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年第10期jixujiaoyuyanjiu!!!!!
继续教育研究
171
考研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考研热降温 到名校崇拜升温 的反思
钱!桦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考研热降温 是社会和个人冷静思考的折射。历经11年的考研热 ,今年考研报名人数呈现首次
大幅滑落,而在考研降温中名校考研人数热度却依然,同样存在拥有名校硕士头衔,似乎就有了更高含金量的就
业筹码 的倾向。这种现象背后隐藏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又有复杂的个人因素。从社会学视域分析,在现有的政
策制约和文化环境下,本文认为角色预期与社会分层从根本上直接推动了这两种现象生成。
!!关键词:考研热;降温;名校崇拜升温;社会学
!!一、考研热降温 与名校崇拜升温 之现状
考研 这个曾经让无数大学生充满希望并付出
艰辛努力的时髦行为 ,如今已经不再热得烫手 ,
在历经了11年的考研热 之后,研究生的考生数量(一)功利性
出现下滑。2004年报考人数达到94.6万人,比2003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社会学∃一书曾
年同期报考人数增加11万人,同比增长23%。报考这样谈到,社会地位有两种类型,包括自致地位和先赋
2005年研究生的人数则上升到117.3万人,增幅为地位。自致地位(achievedstatus)指的是在一个人的
24.1%,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到了2007年考研报名人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而获得的身份地
数仅为127.5万,同比只增长了0.5%。而在过去数位。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的职业,从企业管理人员、
年里,增长率几乎一直维持在20%以上。今年,各类医生到教师、擦鞋匠、垃圾工,甚至到今天的考研 ,
高校硕士生报考总数为120万人,比2007年减少8.2试图通过这种专门考试和特种训练来获得自己的社
万人。考研热在降温。(见表1)会位置 ,都是自致地位。绝大多数的身份或地位的
表1!2001-2008年考研报名人数
但是,虽然考研总体人数下降,名校的竞争程度反
而更激烈。名牌大学,不管其专业的冷热和师资强弱,
均是众多考生互相竞技的首选目标。据京华时报报
道,2008年全国共有214450名考生报考北京硕士研
究生,而北、清、人、师 4所高校报名人数超过万人,
其中北大报考人数最多,这四所高校的合计报考人数
占报考北京硕士研究生人数的近三成。这说明许多考
生已在对一些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夸大推销有所警惕的
同时,又对名校研究生教育回报的预期寄予厚望。随着
!!!
收稿日期:2008-06-02
考研热潮的逐渐消退,理性的回归让今年的考研竞争
更加激烈。
!!二、考研现象的社会学特性
比较和划分主要考虑到个人的受教育水平、职业、报
酬、收入、社会声望等方面。
当今很多人在选择工作单位或面临就职岗位时,
把经济收入放到优先考虑的行列,学历和个人的收入
相一致。考研就是个人获得自致地位的重要阶梯,考
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一下自己的环境或找到一个更
好的工作,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满足自己的现实利
益,提高社会经济地位;或为了以后在职称的评定、考
核和干部的提拔中,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考研、学位、选择继续深造也就成为一些人孜孜以求来
实现自我价值和谋求生存发展的晋升台阶。
!!(二)象征性
!!戴维∀波普诺认为,对一个人的身份或地位做出
正确判断,除了用于划分地位等级的等级序列以外,还
必须是一些可广泛理解的符号即地位符号,它们象征
着一个陌生人的地位水平。因此,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一个正式的教育过程(包括了经验方面的理性训练)
作者简介:钱桦(1981),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1722008年第10期!
继续教育研究!!!!!!!
以及与生俱来的声望,或职业的威望都是象征的地位对其角色的低回报 冷回应 ,即对角色预期 的
符号。由此看来,大多数人通过考研转变生活方式、提失败。角色预期 的失败表明,在现实生活中,自我
升学历水平,带来较高的声望和较为丰厚的薪水来获赋予某种角色的规范与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表现常常存
得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来显示或象征着自己的地位在着很大的差距。
等级符号,因此,当我们从四面八方听到考研 的呼戴维∀波普诺在#社会学∃中曾指出了角色预期
声时,隐藏在背后的理由,大多并不是人们萌发的求(roleexpectation)与角色表现(roleperformance)之间
知欲 ,而是试图控制对优势地位的供给,为自己帖上的不相匹配。角色预期包含着一种关于自己想像性
具有象征优势地位的符号和标签。观念 ,在现实中是一种理想化的自我观。而后者则
(三)科层性是某人实际扮演着的某一角色的方式。角色预期往往
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xWeb曾经指出,科层成为人们计划和目标的一部分,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力
统治结构很自然地促成了一种理性的 生活方式的量。但是,许多角色预期在个体的内心是理想化了的,
形成。它强有力地促进了一个理性的事实观 和专那么角色预期与角色表现之间总会存在着一些现实的
业人士/专家这样一种人格类型的形成,其中最重要的矛盾和分歧,甚至是错位与冲突,原因主要在于人们尚
一个因素就是即科层进程对教育所造成的影响。在韦未完全领会他们角色,或者是对角色的期待不清晰。
伯看来,这一切又是现代科层制度所不可缺的。特种那么,对庞大的考研族 来说,角色预期 让他
考试意味着通过一种特殊考试机制将从所有社会阶层们把自己想像成为成功的未来中的精英,保持对未来
中选拔 合格的人才。法国、英国、美国的科层机构的憧憬。然而,他们的角色预期 ,即理想化了的就
曾在很长一段时期依赖这一考试机制。业观、人生观与其在现实社会中的角色表现 出现了
完整的科层化进程直接推动了一个理性的、专门错位和矛盾。
化的和专业性的考试体系的生成。(韦伯)中国隋唐
开始的科举制,就是秉承着学而优则仕 而创设的、自身的理想化的观念来估量他们的活动,因此,难免在
官职与教育等级相对应的教育制度,中国的文官体系
正是对那些学而优则试(考试) 的人们的奖励。到
了现代,在中国也引入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专门化的考研大军 对自己在将来的角色预期 以及角色表现
试,如公务员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通过这种考进行理智和冷静地思考,做出最佳选择,走适合自己的
试,伴随而来的是对受过专业培训的专门人才、专家、路。
文员等的巨大需求,通过这种专业技能的选拔把人才(二)社会分层 理论下的名校崇拜升温
输送到各级行政岗位上去。因此通过此类专门考试而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戴维∀格伦斯基对社会分层的
获得的教育文凭所具有的社会特权地位,也极大地推解释是,任何社会都会面临的要求,即配置和激发社会
动了这一体系的发展。结构中的个人。作为一种有效的机制,社会必须通过
那么,考研降温 与名校崇拜升温 的现象为何它把成员分配到不同社会位置中去,并且诱使他们去
会发生?也就是其根源是什么?在其现象的背后隐藏承担位置的责任。所以,必须通过社会分层去安排或
的社会学因素又是什么?激发他们对合适的个人灌输获得特定位置的愿
三、考研现象的归因分析望,使他们到系统位置中去,无论是竞争性的还是非竞
(一)角色理论 视角下的考研热降温 争性的位置。
通过特殊专门考试而获得的教育文凭所具有的社与社会分层的关系而言,社会地位则更有具体性
会特权地位,在教育上的专利能够转化为经济上的优意味,即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系统中的等级位
势之时,这一点就显得更为明显了。今天,教育文凭已置。绝大多数的身份或地位的比较和划分主要考虑到
经成了一块敲门砖,这在过去,至少仍是以世族门第作个人的受教育水平、职业、报酬、声望等方面。在戴维
为晋身之阶。因此,在如此庞大的考研队伍中,不管是
出于何种心态和目的功利型、自我提高型、盲从的有效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职业是一个人占据
型,在决定考研那一刻,就预先在观念上进行了自我理的最重要的社会位置。收入与声望水平都要受到职业
想化了的角色预期 ,如满足自身认知,实现自身价的严重影响。职业等级的高低意味着不同的职业,所
值 晋升职位,找到一个好工作 或拥有硕士学位,需天赋和能力也不同,对社会的重要性也各有差异。
鲤鱼跳%农&门 等等。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角因此,这些职业等级决定着人们在社会中的生存发展,
色上预设的高投入 热期望 往往带来的却是社会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体验即是否使人感到同样的愉快和
考研一族 正是通过角色预期 来估价自身,用
碰壁 、遇到挫折时,会表现出灰心 沮丧 之意,
幸福感、满足感 大打折扣。同时,也积极促使了考
∀格伦斯基看来,职业等级则是一种对社会地位评定
!
2008年第10期!!!!!!!!!!!173
继续教育研究
幸福。如果一些位置从本质上比另一些更加令人愉更强的疏远感(一种消极的情感过程)。我们要试图
快,一些位置需要一些特别的天赋和训练,一些位置的通过调整角色和加深角色的自我认同来正确地处理与
功能比另一些更为重要的话,报酬比另一些更高,这就我们的价值观或自我形象相冲突的角色期待,来缩小
会大大激发和鼓励了人们试图通过某些机制和途径来角色预期与角色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的分歧和差距,使
获得这些位置的愿望。对于考研族 ,他们的预期就得人们在角色行为的表现更能符合观念中预设的角色
是通过报考名校来提高他们的位置等级以及社会地扮演,使得我们对角色期待更清晰,把选择变为现实,
位。避免角色认同的失败。
如今的考研名校情结 依然,吸引着全国众多的
考研学子。他们为了心中的名校、名师、热专业 趋够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加深大学生的理性认
之若鹜,名校的优越地位无可替代。对莘莘学子来说,知能力,帮助大学生找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相互衔
名校意味着拥有更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教学实施接的桥梁,如我的一生该如何度过 如何规划人生,
以及丰厚的科研经费;就读名校 ,就意味着为自己掌握未来方向 ,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学生,作
加固了一道保险 ,可以一劳永逸,在成就感、幸福感为塑造价值的主体,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进
大大增强的同时,也博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因此,拥行自我设计、角色预期,塑造真实的自我,将个人的理
有名校文凭 成为通向更高等级位置的通行证 ,故想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规划和把握好人生,就
而名校扎堆 名校崇拜 现象依然不减。是向新目标前进的过程,这是自我综合素质的一种质
四、对考研降温 与名校升温 的建议和反思变。
虽然2008年报考北京研究生的考生数量出现下
滑,但这却并不意味着考生由于竞争对手减少可以更
轻松地考上研究生。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考研热潮的
逐渐消退,理性的回归让今年的考研竞争更加激烈。
!!(一)加强对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大学
生确立人生目标
!!在社会学的意义上,自我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是伴
随着一个人角色预期与角色表现即知与行的超越过
程。当前大学生个人主义思想泛滥,以自我为中心,缺
乏自我意识,完全脱离社会市场需要以绝对自我导向
来确定自我,缺乏正确的角色定位,一味追求人生目标
的实现,但这并不是自我意识增强所致,而正是自我意
识的缺失。
!!个体的自我价值观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
角色的理解、认知以及角色自我认同,决定着角色期待
和角色表现之流变。在某种意义上,自我价值观决定
着人们在与外界客观事物接触时,从自己的需要出发
来判断其价值大小,做出对活动目的、行为方式和手段
的选择,从自身的观念评估自己的行为,以及进行正确
的角色定位,加深角色的自我认同,角色的表现与自己
预设的预期相一致。
!!(二)促进角色自我认同,在理性分析后作出选择
戴维∀波普诺指出,角色预期,一种理想化了的自
我观;角色表现,一种实际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社会互
动中,如果人们的预期太过理想化了,人们都会有可能
处于角色预期与角色表现的冲突中,甚至不管如何努
力,个人的付出都无法改变情景。那么,个人就会有可
能经历着一种挫败感和一种更加强烈的疏离、不满和
!!今天,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正确的自我价值观能
参考文献:
!![1][美]乔纳森∀H∀特纳,邱泽奇,张茂元等译.社会学
理论的建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美]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M].北京:华夏出版
社,2006.
!![3][美]戴维∀波普诺,李强,等译.社会学[M].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美]珍妮∀H∀巴兰坦.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
[M].江苏出版社,2005.
!![5]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6]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1989.
!![7]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0.
!![8]刘精明.国家社会阶层与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5.
!![9]王勤,王明霞.考研热 的透析与思考[J].高等农业
教育,2008,(8).
!![10]李红霞.对当前考研热 的调查与经济学分析[J].
观察与思考,2002,(4).
!![11]邓姗姗.对考研热 中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反思
[J].湖北社会科,2004,(3).
!![12]王本玲.考研热 该降温了[J].科教纵横,2006,
(7).
!![13]张梦.考研热 降温的警示[J].读者论坛,2007,
(3).
!![14]朱晨晓.考研热的冷思考[J].理论界,2005,(8).
!![15]钱国良.再说考研热 [J].中国青年研究,2003,
(9).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23:59: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847971724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考研现象的社会学思考_考研热降温_到_名校崇拜升温_的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考研现象的社会学思考_考研热降温_到_名校崇拜升温_的反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