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

更新时间:2023-05-22 10:07:09 阅读: 评论:0

黄虚线-作文感恩

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爱护花草树木)

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

有很多相似之处

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地域同属江南。

江南水乡是古吴、越之地。徽州是“吴头楚尾”钱塘江上游,受吴、

越文化的影响很大。建筑都为砖木结构,以木构架承重。建筑装饰都

有砖、木、石雕工艺。但是,徽派民居建筑还是明显有别于江南水乡

的民居建筑的。徽州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了吴越文化的

影响,但是两者在不同地域文化影响过程中也拥有了不同的特色。

相似之处:

①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徽派建筑的村落整体限定和控制在自然

环境之中,“依山建屋,傍水结村”,跌落的马头墙与起伏的山脉相

映衬,平淡的单体汇成气氛强烈的群体效果,整个建筑群与自然环境

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枕山、环水、面屏”是徽派建筑民居选址的一

般规律,村落的选址布局往往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的考虑山势水体,

这种选址模式有地势高爽、视野开阔之利,得自然水系之便,无洪旱

灾害,方便生产生活,巧妙的使村落或随坡就势,或依山傍水,掩映

在自然山水的怀抱之中。这种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的村落布局,巧妙

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山势与溪水流向而建,起到了调节风向、

力、温度、湿度的作用,从而形成冬暖夏凉舒适宜人的区域小气候。

江南水乡民居有着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依山环水、古朴灵秀”

典型的水乡传统民居常常巧借地势,因地制宜,形成了“前街后河,

河街围绕”的居住模式。环水而建的建筑,高低错落,古朴幽静,含

蓄内敛。有的枕山面水,有的面河而居,有的夹河而造,清澈的河水,

轻盈的小桥,窄窄的街巷,深深的庭院,凝练成江南水乡传统民居的

典型意境。

②体现因地制宜的特点:徽州和江南民居都体现出了因地制宜的

朴素特点,利用当地的材料——砖、木、石等为主建材,以白墙灰瓦表

现最质朴自然的美。徽州村落民居建筑的选址和设计,体现出依山傍

水,随坡就势的格局,即利用天然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通过

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以使

房屋群落都达到与环境巧妙结合的意境。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也是多利

用地形,自由灵活地安置在流水萦绕的隙地上。在江南小镇一带还有

当年水弄堂的影子。这一带的建筑体现的是江南人对自然的理解。

通八达的小水巷子配合长长的通廊,小桥两边是朴素单纯的粉墙黛瓦,

当地居民依水而居,围绕水而起居生活。

③院落式布局:徽派建筑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见瓦,

留天井采光、通风;天井是整个民居的中心,有严格对称的中轴线;

为了防盗天井一般做得很深。江南带天井的四合院也具有采光、通风、

防盗功能,且也是一家人生活的重心所在。

④骑楼:骑楼是防火墙上头延伸到屋檐之外的地方,必须超过檐

头以阻燃,而且要使其下面的砖墙伸出,防火墙就可以阻断相邻木材

的燃烧。防火墙不仅只江南独有,它也是徽州建筑的一大特色。徽州

民居封火墙类型有很多,三叠式,五叠式。进深长,房屋大的要做五

叠式,也有呈弓形封火山墙的,高高的封火墙在徽州不仅是起到防火

的作用,更是为了防盗。所以,江南沿河一带的封火墙粉墙黛瓦,起

吐出阵阵芳香;那末,江南水乡建筑有如碧水绿叶中的荷花,

清灵的体态,展示万般风韵。

黄山市古称新安、徽州,范围在以黄山为中心的安徽南部地区。古徽

州下设黟县、歙县、休宁、祈门、绩溪、鹜源(今属江西省管)六县。

自秦建制两千多年以来,悠久的历史沉淀,加上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

气候,加之在这块被誉为“天然公园”里生活的人们以自己的聪明才

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徽州古民居建筑,形式多

样,五花八门,总计约十五种之多。而我们参观的西递、宏村便是徽

派古建筑群的代表作。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温暖,

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农民生活困难。而古徽州又

盛产木材、茶叶、蚕丝。因此,生活逼得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求

衣食于四方”,到外边去发展。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

发展到经营盐,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户。这些徽商致富后,为光

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也就是这些著名的徽

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民居。

建筑形象的突出特征是:白墙、青瓦、码头山墙、砖雕门楼、

门罩、木构架、木门窗。内部船都是木构架围以高墙,高低起伏,错

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外墙无窗或开小窗。

方正的外形,马头墙内落水,形如“一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

徽州古民居,大都依山傍水,山可以挡风,方便取柴烧火做饭取暖,

又给人以美感。村落建于水旁,既可以方便饮用、洗涤,又可以灌溉

农田,美化环境。徽居的古村落,街道较笮,白色山墙宽厚高大,灰

色马头墙造型别致。这种结构,节约土地,便于防火,防盗,降温、

防潮,使各家严格区别,房子的白墙灰瓦,在青山绿水中,十分的美

观。徽居的天井,可通风透光,四水归堂,又适应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的朴素心理。

在徽州古民居建筑中,儒家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尊卑有别、

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观表现的也十分明显。受儒家思想影

响,他们建起豪室后,又向儒商结合,官商结合发展,兴学堂,尊儒

学,走学而优则士之路。因此,不少徽商建房时,按官家规定的等级

建楼扩园,这就是徽派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原因。在徽州,木、石、砖

三雕最为出名,人称“徽州三绝”,这“三绝”几乎在每家每户都可

能看到。那些门坊、门罩、漏窗上的雕刻,一户之内少有雷同,窗槛、

裙板、窗扇、斜撑等处,雕刻更为精美。

北方有四合院,南方有园林,而徽派建筑的特色当数天井。

徽派建筑的天井数量多。徽州人也有大家庭的传统,成了家却一

般不另立门户。因此哪家公子娶了媳妇,将要添加的就不仅是儿孙,

还有房屋,甚至还有天井。在老房子边上添新屋,和老房连体,却自

带天井,形成单体多井组合庞大建筑。一套大户人家的老宅里,可以

有许多天井,据说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天井”的豪门大宅。

徽派建筑的天井尺寸小。即便是西递宏村里的大户人家,也很少

见三开间、五开间的大天井。大都是和厅堂差不多十来米宽。如宏村

的承志堂、西递的迪吉堂这样的大宅子也都配着非常窄小的天井。

徽派建筑的天井是真正的天井。徽州人盖房子墙都不低,动辄数

仞,不仅能防君子,也很能抵挡小人,要是有人来探访吃了闭门羹,

连窥视院内的机会都不太有。传统上徽州出商人,很多人家不缺钱,

都想方设法把围墙建得高高的。高墙配大院是常理,但在徽州人却偏

爱小天井,尤其是私人住宅。高墙围着小天井, “井”的味道凸显。

一个典型的徽派小天井。

高墙的功用无需说明,而小天井的缘由则很让人纳闷。天井小再

加上围墙高日照就少,多半会阴暗潮湿,可看见的天也就小。不缺钱

不少地,非要让自己坐在阴森潮湿的窄井里观小天,这徽州人的日子

过得看来很值得一品。

这种小而阴暗潮湿的天井,给徽州人的日子增加了许多滋味。我

去时正值夏季,满头大汗地一井接一井地品徽派建筑,结果有幸歪打

正着地用身体体验了这种小天井的良苦用意。

在炎热的夏日,高墙遮住了直射的阳光,还顺便把热浪挡在墙外;

天井四周内斜的屋顶,显示了一把雨水不流外人田的智慧,也捎带着

保持了天井内的湿润,不经意间还能在夏天使这份湿润转换成可人的

清凉;墙高井窄,并非刻意的烟囱状,形成由里往外拔的自然吸力,

加速屋内空气向外对流,有如天然的空调,供人享受穿堂风的凉爽。

据说徽派建筑的这种个性十足的透气功能还被视为徽派养生秘诀,

徽州人长寿的秘诀之一。

听导游解释说,这高墙小天井的功用还远不止这些。徽州商人出

差通常不带家眷,且徽州女人多水灵,能让徽商安心在外经商的,

过于后院安妥。为此,徽派建筑的天井功不可没。围着小脚小女人的

高墙小天井,给徽商不仅带来了家庭的安稳,也带带来了强盛的商业

竞争力,带来了财富。

伫立在昏暗潮湿的小天井里,很自然地会想,为什么北方就不见

这样窄小的天井呢?南有徽商北有晋商,山西人买卖做得也够火红

的,可在古城平遥见到的天井却都十分宽敞,大都是三开间以上,

个羽毛球没啥问题,而在徽派的天井里打个乒乓球都困难。如果北方

建筑风格浑厚高大而南方精细小巧,这可以是对南北天井差异的一个

评说,那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性格差异是否也能做不同天井风格的佐

证?或许反过来,正是由于南北人的性格差异,才导致南北天井风格

的不同。

山西平遥的天井。

一种建筑风格里能一定程度地承载风俗传承,观赏建筑实际

也是在感受当地的生活形态。那么我想,这种对建筑的审视也可以在

更大的范围进行。

无论徽派建筑的小天井、北方的四合院、江南的园林建筑,还是

其他各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大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叫院子或

叫天井的空间。 这样的空间意在向大自然获取阳光、和风、细雨、

霜雪,因这些都是人们生存的需要。可既然是大自然的儿女,向父母

索取这些生存必须的资源本是天经地义,有必要非这样用院子、天井

等方法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么?自然,这样的不厌其烦定有妙在其中的

一面,但是否也有无可奈何的苦衷呢?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对比是西方民居。在西方建筑里也有院子一说,

英文叫yard。就我在欧洲和美国生活居住的所知范围,一般私人住

家的院子有这样一些特点:所谓院子就是屋前屋后的活动空地,大都

不用正经的围墙,有些用透视度很高的篱笆,有的甚至就这么毫无遮

拦地敞开着,完全以产权界限为限。一般都比较大,或者说一般都希

望能比较宽敞,反正如徽派建筑的天井绝少看见,即便是因客观条件

所限,也不成其民风。

美国加州的一栋早年欧洲人留下来的维多利亚式民居,没有天

井,院子也没有围墙。

我想西方人也有商人外出不带家眷的情形,至少也有世风混乱时

的安全需求,但西方人好像有自己的取舍,或许是他们认为高墙小院

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安全;或许他们更加“贪婪”,不那么中意用高墙

高房子围起来的打了折扣的自然资源;或许他们还有一些其他的价值

体系在取舍。

盖房如同穿衣吃饭,人人需要,但不同的人能理出不同的章法,

从而打造出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自然也就造就出了不同的人。

派民居的天井虽小,可风景很好,能看到江南园林和北方四合院里的

日子,也能望见西方不怎么需要天井的生活。也许这就是文化的魔力

所在吧。

徽派民居大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自然山水大环境。古徽

州对村落选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风向等因素都有周到的考虑,往往

都是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交通顺畅,建筑融汇于山水之

间。 2富于美感的外观整体性。群房一体,独具一格的马头墙,

采用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面和马头高低进退错落有致,青山﹑绿

水、白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质朴中透着清秀。

3.较灵活的多进院落式布局。建筑平面布局的单元是以天井为中心

围合的院落,高宅、深井、大厅,按功能﹑规模﹑地形灵活布置,富

有韵律感。 4.精美的细部装饰。徽文化中“三雕”(砖雕﹑石

雕﹑木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

筑物融为一体,是徽派建筑一大特色。

快递代收货款-的英语作文

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0:0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212291732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pdf

标签:安徽民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