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寡人之于国也

更新时间:2023-05-22 01:05:02 阅读: 评论:0

万马齐喑的读音-语录伤感

必修寡人之于国也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法国巴黎时装周)

必修: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

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

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

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

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

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

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

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

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击鼓进军,

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

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

(您以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

增多啦。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

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

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指

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鱼鳖

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

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

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在五亩(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

的人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豚:

小猪。彘:大猪),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

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

(:)。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

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

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七十岁的人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

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

有过的事。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

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

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

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

(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

【文章研讨】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

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

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只有实行仁

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

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

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

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提出

“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然后以

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

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从两方面描述救灾的具体措施。“察邻

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进一步突出梁惠王的自矜,为下文的“五

十步笑百步”作铺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

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

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第二部分(第2-4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不

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

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王好战,请以战喻。”总提

一句,然后举出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根据败逃距离的

远近,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的反问,进一步启发,诱使对方

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论点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两句忽

然转入正题,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

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

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

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于是文章就自然而然地由

第二部分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5-7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

根本措施。5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认为,合理地发

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也是使民加多

的初步措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

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

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接着又用“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来小结前三组排句,又以

这个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王道之始也。”作者在这里把三层意思、

三方面的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把“使民加多”的问题跟行王道紧密联

系起来。

6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这一段,孟子进一步提出教养百姓,使民

心归顺的仁政主张,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

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三组排句又提出了发展

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这三种措施与上文

的三种措施相比,显然前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孟子不仅主

张养民,还主张教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作者在这里连用四组排句,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

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然后用“七十者衣帛食肉,黎

民不饥不寒”两句承上启下,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的结论,与前文“王道之始也”相呼应。

7段,阐

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孟子批评统治者的虐政,

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前两段已经把行王道的道理讲得十分透彻,

这一段照应文章的开头。梁惠王口口声声说“于国尽心”,可是“狗彘食

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哪里谈得上“尽心”呢?“狗彘食

人食”“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接着作者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比喻进行驳斥:“涂有饿莩”

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害民的不是

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最后两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言简

意赅。不归罪于年岁,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

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才能使他们

归服。“斯天下之民至焉”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

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

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

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

的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第三,孟子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地说,就是让民拥有“五

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

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

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

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写作上体现出的孟子散文的特点

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

外围人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反面

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

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

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

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

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实,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

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势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

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富雄辩

的气势。

阅读黑板报-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必修寡人之于国也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01:0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88702160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必修寡人之于国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必修寡人之于国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750℃幽默笑话段子
  • 735℃五儿孝母
  • 666℃恋爱说说
  • 501℃陈大惠老师
  • 385℃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71℃银行印鉴卡
  • 347℃分门别类
  • 332℃译林小学英语
  • 322℃联想思维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