除C;“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三大外交方针之
一,50年代初期的中国并未放弃这一外交方针,D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6、
C
【答案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在祖国统一大业中” 创造性运用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C正确;A、B、D与“祖
国统一”无关,排除。
7、
D
【答案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选项从题干引文中看不出来,排除。从引文中的蔑视等可以看出当时女工在社会上仍旧受到歧
A“”
视,排除项。从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可以看出作者并未为改变自己的社会形象
B“”“”
而斗争,排除项。只有项符合题意。
CD
8、
B
【答案解析】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1:57: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278231734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