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22 00:46:44 阅读: 评论:0

复句类型及关联词-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荼毒生灵)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案内容目录

一、全册教材内容

二、全册教材分析

三、学生情况分析

四、全册教学目标

五、全册教学重点

六、全册教学策略

七、培优辅差计划

八、全册教学进度

九、单元教材分析

十、全课教学目标

十一、全课教学重点

十二、全课教学难点

十三、教学时数安排

十四、课时教学目标

十五、课时教学重点

十六、课时教学难点

十七、课时教学准备

十八、课时教学设计

十九、教学板书设计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一、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1.北京的春节 5.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2.腊八粥 6*.骑鹅旅行记(节选

3.古诗三首(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7.汤姆·索亚历险记

4*.藏戏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写作品梗概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二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8.匆匆 10.古诗三首(马诗 石灰吟 竹石)

9.那个星期天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小桥流水人家 12.为人民服务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13*.金色的鱼钩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习作:心愿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14.文言文二则(学弈 两小儿辩日) 综合性学习: 难忘小学生活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回忆往事

16.表里的生物 依依惜别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古诗词诵读

口语交际:辩论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

语文园地五

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试行。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

六组,依次是: 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

活。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本册教

材的注音方式与六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

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采

用在生字的头顶上直接注意的方法。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

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

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

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

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5人,男生22人,女生23人,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

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班级学习的氛围较浓厚,

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课上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讲,大胆举手发言,能认真完成每次的作业。

但也有几名学生课上虽端坐于教室内,但思想很不集中,爱做小动作,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差。

班中大部分学生酷爱课外阅读,他们的写作水平也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标准,但是也有几个

同学由于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得当,成绩还很不稳定。虽然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

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要“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

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

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120个,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2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

3、学习浏览,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并按一定

的标准分类。

4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5、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作品梗概、想象作文、读后感等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

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

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

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7、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8、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五、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

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

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

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六、教学策略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

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

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

,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

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

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加强课外阅读的

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6、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7、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8、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每堂课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10、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

高学生的语文品位,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11、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

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2、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

毕业生。

七、培优辅差

对优等生主要是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对后进生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2、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有层次地让中下等生有发言的机会。

3、实行教师辅导,学生帮辅的双重辅导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组织优等生帮助指导后进

生,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

4以平时的作业为基础,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对中下等生的作业要有计划地“面批面导”。

5、对“学困生”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尤其是他们的不同心理因素。重视并加强其意志、

情感、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的培养,促进智力的发展。对学习态度、家庭教育等方面

因素造成的中下等生,要开展“走入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活动,采取学生、教师、家庭

相结合的办法,统一要求,检查督促,使之提高。

6、召开学生会议,总结成绩,综合评定。分析不足,提出要求。

7、发挥集体的作用,形成“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的好班风。

八、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数 备注

报名注册

1 2.9-2.14 第一单元 寒假作业、社会实践小结 2

1、北京的春节 2

2.9星期天

报名注册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2、腊八粥 2

2 2.17-2.21 第一单元

3 2.24-2.28 第二单元

4 3.2-3.6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测试及讲评 2

5 3.9-3.13 第三单元 8、匆匆 2

9、那个星期天 2

2

6 3.16-3.20 2

2

10、古诗三首 2

7 3.23-3.27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2

12、为人民服务 2

8 3.30-4.3 第四单元

清明节放假

9 4.6-4.10 第五单元

15、表里的生物 2

10 4.13-4.17 第五单元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1

第四单元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第三单元 阳光的两种用法

3、古诗三首 2

4*、藏戏》 1

习作:家乡的风俗 2

语文园地 2

第一单元测试及讲评 2

5、鲁滨逊漂流记 2

6*、骑鹅旅行记 1

7*、汤姆索亚历险记 1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1

习作:写作品梗概 2

语文园地 2

快乐读书吧 1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第三单元测试及讲评

13*、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1

习作:心愿 2

语文园地 2

第四单元测试及讲评 2

14、文言文二则 2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口语交际:辩论 1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2

11 4.20-4.24 第五单元 语文园地 2

第五单元测试及讲评 2

劳动节放假

12 4.27-5.1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5

13 5.4-5.8 第七单元 古诗词诵读 6

14 5.11-5.15 小升初复习 单元复习 6

15 5.18-5.22 小升初复习 分类复习 6

端午节放假

16 小升初复习 综合复习 5

17 6.1-6.5 小升初复习 综合复习 6

18 6.8-6.12 小升初复习 综合复习 6

19 6.15-6.19 小升初复习 综合复习 6

20 6.22-6.26 毕业测试

5.25-5.29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为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节》

《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

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这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

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

形式的朗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

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

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

的感知。

1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蒜、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

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

和传统文化。

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蒜、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

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

3.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

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正(zhēng)月 掺和(chān huo)

..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醋、宵、戚、骆、驼、浒”。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

2.再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自读课文,完成下表。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到 孩子:买杂拌儿 买爆竹 买各种玩意儿

腊月二十二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 放鞭炮 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 把吃的预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 穿新衣 贴对联 贴年画 灯火通宵 放鞭炮 吃团圆饭 守岁

正月初一 铺户关门 男人拜年 女人待客 小孩逛庙会

正月初六 多数铺户开张 伙计们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节 看花灯 小孩放花炮 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3.学生汇报。 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

子?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腊八、腊月二十

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等。详细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

月初一、元宵节。这样写的好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能够使读者对北京人过春

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

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

处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3.全班交流。(重点关注“京味儿”语言。)

五、课堂小结。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详写部分,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2.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3.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

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

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这节课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热闹而又喜庆的老北京的春节。

二、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

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腊八:课件展示句子,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用词的简洁和巧妙。

①“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可以看出人们对节日习

俗的重视。“农业展览会”是说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种类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

会一样。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翡翠”写出了蒜瓣的颜色,“辣”

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

洁、巧妙。

()腊月二十三: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动。(放鞭炮 吃糖)

2.说一说腊月二十三为什么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过年的味道)

()除夕: 1.指名读第7自然段,说说除夕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热闹)

2.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①人们的活动。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

是祈盼父母长寿。 ②味、色、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

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对除夕这一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

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3.除夕这一天,你以前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

4.指导朗读:想象一下文章中描绘的热闹场面,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一段。

()正月初一: 1.指名读第8自然段,理解“截然不同”的意思。 2.说一说“正月初一”

与“除夕”有什么截然不同之处。 3.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4.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

们、小贩们。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或走亲访友,或逛庙会……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自在。

5.指导朗读:读出轻松自在的感觉。

()元宵节: 1.元宵节的特点是什么?(处处张灯结彩,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2.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有什么灯,并写一写。

4.作者用这么多的笔墨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其用意何在?(突出元宵节的热闹)

5.朗读这一部分,读出元宵节的热闹。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

街像是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对比阅读链接,体会文章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北京春节的方法,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

惯有更深刻的了解。(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语言通俗直白,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素

白中流露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顺序井然。舒乙的《北京的春节》

描绘的是祭灶、吃春饼等风俗习惯,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

化的认同和喜爱。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介绍了闽南的春节

习俗,忙碌中透露出温馨与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联系生活,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板书设计

1 北京的春节

腊月→ 小年→ 除夕→ 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时间)

(详写)

忙乱 热闹 喜庆 团圆

2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腊

八粥、甜腻、搅和、可靠、猜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3.课文主要写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详细,哪部分写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5.学习课文细腻描写腊八粥的部分,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腊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八粥、甜腻、搅和、可靠、猜想”等词语。

2.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

的好处。

3. 学习课文细腻描写腊八粥的部分,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文体

1.播放微视频,引出小说背景。 2.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二、字词教学,了解环境

1.出示字词,读准字词,引导学生从词语内容和形式上发现规律。 2.情境朗读,了解环境。

三、梳理情节,初识形象

1.快速默读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儿想吃腊八粥却吃不到,他是怎么办的?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小说情节。 3.根据板书,串联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内容。

4.小结: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刚才,我们读了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梳理出的

情节就是小说的情节。 5.交流: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

四、品读语言,丰盈形象

1.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的变化。

2.品读短句。 1)齐读,思考:本句中哪个字最精彩?

2)对比朗读,从“那”字,你感受到什么? 3)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知八儿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一个“那”字,又让我们看到一个的八儿。刚才,我

们抓住了八儿的语言,品读“那”这个关键词,揣摩了八儿的心理,从而让八儿的形象在我们

头脑中更加丰满。

3.品读长句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填一填:八儿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变化?

写一写:你又读到一个怎样的八儿,并想想理由。

3)小组汇报。 4)小结:刚才,我们读了八儿这处长的语言,从分粥的变化中揣摩了八

儿的心理,让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丰盈。 5)串读三次分粥的句子,读出变化。

4.小结:刚才我们品读了八儿的语言,关注了关键词句,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八儿的形象跃

然纸上。沈从文不愧为语言大师,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时,每个词语,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

的推敲,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语言形式展现人物不同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环境中的情节,品读八儿的语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个八儿。八

儿心里隐藏的语言和那锅不断叹气的粥,这又藏着什么奥秘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揭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2.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内容评论

1.谈话导入。 2.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评论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明确任务:课文是如何写八儿嘴馋的? 3.读文探究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八儿特点的句子,作批注。 2)小组交流

4.集体汇报 1)描写动作的句子。 2)描写语言的句子。 3)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5.小结: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画。表

现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三、指导朗读评论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

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四、作业评论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3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章、泣”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安静美好。杜甫借花、蝶、

莺来歌颂春,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

2.知诗人,解诗题。

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二、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语。

1.自学“御、暮”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而理解“日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音。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

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2.把词语连成句子,小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3.全班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展开想象悟诗情。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

(板书:飞花 御柳) 2.“飞花”是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

(落花随风飞舞,写出了花的轻盈美丽。)

①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由此我们可

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②指导读出花飞柳摇的美。 ③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

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3.交流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寒食节禁火、吃冷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第二句。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板书:蜡烛 轻烟)

四、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1.补充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2.寒食节民间禁火,而汉宫却传烛赐火,这说明了什么?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2.课下搜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同学交流你自己的见解。

板书设计

寒食 御柳斜 飞花

讽刺 轻烟入 蜡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素、章、盈、脉”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3.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牛郎织女故事图,提问:这是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跟这个故事有关的诗《迢迢牵牛星》。

3.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选自《古诗十九首》。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同桌互读,集体交流。指导学生读好以下词语。 迢迢(tiáo tiáo)

..

皎皎(jiǎo jiǎo) (zhuó)素手 札札(zhá zhá) 机杼(jī zhù) 脉脉(mò mò)

........

2.重点指导书写“素、章、盈、脉”四个生字,注意字的占格和笔顺。

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迢迢: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

西。织女星与牵牛星隔银河相对。 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几许:多少。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②连词成句,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

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

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整幅布帛,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1.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织女与牛郎被银河阻隔,不能相见的哀伤

与不幸的情感。) 2.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织女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终日不成章,泣涕

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小组交流:诗中的织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勤劳、孤独、哀怨、痛苦)

2.推荐阅读《牛郎和织女》。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迢》:离愁别恨

《鹊》:忠贞坚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 抓住重点诗句,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3.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唐代王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似,并称“张王乐府”,后人

称为“张籍王建体”。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王建的诗句《十五夜望月》。下面,请全班

同学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记得把作者和朝代加上。(板书:十五夜望月 王建)

二、读出“望”之画面美(板书:画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

“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

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们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

一样倾泻下来,地上仿佛满浸着清澈透明的水,树的影子照在地上,随风婆娑,仿佛是水草在

摇曳。(板书:白) 2.“栖”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鸦栖树”,但为了押韵,诗人调

整了语序。 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

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

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们仿佛听到乌鸦等小鸟一开始被明亮的月色所惊

动,扑楞楞地展翅欲飞,声音喧闹,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后终于没有声音。 “树栖鸦”

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湿”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湿润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润之久,也表

明露水轻盈无迹。 我们仿佛闻到庭院中弥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

飘”,传说人间的桂花树是广寒宫里那棵桂花树的种子落到人间后生长出来的。那么人间的桂

花香了,广寒宫里的桂花也应该香了吧。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美妙的

联想。 4.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

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

三、读出“望”之情感美(板书:情感美)

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湿润,诗人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

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秋思”,秋天的情思。说得很含蓄,点而不露。“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

秋思:秋天,天气转凉,大雁南飞,花木凋零,万物萧条,身处在异乡的游子感受到这一切,

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与家人团聚。这首诗中,夜深露重,诗人却久

久不肯睡觉,从这个“望”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么的心情? 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

四、读出“望”之表达美。(板书:表达美)

但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绪吗?没有,诗人表达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

看月,赏月,不知道这怀人的愁绪会落到哪一家。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

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到底会落到哪一家呢。

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难道还有我的愁思深吗? 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愁思,而是用委婉

的疑问语气,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蕴藉深沉。 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这叫间接抒情。(板书:间接抒情) 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两种情感表达方法各有好处。

2 诗句中还有一个动词,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让人眼睛一亮。这个词语能否换成“在”?

“落”:理解词语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联系诗句意思,品味词语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并与平

常的用法作比较看好在哪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

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板书:拟人)

五、读出“望月”之情结美

1.按老师的要求说出诗中的词语或诗句。直接表达月光如水,澄澈透明;从声音这个角度侧面

表现中秋夜晚之宁静;突出诗人望月之久,表现孤寂之情;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含蓄表达自己愁

思之深。 2.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

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

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

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

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

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

3.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李白)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李商隐)

板书设计 十五夜望月 王建

画面美:白 湿 情感美:秋思

表达美:间接抒情 拟人 情结美:望月

4* 藏戏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

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

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

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文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作者介绍了藏戏的哪些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简单交流。 ①指名读词语: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

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②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4.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①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课文相关语句上作批注。

5.引导学生交流,并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藏戏形成:“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

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

噬。”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

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藏戏特点:

“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抓住三个排比句品读)

艺术魅力: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6.选自己喜欢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收获体会(可以是受到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

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7.分析本文与《北京的春节》表达上的异同点。

8.交流: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

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

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

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

色彩。

三、课文总结

1.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

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

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

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2.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板书设计

藏戏 传奇来历: 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特点: 戴着面具演出 没有固定舞台 不受时间限制

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

1. 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

的实际体验。

2. 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

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 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

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

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2. 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

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

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

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

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

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

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

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

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

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

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七夕,来源于我国

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

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 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

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

岁岁安康。 教师总结:这些呢,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

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包收!

老师都很羡慕你们。

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

亲身感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

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

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

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

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

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 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

节情况。请同学尝试写写自己介绍的民俗活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写作环节,体会介绍一种民俗活动时候的技巧。

2通过写作的方法,加深对于民俗活动的体验和了解。

3.能够合作设计一本民俗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 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

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

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夕……这

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那么今天

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

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所以,

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

习作提纲的要求: 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

以介绍? 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教师:列提纲的作用就像是搭建房子的整个框架,先把轮廓搭建起来,再填充细节。这样写文

章就方便多了。(板书:编写提纲)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编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教师可以请各组说说编写提纲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导。

三、尝试完成民俗的写作草稿,并且进行互评、修改。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提纲,完成作文草稿。 2.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找问

题、评价。 3.品评写得好的文章,并且教师集中讲解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

学生修改、完善。 4写作注意事项:①不少于400字;②最好集中一种民俗活动介绍;

③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④详略得当,不能像是记流水账。

四、完善草稿,正式誊写。

五、鼓励学生完成民俗集的编写部分。

建议将不同民俗收集在一起,主要介绍民俗名字、由来、内容。也可以贴上活动的场景照片。

板书设计

家乡的风俗 多样性→详略得当→编写提纲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的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

1.请学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 2.提前熟悉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师:中国的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

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难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它们的异彩

纷呈,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

二、请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的问题:

(板书: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 1.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11

2.通过观察(字数比较),有什么发现?(有的段落字数多,有的少,还有中间几段字数差不

多。) 3.哪几个部分,作者写得比较仔细?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几句话?

4.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的一样多?有详有略的写法,作者想突出表达什么?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主要是想介绍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这样写可以让

重点突出,但是简要的介绍也让文章更加立体全面,详略得当让整个文章有韵感,更有美感。

5.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内容?(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和场景。)

三、揣摩优美词句,体会字词的有趣。

1.请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

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或《水浒传》故事。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

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2.请学生来说说不同的词语在同一句子里的意思。 3.想一想,在句子中用不同的字表

达相同的意思的巧妙之处。 4.动脑子和同学比比,谁还能想出类似用法的句子?

教师总结:原来这些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意思相近,是一组近义词。同学们,你们发现

了吗?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用哦,一定会让你的作文读起来更加有趣!

四、了解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

师:我们生活里有很多的民俗,民俗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人们为了

有个好的寓意,通常会给这些民俗活动取一个说法,比如说课本中的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是

人们想要万事如意年年高,这样类似的说法就是民俗活动的寓意。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有寓意的民俗,比如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是寓意耳朵不受冻。春节

的时候贴对联,是寓意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春节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

师:那你还知道其他民俗活动和吉祥寓意吗?

(比如说傣族泼水,寓意去除污秽,迎接美好) (比如,元宵节吃汤圆,寓意合家团圆)

请和同学交流交流,并且完成课本中的题目。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答案,和大家交流。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万事足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事事顺

五、教师布置作业。

尝试背诵《长歌行》。 鼓励学生提前了解《长歌行》的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诗背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2.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 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二、临摹句子,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师提醒学生用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进行书写,一笔一画认真照着写。

鼓励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遍,看看写字速度、和字体有没有新的变化。

教师可巡回指导,同时将写得又好又快的作品挑选出来,供大家学习。颁发奖品,并交流讨论

提高书写速度的技巧。 大声朗读这位名人的话,想想其中的意思,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三、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1)请学生快速诵读《长歌行》,体会其中意思。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意思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教师:诗歌意思 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

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

变黄衰败了。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

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

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

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四、鼓励学生以剧目表演的方式,体验《长歌行》的情景和人物心情。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 详略得当

词句段运用: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

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

书写提示:提升书写速度

日积月累:《长歌行》 时光易逝 奋发向上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

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

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

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本单元教学重点:

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本单元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

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

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

人物形象。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

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

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流

落、凄凉、寂寞”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3.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4.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教学重点

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

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流

落、凄凉、寂寞”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

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

发而创作的。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

回英国。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

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

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 畜(xù)养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

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

的故事。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课时目标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2.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浏览精彩片段,说一说在表达上它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

“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做,其中运用了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增强了小说

的真实性。 2.默读节选片段,说一说,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解决的?

3.抓住精彩句子来体会。 (1)(鲁滨逊)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鲁滨逊救下野人的时间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给野人取名“星期五”。这个名字与鲁滨逊一贯

对时间的重视是有关的。在原著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记录,他记得是“930日”来到海

岛,上岛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子在大木杆上刻痕来记录年月日……所以给野人用时间取名

字,也在情理之中。 (2)我现在处在一个……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

这句话正是鲁滨逊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

的。一个人置身于孤岛,鲁滨逊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等物质方面的窘迫,还有精神上的孤

寂和绝望。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孤独,是他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

(3)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

天,但是却办不到。 鲁滨逊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人是需要交流的,由于这种想

法太强烈,所以希望身边的狗也能开口说话。

(4)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句话要结合前文鲁滨逊把流落荒岛的“幸(好处)”和“不幸(坏处)”排列出来来理解:孤身

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

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心存感激。这句话是鲁滨逊“知足安命”思想的

集中体现。 (5)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

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这句话是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的集中体现。他之所以能在荒岛上生活28年,跟他这种生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他把好处和

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而内心得到安慰,获得坚

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种面对困境、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对于处在现代社会中的人

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4.感悟精神。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鲁滨逊心态的变化。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3)出示并齐读:“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

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所感悟吧?那么,你想对鲁滨逊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自己说

些什么? 2.课外拓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板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梗概: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感悟:在困境中,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6* 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学目标

1. 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会人

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2.猜猜在小说有趣的动物故事中的神奇之处。读读原著。

教学重点

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这本书和作者。

1.老师介绍: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是一本在瑞典乃至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图书,一本和作者同时印在纸币上的图书,作者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因为这

本书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她唯一为儿童写的长篇童话。 这部作品

生动讲述了小男孩尼尔斯骑鹅旅行的有趣经历,描绘了作者的祖国瑞典的美丽河山,书中还穿

插介绍了大量瑞典的民间传说,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懂得了真诚、勇敢、友爱和爱国,并获得了

丰富的地理和历史知识。 2.找找书上介绍做好则和这本书的地方读一读。

二、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小孩“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了小妖精,而被小妖精用魔

法变成一个只有拇指大小的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作长途旅行。

尔斯被雄鹅带进了雁群,原以为会受到大家热情的欢迎,却因为自己臭名远扬而遭到雁头领阿

卡的厌恶,尼尔斯决心痛改前非,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渐渐的,尼尔斯成了雁群中的一分子与

拯救雁群的英雄,得到了阿卡及雁群的信任,他的性格与脾气也慢慢地改变了……

通过了这一次奇妙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许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

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坚强的克服,受到了锻炼,改掉了原先调皮捣蛋的毛病,成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了一个品德高尚,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最后终于回到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三、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1.书中有哪些人物?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她们各自的特点吗?(尼尔斯、莫顿、阿卡、狐狸斯

密莱等等) 2.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1)说说尼尔斯:尼尔斯由一个不懂事的小孩,他出生在农民家庭,起初家里有些贫穷,后

来经过父母的努力慢慢的开始宽裕起来,可是他整天捉弄动物,后来惹火了住在牛棚里的小精

灵,被变成了与小精灵一样大小,甚至还能听懂各种动物的语言。在跟随莫顿和雁群飞行的过

程中,学会了帮助别人、遵守诺言、为朋友能牺牲自己的大男孩。

2)说说莫顿:莫顿是尼尔斯家的鹅,是不愿服输的代表,一开始饱受大雁的歧视,但为了

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挫折中成长,还遇到了自己心爱的一半——邓芬,它用自己的勤奋和努

力,赢得了大雁的尊重,赢得了爱情,也创造了自己幸福生活。

3)说说阿卡:阿卡是慈爱、智慧长者的化身,是雁群的领头人,它和养子老鹰“高歌”之

间的母子亲情是那样的高尚和伟大。

四、文中哪件事让你最感动?找出来仔细读一读。

五、读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感想?

1.动物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更是人类的好帮手。鸽子可以送信,能在茫茫大海里搜寻遇难的

飞行员,昆虫传授花粉,花草树木才会成长,我们才能吃上香甜的瓜果,喝上牛奶和蜂蜜……

2.人们应该保护好环境,不要伤害动物,动物是我们真挚的好朋友,让我们放下手中的猎枪,

不要残杀、驱逐它们,给动物一个安身之处。否则,当地球没有了飞禽走兽,没有了花草树木、

河流,那将是个多么冷清,可怕、毫无生机的世界啊!

3.动物的情感和人的情感一样,丰富而感性。真的!有时人类自以为很强大,看不起渺小的其

他生物。熟不知,它们却以另外一种方式报复人类的无知,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人,

既然是万物之灵,就应该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和谐共处,一起珍惜地球提供我们的宝贵资源。

4.尼尔斯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个勇敢、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

也要做这样的孩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永远比拿愉快”

5.读完这篇故事,我学会了不能捉弄别人,要互相帮助。

6.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知道尊重他人,要热心帮助别人,更让我领略了瑞典的高山

大河,森林草原,聆听了许多动人的古老传说。

六、读了这本书后你有什么愿望?

1.希望能有人让我变小,我会十分高兴地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人类和动物互相帮

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还希望有我们的作家把祖国的美丽山川和动听传说也写下来,让我们领略祖国的奇山异水,

秀美风光;让我们在动听的神话传说中感受祖国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学目标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教学难点

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选段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冒险吗?你有过冒险的经历吗?试着讲一讲。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汤姆索亚历险

记》是一部美国同名长篇小说中的节选内容,(板书课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

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3.(出示汤姆索亚的插图)这个小男孩叫汤姆索亚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今天,

我们一同来认识他。 介绍课前收集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简介作者,缩短了孩子与作者的

距离,也缩短了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1)读词语:恐怖 吱声 发誓 轻蔑 津津有味 蔚蓝本 无所谓

凄惨 (读准“吱、蔑、津”3个字的读音。“怖、吱、蔚、凄”等字,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记忆字形。“津”字要与形近字“律”比较。“蔑”字比较复杂,书写是要写正确。)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 轻蔑:轻视,看不起。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凄惨:凄凉,悲惨。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在坟场探险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姆勇敢地站出来指出

真正的凶手。还讲同学蓓姬过生日时,汤姆又和大家一起去山洞探险,汤姆和蓓姬迷了路,意

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山洞里发现了凶犯乔。脱险后,汤姆告诉人们乔在山洞里,应把他救出来,

接受审判。当人们打开山洞时,发现乔已经饿死了。)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文中哪部分内容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

(汤姆索亚是个聪明、调皮而又富有正义感的男孩,而且喜欢冒险。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直接写

出了这一特点。) (3)你又是通过哪些事情体会到的呢? (汤姆索亚的调皮、喜欢冒

险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二是他不顾同学的劝阻,到山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洞探险。)

(汤姆索亚的正义感主要体现在他勇敢地站出来,在法庭上指证杀死大夫的不是波特,而是

乔。当知道人们已用大铁门把山洞锁死时,又告诉人们乔还在山洞里,他犯了罪应判刑,但不

能让他憋死在山洞里。)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我们知道了汤姆索亚这个男孩的特点,那么他的聪明、调皮、正义

感、冒险,课文又是如何具体来写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仔细研究。 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那个小男孩吗?他有什么特点呢?

2.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地学习课文,相信这位小男孩就会留在你的记忆里。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汤姆索亚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的描述的呢?请同学们仔细

读课文,你认为哪些情节写得精彩或者哪个地方最能打动你,多读几遍,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

么呢? 汇报小组学习所得,教师点拨指导。

调皮、冒险: (1)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目睹了一起凶杀案。

(2)山洞“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通道“黑乎乎的”说明山洞很危险。但汤姆索亚和蓓姬“走

在最前面”“津津有味地欣赏洞里的景观”“不顾同学们的劝阻,一直往前走”,从这里可以体

会到汤姆索亚喜欢冒险。

正义感:(1)汤姆索亚开始出庭时,看到乔铁青的脸,“心里害怕得要命”,说话“有点吞吞吐

吐”后来他“话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自然了”,他讲出了事情的经过。汤姆索

亚觉得不去作证,波特就会受到冤枉,他良心不安。最后他打定主意决定出庭作证。从这里可

以看出汤姆索亚富有正义感。 (2)当汤姆索亚从山洞中脱险后,他告诉撒切尔法官,乔还在

山洞里,应该把他救出来审判他。进一步说明汤姆索亚是一个有爱心、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坚强:汤姆索亚和蓓姬在迷路后,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了,蜡烛也快用光

了,两人又累又恶,蓓姬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但汤姆索亚知道不能泄气,安慰蓓姬一定会

找到出口回到父母的身边,这些说明了汤姆索亚是个坚强、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三、练习复述课文

1.说说你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2.简要复述课文

先自己简要说说汤姆索亚的故事,再在小组里说说,最后面向全班说。

四、总结全文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1.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把汤姆索亚历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汤姆和贝琪失踪后人们的悲痛心情

汤姆和贝琪归来后人们的喜庆场景 敢于冒险的精神

精彩片段 汤姆得意地讲述山洞历险的经历

汤姆看望生病的伙伴哈克

口语交际: 同读一本书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表达观点时能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

法。能够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教学重点

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2.导入新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同读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

可能不一样。今天让我们一起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

获。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读教科书,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 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

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①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②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

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③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

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④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

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⑤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

3.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①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②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三、互动交流,汇报心得。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1.选定主题。 2.交流读书心得的基本要求。(①可以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

的想法和观点。②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③要勇于

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哪怕你的想法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

3.组内交流:根据选定的主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在交流读书心得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什

? 4.小组评议,看同学说的是否符合要求,能否说服别人。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说说

谁是最佳分享者。 5.上台交流,分享收获。小组内选定代表,上台交流读书心得。

四、小结。

办一期读书交流会。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梳理思路--勇于表达--认真倾听--交流表达

习作: 写作品梗概

教学目标

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重点

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提问:当我们遇到以下情况时,需要我们怎么办? 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

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2)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

3)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说说自己将如何向他人介绍书的内容。

3.这个单元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但是在这些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中,篇幅都比较长,要想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就需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要学会概括内容。也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作品

梗概。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

么?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

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想要推荐它哪方面的内容。

2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 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

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的写作方法:

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 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3. 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师生总结学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

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4.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6.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作品梗概,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1.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

论,并进行修改。 2.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

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

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

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是否理清,要点是否把握。 2)是否用简明

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语言是否简练,语意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清楚连贯。

4)书的大意是否清楚明白。 5)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根据同学的反馈,接受合理化建议,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4.范文展示。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写作品梗概,学习了写书梗概的几个要点,当

我们以后再遇见长篇的作品时,也能清晰地说出文章的大致内容了。

板书内容

习作:写作品梗概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2.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

写夸张性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

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谚语。

教学重点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2.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

句子。

教学难点

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

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学的几篇文章吗? 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对文中人

物的评价,并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出示文中重点的语句。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

态讨论人物性格特点。 3.探讨评价人物的角度。《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是个

怎样的男孩?除了顽皮、淘气,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从他担心父母发现雄鹅不见后

会伤心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个好孩子。)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 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二)交流阅读方法 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见所想,以及自己的感悟。

2.讨论阅读方法 1)小组讨论

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2)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

A.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D.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可以略读。粗略地快速阅读了解主要内容和大意,看自己是否有

阅读兴趣,来判断是否选择阅读。 E.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

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 F.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

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

三、拓展延伸

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

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

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积累词语。

2.了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夸张”,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学会仿写

夸张的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

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第一题。 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读后交流:加点部分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第一句话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们的喜悦和激动。第二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节到来的速度之快。第三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八儿的高兴程度。这样写的好处是

什么?(更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不同心情。)

2.从“盼望、饿、安静、喜欢、厚”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第二题。 下面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

到过的”写出了场面的伟大,同时给人无尽的遐想,可以是辉煌的,也可以是激动人心的……

“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语言简洁,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激动的心情。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并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小组交流合作:古人不同年龄称呼的有何由来?

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13岁: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

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

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20岁:弱冠之年。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冠”。 30岁: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

立之年”。” 40岁: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 50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岁: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

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

“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

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

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

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尝试背诵。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习了不同语言的表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

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语文是不断积累的, 在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

累、多对比、多运用,才能够灵活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读世界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通过交流学习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世界文学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学习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板书课题)正如

泰戈尔的诗句:“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若能不期而遇,我想我会无限惊讶地停下步履。

2.《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无限惊讶的书。同学们,《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一

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逊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

雄的象征。(板书:《鲁滨逊漂流记》

二、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1.鲁滨逊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用自己的话,结合故事内容,简要说说人物的主

要性格特征。

2.这本书吸引了不少读者对其进行评论。 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读

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

三、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了解课外阅读情况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3.你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

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一起和大家分享。

4.讨论阅读方法 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

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优秀的作品其实

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的综合反映。是我们

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

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2)小组讨论 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

A.对于有些难懂的名著,要认为能成为经典的书不简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就让自己沉下

心来,越读越有味。

B.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读的

时候如果能做一些读书笔记,收获会更大。

C.阅读中可以在书上页面空白处作一些批注,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阅读后通过写阅读卡或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读书笔记留下读书思考的轨迹。并可以与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家长、老师进行交流。

D.看到特别喜欢的段落或精彩的语句,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页码标注下来。

E如果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在后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

F.读完整本书以后,还可以写下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四、拓展延伸

1.相信你可以读更多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接触了好几本世界名著,它们不仅情节引人入胜,更有复杂的内涵,正因

为如此,阅读才更有乐趣。《鲁滨逊漂流记》背后鲜明的时代烙印,《骑鹅旅行记》字里行间的

怀乡之情,《汤姆·索亚历险记》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讽刺,都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

出示书名《爱丽丝漫游奇境》及图片,出示精彩的段落。正如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爱丽丝

漫游奇境》也是如此。 介绍《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

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

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2.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窗边

的小豆豆》《王子与贫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鲁滨逊漂流记》

学习阅读方法 了解写作背景

作批注笔记 摘抄精彩语段 画人物图谱 了解全书结构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

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编排意

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

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

达的情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

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

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

《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

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

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去。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

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

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效果。

8 匆匆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

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

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

一段话写下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

伶伶俐俐”等词语。

2.重点学习第12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出了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

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2.板书课题“匆匆”,指导写好“匆”字,书写不要忘了点。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富有真情实感。《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初读课文 ,感知时光匆匆。

()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画出中心句。

()反馈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重点指导书写。 空虚 叹息 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涔涔 潸潸

2.找出中心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3.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4.自由朗读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2.布置作业: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

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

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

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新课: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深入研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内容。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

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

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学生汇报感受。 (2)学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4)探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

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5)诵读积累语言。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23,此时正是五四运动落潮期,现实不断让朱自清失望。他在犹豫、徘

徊中眼看宝贵的时间从身边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沦,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3)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时光飞逝)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作者的“八千多日子”

是怎样过去的呢?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想,感触深的地

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生汇报。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

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学习表达技巧,理解“八千多日子”的来去匆匆。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排比、

拟人)作者用哪些生活细节表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3.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请仿

照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感触。 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时候,日子从 过去。 4.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1.学生汇报读书感悟。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你体会到了什么?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这句话有什么妙处?

(把时间的流逝比喻成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4.“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

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游丝样的痕迹”

指什么?(一点儿微不足道的成就) (2)这一连串的问句写出了什么?(作者对人生的思索)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不甘心虚度光阴,力求上进)

讨论:运用一连串的问句来表达情感,有何好处? (增强感情,点明主题)

5.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1.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加深感悟。 2.布置作业。

9 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砖、蚁”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

媚、翻箱倒柜、念叨、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

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砖、蚁”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

媚、翻箱倒柜、念叨、惊惶、依偎”等词语。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等待去做某事或答应一件事却迟迟不能实现的焦灼吗?不妨说一说当时的心

理。好,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史铁生看一看那个星期天他又有着怎样的期盼的。

二、预习查评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1)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吓唬(xià hu) 挨(āi) 绊(bàn)耽搁(dān ge)

揉(róu) 绽开(zhàn)沉郁(yù) 缥缈(piāo miǎo) 急遽(jù) 惆怅(chóu chàng)

惶(huáng)依偎(wēi)消逝(shì)

2)解词 盼望:殷切的希望。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吓唬:使害怕,恐吓。 空空落落:空旷而冷冷清清。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耽搁:拖延时间。 沉郁:低沉郁闷。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急速。 惆怅:伤感,失意。 惊惶:惊慌。 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3.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

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

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多年来他与

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

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另外散文《我与地坛》等作品也获得了很大影响。

三、初读感悟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讲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那个星期天记载着“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写“我”在母亲一次次爽约下,希望逐渐落空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7):序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2. 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叙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

四、重点研读

1.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预设: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表现出“我”

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

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的兴奋。 3)“这段时光不好挨。”作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4)“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

们中间把它们碰倒”。这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情。

5)“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

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里写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

5.总结: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是:(板书:兴奋期待——耐

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我”心情的变化。作

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2.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我”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请一位同学回顾一下,“我”的心情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板书: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2.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我”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预设: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 1)这里表现出“我”怎样

的心情?(焦急、执着) 2)“看着”“我一声不吭”,这个动作写出“我”的心理是

怎样的?(想看看母亲还有多少衣服,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存期盼。)

2.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缥缈 体会: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

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3.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我”明白了什么?(今天是没有希望再出去了。)

4.我现在……那声音无休无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1)感受:用光线的变化和声音,夸张和

比喻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2为什么光线“漫

长而急遽”?漫长,时间长。急遽,虽然等待时间很漫长,但是“我”却并不希望黑夜降临,

希望白天能更长一点。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5.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这里表现出他无比的悲伤、绝望的心情。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

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地悲伤,无以言表。

6.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内心的绝望,无奈。

梳理人物的心情变化:期盼——愉快——等待——执着——焦急——失望——绝望

相对应的时间也产生了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7.总结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三、积累拓展,质疑问难。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2.全班交流。 3.预设问题。

1)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昏暗下去”在这里有几层

含义?) 有两层含义:表现了天色的变化,表明了傍晚的来临,天色越来越暗了;表现

了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

2)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

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句中的观察点发生了转换,这样

写有什么效果?) 这样写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其实也表现了母亲马不停蹄的劳碌情景。

3)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

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母亲为什么“惊惶”?)

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认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没有兑现自己的

承诺,因而“惊惶”,连声对“我”说对不起。

四、归纳总结,当堂练笔。

1. 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文章记叙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

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表现了孩子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过程,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

晚操劳家务的辛劳。 2. 试归纳本文写作上的特色。

1)运用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2)文章首尾呼应,行文自然。

3.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

五、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

点和不同点。

2.小组合作交流,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谈感受。

1)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同点是在情感上都表达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

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匆匆》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星期天》则是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

写来细腻再现当时作者情感的变化。

3.总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

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

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

板书设计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那个星期天

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

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2.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

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

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

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

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

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

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2.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3.出示不同的情境,体会不同心情的不同表达。 (1)分组交流,具体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新

的发现。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对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提问、补充。

(2)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发现的乐趣。师生共同评价,培养学生准确、有

条理地进行交流的能力。 (3)再读课本中的示例,说说这两个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愿望实现——高兴;打球失败——遗憾、压抑、难过。)

4.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心情“好”与“不好”的状态,现在就让我们选取一两个情境,用几

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吧。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完成后,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互相倾听,发表意见。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三、学习“习作例文”。

1.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1)自由朗读。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变化:由不喜欢到

喜欢得不舍得放弃。) (2)讨论: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的?(以情感变化为线索,

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2.阅读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幸福、感恩)

(2)说说文章围绕“老阳儿”写了哪些内容。(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毕大妈把“老阳

儿”煮在水里。) (3)默读,批画,说说文章是怎样写出作者的情感的。 (4)全班交流:

文章融情于事,将情感融入事件的叙述中,借助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习作 让真情自然流露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

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

2.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3.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4.和同学交换习作,能自评、互评习作。

教学重点

1.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能把变化也写清楚;

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

心情,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阅读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有的

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

来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回忆经历,拓展思路。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学生自由交流)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2.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 感动 欣喜若狂 归心似箭 激动 盼望 欣慰……

惧怕 愤怒 难过 追悔莫及 忐忑不安 愧疚 沮丧……

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三、联系生活,思考题材。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难忘的情感体验? 2.说说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

3.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交流感受,总结写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说一说: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3.教师点评总结。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

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作方法指导: (1)精描细绘见真情。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

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

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

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可以

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第一人称描写叙述。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

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

事情。运用第一人称描写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增

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构思起草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和同学交换习作,互相说说哪些地方较好地表达了情感;

2.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完成了作文,这节课,我们互相欣赏、评改彼此的习作。在此

之前,先来回顾本次习作的要求:

1.选择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感受,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表达出真实自然的情感。

2. 能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二、佳作放送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这次作文中有些同学的文章不但写得生动、具体,而且感情真挚动人。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 2.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同学主要写了一

种什么感受?有没有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内容来表达情感?

3.学生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写清楚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吗? 2)运用了哪些

写作方法来表达情感? 3)选择了哪些合适的内容来抒发情感? 4)还有什么值

得改进的地方,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4.教师小结。

三、亮点欣赏

佳作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比如,一些语句和段落

很是精妙,可谓亮点之处。谁愿意把你写得最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听?

四、互评互改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欣赏了这些同学的亮点,你是否也有所触动,迫不及待地想修改自己的习

作了呢?接下来,我们分小组互评互改习作。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 3.将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金玉良言

1.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2.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

多思、多改”。这样,我们的写作兴趣在修改中会得到激发,写作水平在修改中也会得到提高。

六、誊抄作文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

七、课堂总结

这次习作,大家都完成得非常认真,对于真情,我们要用真心去体会,用语言去描摹,用技巧

去渲染,用构思去完善。这样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好文章!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足

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平凡的人物却有着非比寻常的美德精神。本组教材就是围绕“高尚品

格”这一专题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故事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

《金色的鱼钩》,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阅读时,关注神态、言

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故事三首》通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坚劲顽强、光明磊落

的优良品质。《十六年前的回忆》充分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

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主席赞扬张思德那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

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金色的鱼钩》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使读者不得不被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的红军老战士而感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

式进行表达。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

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习作积累写作方法。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是呀,不但同学们喜

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

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 今天,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马诗 2.齐读课题:马诗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 ②看作者知背景; ③看诗文解大意; ④看资料(注释)

悟诗情; 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

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

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5.五言古诗,朗读时怎样停顿比较好呢?学生汇报。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6.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7.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8.品读第一、二句。 理解: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两两相对?这样写,看起来怎样?读起来呢?在这里,把什么比喻成了

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漠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

莹洁白,燕山顶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涵:说一说这

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是呀,一弯冷月下,大漠闪现出如雪般

的清辉,是那么清冷、悲凉,气氛是何其肃杀。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心里在想什

么?你马上要做什么? 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时刻,可是,情

况却是如此吗?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喊:(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9.品读三、四句。 何当:何时将要。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金络脑”“快走”,明白这两个

词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三、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这一首《马诗》,写的分明就是诗人自己呀!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渴望,让我们齐

读这首诗; 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企盼,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 一个“何”字,

包含了诗人多少愤懑,让我们高声齐读这首诗!

《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四、小结:

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纵横大漠、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

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板书设计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写景

何当金络脑, 抒情 施展才华

快走踏清秋。 为国立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请地朗读、背诵《石灰吟》《竹石》

2.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向。

3.分析三首古诗表达方法的共同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一、新课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

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感情。。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

1.自读诗题,领悟题意。 石灰吟 竹石

2.找题目的相同点。预设: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吟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2.译读,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石灰吟。 1.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

1)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

石灰的经历? ①自由读诗,请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②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

和感受。

2.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最终粉骨碎身,它这么做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洁白的石灰在我们人间留下了哪些痕迹?(洁白的墙、可用于干燥、

吸湿、去除异味、消毒……) 2)此时,我们不由得敬佩石灰的 (顽强不屈、英勇无

畏、无私奉献) 精神。请带着这种感情把古诗读一读。(出示古诗)请学生示范读,齐读。

3.像这样,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来体会石灰的特点,这是学习咏物诗的一种方法。

4. 知人论诗,学习托物言志。

1)这首诗的作者是于谦,你们知道是诗人多大年纪写的吗?

2)于谦作《石灰吟》这首诗的时间,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2岁,一说是19岁。你们

猜一猜,这么年轻的他,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呢?你们来大胆的猜猜?(于谦是个很有志向的

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3)《石灰吟》一诗伴随了于谦一生,也见证了于谦的一生。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石灰,

而是在——(他在抒发自己的志向,用石灰来比喻自己。)像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成了咏物诗的一大特点。我们通过了解得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来理解这首诗,

样的方法叫:知人论诗。

(二)《竹石》 1.接下来,请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自由读诗,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竹石的特点。 2.学生汇报。

1)咬定: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竹石是牢牢扎根在青山上的,体会到竹石

刚毅的性格。) 2)立根:把根深深地扎入哪里?(立根,扎根、生根。破岩,破裂的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岩石。)(生长的环境非常恶劣,但是却能把生长,生命力极强) 3)千磨万击:想象

一下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什么磨难,什么打击?(风霜雨雪电击雷鸣)

4)创设语言情境,指导朗读。

①春天,当雷声轰鸣、闪电霹雳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夏天,当暴雨袭来无情地鞭打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③秋天,当秋风飒飒吹得竹子摇摇欲坠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④冬天,当风吹雪溅铺天盖地而来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经历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考验后,竹石挺立在山岩中,这就叫“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

西南北风。”此时此刻,你最想用哪个词来概括一下竹石的精神呢?可以是诗中的词,也可以

是自己想到的(不屈不挠 傲然挺立 百折不回 百折不挠 坚定不移 坚贞不屈)

3.刚刚我们通过抓关键字词,体会了竹子的特点

请结合诗人的资料,说说这首诗托竹石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志向?

1)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汇报,师相机点拨。 郑燮又叫郑板桥,人称“诗书画

三绝”。郑燮的画大多都是“梅兰竹菊”,尤其是喜欢画竹,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诗《竹

石》,目的就是(他想托竹石的坚韧顽强来表明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

头的高傲风骨。)来,让我们带着对郑燮的敬佩之情一起诵读这首诗。

五、对比参读,感悟升华

1.《石灰吟》《竹石》都是咏物诗,一首表达了作者不流世俗、两袖清风的品格,一首表达了

诗人一身正气、正直高尚的思想品质,学了这两首诗,你们有何感想?

2.在我们现实社会中有没有像石灰、竹石一样的人?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以下一些咏物诗,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然后背一背。

《在狱咏蝉》(骆宾王) 《梅花》(王安石) 《青松》(陈毅)

2.小练笔:试着用托物言志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心声。

板书设计

石灰吟 竹石

抓关键词 知人论诗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

前的回忆”? 2.简介李大钊。 (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

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归纳学习目标

(各小组上交疑难问题,由教师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待下一步探讨。)

六、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

革命事业的忠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深入学习。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式描写了哪些内容呢?那这节

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

二、体会忠贞,学习品质。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1.分析被捕前和被捕时的句子,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板书:被捕前:局势严重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2.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思考: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个句子、词语能看出来?请

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体会。

3.自主读书并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4.汇报交流,随机品读。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

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出示练习:“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句话抓住了人物_________的外貌_________

描写,说明了_________ 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

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

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从“瞅了瞅”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

李大钊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

2)“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这可以看出_________

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板书:被捕后:平静慈祥坚贞不屈)

三、体会沉痛,触动心弦。

1.过渡: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李大钊先生

的写照。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部分,并思考一下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主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相关句子。

3.汇报交流,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

我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板书:前后照应 首尾连贯)

4.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在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前后照应的句子,请用波浪线

画出来。 说说有什么好处。

19274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②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

亲说:“妈,昨天是428。”

③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④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

文件烧掉。

⑤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5.小结: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

会更深。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

2教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李大钊。让我们继往开来,把和平之花呵护得更好吧。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前后照应

被捕前:局势严重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首尾连贯

被捕后:平静慈祥坚贞不屈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12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部分内容。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

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

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初步理解课文。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学习生字词。

3.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在人民政府办公大楼里镶着五个字,在每个公安厅里也镶着同样的五个字,在很多的政府部

门里都镶着同样的五个字——你知道是哪五个字吗? 为人民服务。

2.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源于毛主席的一次演讲。一九四四年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

毛主席发表了作了著名的演讲,题目就是《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的演讲,是毛泽东民本思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想和伦理思想最灿烂的展示,这篇著名的演讲从一九四四年以来都深刻的影响着我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问:我认为全文大部分内容是围绕一个字来写的,你觉得是哪个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

来听听课文,想一想: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思考、回答:

4.教师正面肯定之后引入“死” 文章是为了追悼张思德的,本文是因“死”而来的;

在文中重点讲了“死”的意义;在文后谈到了“死人”的是经常发生的,“死”得其所,还有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4在文章最后还谈到了以后我们“死”人了怎么做的问题。

5.小结:文章是在追悼会上的演讲,引导人们正确的看待死的问题,并从这个问题深化到为人

民服务以及全党全军以后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上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提问:文章写到了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是哪两个方面呢?

2.学生思考,点名回答。(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1.有价值的死;2.无价值的死。)

3.关于死的这两个方面的意义,毛主席是怎么说的?在书上划出来。

4. 有价值的死——重于泰山;无价值的死——轻于鸿毛。

5.指导: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介绍张思德);指导读最后一句。

6.小结:只要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牺牲,因为为了人民死了也是光荣的。

7.齐读第二自然段。

8.在毛主席的演讲中一共提到了三个人物,是哪三个人呢?

9.点名上黑板来板书三个人的名字:张思德、司马迁、李鼎铭(指导写字)

10. 这三个人物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呢?请你划出所在的句子。

11.毛主席提他们的目的又何在呢?

12.思考、交流:张思德:指出他的死是光荣的,追悼他;同时也给全军树立了榜样,号召全

党全军向他学习为人民服务,读两句提到张思德的话,体会毛主席的赞扬和号召。

司马迁:引用他的话来说明人死的目的(讲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

) 李鼎铭:是用他提出来的“精兵简政”的意见,来证明我们是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

的。)(一个引例:周总理也提出了很多为人民的好建议,怎么不提他呢?)

围绕“李鼎铭”重点讲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①先说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点上着重号。[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

只要……就(条件)] ②每句说的是什么?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

改正,都要照办。 (2)这段的中心句是?(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

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指导本段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逻辑

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和通过举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

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

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所以,毛主席提到“李鼎铭”先生就是为了说明“我们为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的这个观点。

四、复习巩固

第二自然段中心句是哪句?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主要意思进行论述的?

(第一句是中心句。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

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

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小结:我们可以借鉴围绕这一个主要的意思进行一步一步的论述,把自己的观点说明清楚。

结束语:大家说老师我今天是干什么来了?(为人民服务了!)

五、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泰山” 张思德

死的意义 三个人物 司马迁

“鸿毛” 李鼎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一、四、五自然段,学习课文,整体把握。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继续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我们要把自己提出的观点说明清楚可以围绕一个主要的意思进行一步一步

的论述,就象第二自然段那样。

二、继续学习

1.这篇课文共讲了四个层次的内容,请你用四个词语或者四句话来说说是哪四个内容呢?

2.学生小声读全文,思考、讨论;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指导: 1.为人民服务——宗旨 2.为人民服务就不怕牺牲 3.

为人民服务就不怕批评 4.为人民服务就不怕困难(看到成绩、团结起来)

开追悼会(团结起来) 在概括第四点的时候,学生会出现一点问题,借此机会讲解第四、

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段。“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

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

护”并分别把这三部分内容读出来。) (3)默读这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

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学习第五段。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所以可以把这两个段落

合起来当“为人民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我们来看看这四个内容,其中有一个比其他的三个特别,想一想是哪一个?说说你的想法。

4.文章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一层一层的叙述的呢?

5.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去掉“完全”“彻

底”再读,说说不同,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

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

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

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五个字,你想是哪五个字呢? (为人民服务)

这是文章的中心。按照毛主席所说的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政府部门为什么要在大门里

镶上这五个大字呢?作为一个小学生怎样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你喜欢哪些部分呢? 3.指导背诵方法:分层分句理解记忆。

四、作业布置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第24自然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我党宗旨(完全、彻底)

死的意义——为人民不怕牺牲

面对批评——为人民不怕批评

面对困难——为人民搞好团结

13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

的鱼钩”的理解。

4.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长征中,涌现出了无数

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长征题材的课文——《金色的鱼钩》。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和(huò)着 抽噎(yē)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两鬓斑白:意为两边鬓角头发花白,借以形容年老或操劳过度。

奄奄一息:形容临近死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感受自己的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四、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抓住老班长的外貌、神态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和神态变化的语句,在文中做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

两鬓都斑白了”。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4.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5.第四处:“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6.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的外貌和神态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地方,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和同桌相互读一读,进一步

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78自然段)

为什么让你感动?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通过朗读,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喝鱼汤。(2122自然段)

(1)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3)“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喝下了鱼汤,“我”的

心情沉重极了。你能把这种沉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

,意外发生了。(28自然段)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

的还是三个小战士。他是多么崇高和伟大啊!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五、品味文章,深化情感。

1.读最后一段: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

他了。 2.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了吗?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凝结着老班长舍己

为人的高贵品质,见证着老班长对革命的无限忠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

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六、总结全文,课堂小结。

在长征途中还有许多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让我们

用一首我们学过的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来缅怀他们吧!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尽职尽责

老班长 舍己为人 金色 鱼钩

忠于革命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教学目标

1.掌握即兴发言的基本技巧。

2.学会运用即兴发言的技巧,提前打草稿,快速组织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良好的语言、语文素养,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增强对汉语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重点

1.掌握即兴发言的基本技巧。

2.学会运用即兴发言的技巧,提前打腹稿,快速组织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信息社会,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开拓的精神,还要有出众的口才。出众的口才

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

素质。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即兴发言(板书),即兴发言是指在时间紧迫,事先无准备的情

况下,就某个问题发表见解、提出主张,或表达某种情感、某种愿望。它既能培养我们快速构

思,具有出众的口才,又能锻炼我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创设情境

首先欣赏一段视频《俞敏洪即兴讲话》,在看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观察视频中人物的语言、声

音、动作有什么特点。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看完后请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且结合观察到的视频中人物的特点说明为什么会有这种

感受。最后请两位同学以“我有一个小小心愿”为题尝试现场进行即兴讲话,其他同学认真聆

听并思考:两位同学的即兴演讲各有什么特点、什么问题。

三、总结提高

1.即兴发言注意点(板书):①提前打腹稿,想清楚重点说什么 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③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2.怎样才能提高即席发言的水平呢?

教师总结。 1.要注意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丰富生活阅历,增加锻炼机会。有了丰富的知识储

存,并经常锻炼说话能力,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左右逢源、出口成章。 2.要善于捕捉话

题。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讲话,讲什么内容,这是发言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即席发言的话题

是根据当时特定的场合、对象而定的。一般说来,要做到:抓住触媒、善于辐射、随机应变。

现场的具体对象、环境气氛、布置陈设、言谈花絮,都可以成为即席发言的触媒。

3.即席发言要注意体现发言者自己的个性特点,不要人云亦云,讲俗话套话,而要有“语不惊

人死不休”的匠心,显示出自己的特色。美国演员珍惠曼因在电影《心声泪影》中成功扮演一

个聋哑人而获奥斯卡奖,她在领奖时只说了一句话:“我因为一句话没说而得奖,我想我应该

再一次闭嘴”。这样的即席发言不落俗套,意味深长,堪称妙语。

四、课堂总结

即兴演讲能使我们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提高,能使我们与陌生人说话更大方得体,能促进我们的

人际交流,还能增强记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本节课大家热情参与,收获颇丰,相信在下

节课的展示活动中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板书设计

即兴发言 ①提前打腹稿,想清楚重点说什么

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③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习作 心愿

教学目标

1.能用流利、通顺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愿望。

2.选择合适的材料,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自由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3.能够让学生说真话、写真话,表达自己最希望实现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能用流利、通顺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愿望。

2.选择合适的材料,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自由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能够让学生说真话、写真话,表达自己最希望实现的愿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生畅谈心愿,揭题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小鱼的心愿是拥有清澈的池塘,老师的心愿是学生健康成长。你的心愿也许是去遨游太空,

许是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许是……我猜不着你内心的小秘密,能在这儿说一说吗?

这么多美好的心愿,有的是实实在在的,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有的心愿是是虚幻的,只能在想

象中实现。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虚幻的,都能借助我们的笔让它提前在心中实现。今天的习作

就是《心愿》(板书:心愿)

二、拓展习作思路,构思

(一)说产生心愿的原因。

你们的心愿是美好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

(二)实现心愿的办法。

要实现自己的心愿,你在做怎样的努力呢?我们相互讨论讨论,组织通顺的语言来回答。

三、组织语言成文,动笔。

第二课时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

2.提出评议重点:1)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

2)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

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

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

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和智慧,组内互议互评,修改作文,完善习作。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

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

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

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

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

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

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

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堂就来

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二、引用例子,讲解方法。

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 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

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 1点题式。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

(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

2设问式。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

问式。(学生读) 3描写式。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总之用美的语言写出特点。

例如《草原》 再介绍非常好用的开头方式: 4引用式。引用名言警句、诗歌、谚语、

人物语言等。(举例) 假如我想写有关父母的爱的,可以引用我们学过的什么名言呢?

“父母是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那如果我想写有关努力学习的,我可以引用哪句古诗

呢? 总结结尾的方法及作用: 那结尾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呢?(板书:结尾)

1、首尾呼应。 2、总结全文。 3、点明题旨。 4、意犹未尽。(板书)

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课外延伸其他文章的开头、结尾:学生想一想、找一找你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把开头结尾列出

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蜜蜂、梅花、月亮的图片。(板书:蜜蜂 梅花 月亮)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

片,你会联想到些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看到某些事物,就会让人联想到某一类人或

是产生某一种情感。有些诗人就把他们写进了诗歌。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二、总结写法

学生展示收获,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共同点是都用了“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强调

这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不同点是“物”的不同,“志”的不同。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说说其他“托物言志”的诗句。

四、分析作用

古诗因为有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才显得魅力无穷;现代散文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添加色。

学生自主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分析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

章的表达效果。 生分析,师总结:

1.通过外貌描写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在人物刻画时又起到加强的作用。

2.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五、日积月累

读一读这些名言,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枝比较容易扦插成活,而花即使很用心种植,也难

使其成活。比喻有些事情努力追求却没办法达到目的,而有些事情并没有刻意去做,却很好地

完成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药虽然很苦,但是对病人的病有好处;诚恳的劝告、

尖锐的批评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是有利于听的人改正他们的行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止,而子女想要去养老

孝敬,可是亲人却失去了。教育子女,应该好好的对待自己的亲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亲人以后

再去叹息。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

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也就是“居安思危”的意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在你真正应用知识于实际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

的知识不够;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不会知道它的难处的。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咱们学习了很多语文写作的小妙招,希望可以在平时的习作中运用起来。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又爱思考的人”这个专题进

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多

有趣啊》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尝试写科幻故事。本单元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

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从而习得方

法,能力得到发展。《学弈》中的学贵专心;《两小儿辩日》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

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见微知著,追根溯源;《表里的生物》中的善于发现,不断求

知;《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生活这些内容和启示都要通过反复朗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发挥想象并且产生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都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学文的基础

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

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光影和一定数量的科学资料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

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具体事例的说明方法和想

象的手法来进行阅读和习作练习。

14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援、射”等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在句中的含义。

3.能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4《两小儿辩日》中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分是什么,理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能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两小儿辩日》中,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明白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援、射”等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在句中的含义。

3.背诵《学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下棋吧?来说说你们学习下棋(围棋或者象棋)时有什么感悟吧!

2.板书课题。说说“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告子上》里面的一篇文章,看看两个学生跟随他们的老

师弈秋一起学习下棋时,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效果。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大声朗读课文,组成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弈(yì)秋 弓缴(zhuó)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援”“射”“俱”。

三、再读课文,走近作者,正确断句。

1.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

论点,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是他谈

到学习态度和聪明程度的问题时举的一个案例。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

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援弓缴/而射之。/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四、通读课文,感知整体。

1.默读课文,并根据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两个学生跟同一位老师学习,因为两人学习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3.通读课文,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作者阐明了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理解深意,背诵课文。

1.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专心致志和三心二意的区别。

(“专心致志”意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

事。“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

2.流畅地背诵课文。 (重点熟读第二句话并理解“惟弈秋之为听”“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

射之”;然后理解结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最后连贯在一起进行背诵。)

3.学生试背。 4.指名背诵。

5.联系实际说一说,学习了本文,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

(虽然我们是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但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所以产生的学习效

果也不一样。)

6.用自己的话给同桌或者朋友、家人讲讲这个故事,最重要的是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两小儿辩日》中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理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3.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和同学或者朋友就某一事件展开过辩论?辩论到最后是否

有结果?结果是什么?

2.春秋末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在游学的时候,就曾经见过两个小孩在辩论,他们在辩论什么呢?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两个小孩在辩论什么,到底谁说的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1.提出阅读要求:大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辩(biàn)日 盘盂(yú)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并理解词义。着重分析指导“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孔子东游的时候,遇见两个小孩在为日出离人近还是日中离人近辩论无果,于是问孔子,孔

子也不能决断。) 2.通读课文,为什么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而另一儿却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是从大小角度看问题,另一儿是从人

对阳光的感受看问题。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

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

3.怎样理解“孔子不能决也”?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

孔子也会有所不知。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可耻,这也是孔子提倡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的道理所在。)

4.自由朗读课文,准确断句。 重点指导:(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孰为汝/多知乎?

四、交流探讨,理清结构。

1.第一层,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是故事的起因。

2.第二层,写两小儿对争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各自的依据,是故事的经过,也是主要部分。

3.第三层,写孔子不能决断两小儿谁是谁非,这是结果。也就是说,这篇文言文是按照故事的

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叙述的。

五、课堂延伸拓展。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学无止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2.同学们,我们来给两个小孩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吧。

3.写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日初出 日中

两小儿辩日 大如车盖 如盘盂

沧沧凉凉 如探汤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诞、澡、械、授”等11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

敏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

到的启发。

3.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

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4.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5.拓展阅读文段,说说自己在《千年圆梦在今朝》中体会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

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教学难点

能够仿照课文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诞、澡、械、授”等11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

敏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

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真理向前一步,即是谬误。同学们,那么,真理到底是什么?(唤起学生对真理这个话题的兴趣)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简单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叶永烈探讨真理为什么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理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诞(dàn)生 (qiè)而不舍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分析指导“诞”“澡”“械”“域”“锲”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学习第2自然段,并思考:句子中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作者不用文字而是用符

号代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指通过探索,

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这里用符号而不是用文字,能形象地表述由“?”“!“拉直”

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和“!”的区别和联系。)

3.课文是通过哪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为什么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

岸同纬度地区有同一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4.默读课文,说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以及它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真理的发现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直觉,有求知的欲望,有不断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有不断追

求、锲而不舍的韧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解开疑问,发现真理。)

四、交流探讨,见微知著。

1.三个事例中,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的?默读课文,找到并勾画出来。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

注意到……” “……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 “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

儿子……”

2.我发现,他们都是从生活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见微知著)

五、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然后怎样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去论证这个论点的。这就

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

2.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3.能够仿照课文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4.拓展阅读文段,说说自己在《千年圆梦在今朝》中体会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先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然后用三个具体的事例去论证自己的观点,层层深入。)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科学家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

发问,不断质疑,追根溯源,直到解决,进而得出真理。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从文章的过渡词

或者过渡句谈起。

二、朗读课文,分清详略。

1.全文写了三段论据进行论证,这些论据中间是怎么衔接起来的?

(“无独有偶——”“最有趣的是——”过渡句和递进作用)

2.朗读课文,思考在三段论据中,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个人都遇到了很奇怪的问题,并且都抓住问题不放,锲而不舍,追根寻底,最终发现真理。)

三、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1.第一个事例中的谢皮罗教授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样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去研究问题并

最终得到他的真理的? (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谢皮罗紧

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最终凭着对科学的执着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得

出了真理。)

2.第二个事例中的密卡尔逊教授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样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去研究问题

并最终得到他的真理的? (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

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经过研究,最终魏格

纳推论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3.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发现儿子睡觉的时候,眼珠转动起来,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

下,他又是怎样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去发现他的真理的? (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

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4.这三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逻辑顺序来叙述的。)

四、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 (开头第1自然段直接提出论点:真理诞生

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结尾引用华罗庚教授的话:“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

句话呼应开头,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使文章读起来一气呵成。)

2.学习了本篇课文,你知道议论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才能将自己的观点阐释清楚吗?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

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3.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是否知道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①准确、严密 ②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运用修辞手法,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百个问号之后 日常生活 发现问题

16 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5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

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3.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教学难点

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5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

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人们戴在手腕上用来看时间的手表,那你们听说过表中的生物吗?今

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表里的生物》。

2.大致了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冯至,看看他在小时候是如何以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

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蝎(xiē)子 (bō)子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脆”“蟋”“蟀”。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

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关于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2.点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说说作者是怎样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的。

(在小时候的作者看来,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

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3.课文中父亲多次强调“不许动”,为什么? (表在那个贫困年代,不论是对个人还是

家庭来说,除了具有掌握时间的功用外,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东西。父亲怕被孩子弄坏了,所

以规定:不许动。)

4.读课文第2-1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在怎样的好奇心驱使下,发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

作者唯恐父亲把这个“美丽的世界”盖上指的是什么? (在“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的驱

使下,父亲终于打开了表盖。这个“美丽的世界”是指“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

黄色的齿轮,里面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四、课堂小结。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现象,然后经过思考得出

结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关于表里有

个小蝎子的说法。

第二课时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课时目标

1.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点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从“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认知下,到发现手表发声和谐的好奇,再到推测表里

有生物,最后到作者懂得其中道理,不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为止。)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的强烈好奇心以及想探究事物本质的

煎熬。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示表里的生物。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1.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我”和父亲,文中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在

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

(1)请同学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3)点名说说这些描写哪些让你很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读,听后进行点评。

2.思考下列问题。 (1)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现象,然后通过自己的

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

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听声音,想伸手摸一摸表。父亲却不允许“我”

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好奇心强。)

(3)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些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渴求知识、求知欲强)

三、深入学习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1.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表达了作者的惊讶之情,整段表现了“我”弄清事情缘由之后的满足和愉悦。)

2.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

蝎子与一般的不同。(有疑惑,但是整段侧重于表现美妙声音带来的愉悦。)

3.课文中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

什么后来不说了?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

蝎子在表里。慢慢长大了,知道了其中的原理,所以不说了。)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四、拓展延伸。

1.童年的你对哪些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提示:重点在好奇心的产生和探究的过程上。)

2.文章中多处使用了引号,说说它的作用。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作用:表示引语;

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等。)

3.结合课文分析:为什么童年的事件是人生的珍宝?

(童年时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五、布置作业

试着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你的童年趣事写一写。

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怀表 有声音

被迷住

心理描写 童真童趣

见人就说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2.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学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你们有没有想象过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说说你

推测的理由。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阿西莫夫全名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2-199246日),美国

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一

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

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

为科幻小说三巨头。阿西莫夫的作品《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被

誉为“科幻圣经”。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走进未来的学校,感受未来学校的学习

方法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现在我们的学校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屏幕 全神贯注 鄙夷不屑 憎恶 厌烦 图像 类型

打赌 陌生 胳膊 科幻 惘然 因材施教 厌倦

着重指导:鄙夷不屑(xiè) 憎恶(w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通过对未来社会的学校教育和生活的

描写,表达了对学校教育模式的假想和反思。文章新颖生动,引人深思。)

2.思考两个在“机器学校”读书的孩子,从一本纸质印刷的书中对我们现在的学校有了哪些了

解? (孩子们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学习;年龄相当的孩子学一样的功课;老师是真人。)

3.再读课文思考:未来的“机器学校”与我们现在的学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表格。

家里 学习地点 专门的学校

机器人 授课老师 真人

整进度 互相帮助,互相讨论

讨厌、让人憎恶 学习氛围 和谐、开心、有趣

学习模式

学习同样的课程,一起学习,单独学习,人机对话;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情况调

四、交流探讨,拓展延伸。

1.玛琪到底喜不喜欢“未来教育”?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玛琪不喜欢“未来教育”。她厌恶过度的学习、无休止的考试、反复出现的挫败感。这样写

的好处是能拉近读者与文中人物的距离,调和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同时,这样

写也能暴露出教育中那些持续性、本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技术的演

进而消失。从而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线索。)

2.你对未来学校有什么期待?发挥想象,描写一下吧!

(未来的学校足够安全。陌生人不能轻易进入。当我单独走进,或者和一群小伙伴走进时,系

统会自动快速识别,经过认证后“唰”的一声,门就自动打开。等走进了学校,门会自动关上。)

五、领悟这篇科幻小说的写作特点。

1.本文构思新颖,立意巧妙,想象奇特生动。

2.故事情节通过人物对话巧妙展开。

3.情节推进严谨,层次清晰,情节发展中运用了插叙的手法。

口语交际 辩论

教学目标

1. 了解辩论的一般常识,提高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2. 学会搜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标记材料。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3.辩论时能够清晰表达自己观点,认真倾听对方论述,找到对方漏洞并且抓住漏洞进行反驳。

教学重点

学会搜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标记材料。

教学难点

辩论时能够清晰表达自己观点,认真倾听对方的论述,找到对方漏洞并且抓住漏洞进行反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辩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辩论吗?(板书课题)

1.辩论,也叫做论辩,在民间,人们把辩论叫做“抬杠”,把进行辩论叫“理论理论”。对于

辩论,通常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狭义的辩论是指一种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与不同观点的争论;而广义的辩论则是指双方或多

方因观点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上的言语冲突,它既包括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不同观点的辩

论,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由某种分歧而引起的随意性的争执。我们所使用的是广义的辩论概念,

即辩论是一种双方或多方观点对立而产生言语冲突的交际形式。

二、介绍辩论类型

①演讲式辩论:实质是演讲的一种特殊方式,演讲者一身兼二任,既要充当辩论的对手,又要

将“敌论”和“敌论据”加以批驳,直至把“敌论”驳得体无完肤为止。这是辩论的初级形态。

②擂台式辩论: 辩论正反两方面对垒。阵营分明,围绕某一论题,双方各持针锋相对的两个

观点,按辩论程序展开辩论。

③对抗式辩论:它指某一辩家或某一辩论优胜团体,为展示自己无坚不摧的辩才,自立为“擂

主”,接受客队的挑战,以显示其英雄本色,这种辩论更富有挑战性,戏剧性。因而也更有观

赏性。(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简要介绍)

三、介绍辩论特点

1、双向性 2、对抗性 3、思辨性 4、通俗性

四、课文提要

1.辩论前,要做充分准备。

①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既要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收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②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可以引用名人名言。

③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如果材料很多,可以把要点记在卡片上。

2.辩论时,既要证明自己,又要反驳别人。

①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②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

③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五、辩论技巧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1.化害为利,转败为胜 首先,镇定自若,创造条件。其次,抓住转化的关键不放。

第三,坚持不懈,见机而行。 例: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认真练字

考虑用电脑打字的利害和练字的花费与回报,抓住各自观点的两面,化害为利,转败为胜

2.肯定其正,剖析其误 辩论中往往有这种情形,对方提出的观点并不完全是错的,

是正误混杂,求同析异则能化解这个难题。求同析异不急着全面反击,而是先肯定对方论点里

正确的部分,再抓住其错误的地方加以剖析,在有效的剖析里弄清问题本质。

例:班干部轮流好/竞选好 这一论题在双方阐述观点时定会有一些重叠的论述,这时便需要肯

定对方论点里正确的部分,再抓住其错误的地方加以剖析,在有效的剖析里弄清问题本质。

3. 晓以利害,以情动人 在辩论中,有时争辩的核心问题往往是某一事物的利与害、

得与失的问题,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在涉及这一类辩题的辩论时,可以针对对方的不同观点,

晓以利害,让对方在权衡利害得失关系后,放弃其错误主张,使之与辩者的观点趋向统一。

4. 巧设问题,因势利导 司马迁认为:“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其导”。这句话同样适用于

辩论,即善辩者,对对方的观点并不立即反驳,而是利用其中的模棱两可,一步步地引导,最

终水到渠成,引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否定别人的错误观点,这就是“因势利导”法。

六、辩论计谋

委婉答话,巧妙回击 敌的攻击,以含蓄、幽默的形式来进行反诘,这一巧妙的反诘不仅能

赢得观众的掌声,而且可使寻衅者在被讥讽、嘲弄中无地自容。反诘其实是一种“明知故问”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抓住论敌观点的要害,单刀直入,从反面提问,答案往往就包含在问话中。

七、实践操作

每个小组任选一个感兴趣的辩题,然后每个人抽签决定做正方还是反方,进行辩论。

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认真练字 班干部轮流好/竞选好 互联网增进/疏远人们的感情

八、辩论小结

1.辩论前,要做充分准备。 ①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既要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

也要收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②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可以引用名人名言。

③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如果材料很多,可以把要点记在卡片上。

2.辩论时,既要证明自己,又要反驳别人。

①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②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

③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辩论 1、双向性 2、对抗性 3、思辨性 4、通俗性

习作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教学目标

1.交流印象中最深刻的科幻故事,体会故事中看起来令人信服的科学技术,以及科技给人们的

生活和命运带来的影响。

2.放飞想象,大胆设想,根据提示写一个神奇的科幻故事。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3.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评选出奇特而又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

教学重点

放飞想象,大胆设想,根据提示写一个神奇的科幻故事。

教学难点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评选出奇特而又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印象中最深刻的科幻故事,体会故事中看起来令人信服的科学技术,以及科技给人们的

生活和命运带来的影响。

2.放飞想象,大胆设想,根据提示写一个神奇的科幻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还是要问你们两个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 2.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打开抽屉里的小信封,现在回答问题 现在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你有什么本领?(外星人、

大白、机器猫......

过渡:同学们刚刚说的这些信息,其实它们都来自于科幻故事。那今天老师就跟同学们一起走

进神奇的科幻世界,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2.板书课题。

二、启发点拨,开拓思路

1.提问:同学们喜欢科幻故事吧,咱班有没有科幻迷,勇敢地来讲一讲,那你能为大家分享一

个你最感兴趣的科幻作品吧! 2.学生回答(预设:海底两万里、三体、流浪地球......

《海底两万里》: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

塞尔受邀参加追捕。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

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三体》天文学家叶文洁参与军方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叶文洁以太阳为天线,向宇宙发出

地球文明的第一声啼鸣,取得了探寻外星文明的突破性进展。

总结:科幻故事是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创造出来的。 ——刘慈欣

3.现在知道写科幻故事有哪几点要素了吗?(板书:尊重科学、合理创造)

三、思考交流,合作表达

1.对于未知的事物,你最想知道什么? 2.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困惑,想通过科技来解决?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这一节课,一起分享了我们最喜欢的科幻故事,其实科幻故事不是只有作家才能写出,我们也

能创造出我们自己的科幻故事,下节课我们就来创造自己的科幻故事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评选出奇特而又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相互分享了神奇的科幻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创造科幻故事吧!

二、大胆想象,自主创作

1.在你的笔下,人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他们可能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幻故

事中的人物又有怎样的奇特经历呢?动笔写一写吧!

三、交流想象,评改作品

1.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改。

2.教师范文展示: 太阳落山了,村里的黑幕遮住了视角。夜里的风吹着古松沙沙作响,我不

禁打了个寒颤,马上脱下仅有的外套紧紧地抱住了怀里的那个小家伙——恐龙蛋。不远处的时

光机已发出预警,五分钟后马上起飞,梦香里的这个小家伙马上要出生了,我心里不停地嘀咕,

再不走,就可能错过最后离开的机会了。可是,如果我离开了,那这个小家伙该怎么办呢?远

处又传来霸王龙的狂啸,似乎嗅到了这小生命的味道。它们在夜里最擅长捕捉猎物,想到这,

我的心揪得更紧了,眼前突然浮现出小时候妈妈保护我的情景,再看看陪伴了我十多天的小家

伙……等下一轮探险队来了再走吧,我决定用生命守护我的新朋友!突然,只听咔的一声,蛋

壳裂开了,一只巴掌大的脑袋摇晃着,好奇地瞧着我,尾巴摇摇摆摆,我仔细看看了看,发现

这是一只小剑龙。突然,我猛然听到不远处传出粗重的喘息声,抬头一看,是一双巨大无比的

眼睛,正冷冰冰地盯着我……

3.第一、二、三稿对比,明白文章要写具体一定要经过多次修改。

4.总结:敢于想象,才能成就伟大。儒勒•凡尔纳(板书)

5.好书推荐:《三体》《流浪地球》

四、修改佳作,激励发表

1.分四人小组自评自赏。(教师巡视、筛选、指导)

2.小组推荐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师生再次进行示范性评赏。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有关少儿报刊投稿。

板书设计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你是谁?从哪里来?

尊重科学、合理创造

敢于想象,才能成就伟大。——儒勒•凡尔纳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分享自己在小学六年生活中养成的提高学习效率,让人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够借助在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等词语的意思。

3.能联系课文内容,品读语句,体会引用的好处,与同学交流引用在习作中的运用。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4.了解赵孟頫字体的特点,感受赵孟頫字体的秀丽柔美,稳健大方的特点。

5.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能够借助在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等词语的意思。

2.能联系课文内容,品读语句,体会引用的好处,与同学交流引用在习作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分享自己在小学六年生活中养成的提高学习效率,让人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够借助在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等词语的意思。

3.能联系课文内容,品读语句,体会引用的好处,与同学交流引用在习作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的语文园地。 2.板书课题。

二、交流平台

1.通过六年的学习,我们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这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使我们终身受益。今

天就来分享一下好的学习习惯吧! 2.学生交流。

3.出示好习惯儿歌:勤学习,爱思考,好奇心,不可少。看世界,多奇妙,善读书,贵生疑。

为什么,追根由,是什么,要弄清。问同学,问老师,问父母,问兄长,问词典,问自然,学

学问,问是宝。有问题,是聪慧,敢提问,见勇气。

三、词句段运用

1.你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文字,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吗?

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赴汤蹈火

走:跑 (古文中表示慢走可以用“步”,“行”如行百里者半九十,快走的可以用“趋”,

如趋之若鹜,快跑就是“走”,如走马观花,不胫而走。)

弗:不 俱:全;都 然:对 及:比得上 赴:奔向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你在习作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引用?

①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②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

不言而喻的。 预设1:数学家华罗庚的话,让我知道了想要获得科学的灵感,就必须

要有所行动,如果放进我的文章中,那么我就可以更有利地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预设2:我还知道司马迁《史记》里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还把这句

话用到了写作中......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预设3:我还知道这些名言: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总结引用作用 作中引用名言的好处: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

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为了使语言更有说服力、权威性,增强文采美、文化

含量,常常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 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引用名人名言可以达到提纲挈领、

总领全篇、引人入胜,为整篇文章奠定基调等作用。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可以使论据确凿充分,

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具有突出中心、富有启发性、使语言精炼等作用。

四、课堂总结

1.这一节课,我们分享了好的学习习惯,还一起分享了阅读的好处,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我能用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帮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用阅读丰富自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赵孟頫字体的特点,感受赵孟頫字体的秀丽柔美,稳健大方的特点。

2.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下列成语的含义。

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赴汤蹈火

2.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五的书写提示。

二、书写提示

1.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

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2.欣赏赵孟頫书法作品。 3.一起走进书法世界,感受书写的魅力。

4.学生交流感受。 预设1:小学生应该写楷体字,楷体字应该一笔一画地书写,做到横

平竖直,撇捺舒展。 预设2:看到赵孟頫的字,我觉得很舒服,感觉就像看到他本人一

样,我想他肯定和他的字一样方正大气。

三、日积月累

1.过渡: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习作中引用名人名言可以为我们的习作争光添彩,欣赏了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书法的无穷魅力,知道了写好字的秘诀,接下来,我们

继续来学习一些古人的名言警句,看看这些句子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板书句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板书)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

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

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如果能使百姓获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作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法则。

2.学生读句子。 3.教师引导思考:怎么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达。

4.得出启示即翻译。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古人的话往往包含大智慧,希望同学们不要这些哲理话语只当做学习的任务,更要当

做人生的道理来践行。

2.作业:背诵日积月累。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周易》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难忘小学生活

回忆往事

教学目标

1.阅读相关文章,怀念小学生活,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

2.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填写时间轴,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和同学分享。

3.收集、筛选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成长纪念册。

4.策划毕业联欢会活动,学写策划书,制作节目单,举办毕业联欢会。

5.给老师、同学、母校或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收集、筛选资料,整理资料

2.填写时间轴,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和同学分享。

3.收集、筛选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成长纪念册。

教学难点

1.策划毕业联欢会活动,学写策划书,制作节目单,举办毕业联欢会。

2.给老师、同学、母校或自己写一封信,表达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六年间,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共同度过了快乐的

小学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感动的情景,重拾当初的感觉。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难忘的小学生活。

2.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引导学生回忆六年来在校园与老师和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听

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3.导读:六年的时光,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成长了,一路走来,我们留下了许多足迹,如何把

这些足迹记录下来呢?让我们读读课本给我们的活动建议吧。

二、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1.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2.写写难忘的人和事。 3.阅读材料里的文章。 4.制作班级纪念册。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教师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订活动计划。

在制订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强调: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订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成果展示。

3.指名反馈。

(1)说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2)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4.小结: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小学时光匆匆而过,在即将

毕业之际,同学们一定想把美好的小学生活留在记忆里,那就让我们设计一本成长纪念册吧!

四、明确方向

1.成长的故事可以是哪些事呢?

2.教师小结:只要是发生在你们成长阶段的事情都可以,例如:第一次……

学会了…… 高兴的或难过的事……

五、群策群力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本次实践活动的提示语,共同讨论策划:

1.纪念册的内容可以有哪些?在纸上写出你想好的内容。

2.张贴学生写好的内容,集体分类整理。

3.不同的内容应该收集哪些材料?发挥每一个同学的聪明才智,确定栏目。

“成长的足迹”包括以下栏目:

(1)我们的骄傲:获奖证书、成绩单、来自学校和老师的肯定及表扬信等。

(2)精彩的瞬间:学校生活的照片、师生或同学之间的合影等。

(3)我们的佳作:优秀习作、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4.制作成长纪念册:关键在于计划要周密,分工要明确。谁负责封面设计,谁负责哪个主题,

都要事先确定。教师要即时关注情况,督促、指导学生完成。班级纪念册完成后要展示,有条

件的可以打印,发给同学和家长,也可以送给曾经任教的老师。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六、学习借鉴

1.欣赏各种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布置作业,提示学生注意制作成长纪念册时版面的形式美。

3.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七、课堂小结

童年是一首美好的诗,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希望我们大家珍惜彼此的友情,牢记老师的谆谆

教诲,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引语:你还记得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常言道“师恩难忘”今天我们要读的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回忆自己启蒙老师

的文章。(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你觉得课题的重点词应是哪个词?

2.这么赫赫有名的作家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启蒙老师——田老师。大家想象一下那该是一位

怎样的老师?他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样的大门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学习《老师领进门》。

1.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田老师,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直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

己概括。

(小结:口才好,文笔好;桃李满门;善讲故事;谦虚;很有教学方法。)

2.田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启发引导:文中的“我”是一位作家,可见田老师把“我”领进的是文学创作之门。)

3.你对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句话怎样理解?

(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4.能说说你的启蒙老师吗?

三、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

1.导语:不同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方式不同,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看看这

位老师的关爱是什么样子的,又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

九十八个红双圈,后陆续在多家刊物刊载。在这次成功的激励下,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并最终成为一名作家。文章选材独具匠心,以小见大,九十八个红双圈代表着老师对自己人生

道路的引领,结尾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老师和母校的感激之情。

3.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指名反馈。(“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

5.品读不平凡的“红双圈”。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有着一段怎样不平凡的经历?

(校园报栏—县办刊物—扬州地区刊物—上海某出版社正式刊物)

6.品读作者的“感恩之情”。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1)作者在写作方面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你觉得这里面有谁的功劳?

(提示:母校创设征文比赛,让作者崭露头角——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给了作者鼓励——父

亲的鼓励——作者不断“折腾”)

(2)“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该如何理解?

(提示:“红双圈”指的是他人对“我”的鼓励和认可,在人生之路上,作者多次遇到了这样

的鼓励。)

(3)联系实际,你的生命之树上是否也有令你记忆深刻的“红双圈”?

(提示:红双圈可以是“跑道上的加油呐喊”,可以是“课堂上的掌声”,还可以是“做了一

件好事后的微笑”。)

依依惜别

教学目标

1.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3.指导学生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

4.指导学生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5.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

感情的。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

教学难点

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

情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1.教师: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活动,把我们带进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我们就

要毕业分离了,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呢?

2.学生自由阅读“活动建议”。

3.点名反馈,教师归纳。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

二、谈话导入。

1.教师:你们观看过哪些晚会?都有哪些节目呢?

2.点名说一说。

3.教师:同学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我们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吧!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也可

以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无论是哪种规模的联欢会,事先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那么怎样策划一

场毕业联欢会?

三、小组交流,选定联欢会的内容。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1.教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节目呢? 2.点名说一说。

3.教师小结:节目的类型很多,小品、歌舞、话剧都可以,关键是节目的题材要新颖独特,

内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样。

4.小组讨论,制作节目单。

四、讨论制订联欢会的方案。

1.引导学生讨论:联欢会的方案应包括哪些部分?

点名反馈:联欢会的名称、目的、时间、地点、活动准备、流程。

2.活动的准备要做些什么呢?

点名反馈:选好主题、选定节目、撰写主持人台词、布置会场、购买联欢会需要的物品、编排

节目单、写活动方案等。

3.引导学生对这些准备工作进行分工。

4.公布分工结果。

五、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何感受?

作业布置:写一封信,把你想对母校和老师说的话写下来,诉说自己的心声。

六、写临别赠言。

1.教师: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如今我们也将别离,我们可以给老师和同学写写临别

赠言来抒发这种不舍之情。

2.师生谈话,拓展思维。

(1)你觉得我们可以表达对老师的什么感情?

点名反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依恋、赞扬、祝福。

(2)可以给同学写些什么?

点名反馈:可以写回忆、鼓励、祝福、建议……

(3)学生独立思考写给老师、同学的赠言。 (4)集体反馈并评议。

3.交流欣赏,互相借鉴。

4.课堂小结。

同学们,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老师的真挚感情和对同学的

依依惜别之情。

5.布置作业:把给老师或同学的赠言抄写到书签上,送给老师或同学。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明确主题。

人们常常用红烛、园丁、绿叶、春蚕等来比喻老师。的确,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是老师一路陪

伴着我们,是老师教会我们怎样学习、生活,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期盼我们快乐

成长。在即将毕业之际,让我们为母校和老师写一封信。首先,我们先看一看“阅读材料”中

的《给老师的一封信》,看看作者在给老师的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二、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1.了解书信的格式。大家知道书信的格式吗?

(开头写称呼,并且要顶格写,写上冒号;接下来写正文,也就是信的主要内容;然后写祝福

语;最后,在右下角署名和写日期,要分行写,日期一定是写在最后的。)

2.自由朗读文章。

怎样理解“您笑着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把我带到座位上”?

(老师和蔼可亲,老师把“我”领进教室,领到座位上,也领进了知识的大门。受到老师的启

发教育,“我”从此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3.谈话激趣,激发写作欲望。

同学们,打开我们记忆的大门,回顾小学生活,浮现在脑海的是老师讲课的身影,是你获得成

绩时那鼓励的微笑,是你犯错时那严厉的目光。老师把自己的微笑化成阳光,把自己的心血化

成雨露,让一棵棵桃李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而当桃李芬芳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鬓

发如霜雪。此时,你的心头一定涌起了一种感恩的情怀。请写一位老师给你带来温暖的一个片

段。

三、阅读《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

1.了解演讲的特点。(演讲稿的开头要有称呼,以引起演讲对象的注意,要使用尊称,这样显

得礼貌、庄重;演讲稿内容要以情感人,激发共鸣;演讲稿人称上多使用第一人称“我们”,

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增强说服力。)

2.朗读这篇演讲稿,了解其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列举网络带给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呼吁“科

学、文明地使用网络”。)

四、阅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激情导入: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花

季雨季”。因为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

蓬勃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一位诗人以豪迈的激情为他们创作了一首诗,现在就让我们

来学习这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朗读诗歌。本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奔放快乐、积极向上,对这类诗歌应该怎么朗读呢?

(语速稍快,语调适当高亢一点,尤其是排比句,要读得有气势一些。)

3.诗歌解读。(1)第一小节:本小节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列举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

共同点?(修辞手法:排比。事物:“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

共同点:积极向上,给人希望。)

(2)第二小节:这一节有一句与第一节相照应,是哪一句呢?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3)第三小节中的“微风” 和“阳光”代表着什么?

(诗人把自己比喻成“小草”,“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曾使小草“颤抖”过,也就是说诗人受

到过“快乐或者好的思想”的感染和鼓舞。诗人也希望这些“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传播开来,

像和煦的春风吹拂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少男少女们,使他们意志坚定,

发向上,充满活力。由此可见这里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4)第四小节中诗人将忧伤抛下,变得年轻,充满梦想,诗人写自己在新事物、新思想的熏陶

下的变化,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本节是第三小节诗意的进一步深化,诗人写他为“少男少

女们歌唱”把忧伤抛在了一边,变得年轻了,对生活又充满了“梦想”和“渴望”。这里暗含

诗人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诗人在去解放区以前,思想和创作低沉、压抑,虽然写出了一些

好作品,但是未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勇气。来到延安之后,诗人重新弹奏起生活的琴弦,“又”

字说明诗人的“梦想”和“渴望”曾一度消失,但现在的诗人重拾了它们,同时进一步歌颂了

新事物、新思想。)

4. 作业布置:十二三岁的你,正值花季人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首诗后的感受,以“青

春的梦想”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小诗。

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2.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3.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2.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想象诗歌意境。

2.具有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五首诗歌,背诵。

2.体会诗人情感,想象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学习《采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

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

史了。

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诗经•

采薇》(板书课题)的节选内容。

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见过“薇”吗? 图片,释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①自由读古诗。 ②正音。 雨:多音字,按解释(下雨,落下:~雪。)应该读:[yù]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③齐读。提示节奏。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三、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①理解“杨柳依依”。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 柳树图片。这四个字会让你想

到什么样的画面? ②理解“昔我往矣”。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在这如诗如

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

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

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

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我”能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

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引读“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霏霏”。 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

归乡的路上。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

现“我”此时的心情。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

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4.你能试着背一背吗? 指名试背。全班试背。

四、学习《春夜喜雨》

1.一说到“诗”你会想起哪个朝代?对唐朝。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最有名

的诗人非“李杜”莫属。“李”是(李白),“杜”是(杜甫)。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称为“诗史”。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

杜”。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兵车行》《春望》《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

2.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3.按节奏读诗。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时节,当春//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

野径//俱黑,江船//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指名读诗,评价。师: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这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

的。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的,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三言

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得到的。所以,我们还要沉下

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们可以借助注释,赏析和工具书认真地品读理解,相信你一定

会有所收获的。

5.生自主理解诗句。

6.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雨)

①理解“及时”:懂事、知心、善解人意。

②从哪儿看出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③为什么说它及时呢?(知时节,播种的时节)

④指导朗读此句。

7.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

①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讨论:为什么用“潜”?能换成别的词吗?(偷偷地,悄悄地不让别人知道)

③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看来,春雨有心滋润万物,却无心让人发现呀!你喜欢这样的雨吗?

8.现在我们来看下面两句,它们和这场雨有关系吗?

①理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指名说说看。

②天上乌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这时诗人在想什么呢?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慢慢地走进诗人

的心里去了。出示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当时对春雨的企盼。

(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

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

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③指名

反馈作者当时会想些什么?

9.是呀,好一场及时的雨呀!下吧,下吧!多下会儿吧!把干涸的土地彻底滋润。想象一下,

经过一夜的春雨,明天早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读着这

句诗,我们仿佛看见了(图片欣赏)万紫千红、娇艳欲滴、花团锦簇。你喜欢这场春雨吗?让

我们一起来读: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悄悄地来了,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雨时——(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盼望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我们刚刚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

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背诵。

五、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他与李白齐名,被称为“诗

圣”,认识吗?(杜甫)你对大诗人杜甫了解多少?学生介绍。

2.揭题。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

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今天要学习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解题。谁能说说诗题目的意思?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嗅”,

这是古今词义上的变化。 “河南河北”指的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

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4.了解背景,再次读题。 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

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

喜讯,诗人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课题。

5.指名读诗,检查易错读音。蓟北 涕泪 妻子(zǐ)(读轻声表示什么?)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6.再读古诗,注意压韵。“裳、狂、乡、阳”

7.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

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9.质疑问难。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同解决。

10.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11.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种心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

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12.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诗,细细地品味。

13.集体交流。

14这是诗人杜甫的心声,更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

一同放歌,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 齐读全诗。

15.诵读。

六、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一年这计在于春,一年之景始于春”,春的诗歌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早春的诗

歌。(板书课题)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3.范读,指导朗读。早春//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好处,绝胜/烟柳//皇都。

4.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5.理解注释。

6.译文:京城大道上空雨丝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

显得稀疏零星。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远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暮春。

7.赏析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写出了春雨哪些惹人喜爱之处?

明确:春雨细密润泽万物,带来生机,空气清新,使人倍感舒适。

②前两句先写“小雨”、再写“草色”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经过春雨 的润泽,小草才会显得青翠。

③哪一句最能体现“早春”特色? 明确:“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

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可以表达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喜悦之情。

⑤哪句诗句能体现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⑥诗人为什么会说早春要胜过“烟柳满皇都”?

明确:这是对早春美景的品评和抒情。可以体现出早春草芽初萌时景色的可爱,及作者对这种

景色的惊喜和喜爱之情。

⑦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以突出春色的特征。

8.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七、学习《江上渔者》

1.导入。 提到范仲淹,就会想起他《岳阳楼记》里的一句流传至今的大气名言: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意思就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特别关心当时老百姓,总把老百姓

的安危放第一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千古名句(师生齐读)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江

上渔者》(板书课题)

从诗题看,范仲淹关心谁?(江上渔者、渔民)“渔者”是什么意思?(明确:指打鱼的人)

2.初读诗歌。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3.理解词语。

1)渔者:捕鱼的人。(2)但:只。(3)爱:喜欢。

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5)君:你。(6)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7)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8)风波:波浪。

4.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一会儿看得见,一会

儿看不见,多惊险啊!

5.读了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当往来的客人们不停地称赞鲈鱼的美味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却想到

了捕鱼的人,他站起身来,看到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渔民冒着生命危险乘舟出海捕鱼,“情

动而辞发”,即兴创作了这首《江上渔者》。师生齐读(配乐)

6.短短20个字,却把范仲淹那种关心渔民,同情渔民,担心渔民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了。让

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这些感受都读出来吧。(生自由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后五首诗歌,背诵。

2.体会诗人情感,想象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泊船瓜洲》

1.谈话导入,知诗人,奔主题。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

个人资料?(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

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散文雄健峭拔,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

川先生文集》。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

2.读课题,正音:泊(bó)、间(jiān)、数(shù)、重(chóng)、还(huán)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3.初读古诗。 理解: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默读古诗前两行,用“一”画出表示地点的名词,

大胆猜一猜? 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这三个地点名词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

理解: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因此在钟山他度过了天

真浪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接下来,请同

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诗歌,要明白字里行间的意思,你对这首诗哪些地方不太明白呢?大家可以借助看注释、

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进行理解。

这首诗的大意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

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

4.知诗情、悟诗境。

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熟悉,作者的第二故乡南京,属于我国的江南地区,古往

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这里都怀着深深的赞叹之情。而人们都说这首《泊船瓜洲》里诗人最美

的江南,聪明的你,觉得哪一句把江南写的美呢?(“春风又绿江南岸”)那你觉得哪个字,

让你眼睛一亮呢?(“绿”)。

5.知背景,入诗境。

背景资料。 公元1042年王安石曾入朝做官,后升任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一心

想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谋福,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变法,可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所以遭到了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而当时的宋神宗

也缺乏杀罚果断的能力,摇摆不定,最后皇帝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万般无奈之下,王安石只

能辞官隐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山水,一年后的春天,摇摆不定的皇帝又召他回京赴任,公

1075年,55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疲惫的身子从钟山出发去京赴任。

6.读全诗,背全诗。

二、学习《游园不值》

1. 知诗人,解诗题。

同学们,你们一般怎样学习古诗?(根据汇报小结学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

悟诗情,晓诗理。)今天我们来学习叶绍翁的一首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

你了解叶绍翁吗? “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呢?(“园”,宋代宦官、文人、雅士栽植名花

异草的庄园。“值”,遇到。“游园不值”,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生汇报交流。

2.读诗句,明节奏。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扉//不开。春色/满园//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再读诗,悟诗情。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怜”的字义,为什么用“怜”字?得出“联系上

下文”的方法。(应该;怜惜、爱惜)。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屐齿”的意思: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下锯齿,可以防滑。

“柴扉”,柴门。重点理解“小扣”之意,(教师引导动作,学生学着用手轻轻敲)

学生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

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4.悟诗境,反复读。

诗人满心欢喜,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如果是你,你会怀着怎样的心

情读这句诗?(指导朗读: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扉//不开。)

就在诗人失落之际却突然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时候诗人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如果你是诗人,

会怎样读这两句?(指导朗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读古诗,晓诗理。

诗人仅仅是为一枝红杏兴奋吗?(春天到了,高高的围墙却把这些名人雅士的私人花园挡得严

严实实的,诗人在失望之余却突然发现了一枝红杏伸出围墙来。)

他突然感悟出了一个道理,这是什么哲理呢?(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不可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

碍向前发展。 原来诗人在为无意中发现的哲理而高兴啊!)

你由红杏想到了哪些类似的事物?(小草掀翻石块冲破阻挠长出绿芽等)

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了,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啊!隔墙观花,

神游园中,这么美的意境,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

6.齐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导入。 古人在送别朋友时写的诗,我们都称之为——送别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

王观写的一首送别词。你对王观有哪些了解?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现属江

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

代表作有《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 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卜算子”

是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2.初读诗,通词句。

①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诵读的形式。

卜算子•送/鲍浩然//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②正音:“那”同“哪” 这是一个古代汉语里特有的语言现象,叫做“通假字”。意思是

“通用、借代”,注意,这种用字现象只能在古代汉语中,如果现在再用的话,就是错别字!

3.理诗意,悟情感

①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们仿佛看(听)到了——(那里的水像美

人的眼波,山像美人皱起的眉毛。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生读。

②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

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③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而好友就要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我们的感

情是美好的,就像这美丽的春天,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

去。”指导感情朗读。

④尽管内心不舍,但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引导理解一家人其乐融融,共

享天伦。这不就是人生的春天吗?)想到朋友将要享受幸福。作者的心里还会难过吗?还有什

么离别之苦呢。于是作者写到——生接读:“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

4.配乐读文,背诵诗歌。

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

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让我们感情朗读地来读读这首别具一格的词。

四、学习《浣溪沙》

1.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

规律,令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感叹。大文豪苏轼是以怎样的精神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全班齐读诗歌。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

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

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2.初读词,通词句。 ①读准字音。浣(huàn)苏轼(shì)蕲水(qí)

②读准节奏。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黄鸡。

3.理诗意,悟情感。

理解:词上阙写(景),下阙写(情)。

理解:《浣溪沙》描绘了哪些画面?画面有何特点?(学生自主思考,回答,老师引导出:山

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理解:《浣溪沙》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

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

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

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从苏轼一生坎坷经历来

看,他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的人物。他从眼前的“溪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

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

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

了也让人倍受鼓舞。

4.齐读、背诵。

五、学习《清平乐》

1.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词人黄庭坚的眼里,春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

习《清平乐》(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

人。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

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

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3.初读词,通词句。 ①自由读词。正音:啭(zhuàn)

②读准节奏 清平乐•春归/何处 北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行路。若有/人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4.理诗意,悟情感。

①理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②理解:“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③理解:“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

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

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④理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留春,春不住”,

春天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但作者情

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

⑤理解:“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可谁能听懂它唱

的是什么? 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

春天,确实回不来了。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至此,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

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

5.读诗词,晓词理。

作者就是用如此平淡朴实 委婉含蓄的语言巧妙构思,多转折而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伤春之情。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

→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6.熟读、背诵。

7.结束语:同学们,在浩如烟海的古诗园中畅游,同学们采摘到了最美的花朵,腹有诗书气自

华,只要同学们以书为友,与诗同行,博学强记,善于积累,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贷后管理-吃牛排刀叉怎么拿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00:46: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876041745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