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更新时间:2023-05-22 08:50:42 阅读: 评论:0

金秋时节-小学生健康教育

《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闪烁的小星)

《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

必修中册

李凭箜篌引 教案

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二、课程标准解读

1.在语文活动中,积累有关汉字、汉语的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

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

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

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

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

选择性必修学习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

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

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

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四、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薄弱,首先要求学生读懂全文,然后在此基础上了解作

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艺术。

五、教学目标

让学生以“古诗词阅读鉴赏五看”为主线,①查找资料,了解乐

器——箜篌及作者诗歌风格。②对照注释翻译全文,知晓诗词大意,

品析诗歌语言。③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表达艺术,感知诗歌营造的

意境。

六、教学重难点

品析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表达艺术,感知诗歌营造的意境。

学法指导

讲授式指导法、渗透式指导法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一位被贬的诗人与一位善弹琵琶的女子相遇,成就

了名篇《琵琶行》,同一时期,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与一位善弹箜篌的

学子相遇,铸就名篇《李凭箜篌引》,被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

挖掘,而什么是箜篌?本诗又为什么能受到如此的重视?让我们先来

欣赏一个弹箜篌的短片。教师放中央台鲁璐弹箜篌的视频)视频完,

引出学生学习主线:古诗词鉴赏“五看”

一看整体,知体裁

二看题目,知题材

三看作者,知背景、风格

四看注释,知大意

五看内容,知情感

讲授新课

1.看整体,知体裁

学生活动1:让学生泛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体裁。

教师总结:此篇文章的体裁是七言律诗(排律)

2.看题目,知题材

学生活动2:让学生分析本诗题目,思考文章题材。

箜篌引:乐府旧题,与音乐相关,其中均以“箜篌引”为题,并

广为流传的作者有曹植、王昌龄、李贺、白首狂夫之妻(此处箜篌引

又名公无渡河—引出典故)

李凭: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时期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伶人,

梨园(剧团前称)弟子,身价有“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之说,其名声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乐圣”李龟年。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可知,本诗的以音乐诗为题材。

3.看作者,知背景、风格

学生活动3: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知晓

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总结: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

南省宜阳县)人,门荫入仕(门荫——依靠祖先功劳入仕,其先祖李

亮是唐高祖李渊的八叔,去世后被李渊追封为郑王),授奉礼郎。仕

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

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其诗大多反映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

权、人民备受残酷和剥削现实,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常用神话传说来

托古寓今,所以被后人誉为“诗鬼”,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

说。李贺是继“诗魂”屈原、“诗仙”李白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

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

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

三李”,天妒英才,27岁便英年早逝。

本诗《李凭箜篌引》大约写于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八年,当时李贺

于长安任职,任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4.看注释,知大意

学生活动4:让学生对照注释整体看一遍,找出里面的生字词,

标上读音及意思。

教师总结:

吴丝蜀桐:用吴地产的丝做成弦,用蜀地产的桐木做成身,异常

精美的箜篌。

张:弹奏。

高秋:深秋九月。

颓:堆积

江娥:传说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

素女:传说中与黄帝同时期的,善于弹琴歌唱的神女,世说九天

素女。

中国:国中,指都城长安城内。

昆山:昆仑山

玉碎:美玉破碎

泣露:哭泣滴露

冷光:月光

紫皇:道教传说中地位最高的神仙,一说玉皇大帝。

石破:女娲补天石破裂。

天惊:天界为之震惊。

逗:抖落

神妪(yù):善弹箜篌的女神成夫人。

寒兔:玉兔。

吴质:传说中月宫砍树的吴刚。

引申吴刚伐树、蟾宫折桂的故事: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

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

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

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这个人就是吴刚,关于吴刚砍树的故事有

三个传说:

其一说,吴刚是汉朝西河人,原本是凡间一位樵夫,但是他不喜

欢当樵夫,于是他就请白发神仙教他仙术,可是他学了很久都没有学

成,后来,他又请白发神仙教他神游到月亮上,因为它始终不肯专心

学习,因此,白发神仙很生气,就把他留在月宫,并说:“如果你心

平气和地砍倒桂树,你就可以获得仙术”可是,吴刚每次砍完一段时

间,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

达成,他不断地砍下桂树,桂树不断的愈合。而大诗人李白《赠崔司

户文昆季》诗中有“欲斫(zhuó)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意思是我很想上月宫去砍些桂树枝,赠送给天下无薪火的寒贫者。

其二说,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经常挂着与

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

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桂树,便不能重返南天

,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

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桂树旁,""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

上衣叼去了。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衣服追回后,吴刚回到

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重新地生到树上去了。于是,从

此之后,每当吴刚快要砍光桂树的枝叶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

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

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亮树。而只有在每年八

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谁拾获这片月

桂树的叶子,谁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银珠宝。

其三说,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

私通,还生下了三个孩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

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

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

罚。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

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变成了蛇。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qiè shēn)当左丞

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

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

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

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

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

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

杨三叶尽惊人。

全文翻译:

5.品内容,知情感

学生活动5:诗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什么?

吴丝蜀桐张 秋,空 凝云颓不流。

译:深秋九月,李凭弹奏起用吴地产的丝做成弦,用蜀地产的桐

木做成身,异常精美的箜篌,声音美妙,让天空的云都凝聚起来不再

飘游。

教师总结:主要交代箜篌的来历和弹箜篌的时节。

教师诵读指导:

空山凝云——语速稍快,声调高昂

颓不流——语速稍慢,读出沉醉感

学生活动6本诗是如何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

的?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江娥啼 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译: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泪珠洒满斑 ,九天素 也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 李凭在长安城内弹奏箜篌。

教师诵读指导:江娥、素女——语速稍慢,语调低沉

碎凤凰叫,芙蓉泣露 兰笑。

译:乐声清脆动听得像将昆仑 的美玉击碎,使凤凰鸣叫,时而

使芙蓉在露 中哭泣,时而使香兰开怀大笑。

教师诵读指导:

昆山玉碎 ——读出气势、语调高昂,重读“碎”

凤凰叫——声调轻柔,语速缓慢

芙蓉泣露 ——语调低沉,语速缓慢

香兰笑——读出欢快的感觉,重读“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译: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青光冷气。二十三根

弦丝轻拨,打动了玉皇大帝。

娲炼 补天处, 破天惊逗秋

译: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直奔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飞去,好像

击破了补天的五彩石,抖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教师诵读指导:石破天惊 ——重读“破、惊”,读出山崩地裂之

感。

教神妪, 鱼跳波瘦蛟舞。

译:仿佛梦中乐工进 神山,向女神仙传授技艺,使老鱼兴奋的

在水中跳跃,让瘦蛟在深海翩翩起舞。

教师诵读指导:老鱼、瘦蛟 ——语速稍快,重读“跳、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的在桂树下逗留,露珠斜

飞也没能赶走仔细聆听的玉兔。

教师总结:

本诗以凤鸣玉碎、芙蓉泣露、香兰欢笑形容箜篌的声音,以行云

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愁、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

为之感动、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

之起舞、吴刚为之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

艺与神奇魅力。

诗人以惊人的想象贯串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并把视觉、听觉、

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

独特意境。

学生活动7:在理解内容和了解诵读方法后,全班有感情的齐诵

全诗。

教师总结:

针对学生读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指导。

理解性默写

1.《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震撼力——乐声传到天上,有震碎

玉石、惊天动地之效,是整个乐曲高潮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同样的千古第一乐诗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李凭箜篌引》中用四样美好的事物来描摹声音的诗句是:昆

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李凭箜篌引》中用“神妇”“蛟龙起舞”等意象渲染乐曲美

妙的诗句是“梦入神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与之有异

曲同工之妙。

4.《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

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5.侧面写乐声的诗句是:“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写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湘娥与素女潸然泪下。

6.李凭箜篌引》“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

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

城仙府,全因箜篌声而动容。

7.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两句,

写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的

玉兔,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

8.《李凭箜篌引》中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

三丝动紫皇。

九、板书设计

行云为之静止

江娥为之啼哭

神女为之悲愁

月亮寒光因之融化

紫皇为之感动

石为之破

天为之惊

雨为之降

老鱼为之跳跃

瘦蛟为之起舞

吴刚为之不眠

十、作业布置:

1.逐句翻译全诗(标出重点字词意思)

2.背诵全诗,着重记忆理解性默写句子。

徐汇滨江大道-新员工自我介绍

《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08:5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166421731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df

标签:箜篌读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