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的名相谢安
作文素材
2014-11-22 14:35
谢安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汉
族。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
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
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谢安的人生历程,标记着一个家族终于不可阻挡地攀上极顶,放散出流盖当世的辉煌,
这力量与东晋王朝的命运相契合,标记着一个王朝半世纪的续延,于是就托起了一个安然
的,平稳的世道,为后人所记挂。同时,也标致着那种在史上绝无其二的制度行将终结,
标记着“贵族”这个名词,再也不会真正在我们的历史中出现„„
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马曜亲政后,任命谢安为中书令,录尚书事;第二年
又加授他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谢安掌起了东晋的军政大权。虽
然外姓篡权的危机已经过去,但东晋政权仍旧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部皇族与世家大
族之间的矛盾、世家大族互相之间的矛盾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外部却又受到了日益强大,
业已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的威胁。真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这种形势下,谢安积极奉行王导缓和士族矛盾,稳定政局的政策,同时奉行“镇以和
靖,御以长算,不存小察,弘以大纲”的方针,团结异己,共同维护晋室。为此,他很注
意搞好同桓氏家族之间的关系。桓温死后,谢安不仅没有打击排抑桓氏家族,还让桓温的
弟弟桓冲接替了他哥哥的权位;让另一个弟弟桓豁做荆州刺史,主持长江中游的军事。桓
豁死后,他又让桓冲从长江下游移镇荆州。公元379年,襄阳被前秦苻坚攻陷后,桓冲因
战守无方,引咎辞职。谢安也未惩办他,仍让他继续领兵扼守中游。他不计前嫌,宽宏大
量的胸怀深深感化了桓氏兄弟。当桓温的党羽曾一度鼓动桓冲伺机诛杀谢安,专断朝政的
时候,桓冲不但没有采纳,反而自以为德望不及谢安,而忠心听命于安石的调遣,效命于
朝廷。谢安对桓氏的宽怀大度,对团结其他士族,共同维护晋室,起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均衡士族势力,化解集团矛盾之外,谢安作为宰相,还特别注意选拔英才,进行
制度改革。在他选拔的优秀人才之中,有文才、有武将,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谢玄,桓
伊、徐邈、范宁四人。他用人唯才,不避亲故。最初当朝廷下诏寻觅能镇守北方、抵御前
秦的文武良将的时候,谢安认为他的侄子谢玄就有“经国才略”,足以担当重任,于是推
举了他。中书郎郗超为人奸诈,平日与谢氏关系不好,但当他听说谢安保举了谢玄,也不
由地感叹:“谢安能违众举亲,真是明达;谢玄有真才实干,肯定不会辜负他的推举。”
后来谢玄果真在战场上频频告捷,并成为淝水之战的重要功臣。他的成功是与叔父谢安平
日以家教方式培养人才又委以重任分不开的。
自古以来,战争带给百姓的似乎只有苦难,但东晋在备战前秦之际,却在宰相谢安的主
持下采取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的措施,同时进行了制度上的改革。在他执政后,每遇水
旱灾害,朝廷必会减免租税,或除一年租布,或除半年租布;或赐穷苦百姓五斛米,或除
去逋租宿债。太元四年(公元379年)还下令御供从俭、百官俸禄减半,停止一切非军国要
事的差役和费用。其中在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和六年(381年)进行了最重要的两次改
革。第一次解除“度田收租制”:王公以下,每口人交米税三斛,解除劳役;第二次改制
度,减烦费,削减吏士700人。这两次改革受到时人的欢迎和后人的好评。王夫之就认为
此是“均贫富之善术,利在长久而民自得”。通过改革,不仅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而且集
中了国家的物力财力,有利于做好御敌准备。
为了抵御前秦的进攻,谢安还进行了积极的军事准备。他派谢玄镇守广陵(今江苏扬
州),在南迁士族和民众之中选拔精壮组成了勇猛善战的“北府兵”,并以刘牢之等为将
领。他们进可攻,退可守,以逸待劳,在长江北岸紧紧守卫着京师大门。另外建立侨郡、
侨州,平时务农以充军粮,闲时习武,组成了军事后备力量。这些人一部分守卫庄寨,一
部分拱卫京城,在长江以南随时做好御敌准备。此外,桓冲在长江中游驻守,防止前秦从
中线南下。这就形成了京师、广陵、夏口的犄角之势,谢安自己坐镇京师,遥控全局。正
因为他事先已做了精心的部署,所以在后来战火燃起,情势危急的时候才能临危不惧、处
变不惊。也正是这样,他把自己个性魅力中的名士风度与儒将气质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由于谢安的正确决策和精心治理,东晋出现了空前稳定的局面,甚至连前秦的有识之士
也不得不承认,东晋虽然衰微,但不曾“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桓冲是江
南的伟才、东晋的能人。
前秦苻坚经过几十年东征西伐,于公元379年攻陷东晋北边前沿重镇襄阳、彭城(今江苏
徐州市)后,已达到极盛,其统治区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他
决心凭借其百万大军一鼓作气消灭东晋,一统天下。公元383年8月,前秦百万大军大举
伐晋,淝水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苻坚令弟弟苻融率步骑25万人为前锋,指向淮南;以羌族人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诸
军事,顺流东下;他自己从长安统步兵60多万,骑兵27万,前后绵延数千里,旗鼓相
望,向南进发。苻坚认为此举必胜,打算统一六合后让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作尚书左仆射,
让谢安作吏部尚书、桓冲作侍中,并动手在长安为他们修建府第。
东晋闻讯,举国震恐。谢安任命自己的弟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侄儿谢玄为前锋都督,
儿子谢琰辅国将军与西中郎将桓伊等率八万精兵拒敌。敌我兵力悬殊,人心惶惶。战前,
谢玄前来请问战略战术。谢安却说:“朝廷已另有旨安排。”谢玄亦不敢追问。谢安泰然
无异常日,命驾车出游,与亲朋好友欢聚,还跟谢玄一起围棋赌别墅。谢安平日棋技不如
谢玄,但这一天谢玄心里慌乱,竟输给了谢安。下完棋,又在别墅附近游览山水,至夜晚
才回来。西线的桓冲十分担忧,从荆州派来三千精兵帮助保卫京师。谢安却不接受,说:
“朝廷已有退敌之计,无须补充兵力,西边防线也很重要,不宜随便抽调军队。”
桓冲对手下的人叹息说:“今大敌当前,宰相只顾游山玩水,又派年轻不懂 事的青年将
领上前线,敌众我寡,东晋灭亡无疑了。”谁知谢安早已成竹在胸,欲稳定民心,才故意
装出若无其事,以博奕游玩托情,暗中却运筹帷幄。十月决战前夕,召来诸将,面授机
宜。淝水一战,晋军大破秦军,捷报传来,谢安正与客人围棋,接信看后放在一边,照旧
下棋。客人询问何事,谢安才慢慢回答:“子侄们已打败了秦军。”下完棋回家,由于心
中极度高兴,过门槛时碰折了屐齿都不知道。这种操胜负于谈笑之间的风度和喜怒不形于
色的修养,在社会上广为传颂。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00:0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85332477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东晋时的名相谢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东晋时的名相谢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