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周恩来邓颖超天津天津 公园雕像邓颖超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两位伟人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临终前他们分别留下遗嘱将骨灰撒
在祖国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为世世代代缅怀铭记周恩来邓颖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
德,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经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天津建立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1998年2月28日,正值周恩来百年华诞之际隆重开馆。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位于天津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北侧,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13000平方米,是一座园林式的伟人纪念馆。建筑高21.3米主体为三层,布局呈“工”字型,
屋顶采取传统重檐形式并结合现代工艺,石材屋面,外檐镶嵌花岗石,色彩朴素淡雅。馆外
纪念广场、巨型花岗岩雕像《高山仰止》、不染亭、纪念林、草坪花卉与主建筑相互衬托,
环境幽雅,气氛庄重。馆内藏品丰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据有关资料显示,该馆已征集文
物、文献、照片及其他资料8000余件,珍品达百余件。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现已成为天津市举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成人仪式,新兵入伍,
老兵退役和重大纪念日、节假日多种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在周恩来、邓颖超的
纪念日、清明节、 "七.一"及"五.一"、 "十.一"黄金周期间,来自各地的观众以各种形式来
馆缅怀伟人,形成一个又一个参观高潮。
2历史沿革编辑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前身是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简
称青年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时代馆)。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为了缅怀他的光辉业绩,中共天津市委、市人
民政府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他青年时代读书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南开学校东楼建立了纪念
馆,1978年3月5日正式开放。叶剑英为该馆题写了馆名。占地1386平方米,馆舍建
筑面积960平方米。
青年时代馆的复原陈列有东四讲室和理化讲室,是当年周恩来上课的教室和开展社会活动的
场所。内容分为:中学时代、留学日本、“五四”时期、旅居欧洲四个部分。
整个陈列展出历史图片、实物、文献400余件。其中有“五四”时期的珍贵历史照片、周恩
来在中学时代以及“五四”运动期间主编的报刊等珍贵文物。
青年时代馆建馆20年共接待观众200万人次。1992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青少年教育
基地”;1994年,被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国
家教委、文化部等六部委又将该馆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向该馆颁发了“国际科学与和平特别贡献奖”。时代在前进,事业要发展。在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为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周恩来、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
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创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无
私地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
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在这里他们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
上革命道路,传播革命思想,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新中国成立后两位伟人一直关心天津的
工作、关注天津的发展,多次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对天津人民无比关心。他们把天津作为第
二故乡,生前分别留下遗嘱,先后将骨灰撒在天津,体现了他们对天津人民的特殊感情。为
了世世代代缅怀铭记周恩来、邓颖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并
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建立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纪念馆的建设,江
泽民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建馆期间,李鹏、李瑞环等曾亲临工地指导。建设周恩
来邓颖超纪念馆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纪念馆建设总投资7800万元,其中社会各界群众
自愿捐赠1200万元。纪念馆于1996年12月23日奠基开工,全体参建人员怀着对两位伟人
的崇敬心情,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斗严寒战高温,仅仅用了一年零四个月时间(包括土建工程
和陈列布展)高质高速地完成了建馆任务。1998年2月28日,在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纪念
日前夕隆重开馆。为两位伟人、一代楷模合建纪 念馆尚属首例,它不仅成为天津重要的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天津标志性的现代文化设施之一。
原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建制撤销,并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原址移交南开
中学。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290有用+197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编辑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
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两位伟人始终把天津作为第
二故乡,临终前他们分别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为世世代代
缅怀铭记周恩来邓颖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经报请中共
中央批准在天津建立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在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之际——1998年2月
28日开馆。
快速导航全景图相关内容索引目录1基本简介
2历史沿革
3馆长致辞
4展厅介绍
▪ 瞻仰厅 ▪ 生平厅
▪ 情怀厅
▪ 专机厅
▪ 楹联厅和书画厅
▪ 仿制西花厅
5教育基地
6教育意义
7荣誉记载
8参观指南
9爱情故事
1基本简介编辑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
爱并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两位伟人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临终前他们分别留下遗嘱将骨灰撒
在祖国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为世世代代缅怀铭记周恩来邓颖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
德,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经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天津建立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1998年2月28日,正值周恩来百年华诞之际隆重开馆。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位于天津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北侧,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13000平方米,是一座园林式的伟人纪念馆。建筑高21.3米主体为三层,布局呈“工”字型,
屋顶采取传统重檐形式并结合现代工艺,石材屋面,外檐镶嵌花岗石,色彩朴素淡雅。馆外
纪念广场、巨型花岗岩雕像《高山仰止》、不染亭、纪念林、草坪花卉与主建筑相互衬托,
环境幽雅,气氛庄重。馆内藏品丰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据有关资料显示,该馆已征集文
物、文献、照片及其他资料8000余件,珍品达百余件。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现已成为天津市举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成人仪式,新兵入伍,
老兵退役和重大纪念日、节假日多种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在周恩来、邓颖超的
纪念日、清明节、 "七.一"及"五.一"、 "十.一"黄金周期间,来自各地的观众以各种形式来
馆缅怀伟人,形成一个又一个参观高潮。
2历史沿革编辑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前身是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简
称青年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时代馆)。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为了缅怀他的光辉业绩,中共天津市委、市人
民政府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他青年时代读书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南开学校东楼建立了纪念
馆,1978年3月5日正式开放。叶剑英为该馆题写了馆名。占地1386平方米,馆舍建
筑面积960平方米。
青年时代馆的复原陈列有东四讲室和理化讲室,是当年周恩来上课的教室和开展社会活动的
场所。内容分为:中学时代、留学日本、“五四”时期、旅居欧洲四个部分。
整个陈列展出历史图片、实物、文献400余件。其中有“五四”时期的珍贵历史照片、周恩
来在中学时代以及“五四”运动期间主编的报刊等珍贵文物。
青年时代馆建馆20年共接待观众200万人次。1992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青少年教育
基地”;1994年,被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国
家教委、文化部等六部委又将该馆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向该馆颁发了“国际科学与和平特别贡献奖”。时代在前进,事业要发展。在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为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周恩来、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
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创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无
私地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
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在这里他们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
上革命道路,传播革命思想,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新中国成立后两位伟人一直关心天津的
工作、关注天津的发展,多次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对天津人民无比关心。他们把天津作为第
二故乡,生前分别留下遗嘱,先后将骨灰撒在天津,体现了他们对天津人民的特殊感情。为
了世世代代缅怀铭记周恩来、邓颖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并
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建立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纪念馆的建设,江
泽民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建馆期间,李鹏、李瑞环等曾亲临工地指导。建设周恩
来邓颖超纪念馆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纪念馆建设总投资7800万元,其中社会各界群众
自愿捐赠1200万元。纪念馆于1996年12月23日奠基开工,全体参建人员怀着对两位伟人
的崇敬心情,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斗严寒战高温,仅仅用了一年零四个月时间(包括土建工程
和陈列布展)高质高速地完成了建馆任务。1998年2月28日,在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纪念
日前夕隆重开馆。为两位伟人、一代楷模合建纪 念馆尚属首例,它不仅成为天津重要的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天津标志性的现代文化设施之一。
原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建制撤销,并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原址移交南开
中学。[1]3馆长致辞编辑诚挚的期待和欢迎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朋友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
馆参观指导。
天津是周恩来邓颖超始终眷顾的第二故乡,他们在这里相识、相知、相恋,共同走向革命道
路,风风雨雨,一路相伴,生命尽头又将骨灰撒入海河。天津人民和周总理、邓大姐有着很
深的感情。1998年2月28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落成开放。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两位政治家、一对夫妻并建一处的纪念馆,是缅怀
周恩来、邓颖超光辉一生,研究他们生平思想,展示他们丰功伟绩,继承他们革命遗志,弘
扬他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一贯秉承“用周邓精神办好周邓馆”的方针,找准定位,牢记责任,坚
持“以服务立馆,以资源强馆、以管理凝馆、以人才兴馆”战略,从提升服务、注重内涵、
创造精品、打造特色出发,努力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价值,各项
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全国红色旅游先进单位、全
国廉政教育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号角,天津市委制定了文化强市目标,文化繁荣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周恩来邓颖超
纪念馆将更加认清肩负的光荣使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投身文化建设,在传承中创新、
在完善中提高,以自己坚定的步伐,在加快推进文化强市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中作出新的贡献。[2]4展厅介绍编辑纪念馆展厅包括瞻仰厅、生平厅、情怀厅、专机
厅、仿制西花厅以及竹刻楹联厅和书画艺术厅。
瞻仰厅
正面耸立着周恩来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大型壁毯《海阔云舒》作为背景,两
侧浮雕墙镌刻出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和开国大典、祖国建设等历史性
画面。
生平厅
包括九个部分。(一)风采:展示周恩来、邓颖超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合影照片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和代表性的手迹诗词。(二)追求真理:记述他们立志救国、领导爱国运动、从事建党活动
的早期革命历程。(三)拯救中华:再现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坚持白区斗争、参与指挥长
征、推动全民抗战、指挥解放战争及建立新中国等革命实践活动。(四)总理国务:介绍周
恩来出任政府总理、擘画建设宏图、促进民族团结、坚持独立自主和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的
不朽贡献。(五)领导妇运:展现邓颖超在领导妇女运动、增进与世界妇女交往中所做出的
突出功绩。(六)力挽狂澜:反映周恩来在“文革”期间,坚持顾全大局、保护大批干部、
战胜反党集团、重构四化蓝图的雄才大略。(七)继承伟业:回顾邓颖超晚年肩负党政要职、
支持改革开放、增进国际友谊的卓越工作。(八)英灵永驻:追溯举国上下沉痛悼念敬爱的
周恩来、邓颖超的情景,敬展先后敬放两位伟人灵骨的骨灰盒。(九)遗愿化宏图:表
现中国人民继承周恩来和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遗志,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
导,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生平展厅采用复原场景、微缩
景观、灯箱图表、超宽银幕、背投式大屏幕、触摸式显示屏等现代科技手段和大量翔实的历
史资料、珍贵的文献文物,全面展示一代伟人、两位楷模的风采。
情怀厅
情怀厅设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二楼东西两侧的展厅内,为情怀一厅和情怀二厅两部分组
成。展线长120米,展地面积为5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文献140余件。情怀厅以情为主
线,以大量文物来展示两位伟人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为了围绕主题营造氛围,两个展厅
各安放一尊蜡像,和周围展线上的文物相互呼应。 以“革命伴侣公仆风范”为题的情怀—
厅。在大型油画“盛装迎主人”的背景前,一尊邓颖超“笑忆甘棠”的蜡像与展壁上的文物
融为一体,在鲜艳、浓烈的海棠树映衬下,和蔼、慈祥的邓妈妈坐在院中的藤椅上,使人感
到温暖和爱的贴近。此厅介绍了周恩来、邓颖超的爱情和亲情,表现他们之间“互爱、互敬、
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夫妻情谊及他们对亲属的热情相助和严格要求,
更突出展现了他们把众多战友后代和烈士子弟视为亲生子女的高尚品格。 四周展壁上展出
的是周恩来 、邓颖超在几十年艰苦斗争中遗留下来的生活用品和他们保存或赠送给亲属及
烈士子弟的物品。这里展出的1938年至1974年间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部分通信和他们的合影
照片,大多为邓颖超精心保存下来的。这些展品充分体现了他们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美德,
从而揭示了“革命伴侣公仆风范”这一主题。
以“爱洒人间举世景仰”为题的情怀二厅,在以地球为主体的彩色喷绘背景上,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点缀着不同民族文字的“为人民服务”字样。一尊以意大利记者焦尔焦·洛蒂拍摄的周恩来
晚年照片为原型雕塑的“鞠躬尽瘁”蜡像,安放其间,寓意着周恩来为世界和平和民族团结
做出的贡献。四周文物的衬托,让人感到周总理就在人民心中间。周围展壁上以周恩来、邓
颖超和各界友人的来往通信及互赠的礼品,以及他们逝世后中外人民对他们的各种形式的怀
念,反映出他们善于团结各党派、各民族、各国家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在中国乃至世界
人民心目中树立的光辉形象 。还有周恩来逝世后各地群众和外国友人为了表达对周恩来的
怀念和对邓颖超的崇敬送给邓颖超的礼品,如:留美学生寄送邓颖超的母亲节贺卡、天津青
年为邓颖超缝制的丝棉袄等,充分表达了他们注重友情、热爱人民、热爱和平,以及中国人
民、世界人民对他们的衷心爱戴之情。这些展品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爱洒人间举世景仰”的
主题。《同舟风雨路—周恩来邓颖超爱情书简解读》一书,展示了74封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通
信,反映出这对革命家夫妻纯美优雅的精神世界。
专机厅
专机厅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主体建筑东侧 ,绿茵丛中陈放着一架伊尔14型678号飞机。
周恩来总理专机陈列厅为钢球网架结构,两道弧型球网架粱交叉支撑,四周为敞开式弧状,
顶部由蓝色半透明耐力板装饰,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只雄鹰在蔚蓝色的天空中翱翔,向人们
展示周恩来青年时代的理想——“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周恩来总理的专机可以说是目前国内革命纪念馆所收藏、陈放的体积最大的一件文物,它是
我国和平外交的象征,它凝结着伟人周恩来的崇高品德和人格精神。与当今的飞机相比,这
架飞机的机体看去不太大,且机型又显陈旧,然而它却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那是在新中
国诞生不久的五十年代,国家百业待兴 。1957年4月,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伏罗希洛夫访
华,他得知周恩来总理没有专机,回国后立即精选了—架伊尔14型飞机,以国家的名义,
赠送给周恩来总理。同年8月2日上午,由苏联机组驾驶的这架飞机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
飞机交接仪式就在这里隆重举行。周总理参加了交接仪式并讲话,他说 :“这架飞机虽然是
送给我的 ,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管理,我不坐时,供政府领导人和政府邀请的贵宾使用。”
于是,我国有了第一架政府专机。
自从有了这架飞机,周恩来总理工作方便多了,他乘坐这架飞机,飞遍祖国大江南北 。为
了寻求和平 、友谊,他也乘坐这架飞机,多次出访印度、缅甸、柬埔寨、越南、朝鲜等国
家;这架专机与其他同型号的飞机相比有所不同的是:在它的机舱内多了二张小小的办公桌
和一张单人床,但敬爱的周总理几乎没有在床上休息过,他把分分秒秒都用在了为人民服务
的事业之中。为了保密起见,该机有两个编号:即678号和600号,以确保周总理及其他领
导人的安全。
这架飞机除了供周恩来总理在国内考察和出国访问外,还担负着特殊使命,即接送来访的外
国首脑,如:胡志明、金日成、西哈努克等。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 、贺龙 、陈毅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经常乘坐这架飞机。六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引进前苏联新型号伊尔18
型飞机,周总理不再乘坐伊尔14型 678号飞机,中国民航第一飞机总队将它移交给第二飞
机总队,先后在北京、天津、太原等地承担航测和航班任务,直至1993年在太原机场退役。
1998年2月28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正式开放,将这架飞机作为展品正式向游人展出。
楹联厅和书画厅
汇集并展示来自全国的知名人士和著名艺术家讴歌周恩来、邓颖超的竹雕艺
西花厅
术品和书画作品。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以多种功能来发挥其教育作用。纪念馆还设有影视厅、
多功能厅、贵宾厅,影视厅主要放映有关周恩来、邓颖超文献资料影片;多功能厅用于举办
有关学术报告,纪念性仪式和专题陈列等。同时,纪念馆广场和园林区可供集体集会和来宾
游览。
骨灰盒 周恩来、邓颖超先后使用过。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他的骨灰就藏放在这个
楠木深雕松鹤图案的骨灰盒。遵照他的遗愿,骨灰撒入大海。1992年7月邓颖超逝世后,
工作人员按照她的遗愿,用这个骨灰盒盛放她的骨灰并将骨灰撒入海河。
印刷机器 五四运动时期,天津学生联合会印刷《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时使用过的印刷机。
周恩来曾任《会报》主编,并亲自撰写稿件,参与报纸的印刷工作。
艰难缔造旗 1945年8月1日南昌起义1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工作人员用毛笔
在红绸缎上写下了“艰难缔造”四个字并签名,送给周恩来作为他领导南昌起义的纪念。
铜笔架 1913年~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使用。
仿制西花厅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中还有和北京中南海按1:1的比例建成的西花厅其中有四个展厅,展
示了周总理使用过的许多物品及收到、送出的一些礼物、书信。
5教育基地编辑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员工思想教育
基地”仪式在该馆举行。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陈晋,周恩来生前
秘书、原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纪东少将,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廖心文
等出席。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自1998年开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600万人次。开展共建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活动是纪念馆探索服务社会、发挥职能、延伸教育空间的一种有益方式,12年,周邓纪念
馆与中央和地方的60多家单位建立了针对不同对象、独具特点的“十二系列”教育基地(国
家公务员“思想教育基地”、爱国侨胞“华侨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和“员工思想教育基地”、天津市党政领导干部及公安干警“廉政教育基地”、部队官兵“军
人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天津市“国防教育基地”、社区居民“社区教育基地”、大学生“思
想道德教育基地”、“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青年志愿者服务实践基地”、中小学生“青少
年教育基地”)。为探索免费开放后纪念馆开拓发展的新思路,周邓纪念馆发挥自身社会教育
功能和资源优势,积极与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合作,通过各种共建形式,进一步深化对
周恩来邓颖超思想内涵的研究、挖掘和整理,促进纪念馆服务功能的完善和事业发展。
海油工程公司将周邓纪念馆确立为员工思想教育基地,进一步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丰富企业
文化,推动企业坚持崇高革命精神同理性科学态度的高度统一,履行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
任和社会责任。
6教育意义编辑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以多种功能来发挥其教育作用。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纪
念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馆联合组建的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将对周邓的生平、思想进行深入广泛的学术研究。收
藏与两位伟人有关的各种载体的中外出版物和文物文献资料。该中心还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
术设置电子阅览室,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资料信息。
周恩来对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31年日本
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世界战争从序幕发展到高潮,战火
燃遍亚、欧、非三大洲。在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几十个国家中,大多数国家都沦亡了,连跻身
于世界强国的法国也屈膝投降。而中国虽是一个弱国,却敢于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至
取得最后的完全的伟大胜利。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促成并竭尽全
力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周恩来在维护这一伟大的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他审时度势,提出逼蒋抗日新思路,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思想基础;他相忍
为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竭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他提醒全党记取教训,主张以
斗争求团结,高度重视争取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等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巩固、
发展和壮大,处处烙下了周恩来的深深印记!透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和日敌散布的种种政
治烟幕,周恩来高瞻远瞩,预见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并提出持久制胜的战略思想。1、只
有全民起来抗战,抗战才能持久。2、必须实施战略展开和发展敌战区的游击战争,抗战才
能持久。3、必须改造旧军和建立新的军备,抗战才能持久。4、必须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
创造性地解决游击战与根据地的关系,妥善处理在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中游击战与运动战、
阵地战的关系。所有这些,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为中国人民反败为胜,抗击日本法西斯指
明斗争方向。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1939年9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周恩来一面提醒人们认清日寇变单纯军事进攻为军
事进攻和政治进攻的两面政策,同时洞察欧战风云。1941年6月,周恩来从他领导下的从
事国际情报工作的中共秘密党员阎宝航处获悉6月21日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后,
立即通过两种渠道通报苏联,使苏军得以在战前24小时进入战备,避免了更大的损失;1941
年周恩来明察秋毫,预见太平洋战争将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及时提出正确的战略指
导方针,并通览战争全局,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六个特点,阐述太平洋战争与世界战争的
关系;他号召反侵略战争国家,连成一体,休戚与共,消灭世界法西斯。太平洋战争的整个
发展过程,也雄辩地证明周恩来的预测和判断非常英明正确,不愧为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政
治家和军事家;1944年夏,周恩来通过阎宝航获取日本在我国东北的详细布防图,并迅速
通报苏联红军,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杰出贡献。
7荣誉记载编辑2011年9月,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荣获“纪念与传承——‘西柏坡杯’中
国纪念馆宣教形式创新展示”活动精品奖
2011年5月,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荣获“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2011年5月,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荣获“第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精品奖”
2009年12月,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被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中宣部《党建》杂志、红
旗出版社命名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
2008年5月,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
2004年7月,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被中央宣传部、民政部、人事部、文化部命名为“全国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3]8参观指南编辑乘643、871、872、904、观光2路等
公交车及天津地铁3号线均可到达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电子地图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门票/开放时间
永久免费开放,市民和外地游客凭有效证件可直接领票参观;在全市各区县设立了19个公
益票站接受团体预订。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对外开放,周一闭馆。每天上午9:00开馆,下午4:00停止检票,4:30闭
馆。
门票价格:
从2007年12月28日起免费开放。
原享受免费参观的人员(未成年人、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及现役)仍按原政策持有
效证件入馆。本市个体观众凭本人有效证件就近到各区县指定的领票地点领取免费参观券。
持票观众请按票上标注日期按时参观。团体参观,请提前与各区县发票点或纪念馆预约联系,
并到指定发票地点领取免费参观券。外地个体观众请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纪念馆售票处验
票入馆,旅游团体参观在与纪念馆提前预约后,由导游凭行程票到纪念馆领取集体参观券。
[4]9爱情故事编辑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一对有着特殊婚恋观和价值观的职业革命家,他们的爱
情和婚姻有着鲜明的阶级特性、时代特性和职业特性。在他们的一生中,尤其在艰难困苦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的离别就像一日三餐一般平常,这平常中又蕴藏着很多耐人寻味
的人生意蕴,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和由衷的感叹。
周恩来与邓颖超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一生都是在革命的道路上奋斗着,为了革命的利益,服从革命的需要一直
都是他们分别的原因。
1925年8月8日,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的日子,他们没有仪式、没有满座的高朋,有的
只是久别重逢后的欣喜和温馨美好的新婚之夜„„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就走了,他此时正在
忙于指挥省港大罢工,邓颖超也离开了新婚的小家,到广东区委上班去了。也许这聚少离多
的生活在一开始就已注定?
1927年4月,中国大地上风云突变。原本正在进行合作的国共两大政党,因为蒋介石的叛
卖活动突然交恶。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指挥军队向手无寸铁的共产党和工农群众大开杀戒,中
国大地顿成人间地狱。
这时的周恩来正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他是1926年12月被调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组
织部秘书兼中央委员,1927年2月,任中共上海区委书记。在上海短短的3个多
月时间里,他成功地组织和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革命工作的需要使周恩来和邓
颖超不得不暂时分离。正当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时候,蒋介石动手了„„
此时的邓颖超正在羊城广州一家德国人开办的医院里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难产。
邓颖超肚子里的孩子体重超过了正常标准,三天三夜她都生不下来。当时的妇产医院还不能
施行剖腹产手术,只能用产钳。孩子头颅受到严重损伤,生下后不幸夭折。邓颖超内心极度
痛苦。
这是她和周恩来的第二个孩子。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周恩来大革命时期随队东征时,被邓颖
超私自做主打掉了。那时她心中所想的完全是工作和革命,总是觉得过一段时间再要小孩子
也不迟。后来,邓颖超来到汕头见到周恩来,把偷偷打胎的经过告诉了他的丈夫。周恩来听
后勃然大怒。新婚后,他从来没有发过这样大的火:
“你怎么会把生孩子和革命工作完全对立起来?!形而上学嘛!孩子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
他属于国家,属于社会。你有什么权利把他随随便便扼杀?而且随随便便糟蹋自己的身体。
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嘛!身体是革命的资本,不专属于你自己,要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必要时,我们随时准备为革命流血牺牲,可是决不允许随随便便糟蹋自己的身体。你要怎么
处理,也该来信和我商量一下。怎么竟自作主张,这样轻率!”
经周恩来这一顿批评,邓颖超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不住地道歉。
可是这一次分娩竟然又是这样不走运,同时还赶上了一个血雨腥风的时节,周恩来也不在身
边。邓颖超此时多么需要丈夫的安慰和爱抚啊!
她也许不知道,蒋介石已经悬赏20万银元捕杀周恩来。周恩来虽然在严重的政治变故当口
一直忙于转移干部和组织反击,但他仍然记挂着在广州生孩子的妻子。他想,上海“四?一
二”事件绝对不是孤立的,广州也一定不安全。于是,他给广州机关发了密电,要小超
速离广州到上海来。
当时的广州在军阀陈济棠的统治之下,1927年4月15日,也开始了大规模搜捕和屠杀共产
党人,位于南华银行二楼的中共广东区委机关遭到搜查。幸亏一位十分机警,搜查
前刚好把才收到的周恩来给邓颖超的电报交给一位工友,让他务必交给邓颖超。
那天刚拂晓的时候,大批军警包围了中山大学。中共中山大学党支部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妇
委委员陈铁军舍命爬过墙头,侥幸逃脱,将事变发生的消息告诉了医院中的邓颖超。此时,
邓颖超也刚刚收到了工友送来的周恩来的密电。
形势危急,怎么办?幸亏在这家德国医院的医生王德馨和护士韩日修仗义帮忙,邓颖超和母
亲杨振德才躲过军警的严密搜捕。在王大夫和韩护士的巧妙安排下,她们乘医院到香港购买
药品的小火轮,前往香港后辗转来到上海。她和母亲杨振德通过秘密的登报找人的办法,才
和周恩来取得了联系。此时已经是1927年5月1。
周恩来将邓颖超安排在一家日本福民医院里检查,结果出来了,令周恩来和邓颖超痛悔万分
——由于邓颖超生孩子时过度紧张疲劳,产后又没有休息好,她的子宫没有收缩,很可能今
后不能再怀孕了„„
为了革命事业,周恩来和邓颖超永远失去了做父亲和母亲的机会,这一损失是不能弥补的,
可是想到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理想所付出的代价,他们就不再痛苦了,重逢的喜悦充溢
在两人彼此的心胸,虽然形势严酷,但心中却依旧甜蜜幸福。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02:24: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934581726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周邓纪念馆观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周邓纪念馆观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