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性

更新时间:2023-05-21 23:53:26 阅读: 评论:0

古诗一年级-无人机表演

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性
2023年5月21日发(作者:医师定期考核)

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性

摘要

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论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关于技术发展的理论中

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它建立在这样两个原则基础上:技术是自主的,技术变

迁导致社会变迁,其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强技术决定论和弱技术决定论,前者认

为技术是决定社会发展惟一重要的因素,而后者则主张技术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作

用的。技术决定论建构过程,最后产生了两种后果:一,自然遭到极大破坏;二,

全球社会陷入自杀性竞争。这也就是进入20世纪后期的人们所面临的生存危机,

也就是技术决定论最大的弊端。我们认为,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走出科学技术

决定论的误区,必须做出努力。

关键词:技术决定论 局限性

一、技术决定论的基本观点

技术决定论的典型代表是埃吕尔,温纳则是温和的技术决定论者。按照技术

决定论的观点,“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自主的技术”技术包含了某些它本来意义上

的结果,表现出某种必然的结构和要求,引起人和社会做必然的调整,这种调整

而不管我们是否喜欢,是强加于我们的。 “技术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体系,这种

文化体系又构建了整个社会”。所以,技术规则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技术成为

一种自律的力量,按照自己的逻辑前进,决定、支配文化、社会的发展。技术乐

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是技术决定论的两种思想,前者相信技术是解决一切人类问题

并给人类带来更大幸福的可靠保障,而后者则认为技术在本质上具有非人道的价

值取向,现代技术给人类社会及其文化带来灭顶之灾。

美国学者怀特的一段话,可看作是对技术决定论的最恰当表述。他认为人类

生存方式是一个具有内部结构的大系统,这个系统由属于结构底层的技术系统、

属于结构中层的社会系统和属于结构上层的观念系统这三个亚系统构成,他写

道:“我们可以把文化系统分为三个层次„„这些不同的层次表明了三者在文化

过程中各自的作用:技术的系统是基本的和首要的;社会系统是技术的功能;

哲学则在表达技术力量的同时反映社会系统。因此,技术因素是整个文化系统的

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社会系统的形式,而技术和社会则共同决定着哲学的内容与

方向。当然,这并不是说社会系统对技术活动没有制约作用,或者说社会和技术

系统不受哲学的影响。事实恰恰相反。不过制约是一回事;而决定则完全是另一

回事。

二、技术决定论的建构背景以及渐渐显露的局限性

技术决定论建构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近现代文化对自然的除

魅过程,一方面是西方近现代文化对其他文化的除魅过程。科学诞生之前,人类

的技术水平非常低,对大自然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小的。相反,人受到自然的束缚,

对自然敬畏有加。马克思曾写到,初民“像牲畜一样”被自然界的“无限威力和

不可制服的力量所吓倒”。科学的诞生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在人们的观念中,有

关自然的神话已经消失了,随着自然力的被征服,世界完成了“祛除巫魅”的过

程。科学技术使人类在自然界面前终于得以昂起征服者高贵的头颅,怪不得人们

会对技术的力量赞叹有加了。

但同时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性渐渐显露出来,由于科技力量的推动,同时资本

渴望寻找更多的原料和市场,西方殖民活动开始了。因为这种活动,出现了技术

决定论的文化观念,认为科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文化必然落后,欧洲人负有

“帮助”落后民族,使之纳入“世界历史”体系的责任。黑格尔曾在读过1797

年出版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后说:“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专制政治的帝国„„

个人从道德上来说没有自己的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来看仍是非历史的:

翻来覆去只是一座雄伟的废墟而已„„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在他看来

中国仍被排除在世界之外,“只是预期着、等待着若干因素的结合,然后才能够

得到活泼生动的进步”。终于,历史提供了各种合适的契机——1840年英国发动

鸦片战争,用暴力同中国对话,迫使“天朝”屈服于西方,中国被纳入“世界历

史”之内。与技术决定论建构过程的两个方面相比,使这种建构最后产生了两种

后果:一,自然遭到极大破坏;二,全球社会陷入自杀性竞争。这也就是进入

20世纪后期的人们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也就是技术决定论最大的弊端。

在我国,2011723日夜,甬温线发生两列动车追尾特大事故,初步查

明的事故原因是,居前动车因雷击失去动力,导致后行动车与之追尾。事故引起

媒体对中国高铁安全性的担忧,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相关发布会上回应

称,此次事故“有它特殊的原因”,但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并且合格的。

这次动车追尾事故,以死38(截至发稿时)192人的惨烈方式提醒我

们,铁路、动车特别是高铁,其安全性是何等重要!两列动车追尾,尚且车毁人

亡,我们可以设想,如果高速行驶中的列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会怎样!不仅

高铁,凡属交通工具,都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消除安全隐患。

玩味王勇平的回应,一种技术决定论的逻辑隐然其中。因为“中国高铁的技

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所以,中国高铁就安全了,公众就用不着担忧吗?自

信技术领先世界,似乎世界领先的技术,已经注定了中国铁路全世界最安全。

这不是第一次谈论中国铁路技术的先进性。就在23日,甬温线动车追尾的

几小时前,铁道部总工程师、高铁总设计师何华武,在成都第三届交通运输工程

国际学术会议上就自信地表示,中国的铁轨对硫等杂质的容忍度更低,中国铁轨

的质量比日本、欧洲的更加优秀,“中国高铁的安全保障是可靠的”

经过多年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中国铁路技术现在突飞猛进,部分领域

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技术先进与铁路安全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技术先进性既可

以提高铁路安全性,也可能放大铁路的系统风险。技术先进与铁路安全应该完全

是两码事,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公众担心高铁的安全,铁道部答以“中国高铁的

技术是先进的”并不能让人信服。技术概念代替不了安全概念,技术的先进性,

并不必然能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

铁路安全,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高低的问题,还与日常管理、与人的因素高度

相关。没有技术创新,不会有领先世界的中国高铁技术,但运用高新技术,不能

走向对高新技术的迷信。再高超的技术,最终要靠人来控制,必须与普通技术、

日常管理及维护等结合起来。在高技术对系统风险的乘数效应下,岗位责任、

作经验具有决定意义。这时候,人们运用的不是高技术,而是常识。

三、科技革命改变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与生产的关

系。

不能简单地把科学归于意识形式。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一体化和双

向作用关系,使得在现代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科学超前于技术的发展,以及科

学向技术再向生产的反向运动。在当代,科学已经体制化、职业化,而且变成直

接生产力,这种表现主要在:第一,劳动资料和工艺过程成为科学知识物化的成

果,如果没有科学,我们不仅不能创造新的技术装备,而且不可能运用现有的技

术装备;第二,科学知识成为参加生产过程的全体劳动者的经验和知识的必要组

成部分,现代生产力已经包括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和为生产过程提供科技服务的技

术员、工程师和科学工作者。第三,科学应用的结果包含对生产和工艺过程的管

理;第四,开发研究与直接生产过程联系越来越密切,精神生产领域与物质生产

领域相互接近、渗透、交叉,生产本身趋向“科学化”;第五,出现了直接依靠

最新科学发现的生产部门,而且越来越多,如无线电工业、合成材料化工工业、

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工业、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等等。

四、科学技术使人类面临一系列崭新的问题。

现代科技使人类拥有了强大的力量,人对自然界影响的规模,现在完全可以

同地质力相比拟。但是,这种力量既可以谋利社会,也可以危害社会。因而,必

须预见科技活动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的后果,同时努力监督和控制这个过程。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局限性,现代科技革命引发了“技术决定论”,并分裂为乐

观派和悲观派两个极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上述两种技术神话都应严肃批判。

前者把科技的作用绝对化,忽视其他文化要素的作用,特别是忽视生产关系变革

的能动作用,后者把科技看作与人相敌对的异己力量,试图把资本主义社会产生

的生活刻板、丧失个性等弊端归咎于科技进步。

五、科学技术给自然界带来的一系列的后果

现代科技革命使人类在自然面取得胜利,人工自然系统随之发展,人类改造

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同时要看到,人类活动给自然系统带来许多消极后果,

在人与自然之间造成非常大的不和谐。在现代,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是巨大的恐

怖的彻底性的,涉及到人类当前和未来的根本利益。这些“全球问题”包括:人

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事实上,正是资本主义

使人和自然的对峙达到极点、达到危机状态。资本主义不仅发展了人类社会性的

对抗,而且发展了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的对抗,资本主义经济机制助长了对自然界

的残暴态度。而科技革命成果与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相结合,将为在新的科技和

社会基础上确立人同自然界的统一创造条件,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有助于在消除

社会对抗的同时消除人与自然界的对抗,确立它们之间的受社会自觉控制的和谐

关系。

六、如何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

如前所述,在相当大的程度和相当宽的范围内,科学技术决定论已经得到了当代

中国人的认同,这种认同甚至已经深入到无意识的层面上。我们认为,要彻底改

变这种局面,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至少得在以下三点上做出努力。

第一,重新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与作用。我们知道,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1950

年出版的《技术之追问》一书中区分出两种不同的技术:一是手工技术,如农村

里的风车、水车、手摇的纺纱机等,它们不可能对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关系产

生灾难性的影响;另一种是现代技术,如化学、电业、核物理、航天、生命工程

等,它们以实质性的方式改写着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关系,并已对整个人类的

生存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不同于手工技术,

不再是一个中性的概念,而是一个否定性的概念,“现代技术之本质居于‘座

架’Gestell)之中。”也就是说,一方面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征服和操纵,导

致的结果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毁坏;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控制和

操纵,导致的结果是贫富差异的扩大。当代西方哲学家的这些研究成果应该引起

我们的重视,并促使我们重新反思以往关于科学技术见解的合法性。

第二,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来确立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一方面,中国作为发

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在科学技术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

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还要坚定不移地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

科学技术。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蔓延,因而我们必

须努力弘扬人文精神,遏制科学技术决定论泛滥。

第三,全面理解“科学”概念的含义,祛除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歧视。众所周

知,英文中的science 、法文中的science 通常是“自然科学”的同名词,而德语

中的Wisnschaft 则含括了全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我们应该从

Wisnschaft 的含义上来重新界定并全面认识“科学”的含义,尤其是要纠正人

们心理中普遍存在的歧视人文社会科学的现象。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忽视人文

社会科学必定会导致精神文明的退化和思想传统的堕落。必须从个人全面发展的

视角上重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平衡。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新

生正有赖于这种精神上的平衡。

综上所述,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不仅要从实践上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对

策和措施,而且要从理论上自觉地、系统地批判科学技术决定论,从而维护历史

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

参考文献:

[1]从高技术决定论中醒醒吧 杨于泽 中国青年报 20110726

02 版)

[2]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与技术决定论 (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

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3] 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反思 俞吾

《海德格尔选集》(下),

[4]技术决定论辨析 梅其君 湘潮(下半月)2009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市场状况

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性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23:5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844061724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性.pdf

上一篇:敬老描写词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除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