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禹锡的经典诗词摘抄集锦

更新时间:2023-05-22 09:26:27 阅读: 评论:0

赵州桥课文-关于仓鼠的作文

关于刘禹锡的经典诗词摘抄集锦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优秀团员申请)

关于刘禹锡的经典诗词摘抄集锦

关于刘禹锡的经典诗词摘抄【篇一】

刘禹锡:《捣衣曲》

爽砧应秋律,繁杵含凄风。一一远相续,家家音不同。

户庭凝露清,伴侣明月中。长裾委襞积,轻珮垂璁珑。

汗馀衫更馥,钿移麝半空。报寒惊边雁,促思闻候虫。

天狼正芒角,虎落定相攻。盈箧寄何处,征人如转蓬。

关于刘禹锡的经典诗词摘抄【篇二】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古诗词作者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

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

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古诗词注词释义

1.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2.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3.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

了好的心情。

古诗词今译

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

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古诗词名句赏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是采用民歌体裁写作的绝句,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

夏天的午后常有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的奇妙天气,俗称太阳雨。正是一场太阳雨

后,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高涨,平如镜面。突然从江上传来一阵歌声,

岸边的姑娘听出是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所唱。好久没有他的音讯,以为他已忘记了

自己,听到歌声,才知道他就像夏日晴雨不定的天气,以为没情,原来却是有情

的。这里的晴是情的双关语,由上面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引出,写出姑娘的心理活

动。诗人只用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她怦

然心动由怨转喜的表情,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大意是: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

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她从歌

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

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

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还是有情呢?

竹枝词:

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晴与情:

二字谐音,双关妙用

关于刘禹锡的经典诗词摘抄【篇三】

.

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

游气濛濛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

水月逶迤绕城白。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浮云野马归四裔,

遥望星斗当中天。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关于刘禹锡的经典诗词摘抄【篇四】

刘禹锡:《竞渡曲》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

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

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

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关于刘禹锡的经典诗词摘抄【篇五】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全文赏析此词作于开成三年(838,作者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时。

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第一

首词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

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诗人通过拟人化手法,不写人惜春,却从春恋人着笔。

杨柳依依,丛兰洒泪,写来婉转有致,耐人寻味。最后“独坐亦含颦”,以人惜

春收束全词,更增添了全词的抒情色彩。该词抒发了惜春、伤春之情。引第二首

词写的是作者惜春伤春之情。开篇发出了“共惜艳阳年”的感慨;其后写作者见

到春天已过、桃花飘落在流水上的情景,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后两

句写借酒消愁,不惜醉倒在酒杯前,却希望能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词中既有伤

春之意,又表现了作者珍惜流年的情怀。这两首词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

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清代况周

颐《蕙风词话》中评价说:“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刘

梦得《忆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近代

学者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提到:“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

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

人何以堪!”引

编辑推荐

唐代诗人刘禹锡诗词集锦

中国是一个诗意的国度,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加强我

们的人文修养,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宋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

的民族之魂。那么您知道刘禹锡有哪些有故事的古诗词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精

心推荐的“唐代诗人刘禹锡诗词”,欢迎阅读,希望作者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

助。

唐代诗人刘禹锡诗词【篇一】

刘禹锡:《马嵬行》

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

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属车尘已远,里巷来窥觑。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

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

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

唐代诗人刘禹锡诗词【篇二】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全文赏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

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

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

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

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

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

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

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

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

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

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

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

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

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

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

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

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

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

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

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

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

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

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

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

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

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

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

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

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

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

分而不可辩驳。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

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

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

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

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

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

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

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

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

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

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

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

立在门前。

唐代诗人刘禹锡诗词【篇三】

刘禹锡:《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全文赏析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

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

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

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

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

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

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

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

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

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

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诗人说: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

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

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

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

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

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

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

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

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

“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

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

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

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

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

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

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

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

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

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

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

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

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

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写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敬宗宝历三年(827年)。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由和

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首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大概与

《金陵五题》写于同时。

唐代诗人刘禹锡诗词【篇四】

刘禹锡:《元日感怀》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全文赏析

刘禹锡在永贞元年(805)被贬为郎州司马,到元和十年(815)离开。此诗

即作于郎州任上。

春天悄悄地来了,小小的昆虫也抖擞精神活跃起来。反顾自己,却似屈原当

年之被馋放逐,有家难归。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察觉往昔自己的天真幼稚。异乡

度岁,旧友星散,梦庭冷落,这已经够凄冷了。作者又以儿童过节时候无忧无虑

的欢乐、嬉戏作衬托,更深一步显示自己的抑郁和寂寞。透过诗歌表面郁气的平

缓、冷静,我们更能感受到诗人灵魂的颤动、不平。

见于姜云选注的《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中的第6-7页。

唐代诗人刘禹锡诗词【篇五】

刘禹锡:《句》

湖上收宿雨。

故国思如此,若为天外心。

《寄白公》。并见张为《主客图》

东屯沧海阔,南让洞庭宽。(秋水咏。《纪事》

翠粒照晴露。(见《侯鲭录》

银花垂院榜,翠羽撼绦铃。《雪》《天中记》

刘禹锡著名诗词的经典选录合集六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

人为了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宋诗词,它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思

想和心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您知道刘禹锡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呢?

作者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刘禹锡著名诗词的经典选录”,欢迎阅读,希望能为

您提供一些灵感。

刘禹锡著名诗词的经典选录【篇一】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1.寂寥:寂静;空旷。

2.春朝:春天的早晨。这里可译作春天。

3.排云上:遨游云霄。

4.碧霄:高空,青天。

古诗词鉴赏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

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

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

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

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

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

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

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

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

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

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

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

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

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

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

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

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

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

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

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

神财富。

刘禹锡著名诗词的经典选录【篇二】

刘禹锡:《飞鸢操》

鸢飞杳杳青云里,鸢鸣萧萧风四起。旗尾飘扬势渐高,

箭头砉划声相似。长空悠悠霁日悬,六翮不动凝风烟。

游鹍翔雁出其下,庆云清景相回旋。忽闻饥乌一噪聚,

瞥下云中争腐鼠。腾音砺吻相喧呼,仰天大吓疑鹓雏。

畏人避犬投高处,俯啄无声犹屡顾。青鸟自爱玉山禾,

仙禽徒贵华亭露。朴樕危巢向暮时,毰毸饱腹蹲枯枝。

游童挟弹一麾肘,臆碎羽分人不悲。天生众禽各有类,

威凤文章在仁义。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

刘禹锡著名诗词的经典选录【篇三】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

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

清峭彻骨烦襟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

自摘至煎俄顷馀。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不辞缄封寄郡斋,

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刘禹锡著名诗词的经典选录【篇四】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全文赏析

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

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

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

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

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

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

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

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

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

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

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

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

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

荒凉。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

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

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

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

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

花诸君子》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

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

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

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诗人想的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

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

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

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

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

刘禹锡著名诗词的经典选录【篇五】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文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

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

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

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

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

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

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

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

“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

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

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

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

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

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

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

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

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

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

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

“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

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

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

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

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

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

(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

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

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刘禹锡著名诗词的经典选录【篇六】

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全文赏析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

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一作“春”,两字音韵相近,

而杨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写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较好。

“一曲”犹一湾。江流曲折,两岸杨柳沿江迤逦展开,着一“曲”字则画面生动

有致。旧诗写杨柳多暗关别离,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现一个典型的离

别环境。次句撇景入事,点明过去的某个时间(二十年前)和地点(旧板桥)

暗示出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旧事。“旧”字不但见年深岁久,而且兼有“故”字意

味,略寓风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前两句从眼前景进入回忆,引导读者在遥远

的时间上展开联想。第三句只浅浅道出事实,但由于读者事先已有所猜测,有所

期待,因而能用积极的想象丰富诗句的内涵,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画面:杨柳

岸边兰舟催发,送者与行者相随步过板桥,执手无语,充满依依惜别之情。末句

“恨”字略见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装句末,意味深长。与“二十年前”照应,

可见断绝消息之久,当然抱恨了。只说“恨”对方杳无音信,却流露出望穿秋水

的无限情思。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地,三四道事实,而怀思故人之情欲说还

休,“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深沉幽怨,尽于言外传之,真挚感人。可谓“用意十

分,下语三分”,极尽含蓄之妙。

二、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它与《题都

城南庄》(崔护)主题相近,都用倒叙手法。崔诗从“今日此门中”忆“去年”

情事,此诗则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不过,

崔诗以上下联划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两个场面,好比两幕剧。而此诗

首尾写今,中二句写昔,章法为“今──昔──今”,婉曲回环,与崔诗异趣。

此诗篇法圆紧,可谓曲尽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

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唐代歌曲常

有节取长篇古诗入乐的情况,《杨柳曲》可能系刘禹锡改友人之作付乐妓演唱。

然此诗就《板桥路》删削二句,便觉精采动人,颇见剪裁之妙。诗歌对精炼有特

殊要求,往往“长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衍露骨”(明谢榛

《四溟诗话》《板桥路》前四句写故地重游,语多累赘。“梁苑”句指实地名,

然而诗不同于游记,其中的指称、地名不必坐实。篇中既有“旧板桥”,又有“曾

共玉颜桥上别”,则“此路今重过”的意思已显见,所以“若为”句就嫌重复。

删此两句构成入手即倒叙的章法,改以写景起句,不但构思精巧而且用语精炼。

《柳枝词》词约义丰,结构严谨,比起《板桥路》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禹

锡的绝句素有“小诗之圣证”(王夫之)之誉,《柳枝词》虽据白居易原作改编,

也表现出他的艺术匠心。

学生必备的刘禹锡诗词名句汇总(6)

中华文化绚丽多彩,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为了培养

我们的思想情趣,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宋诗词,它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

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您知道刘禹锡都有哪些必读的古诗词呢?以下

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必备的刘禹锡诗词名句”,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

提供一些参考!

学生必备的刘禹锡诗词名句(篇一)

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

游气濛濛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

水月逶迤绕城白。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浮云野马归四裔,

遥望星斗当中天。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学生必备的刘禹锡诗词名句(篇二)

刘禹锡:《更衣曲》

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

全文赏析这首乐府以汉平阳公主家歌者卫子夫侍武帝更衣得幸,于元朔元年

被立为皇后事为题材而作。《汉武帝故事》曰:“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初,上

行幸平阳公主家,主置酒作乐。子夫为主讴者,善歌,能造曲,每歌挑上。上意

动,起更衣,子夫因侍得幸。头解,上见其美发悦之。主遂纳子夫于宫。”

学生必备的刘禹锡诗词名句(篇三)

刘禹锡:《淮阴行五首》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

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船头大铜镮,摩挲光阵阵。早早使风来,沙头一眼认。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

学生必备的刘禹锡诗词名句(篇四)

刘禹锡:《踏潮歌》

屯门积日无回飙,沧波不归成踏潮。轰如鞭石矻且摇,

亘空欲驾鼋鼍桥。惊湍蹙缩悍而骄,大陵高岸失岧峣.

四边无阻音响调,背负元气掀重霄。介鲸得性方逍遥,

仰鼻嘘吸扬朱翘。海人狂顾迭相招,罽衣髽首声哓哓。

征南将军登丽谯,赤旗指麾不敢嚣。翌日风回沴气消,

归涛纳纳景昭昭。乌泥白沙复满海,海色不动如青瑶。

学生必备的刘禹锡诗词名句(篇五)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文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

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

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

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

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

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

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

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

“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

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

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

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

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

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

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

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

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

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

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

“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

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

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

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

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

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

(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

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

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学生必备的刘禹锡诗词名句(篇六)

刘禹锡:《壮士行》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茅。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堕,飞血溅林梢。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呶号。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风险排查-燕歌行并序

关于刘禹锡的经典诗词摘抄集锦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09:2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187871732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刘禹锡的经典诗词摘抄集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刘禹锡的经典诗词摘抄集锦.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