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近义词语辨析

更新时间:2023-05-22 01:03:53 阅读: 评论:0

泊船瓜洲拼音-魏颐

常见近义词语辨析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土地评估收费标准)

微专题一常见近义词语辨析

微知识

1. “暴发”与“爆发”:一位暴发户骄傲地说:“活到今天不容易,其间我经历过疫病的暴

发,目睹过革命的爆发,脱险于山洪暴发和火山爆发。

2. “必须”与“必需”:在处理繁杂的事务时,我们必须坚定原则性,但也要有处理事情所

必需的灵活的手段。

3. “不和”与“不合”:这位过门不久的小媳妇,与婆婆感情不和,与丈夫性格不合,她在

婆家的处境极为艰难。

4. “过度”与“过渡”:他写作时善于运用过渡段、过渡句等使文章衔接紧密,常常会因之

而劳累过度。

5. “贯穿”与“贯串”:团结互助的精神贯穿(或贯串)在我们的队伍里,这是提前修建好

这条贯穿本省十几个县的公路的关键。

6“化妆”与“化装”:这位女演员化妆,淡妆浓抹总相宜,妆后回头率极高。化装后上台

表演,她演谁像谁,绝对是实力派演员。

7“简捷”与“简洁”:改病句应针对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取简捷的方

法,不走弯路,把句子改得通顺、简洁。

8“界限”与“界线”:正误之间有是非界线,国与国之间有国界线,但学无止境,永无界

限。

9“考察”与“考查”:省长到各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些地方对县长的年度考查不够全

面、严肃。

10“历程”与“里程”:四十四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足球队的战斗历程,如今,中国队出线

了,它将踏上新的里程。

11“牟取”与“谋取”:小商小贩不能用欺诈手段牟取暴利,而应合法经营,谋取利润。

12“墙脚”与“墙角”:①建国初期,不法资本家大搞“五毒”,挖社会主义墙脚。②他常

常精心地把残砖破瓦和整砖整瓦分开摆摞在墙脚下,然后转过墙角,走向试验田。

13“退化”与“蜕化”“退化”指的是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蜕皮,借

指事物向坏的方向变化,比喻腐化堕落。如:作为干部,随着官龄的增长,感官功能退化无

可非议,但若蜕化变质,则为人们所不齿。

14“推托”与“推脱”“推脱”即推卸;“推托”即借故拒绝。如:在抗洪抢险面前,他推

托有病不能参加,这是典型的推脱责任的做法。

15“违反”与“违犯”:党员干部要提高个人修养,不能违反组织纪律,更不能违犯党纪国

法。

16“辛酸”与“心酸”:说到被骗子拐卖的辛酸往事,这位姑娘不由得心酸落泪。

17“原形”与“原型”:作家高明是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原型,他善于揭露贪官,使之原形毕

露。

18“正规”与“正轨”:这所民办学校初建时并不正规,经过两年的改善,现已步入正轨。

19“华裔”与“华人”“华裔”指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华人”指

中国人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如:美国华裔女作家汤婷婷在《中国佬》

中描写了早期移居美国的华人的遭遇。

20“一齐”“一起”“一齐”指从人或事物的每个个体出发,动作可以是同时的。“一起”

侧重于指从整体出发,动作常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

21“委屈”与“委曲”“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指的是

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22“抚养”与“扶养”“抚养”指爱护并教养,用于长辈对晚辈;“扶养”指养活,多用于

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定权利和义务,没有辈分的区别,可用于长辈对晚辈、晚辈对长辈,以

及平辈之间。

23“消失”与“消逝”“消释”“消失”表示事物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消逝”含

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消释”指疑虑、嫌怨、痛苦等消

除、解除。

24“反应”与“反映”“反应”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指向上汇报或

通过文艺作品表现客观事物的实质。

25“引见”与“引荐”“引见”是引导、介绍,使人认识;“引荐”指一方向另一方推荐人。

26“功夫”与“工夫”“工夫”表示三层意思:①表示占用的时间,如“一会儿工夫就完

成”“用了两年工夫写成一本书”;②表示空闲时间,如“我现在没工夫”;③表示时候,如:

“刚解放那工夫,我还是个孩子”“功夫”主要指人的本领怎样、造诣如何,如“他的表演

真有功夫,演员都得练功夫”也可指(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如“下苦功夫”

“交代”与“交待”“交代”主要有三层意思:①移交、接替,如“交代工作”;②嘱咐、

吩咐,如“领导一再交代我们要按政策办事”;③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白,把错误

或罪行坦白出来,“交代问题、交代政策”“交待”现多指完结(用于结局不如意的,

含诙谐意),如“飞机要是出事了,这条命也就交待了”

“做客”与“作客”“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而“作客”是指寄居在别处,是常

用的书面语。

29“侦查”与“侦察”:这是两个同音词,但词义有区别,不能混用。“侦查”是指公安机

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为了查明犯人、搜集证据、确定犯罪事实

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

“侦察”是指为弄清敌情、地形和有关作战的其他情况,通过观察和调查所进行的活动。“侦

查”是司法用语,主要指调查;而“侦察”是军事用语,主要指观察和察看。两者在词义和

用法上都有区别。

30“检查”“监察”与“检察”“检查”的义项有:①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②翻阅查

考(书籍、文件等);③检讨。“监察”指的是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

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工作人员。“检察”的义项有:①检举核查,考察;②特指国家法律监

督机关(检察院)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法律监督活动。三者的适用对象是不一样的。

31“黯然”“暗然”与“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

样子。“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或高傲的样子。

32“报道”与“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①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

把新闻告诉群众。②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

“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33“不详”与“不祥”“不详”指①不详细,不清楚;②不细说。“不祥”指不吉利。

34“不止”与“不只”“不止”做副词,指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

词;做动词,指继续不停。“不只”作为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35“报复”与“抱负”“报复”指对别人反击;“抱负”指远大的志向。

36“不齿”与“不耻”“不齿”指不愿提到;“不耻”指不以之为耻。

37“不肖”与“不孝”“不肖”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不孝”指对父母不孝顺。

38“变换”与“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变幻”指不规则

地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39“抱怨”与“报怨”“抱怨”指自己不满的情绪很大;“报怨”指向别人报仇。

40“辨正”与“辨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别症候。

41“摈弃”与“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

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

于人或具体事物。

41“盈利”与“营利”“盈利”是名词,指扣除成本后获得的利润。如:该企业月盈利10

万元。“营利”则是动词,意思是“谋求利润”。如:该组织以非法营利为目的,必须坚决予

以打击。

42“度过”与“渡过”“度”指时间,从此时到彼时。如:度过春节、度过假期。“渡”指

渡河,从此岸到彼岸。如:渡过长江、渡过太平洋、渡过难关。

43“以至”与“以致”:以至:①直到,用于时间、数量、范围的延伸或扩大;②用在下半

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

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44“聚积”与“聚集”:聚积:一点一滴地凑集,积聚;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45“精致”与“精制”:精致:精巧细致;精制:在粗制品上加工,精工制造。

46“仿造”与“仿照”:仿造:照样子制造;仿照: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

47“出身”与“出生”“出身”指一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成分所决定的身份;“出生”

指胎儿从母体分离出来,多用于生下来的时间和地点。

48“捉摸”与“琢磨”:捉摸:猜测,预料,用于否定句中。琢磨:①雕刻打磨(玉石)

②加工使精美(多指文章)

49“棘手”与“辣手”:棘手:指事情难办;辣手:指手腕毒辣。

50“效法”与“效尤”:效法: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学习(别人的长处);效尤:明知别

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二者词意截然相反。

51“定金”与“订金”:定金:指起担保作用的押金;订金:指预付款性质的押金。

52“起用”与“启用”:起用:指重新任用、提拔已离职或犯错误的人,提拔年轻干部;启

用:指开始使用。

53“截止”与“截至”: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如: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到„„

为止,截止到某个时候。如: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

54“九州”不能写作“九洲”:九州:指古代的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洲:指大陆

及其附属岛屿的总称,如“五大洲、欧洲”

55“国是”不能写作“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如:与民主党派共商国是。国事:指国

家大事、国家之间的事务。如:进行国事访问。

56“分量”不能写作“份量”:份:整体里的一部分。如:把一斤糖分成四份,股份等。分

fèn:职责和权利的限度。如:本分、过分、恰如其分、分内事等。

57“遏制”与“遏止”:这两个都是动词,表示“用强力阻挡住”“遏制”着重于“制”

压制住、控制住,使不发作或使不随意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有时是

敌人或某种力量。如:在处理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时,要有效遏制自己的感情。“遏止”着重

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如:非法采矿得到了有效遏止。

58“制定”和“制订”:这两个词是近义词,但决不是同义词;尽管它们读音一样,但含义

和用法是不完全相同的。

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①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见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中国要不要制订西部开发法”一时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2001315《中

国市场经济报》2)

为什么这两个句子选用了不同的词语?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就会发现,“制定”

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撇开

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

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比如我们整理

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那么最后确定、准备发表的本子就叫“定本”“订”

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

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我们也可以这样区分:“制定”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制订”偏重于从无

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制定”常与政策、法令、方针、路线等搭配,“制订”常与

计划、方案等搭配。

“制定”与“制订”的对象都可是法律、规定、规章、规程、技术标准等具有约束力的文本,

但是,“制定”强调起草者具有执行权或者解释权,有一定的权威性,相应出来的文本具有

一定的强制性。“制订”更多表达起草文本本身,或者文本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59“词”与“辞”

①相同之处

现在,“辞”与“词”在使用过程中通用的情形很多,如“辞典”与“词典”通用,指收集词

汇加以解释供人查阅参考的工具书;又如“辞章”与“词章”通用。

②不同之处

其一,作为古典文学的文学体裁来说,“辞”本来专指楚辞,后来又指一种散文文体,如汉

武帝《秋风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也指古体诗的一种,如《木兰辞》。而“词”则指

一种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的韵文形式,又叫“长短

句”“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种,小令只有一段,中调、长调一般分为上下两阕(或称

两片)

其二,就动作之义讲,“辞”有告别之义,“辞行”有解雇之义,“辞退”有推托之义,

如“辞让”等。而“词”则没有动作之义。

60“合龙”与“合拢”:修筑堤坝或围堰时,人们把留在最后的缺口叫“龙口”,因此把大

坝封口截流叫“合龙”。例如: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大坝今天终于要合龙了。注意不要错写

成“大坝合拢”“合龙”除了指堤坝最后封口外,也指建筑桥梁时最后在中间接合。例如:

这座大桥眼看就要胜利合龙了。“合拢”是动词,有两个意思:一是“闭上、合上”。例如:

他两眼合拢,闭目养神。他们笑得嘴都合拢不上了。二是“收拢、聚合”的意思。例如:他

先双手合拢,接着打出别的套路。经过联络,几股人流终于合拢到一起。“合龙”仅用于堤

坝等工程,“合拢”可用于各种事物。

61“抉择”与“决择”:两者的区别在“决”“抉”“抉”意为别出、剜出,引申为挑选,

与“择”同义,如“抉摘真伪”等。所以,“抉择”是同义连用。这个用法常出现在书面语

中。而“决”的意思是决定、决断。“生死抉择”的意思是在生死之间做出选择,要么选择

生,要么选择死。它不是决断。虽然意思近似,但“抉”字侧重过程,“决”字侧重结果。

由于“决”字更为常见,所以容易产生混淆。

体前变向运球-劳生

常见近义词语辨析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01:0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886331725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常见近义词语辨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常见近义词语辨析.pdf

标签:摒弃的意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