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经典古诗词赏析

更新时间:2023-05-22 09:46:37 阅读: 评论:0

从未忘记-姐姐英语怎么说

清明节经典古诗词赏析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箴言中学)

清明节经典古诗词赏析

【篇一】清明节的古诗词赏析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译文:

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

会感到悲哀。

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有几家的坟上会有子

孙来扫墓呢?

注释:

陈秀才:作者友人,其人未详。沙上:陈秀才的家乡,地址不详。

省墓:扫墓,祭奠故去的亲人。

血泪:极度悲痛时流出的眼泪。

乱后:指元末战乱以后,元末有长达二十余年的农民军与政府军

和地主武装之间的大混战。

寒食:寒食节,清明前两天(一说前一天),旧习俗这天扫墓、

祭祖。

赏析:

这首诗通过清明节没人祭扫荒坟的一个生活面,写出经过元末大

战乱后,农村萧条凋敝的情景。此诗前两句写陈秀才还乡的情景,之

后诗人自己也免不了悲从中来;后两句想象清明节墓地上的情景,反

映了元末战乱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

不满。全诗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意境渐宽,感人至深。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两句写此时此地,写诗

人送陈秀才“还乡”之景。“满衣血泪与尘埃”表现了陈秀才本人的

形象,陈秀才劫后余生,还乡时的形象,很是悲哀。“乱后还乡”点

题,交待了时间背景,继而引出后两句。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两句写彼时彼地,是诗

人想象清明节广大农村墓地上的情景。乱后家乡,百姓家破人亡,没

有后辈到尊长的墓前来祭扫家乡,已经满目荒凉。这两句反映出战乱

后萧条破败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这首诗写战乱后,人生悲伤,农村荒凉之场景,感叹了元末大战

“乱后”广大百姓家破人亡的惨象,诗笔由近及远,由个别及一般,

意境由浅入深,由窄变阔。全诗表现了诗人同情民生疾苦的心境。诗

笔由近及远,由个别及一般,意境由浅入深,由窄变阔,感人至深。

【篇二】清明节的古诗词赏析

《清明日狸渡道中》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译文:

泪水沾满纶巾,连绵持续。散乱的头发,帽子也被风吹斜了。繁

花染红了山野,柳条卧在水面上。石兽立在道路两旁,纸也在半空中

旋飞。人们离开了坟墓以后,乌鸦小鸟们活跃起来,四处觅食。

注释:

范成大在绍兴二十四年(1164)任徽州司户参军。此诗当作于赴

任途中。联系诗集中前后诗篇分析,“狸渡”似在皖南南陵一带。

披披:散乱的样子。侧帽:帽子被风吹歪。

石马:坟前接道两旁之石兽。

纸鸢:鹰形风筝。

墦:坟墓。

赏析:

诗人范成大就清明山行道中所见景象,一路叙来。山风、细雨,

花燃,柳卧,唯独不见一个人影,在这样空廓的背景上.大自然显得颇

有活力,但这仅仅一种艺术的对照。后四句写坟地上扫墓的人散去,

只剩下石马、纸鸢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作伴。而令人憎恶的乌鸦之类

则活跃起来,上下翻飞,四处觅食,暗示出长眠地下的死者亡灵的寂

寞。反映出范成大离乡远行途中,心头泛起的一种怅惘、失落之感。

【篇三】清明节的古诗词赏析

《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译文:

阵阵轻寒,弥漫在清晨,片片阴云,笼罩在暮色时分。愁闷里,

竟然未觉到春意已沉。

落花滴泪,是因有风雨的侵临,啼鸟无情,此事自古而今。

故国的江山啊,突然称为梦寐,中华英杰人物又一次消沉。

那醉梦独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广,却无处能够立身,年年的寒食,

徒然上我客子之心。

赏析:

首联写环境氛围,暗示斗争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飘飞的轻

云到了傍晚就阴沉沉的了,在忧愁中的人全然不觉时间已进入了暮春。

前句既是写的实际的天气,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清的力量逐步渗透

已把天下遮掩。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后句,点出一个“愁”

字,流露郁懑和时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有泪”,形容花上的露珠。

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

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这种写法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屈原就常

用香花和臭草来比喻忠与*。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

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就是这类构

意的始祖了。这样的写法,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

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徒”,“又”,将

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

致。有“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的深沉幽愤,也有“万里悲风随

邮塞,三年明月照思乡”的沉痛遗恨,慷慨悲壮而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龙蛇”这里是借喻,代指志士。“龙蛇

四海归无所”,指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抗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

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感。由此,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

【篇四】清明节的古诗词赏析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

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正好。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拥挤的湖边吵吵嚷嚷,那是谁家在争道?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丝花

纹的车子,在翠绿的垂柳下穿行而过。

日暮时分友人才相随离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

已。游人连成一串,渐行渐远,道路弯转,湖堤也歪斜变化。从西湖

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赏析:

这首词描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特别着重描绘日

暮回城时喧哗熙攘的情景,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从侧面来写西

湖之美。这首词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

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

巳”,这个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梦梁录》卷二载:“三月

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

踏青,亦是此意。”《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

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

园亭,抵暮而归。”这就能够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西湖景色

迷人,是游人的去处。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

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词人自己也

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

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从西湖弯斜的堤

岸一直到城头,一路之上,花头攒动。“直到城头总是花”,这里既

指从西湖到颍州城下的路边鲜花盛开,又当指一路上游人皆头上簪花

而归。唐宋时,人们有采花簪头之俗,无论男女。如杜牧《九日齐安

登高》中即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次

韵苏伯固主簿重九》说道:“髻重不嫌黄花满,手香新喜绿橙搓。”

刘克庄《上巳》也有句云:“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山花满角巾。”

可见,“直到城头总是花”,写的是人们春游而归,头上簪花络绎回

城的情景。

清明上巳时节,是古人往水边游玩的时侯。以这样一个游览的时

节,再加上西湖这样一个游览胜地,真可谓良辰美景,两者铸备,热

闹景象自是非同寻常。本词所表现的正是一派盛景,“满目繁华”即

为全词的核心。

本词中“醒醉”二字所激起的正是类似这些景象的联想,从游人

归返之态中,似可想见他们有的专意游览,饱享春景;有的就景欢饮,

一醉方休,他们各以自己的方式纵情游乐,尽兴而归。总之,游者云

集,笑语连天。

此词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

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读完这首词,再回头看看

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借节日的繁华来

赞美西湖好的。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

的游春图。

故乡-芦苇微微

清明节经典古诗词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09:4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19997163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清明节经典古诗词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清明节经典古诗词赏析.pdf

标签:梨花劫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753℃幽默笑话段子
  • 738℃五儿孝母
  • 673℃恋爱说说
  • 505℃陈大惠老师
  • 385℃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71℃银行印鉴卡
  • 347℃分门别类
  • 332℃译林小学英语
  • 322℃联想思维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