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叶子》阅读理解及答案合集十篇
篇1:《最后一片叶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最后一片叶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语言表达训练】
6.乔安西最终脱离了危险期的根本原因是墙上画的树叶吗?
7.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8.文章结尾的精彩之处在哪里?
9.为什么极力刻画贝尔曼是个普通的画家,且性格怪异,缺点不少?
这样写,与他最后的行动有无矛盾?
10.“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青少年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
士来到你的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位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
老兵来到你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
请围绕“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写下
你想说的话,每句话不不少于10个字。
①我将对抗日老战士说:
②我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1—14题。
第二天,医生对休易说,“她脱离了危险期。你们胜利了。剩下的
事是营养和护理。”
这天下午,休易坐到乔安西躺的床上,织着条根本用不着的蓝色
羊毛披肩,已经无忧无虑。织着织着,她伸出只手连人带枕头搂着乔
安西。
“有件事告诉你,小宝贝。”她说,“贝尔曼先生得肺炎今天死在医
院。他只病了两天。头一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房间发现他难受得要命,
衣服,鞋子全湿了,摸起来冰凉。谁也猜不着他在又是风又是雨的夜
晚上哪儿去了。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灯笼,还亮着,又发现楼梯搬动
了地方,几枝画笔东一枝西一枝扔着,一块调色板上调了绿颜料和黄
颜料。现在你看窗外,乖乖。墙上还趴着最后一片藤叶。你不是奇怪
为什么风吹着它也不瓢不动吗?唉,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在
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晚上,他在墙上又画了一片。”
11.为什么说这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12.小说的结尾是,生命垂危的乔安西终于脱离了危险,而本来健
康的贝尔曼却突然病逝。有人认为,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
情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
13.如果乔安西是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做?
14.结合语段及全文内容,以《读<最后一片叶子>有感》为题,写
一个作文片段,表达出自身内心的感触。
参考答案:
【语言表达训练】
6.既是又不是。树叶仅仅是一个表象,更重要的是她重新树立了生
的'信念,而这信念是贝尔曼先生巧妙地传达给她的。
7.(1)挽救了一个生命。
(2)他25年来一直说要画的“惊人之作”实现了。(3)他为此付出生命
的牺牲精神的象征。
8.全文的亮点、焦点、悬念、谜底集中在这最后的高潮中,出现了
戏剧性的倒转,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9.这是真实的人、平凡的人,“平凡中的不平凡”更具真实感。文中
同时写了他仗义热心、办事痛快、关注乔安西的种种细节,这是他最
后行动的基础。
10.①老爷爷,感谢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牺牲,祝您永
葆青春。
②老爷爷,您的勇气值得敬佩,相信您的这一举动会让贵国一些
仍怀军国思想的人以最好的教育。
点拨:语气要委婉,对长辈要尊敬。
篇2:最后一片叶子
朋友们:
读过美国闻名作家欧·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的人,想必还记
得这句话:“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生命就都结束了,我也得离这个
世界而去了”。酷爱生活的女画家约翰西,患了肺炎濒临大限时,“害
怕在她轻轻抓着这个世界的手越来越乏力的时候,她会真的像一片轻
轻的、纤弱的叶子那样,随深秋的寒风飘逝而去。”初读这篇小说时,
少年不识愁滋味,对主人公那仿佛病态的痴语我并不以为然,而正是
在人类对绿色顶礼膜拜,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电脑、绿色冰箱、
绿色建筑被人们广为崇尚的今天,重读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感
悟到,这分明是一个寓言故事,约翰西的心语,分明是警世之言,大
音希声。
就在欧·亨利自身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上,不是就有过深刻
的历史教训吗?闻名总统罗斯福对梅花鹿可谓情有独钟,从这点小小
的总统私人利益出发,他便下令对北卡罗来纳州一片茂密的大森林进
行大规模扫荡,大批鹿的天敌——狮子、狼等食肉动物被捕杀殆尽。
四千多只鹿于是生物爆炸一般,呈几何级数迅猛增长,十几万只伸着
长脖子的可爱的精灵们,吃光了树上的叶子,仿佛只在转眼间,闻名
的大森林就从地球上消失了,最后剩下的,只有几头病鹿。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我省南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她向来就被人们称为镶嵌在我
们这个植物王国皇冠上的一颗绿宝石。她的美丽,当然是绿色赋予的。
可是,就在这绿宝石之上,有八家红砖厂的大烟囱,不分昼夜地喷吐
着氟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严重超标的浓烟,致使1262亩的天然橡胶林受
害,30500株橡胶树为之枯死,胶民们虽然怨气沸腾,却眼睁睁地奈何
不了它。无独有偶,在同一纬度的XX某地,也上演过惊人相似的一
幕,如果说那一幕还有点不同的话,就是红砖厂的废气除了使大面积
橡胶林枯死外,还造成50多亩芒果只开花不结果,出现果荒。我们知
道,天然橡胶是目前地球上极为少有的自然资源,仅生长在赤道附近,
我们也知道,芒果是公认的“水果之王”,那何以会出现上面那样的情
况呢?因为红泥巴变成砖块,只需要几天的时间,远比种橡胶芒果来
钱要快!
绿色是和平和生命的象征,在很小的时候,我的心便融进了一个
绿色的海洋。穿了十几年国防绿的我,在老山战区那片阳光充足,绿
色最浓的亚热带丛林中,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年华。就是在那样
一个空气、阳光、风雨充足的天然大氧吧里,我逐渐长大。此生最难
忘的,能维系我生命的,大概就只有那特殊的一片绿色了。而事实上,
那片我魂牵梦萦的土地至今还不富裕,一些地方生产力水平低下,社
会发展程度不高,边民的农事,至今还离不开刀耕火种,纵火烧荒。
我曾目睹过两个农民合伙买一盒火柴平分的事,开始想当然地以为他
们太穷,买不起一盒图圈的火柴,后来才发现,在他们的生活里,四
季灶膛火不断,一根火柴烧一年,大树小树变成灰。我能给他们的,
就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忠告:可别把咱的林子都烧光了呀。
我的一个同事的办公桌上,摆着个木制的水杯,是什么木呢?红
豆杉。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们,从世界珍稀植物红豆杉树皮里,明
确提出了纯度达99.9%以上的抗癌新药紫杉醇,可没料到的是随后发
生的事,竟会令这些专家们痛心疾首,老泪纵横,滇东北相当数量的
红豆杉被人剥光了树皮,砍光了枝叶,连树根也被拔走。因为一个商
业秘密被公开,1克紫杉醇在国际上可卖到1万美元,那些人还相信一
个神话,红豆杉做成的水杯、容器,甚至根雕可以防癌。
在昆明世博会期间,谈论这样沉重的话题,或许不太合时宜。知
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们知道,当今世界性的十大环
境问题,即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
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等,这其中就有九项是因为绿色植被
遭破坏直接导致的。楼房越盖越高,生活越来越好,绿色却越来越少,
越来越远,有感于此,我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烟囱长成了森林/钢
筋和混凝土切断了视线/我的瞳孔里就再没有了绿色/那天空的湛蓝
呢/那海水的璐绿呢/那河流的清亮呢/那空气的爽朗呢。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对这个星球上的生态系统有着永远摆脱
不了的依赖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断地提供植物和动物的食物,需要有
足够厚度的大气层,来保护人类不受过高或过低气温,以及过量紫外
线的伤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够量的水和氧气来维持生命的存在,而没
有了绿色,这一切岂不成了无本之源,好比毛长在皮上,没有了皮,
毛又咋生根?
绿色锐减,吞噬绿色的,正是人类自身,是人类发展模式中那种
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破坏性开采。人类对绿色的无尽索取仍在威胁
着生态平衡,破坏着生态的结构。据(一个保守的数字)统计,全世
界每年有万公顷森林横遭盲目砍伐,这是5700个XX市的面积啊。这
已经造成了全球性的“温室效应”,与之相连,全世界每年有近5万个物
种濒临灭绝,有近2700万公顷的农田蒙受沙漠化之灾,就连海底也日
趋沙漠化,就不必再说那令我们痛心的在华夏大地发生长江、松嫩大
灾了吧,也不必说我省的泥石流,山体滑坡了吧。如此盲目的行动如
果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改变,势必爆发可怕的生态危机,而一旦它的
爆发超出了人类控制的极限,其后果不堪想象。那时,我们都会明白,
最后一片落叶将带走人类的命运,也决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欣喜地看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纳人了我国的政府行为,
我国已颁布了十多部环境保护法,200多项环境标准。绿化财政,正成
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天人合一”,更是我们千年的愿望,我想我们应
该叫响这样一个口号:绿色就是生产力!我省的金沙江等流域,“坎坎
伐木兮,置之河之干兮”的现象也已悄然消失。你可能问我,这一切还
保不住你那最后一片叶子吗?那,我要说的是,你还是去问问我们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里,为什么至今还要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
的时候”这一句吧。我们就应该有一种忧患意识。诚然,正像我们的抗
洪救灾能取得决定性胜利所昭示的那样,我们坚信,人类的本事能挽
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常言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居安思危,要防患于未然。我们怎么能等到头上见不到日月星辰,满
目酸雨纷纷,脚下洪浪滔天,汪洋悠肆,人间无处不飞沙,等到“千山
鸟飞绝”时,才悔不当初呢?
聪明的作家欧·亨利是以其“欧·亨利式的结尾”著称于世的,那最后
一片不凋的叶子,带来的是一个危亡病人的新生。我想,我们也会创
造出另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迎来人类新生的。坐以待毙,从来就不
是人类的选择,人类既已觉醒,就会在危机面前积极行动起来,把握
历史机遇,化压力为动力,保卫绿色,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篇3: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
读完《最后一片叶子》这篇文章后,我惊讶,并不是因为那一片
画上去的叶子而惊讶,而是惊讶贝尔门先生在一个晚上都在扶着那一
幅画,只是为了挽救另一个人――琼西,最终付出了自身的生命。
文章讲的是一个叫琼西的女孩得了重病,她在看外面的老藤树时
想,若最后一片叶子凋零的时候,我就该离去了,可最后贝尔门先生
在最后一片叶子凋零时,把这片叶子画了上去,使得琼西复活了。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虽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却用最朴
实的语言描绘出了最感人的故事。文中对贝尔门先生的描写虽然只是
寥寥几笔,但文章最后笔峰一转告诉人们就是他――贝尔门先生用自
身的生命挽救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姑娘!令人震惊!在他生命的最后一
刻,他创造出了一幅最美的、最耀眼的作品,那一刻,他奏出了生命
的最强音!贝尔门先生的生命充满了深深的悲哀和壮丽,但他用自身
的生命换取的绝唱,让那一片叶子成为了永恒他,才是这一篇文章的
主角!他无私的爱闪耀着高贵的光芒。如果说贝尔门是那堵松动残缺
的砖墙,那琼西就像那依附在上面的藤枝;如果说贝尔门是那株极老
极老的常春藤,那琼西就是那藤上的一片叶子贝尔门是琼西生命中的
一个指引者。
因为最后一片叶子的没有凋零,琼西活了下来。在她绝望的那一
刻,她把自身的生命与最后一片叶子划上了等号,她已完全失去了生
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觉得死亡即将并一定会来临。可是,最后一片
叶子并没有凋零,她,也因为这一片没有凋零的叶子而活了下来。这
篇文章告诉我们,人的信念非常重要,贝尔门知道琼西把生命寄托在
这片最后的叶子上,因此他给了她一片不落的叶子,也就因为这片叶
子没有落下,因此琼西也就生存了下来。因此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
候一定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努力地去克服它战胜它。
当时,欧。亨利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住在一个平民窟中,
生活中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其中贫民为最多。他的作品以笔调幽
默、构思巧妙而著称,故事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文中的贝尔门朴实、
善良,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而琼西则是一个贫穷有病的姑娘,
她需要别人的鼓励和帮助,需要人们给她希望。
篇4:《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
《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短篇小说八则中的第三则故事。
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物:琼西、苏和贝尔门,通过贝尔门画常春藤
叶的情节(小说中没有提到)表现出人性的美好。
我读了《最后一片叶子》后对我感触较大。书中是这样讲述的:
有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在外面看见一棵树,树叶都一片片地掉下来。
病人望着落叶,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落完,我也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知道以后,想了一个办法:用彩笔画了一片树叶挂在树上。
这片树叶永远没有落下来,这个病人居然活了下来。我明白了:信念
就像一个火炬,它能燃起生活的希望。我们的人生有时也面临着“山重
水复疑无路”的问题,但只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念,路总会在脚
下延伸,达到成功的彼岸。
篇5:《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
我们从题目就可以看得出文章作者写这篇文章,突出的就是叶子
的美。
远远望去,那棵树很美。文章作者先写从远处看那棵树。
然后,文章作者走近大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
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不觉要感叹:“啊!
这每一片叶子都是那样美丽,叶子的形状是多么丰富。”无数片不同的
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看到这里,
我又要感叹了:“叶子是多么伟大,它的一生都是为了它的母亲――大
树。”
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
日飘零――回归大树底下的根。读到这里,我觉得叶子的一生太短暂
了,春天它还是一个顽皮的小朋友,夏天它们成年了,为人类遮风挡
雨,秋天它们衰老了,冬天它们从树上了下来,这就是它们的一生。
叶子是多么美丽,多么伟大,形状是多么丰富,但生命是多么短
暂。
篇6: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最后一片叶子》这篇小说,它是由美国闻名小说家
欧.亨利写的。它讲述了三位穷画家之间的真情和友情。
琼西不幸感染上了肺炎,她的朋友苏,日夜照顾着琼西,想尽一
切办法让琼西好起来。这就是苏和琼西之间的友情;贝尔曼知道琼西
得了肺炎,并且把自身的生命寄托在了最后一片叶子上,认为当最后
一片叶子凋落的时候,死神也应该迎接自身走入死亡的峡谷中了。但
贝尔曼并没有放弃,在那糟糕透顶的夜晚,把他有二十五年没有动笔
的杰作――最后一片叶子,画到了常春藤背后的墙上,结果自身却因
感染肺炎而离世。这就是贝尔曼和琼西之间的真情。
我特别喜欢贝尔曼,因为我从他身上看到了普通人的高尚和舍己
为人的精神。这时,奶奶的身影也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奶奶给我吃了药,贴了退烧贴,可是怎么
也不见好转,爷爷急忙带着我和奶奶去了医院。刚到医院门口,车还
没停稳,奶奶就抱着我下车,因为太着急,“咯”的一声,被车轮碰倒
了,而我依然被奶奶紧紧的搂在怀里。我的心一悬,急忙把奶奶扶了
起来,奶奶的腿肿起了一个大包,但我却没有受伤,奶奶说:“宁可我
自身受伤,也不能让你受伤啊!”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
在生活中,奶奶不但对我,对别人也是一样。有一次奶奶早上去
公园晨练,可是刚出门上电梯,就隐隐约约地听到一个声音:“有人吗?
救救我,救救我!”奶奶立刻警惕起来,顺着电梯往下听,声音越来越
大,到第十层的时候,奶奶觉得有人被困在另一个电梯里,立马从电
梯里出来,敲敲旁边的门,问:“有人在里面吗?”被困的人好像抓住
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喊:“我在里面,快救救我!”奶奶连忙说:“你现
在不要说话了,要保住体力,我这就下去找保安。”找到保安,打完急
救电话,又迅速的来到被困电梯旁。问了她家里人的电话并及时联系
到。不一会儿,急救人员和她的家人都来了,成功的把她救了出来,
奶奶也默默地离开了。傍晚,那位被困人来家里向奶奶致谢,奶奶笑
了笑说:“不客气,只要人没事就好。”
我的奶奶就像贝尔曼一样,在我的人生之路上,陪伴着我成长。
篇7:《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年轻的女画家琼西因患肺炎,生命危在旦夕,用医生的话说:“她的病
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希望痊愈。”已是深秋时分,躺在病床上的琼西开
始数窗外一株老常青藤上泛黄的叶子。她确信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
时候,她自身就该去了。可是最后一片叶子任凭风吹雨打,总也不肯
脱落。琼西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身体也奇迹般的好了起来。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受到了信念所带给人的强大力量。就像在
地震中那些被深埋在废墟里的人们一样,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坚持到救
援人员救出他们的那一刻的呢?没错,是信念。这信念的来源可能是
自身尚未成年的孩子,可能是自身日思夜想的恋人,可能是自身需要
照顾的父母亲……这些人都是他们牵挂的对象,而正是由于这些牵挂,
才激起了他们想要继续活下去的信念,才让他们在饥饿、干渴、疼痛
中不愿闭上眼睛,才让他们在黄金救援时间过后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
的生命奇迹。
泰戈尔曾经说过:“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
光明,唱出了歌。”是的,信念就像是夜晚大海上明亮的灯塔,让与风
浪搏击的船员有了坚持下去的决心。
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不应该缺少坚定的信念,因为正是由于信
念,我们才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
篇8: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
友谊是什么?友谊是一坛酒,年代越久、味道越美;友谊是一把
伞,遮风挡雨、不离不散;友谊是一束初阳,温暖人心、驱散阴
霾……友谊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依靠的港湾。
在欧・亨利所写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苏艾和琼珊就
是这样两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绘画,便是联结她们友谊的一条纽带。
她们是为了寻找共同的艺术梦想走到一起的――一起写生、一起描摹
静物……充满浓浓艺术气息的宁静生活被琼珊患上肺炎这个现实所打
破。
所谓“患难之时见真情”。琼珊生病、卧床休息期间,苏艾放弃了
追求已久的艺术梦想,一直陪伴在琼珊身边悉心照顾她。医生失去信
心的时候,苏艾用轻松乐观的态度面对病重的琼珊;琼珊失去希望的
时候,苏艾“责怪”琼珊消极的语句里饱含了对朋友的心疼之情;贝尔
曼不断追问的时候,苏艾详细回答的背后藏匿着焦急盼望琼珊早日康
复的心愿……
“大哭一场”“装着满不在乎的样子”“弯下身”“困倦的脸”……苏艾一
个个细微的动作、一句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承载着两个人之间最
深厚的友谊。其实生活就是一张还未染色的画,染色的笔就是多彩的
友谊。赤橙黄绿青蓝紫,哭笑酸甜苦辣咸。一次次对友谊的磨练,创
作成了世间最美好的图画。
最后一片叶子承载了生命的希望,见证了世间的友谊。生活中我
也有知心的朋友,校园里的紫藤花就记录着我们的友谊故事。紫藤花
下,我们有过误会,一曲《小幸运》再次架起我们之间友谊的桥梁,
我还写下了《微笑的幸运》一文,“我听见雨滴落在青青草地,我听见
远方下课钟声响起,可是我没有听见你的声音,认真呼唤我姓名……”
歌声环绕,忘记烦恼,珍惜友谊。正如《最后一片叶子》中苏艾
和琼珊之间,因为真正的友谊一定是互帮互助的,不会“说翻就翻”;
真正的友谊一定能战胜一切,一起共渡难关;真正的一定是难能可贵
的,甚至可以超越生死。
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还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很久,枯萎
了也不肯丢;有一种友情,希望到永远。即使青丝变白发,也会用心
保留。每次读过《最后一片叶子》,都会令我的心灵激起珍惜友谊的
火花。
篇9: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
贝尔曼先生穷尽一生的追求,最后的杰作却成了挽救琼珊小姐生
命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根稻草有些特别,是贝尔曼先生的选择挽救了
琼珊小姐,这个选择一经作出就意味着有一个人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贝尔曼本可以选择不作这幅“杰作”,为此可以活得更久一点,那琼珊
小姐也会因最后一片叶子掉落而死亡。然而,在艰难的抉择面前,贝
尔曼选择了牺牲自身!
或许有人认为贝尔曼先生作出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毕竟他已经
活了大半辈子了,而琼珊小姐还很年轻,生命的花朵才刚刚绽放,然
而,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文中一直提到贝尔曼先生的杰作,却从未
提起他将从何时开始作,这个未了的心愿一直支撑着他,即使身患重
病也没有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在贝尔曼先生知道琼珊小姐会因藤叶落光而死亡时,他对琼珊的
想法感到可笑。这时他再次提到了自身的“杰作”,表现出了贝尔曼的
挣扎。“我以为它昨夜一定会掉落的,我听到了刮风的声音”,从琼珊
小姐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知道昨夜刮风了,这也暗示了贝尔曼先生会有
的悲惨结局。
第二天,琼珊小姐脱离了生命危险,与此同时贝尔曼先生也在医
院去世了。在头一天晚上贝尔曼先生在哪里?作者早已经给出了暗示,
贝尔曼先生的鞋和衣服湿了,散落在地上的画笔,一盏燃着的灯笼┈┉
但,作者并未清楚的交代贝尔曼先生真正的死因。或许是因为肺炎,
淋了小雨后病情加重?或许是作画前喝了几口小酒,不小心从梯子上
摔下?或许┉┈可无论如何贝尔曼先生都去世了。
本文在高潮中结束,未明写琼珊小姐知道真相后的反应,也没有
过多的去评价贝尔曼先生,但贝尔曼先生光辉的人性却体现得淋漓尽
致。没有过多的描写死因和场景,只是寥寥几笔写出了发现贝尔曼先
生的地方画笔散落一地,颜料遍地都是┈┉也许他从未想过自身一生的
杰作竟是一片叶子,这片给琼珊小姐带来生的希望的叶子。也是这片
叶子,完成了贝尔曼先生最后的心愿!文章在悲喜交融中完美结束。
无论是贝尔曼先生自愿选择牺牲了自身,还是琼珊小姐重燃生的
希望,都启示我们:生命是重要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要因外物的影
响而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篇10: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
这个故事大概很多人都看过,它讲的是一个小镇中住着很多的艺
术家,其中有一个叫琼珊的画家得了肺炎,她知道自身的日子不多了,
便看着窗外的常春藤,她相信,等到树上的叶子都掉完了,她的生命
也就结束了。不久,树上就剩下一片叶子了,琼珊一定要看着那片叶
子掉下来,她才会闭上眼。晚上狂风大作,那片叶子仍旧没有掉下来,
琼珊又挺过了一天。天公不作美,第二天又下起了大雨,早上,那片
叶子还是挂在那里一动不动。医生来看琼珊,说她已经度过了危险期,
并告诉琼珊的室友,楼下的那个老画家得了肺炎死去了。这时,室友
告诉琼珊,那片一直不掉的叶子,是老画家夜里听到雨滴的声音,拿
着调色盘,在墙上画的叶子。
看完以后,我先是震惊,而后感动。只是邻居,只是同一个小镇
上的邻居,竟然会为了楼上年轻人的生命希望,在墙上绘出最后一丝
希望,最后得了肺炎,失去了生命。大家都知道,病人的心态很重要,
但琼珊总会以叶子的生命期限作为自身活下去的希望,叶子总会掉完
的,那琼珊的生命也就很快结束,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我看到的结
局不是琼珊死了,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虽然还是有人死去,但这
个人是会被感激的。
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在你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帮助你,在你即
将坠入深渊的时候拉你一把,在希望很渺小的时候鼓励你吧,不管是
谁受到这样的关爱,都会很感激的吧。就像我在学校摔倒的时候,我
的好朋友会来帮助我,那时我感受到的是朋友之间那深厚的友谊。就
像好朋友伤心的时候掉了眼泪,反之,我也会去安慰她,给他最大的
慰藉,让他知道他还有很多朋友会关心她。这些事情在学校里经常发
生的,只是一句话,便能感到温暖,只是一分钟,就能让朋友开心,
这难道不值吗?
要相信这世界上至少会有一个人能像老画家一样为了朋友付出一
切,这世间永远不会缺少爱,如果没有爱,汶川地震的时候就不会有
那多的捐款,就不会有那多志愿者。还记得那句歌词“就因为爱,彼此
无声信赖,就因为爱,至少还有一个信念不会更改”,就因为爱,因此
才有了一切。
世界就算大的无边,也不会有一个地方缺少爱。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00:3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87075477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最后一片叶子》阅读理解及答案合集十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最后一片叶子》阅读理解及答案合集十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