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需要知道的民俗知识

更新时间:2023-05-22 07:50:26 阅读: 评论:0

好遗憾-士兵突击经典台词

那些你需要知道的民俗知识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黑发液)

那些你需要知道的民俗知识

传统民俗 那些你需要知道的民俗知识

民俗

[祭灶] [扫尘] [吃灶糖]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

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

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

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

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

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给压岁钱] “除

夕”中的“除”字是“去;;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

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

灾祈福为中心。

[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

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

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

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

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祭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

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

饽”。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娘在这日归

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这日的其他习

俗主要有送穷,开市贸易,南方在这日祭财神。

[谷日][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

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

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元宵节][送孩儿灯] [迎紫姑][走百病][偷菜节][巴乌节] 元宵节也叫

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

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

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接玉皇][赶乱岁] [照田蚕][千灯节]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

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

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

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

时机。

[小除夕] [过赶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

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拜年][开门炮仗] [占岁][贴画鸡][聚财]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

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

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

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

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

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人日][摊煎饼] [吃七宝羹]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

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

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因是

人日,所以在古代这日还有不行刑的风俗。

[石头生日] [贺老鼠嫁女] [新年十日歌] 旧时民间在正月举行的祀鼠

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

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各地祀鼠

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东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

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

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

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

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

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

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

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一、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

得安宁。人们在与""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

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

起熊熊大火,""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以后,人们开始以"

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二、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

1. 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

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

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

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 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

打扫卫生。三、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3. 春联:(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据说,东汉王充《论衡

o定鬼篇》中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理鬼魂。他们把为非作

歹的恶鬼都喂老虎吃。因此,人们认为鬼害怕神荼、郁垒,也害怕桃

树。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在门口悬挂桃符或桃木人来趋鬼避邪

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

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

此后春联成了春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有人家喜欢贴""

字,而且倒着贴。因为""谐音"",所以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 年画:(1)门神画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源于神荼、郁垒的

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像挂在门口驱鬼。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尉

迟恭看门驱鬼,并把二将画在宫门上。一源于唐玄宗梦见钟馗为自己

捉鬼,醒后命令画工把钟馗画在门上。(2)灶神画的来源:民间传说灶

神在除夕从天宫返回人间,所以人们总在这时候买新的灶神画贴在门

上,希望他能带来吉祥与幸福。(3)其他常见的年画。

5. 福字:最早?""--传说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

太公封神时,封妻子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过年贴"

"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给大臣赐福之习。一年赐福,恭王

福晋把赐给的福拿倒了,犯杀头之罪,李连英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

东海,寿比南山,今年赐福,福真的就到了。 "慈禧一听极高兴,连说:

"福到了……"传至民间,""也贴倒了。

6. 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庆贺新年的剪纸作品。窗花有两种制

作方法。第一种是剪刀剪,巧手的妇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纸剪出许

多花样。第二种是刻刀刻,一般由专业的民间艺人操作,一次可以刻

成四五十张窗花,供应市场。

三、春节民俗--动态民俗

1.除夕守岁: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由于

农历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腊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腊月二

十九夜是除夕。2)除夕守岁:除夕重要的活动是守岁。因为秦汉以后,

我国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相当于现代计时方

法的23点到1点。除夕夜的子时,正是辞旧岁,迎新年的关键时刻。

为此,人们不得不彻夜不眠,守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全家人团聚一

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耐心的等待。

2.放鞭炮: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钟声一落,大

街小巷立刻鞭炮齐鸣,迎接新年到来。2)爆竹的来历:据南朝梁代示

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

山臊恶鬼。"意思是说,当时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

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大

约到了唐朝,人们把竹筒里装上火药,点燃火药,发生爆响。后来,

人们又用纸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样的鞭炮了。3)鞭炮的种

类:鞭炮有各种花样。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进,又发明了烟花。烟花:

又称"礼花""焰火"。它在爆炸时能发出极为绚丽的光芒。因而深受人

们的喜爱。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烟花装点自己的节日夜空。

3.舞狮子:白居易《西凉传》: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

尾。金镀眼镜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

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舞狮

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兴起的时代。

4.其他民间活动:扭秧歌,踩高跷,敲锣鼓。

5.祭神祭祖:在传统的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迷信

的家庭都设有专门的神龛,供奉各位神灵,同时还供奉有列祖列宗的

牌位的画像。正月初一早上,人们恭敬地在神龛与祖宗牌位前献上供

品,(其中包括刚刚煮好的第一碗饺子),点上香火。十分虔诚地感谢神

明与祖宗在天之灵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他们保佑来年的幸

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后,儿孙们开始向长辈亲人拜年。传统的拜

年礼是向长辈亲人三叩首,现在大多已经改为三鞠躬。一边行礼,一

边祝愿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端坐,接受儿孙们的拜年以后,

把一个红包送给儿孙们。这就是"压岁钱"。一般作为孩子们春节期间

的零花钱。其他亲戚之间则互相拜年,陆陆续续,可以持续很多天。

朋友之间见面,则互道"恭喜发财""春节好",以示庆贺。拜年活动体

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孝敬孝顺;长辈对儿孙的慈爱关怀。亲戚朋友之

间的拜年,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

十分重视拜年活动。宋代诗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衣冠拜元旦,

樽俎对芳辰。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

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新。"把当时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动写

得有声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

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正月七日为什么

称为"人曰"?这和中国古代神话有关。神话中说,神在初一创造了鸡,

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羊,初四创造了猪,初五创造了牛,初六

创造了马,初七创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类诞生的日子。于是,古

人把这一天称?"人日"。为了纪念人类的诞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时

候,人们就剪出彩色的纸人,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用来象征人们

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焕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纸的内容又有发展

变化。唐代诗人余延寿《人日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

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贴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

处不如真?"所剪内容包括红花绿叶,飞燕家禽。个个栩栩如生。这已

经于现代民间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四、春节民俗--饮食民俗年糕与饺子是春节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称"年年糕"。它谐音"年年高",包含着生活一年比一年

好的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较强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黄米,南方多

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过,

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更喜欢的春节食品是饺子。

2)饺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

者曾经发现过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饺子保存下来。北方人过年,一定要

吃饺子。而且春节这一天吃的饺子必须在除夕12点以前包好。饺子好

吃,关键在于饺子馅,纯肉的,纯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样无穷,口

味可异。可以根据自己口味任意变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饺子。

在春节所吃的饺子中,有一个包着豆腐馅的,还有一个包着一枚硬币。

谁吃到豆腐馅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发财,人们的理想也都包

含在饺子里。六、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

称为"元宵"。汉文帝曾于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乱,所以规定这一天为"

元节"。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点灯。此后,元宵

就逐步演化为观赏花灯的民俗节日。故名"灯节"。元宵的应时食品是

汤圆,北方也叫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唐代,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

前,举国同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曾派

人造出一盏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树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

光明夺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宽数十丈的灯楼,供游人

观赏。宋代又有过之,无不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以草把

缚成戏龙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

走。"皇帝还亲自率领盛大的仪仗参加赏灯活动。诗人苏味道《正月十

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

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见娱乐活动通宵

达量,热闹非凡。可以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

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参考资料:我也不知道,查的太多了……

尽心尽责-户外表

那些你需要知道的民俗知识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07:5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130261730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那些你需要知道的民俗知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那些你需要知道的民俗知识.pdf

标签:小年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