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俗文化的散文

更新时间:2023-05-22 06:22:34 阅读: 评论:0

七里海钓螃蟹-赞美老师作文

有关民俗文化的散文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孝字的含义)

有关民俗文化的散文

【篇一:有关民俗文化的散文】

20100723日虽然以低成本策略为基础的低价产品在相当长的

时间内还拥有广阔的市场以及强大的竞争能力,而带有文化附加值

和独特品牌体验的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人群的关注和青睐,并在

许多领域有效的狙击了低成本对手的渗透。这种竞争态势在中国表

现的尤为明显。

【篇二:有关民俗文化的散文】

- 散文】中华民族的统文化真的很丰富小编收集了传统文化经典散

文,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经典散文【一】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

化。

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五千年了。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它给

我们留下了最精美的传统文化。有着蕴含美丽传说的传统节日,精

美的民间工艺、光辉灿烂的文学名著、大气磅礴的字画艺术、典雅

唯美的民族戏曲等等,总之中华的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要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

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在我眼中他是弥足珍贵的历史精华,

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是华夏儿女对美好理想、智慧、道德与

追求的向往。

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而我对汉家衣裳特别独

钟。汉服;这个集聚了中华4500多年的历史,而满清入关,汉服又

中断了300多年,如今身为华夏儿女还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大气华丽

的美丽衣裳,有多少人还认识这是我们的汉装华服,还常常承受诸

多子虚乌有的骂名,有人说它是日本的和服、有人说是朝鲜服、还

有人说是古装,实在可笑,身为炎黄子孙,却不知道汉服乃和服之

祖,这种本民族文化的精髓,泱泱华夏、文明千古,怎么能就这么

被遗忘呢!

中华名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名族大家庭,除了汉族,而其他55

个名族遇到重大节日,通常都会穿上自己的名族服饰,越南、德国、

英国、埃及等任何一个有点历史的国家和名族。日本有和服,朝鲜

有朝鲜服,满族有旗袍、藏族有藏袍……而现在的我们穿得西装革

履,但在传统节日的时候竟然没了自己的汉家衣裳。

实在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扬,作为华夏儿女请记住吧,

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有一条流河叫长江,有一队图腾叫龙凤,

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中华的汉字汉语也具代表意义。(汉字、汉语、对联、谜语、歇后语、

成语、射覆、酒令等……)最喜欢的还是诗词歌赋,很特别,韵味深

远,清灵的感觉。看多了那些诗词,觉得那些古人的才情是现代人

无可比拟的。很佩服他们,为了写好一篇文章或诗词,每一个字都

很用心去想,还找一些典故,我想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也是现在很多人做不到的。

也常常把自己想象成文人墨客的样子,托腮冥思,觉得那些传统的

文字,诗词就是一副意境高远的中国画,用流动的眼眸,欣赏蓝天

白云;又觉得是一首清朗圆润的古曲,可以闭目凝神,听莺歌燕

……我眼中的文学应该像李白那样有豪情万丈。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有李清照的哀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也该是陶渊明的怡然自得,超凡脱俗闲适的心态。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也很欣赏徐志摩的柔情,席慕蓉的细腻、三毛的真实亲切、林微

因更是一代才女,他们的思想精华我想这辈子都吸取不完,顿悟不

息,对于他们的内心世界我更是充满了好奇,我想也许我暂时不理

解,但是在这些知识分子的熏陶、引导下,我的视野也会逐渐开阔、

思考角度也会拓宽吧!文学太绚丽、太多彩,既深刻又内涵。像一盏

明灯,照亮前进的道路;又像一缕清风,抹去我眼中的晨雾;像一场及

时的甘霖,滋润我干涸的心田。

身在现代的我们走在时尚潮流的前端,可以随处可见流行网络语,

也可以通过电子网络讯息知道很多国际前端的事物,但是别忘了在

追逐科技创新的信息时代,持有一颗优雅宁静的心。别忘了那些深

刻在历史长河中有我们不可丢弃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说到艺术,

首先让我想到的便是古典乐器了。

对于古典乐器,中国的古典乐器更是数不胜数,音乐更是动听、唯

美。古琴、唢呐、萧、竹笛、笙、扬琴、琵琶、古筝……等等

些里面我比较熟悉的就是古筝了,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唐

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

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

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

记得白居易的《夜筝》 写过这样一句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

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古筝的音乐柔美,清

雅,因乐曲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以清新中不失庄严,淡雅

中不失通俗的独特风格。

聆听时令人充分得到宁静,空灵、飘逸,悠扬动听的古曲,会带给

你一个与众不同的音乐意境。仿佛是一个久远的约定,当那清净如

水的音符在这夜色里飘起,空灵悠远的足音,久久的回荡在心中,

心灵一片意外的宁静,很美……很美。

中华民族的统文化真的很丰富。历史、饮食、宗教、科技、教育、

建筑、文学、风俗、艺术我们作为中国青年一代,应该很好地继

承和发展祖国传统文化,把优秀中华文化应奉献给人类社会。从远

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在

我眼中他是弥足珍贵的历史精华,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是华

夏儿女对美好理想、智慧、道德与追求的向往。

传统文化经典散文【二】面对这样的问题,猛一看,也许你会觉得

这个问题很大。但是作为炎黄子孙中的一员,我们是不是有责任探

讨一下呢?

要谈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想到中国的易文化、儒家、道家、法家、

兵家、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可以说它是包罗万象!易经里讲到阴阳乾

坤,有这样两句话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

德载物。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应该像天一样生生不息,像地一样纵

横交错,包容万千。我们古老文明的祖先在那个年代就悟出了这样

了不起的人生哲理。为什么说它是了不起的人生哲学呢?我们往深一

点挖掘,就会发现人世间的自然规律无不在这两句话之内。阴阳乾

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天如此刚健。我们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形成自己的思想、强化自己的能力,而且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学会包

容,不要因为挫折而丧气,而不要因为别人的瞧不起而放弃自己,

要学会原谅别人犯错。我们可以把它运用在许多领域,用在企业发

展,可以是一种企业文化来发展企业。用在做人,勉励自己的一生,

凡事得包容,将来可为集大成者。总之,它是教育我们要像天一样

自强,要像地一样包容一切。儒家是以德服人,它是发展易文化

的成果,而法家是:“以法治人”,兵家有《孙子兵法》等等思想流派,

所以这些,都是人类的精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宏扬它呢?

纵观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又回到现代高速发展的中国人类社会,

作为社会人,我们做到了吗?发扬了吗?我们不是在发扬,某种程度

上说是在扼杀!

我们天天看到的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许多过分崇洋的思想流派,

主要表现为欧美思想的入侵。强烈的物质欲望,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人们对亲情的淡漠,友情的冷漠,爱情的随便。种种迹象表明,中

国传统文化不是在前进,而是在衰退。就是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中

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而导致一批批的企业倒闭。

那种厚德载物,以德服人的思想已经消失在市场经济的某个角落。

日韩文化的侵入,许多80年代后出生的人都非常喜欢韩国和日本,

以至他们已经在怀疑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其中,电视剧〈〈大长

今〉〉在湖南电视台的热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们不是说

不能看韩剧,但是从看韩剧这件事上,我们要看到我们民族的文化

事业已经不如韩国,至少它已经抓住了不少中国80年代后出生的人

的价值取向。

8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都有

待正确的引导。超女中暴露出来的对中性性别的取向值得我们深

思,难道女人真的要变的不像个女人?所以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在变,

如果有正确的思想引导我们,我想今天的新生一代也不至于那么的

迷茫。看不见前面的路。

历史上的每一次经济腾飞,必然会引起一次大的文艺复兴。唐朝时,

经济远播周边国家,人们生活一度安居乐业,所以就涌出了一大批

文人志士。以李白、杜莆、白居易为代表。回看当今,中国自从改

革开放搞市场经济到现在,经济远远达到了唐朝在当时世界经济的

发达,所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必然。对于我们这些在炎

黄子孙,这可以说是历史的重任。

当今,中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文化体系。这种思想就是中国传

统思想的百家交容,合为一体。易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许

多思想体系都是在此思想体系上的延伸、演变、发展。一个民族如

果没有思想就犹如一个人没有灵魂,思想体系的健全和发展,有待

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推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是要,而是非常有必要!这是一件

为之振奋的事业!

[传统文化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爸爸的本领-综述性论文

有关民俗文化的散文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06:2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07754482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有关民俗文化的散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有关民俗文化的散文.pdf

上一篇:植物病害检疫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文化散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