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荒凉的景象的词语
形容荒凉的成语:
满目疮痍 不毛之地
成语表达
【十室九空】室:人家.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荒郊旷野】指人迹罕至,空旷荒凉的郊外.
【荒郊野外】指人迹罕至,空旷荒凉的郊外.
【荒山野岭】指荒凉无人烟的山野
【荒无人烟】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
见不到人家.
【荒烟蔓草】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蔓草:蔓生的野草.比喻空旷偏僻,
冷落荒凉.
【荒烟野蔓】荒烟:荒凉原野上的雾气;野蔓:野草.形容冷落荒凉的景象.
【鸡犬不闻】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衰草寒烟】衰草:衰败的野草;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比喻空旷偏僻,
冷落荒凉.
【寸草不生】土地贫瘠,什么也不生长.
形容环境荒凉的古诗
山行镼砄横翠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韩愈《山行》
【案萤干死】:书案上借以照明的萤火虫都干死了。形容正直的读书人做官被贬或死
后,居处荒凉的景况。
【白草黄沙】:沙:沙碛。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同“白草黄云”。
【白草黄云】: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
【败井颓垣】:犹言房毁墙坍。形容村舍荒凉。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荒郊旷野】:指人迹罕至,空旷荒凉的郊外。
【荒郊野外】:指人迹罕至,空旷荒凉的郊外。
【荒山野岭】:指荒凉无人烟的山野。
【荒无人烟】: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
凉,见不到人家。
【荒烟蔓草】: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蔓草:蔓生的野草。比喻空旷偏僻,
冷落荒凉。
【荒烟野蔓】:荒烟:荒凉原野上的雾气;野蔓:野草。形容冷落荒凉的景象。
【鸡犬不闻】: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荆榛满目】: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荆榛。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
都是荒凉的景象。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
【枯井颓巢】:枯:没有水;颓:坍塌。干枯的水井,坍塌的鸟窝。形容荒凉遭受破
坏的样子。
【枯枝败叶】: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蛮风瘴雨】:蛮:荒凉的南方;瘴:瘴气。指南方有烟雨瘴气的地方。泛指十分荒
凉的地方。
【蛮烟瘴雾】:指南方的烟雨瘴气。借指荒凉地区。
【蛮烟瘴雨】: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满目荆榛】: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
荒凉萧条的环境。
【蔓草荒烟】:蔓草:蔓生的野草;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比喻空旷偏僻,
冷落荒凉。
【茅封草长】:茅:茅草;封:封闭;长:生长。长满茅草。形容野草丛生的荒凉景
象。
【偏乡僻壤】: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青苔黄叶】:青苔遍地,落叶纷飞。形容山居人家沉静荒凉的景象。
【人肌浚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深入不毛】:不毛:指不生长庄稼的贫瘠土地或地带。深入到荒凉的地方。
【鼪鼬之径】:鼠鼬类往来的小路。引申为荒凉偏僻的小道。
【鼪鼯之径】:引申为荒凉偏僻的小道。同“鼪鼬之径”。
【十室九空】:室:人家。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
景象。
【衰草寒烟】:衰草:衰败的野草;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比喻空旷偏僻,
冷落荒凉。
【投畀有北】:放逐到北方寒冷荒凉的地方去。
【投山窜海】: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兔葵燕麦】:形容景象荒凉。
【颓垣败壁】: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颓垣败井】: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颓垣断堑】: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颓垣废井】:倒塌了的墙,废弃不用的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颓垣废址】: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颓垣破壁】:垣:泛指墙。破损颓坏的墙壁。形容荒凉残败的景象。
【燕麦兔葵】:形容杂草丛生的荒凉景象。
【杳无人迹】:杳:不见踪影;迹:脚印。连一个人的脚印也看不到。形容地方非常
荒凉、偏僻,从来没有人去过。
【杳无人烟】:僻远无人居住。形容荒凉,偏僻。
【雨井烟垣】:比喻荒凉、冷落的景象。
【瘴雨蛮烟】: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瘴雨蛮云】: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颓垣废址、不毛之地、赤地千里、荒无人烟、人迹罕至等。
1、颓垣废址
【解释】: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出自】:宋·欧阳修《有美堂记》:“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
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
【译文】:现在他的江山虽然在,而颓垣遗址,野草荒烟,不过,读者,没有谁不为
他踌躇而伤感。
2、不毛之地
【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出自】: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译文】:锡(给)的不毛之地.
3、赤地千里
【解释】: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出自】: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译文】:晋国大旱,造成大量土地荒凉。
4、荒无人烟
【解释】: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
见不到人家。
【出自】:现代·穆欣《南线巡回·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
高达四千二百多米荒无人烟的大山。”
5、人迹罕至
【解释】: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出自】: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
不通,人迹罕至。”
【译文】:而少数民族风俗不同的国家,辽绝异党的地方,车船不通,人迹罕至。
形容荒凉的词语3个:
荒芜 萧索 肃杀
寸草不生、不毛之地、萧条冷落
形容荒凉的成语:
满目疮痍 不毛之地
成语表达
【十室九空】室:人家。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
象。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荒郊旷野】指人迹罕至,空旷荒凉的郊外。
【荒郊野外】指人迹罕至,空旷荒凉的郊外。
【荒山野岭】指荒凉无人烟的山野
【荒无人烟】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
见不到人家。
【荒烟蔓草】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蔓草:蔓生的野草。比喻空旷偏僻,
冷落荒凉。
【荒烟野蔓】荒烟:荒凉原野上的雾气;野蔓:野草。形容冷落荒凉的景象。
【鸡犬不闻】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衰草寒烟】衰草:衰败的野草;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比喻空旷偏僻,
冷落荒凉。
【寸草不生】土地贫瘠,什么也不生长。
形容环境荒凉的古诗
山行镼砄横翠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韩愈《山行》
形容荒凉的成语:
不毛之地、穷山恶水、赤地千里、荒无人烟、寸草不生、人迹罕至、荒郊旷野、荒郊
野外、荒山野岭、荒烟蔓草、荒烟野蔓、鸡犬不闻、人迹罕至、衰草寒烟、寸草不生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穷山恶水】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荒无人烟】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
见不到人家。
【寸草不生】土地贫瘠,什么也不生长。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荒郊旷野】指人迹罕至,空旷荒凉的郊外。
【荒郊野外】指人迹罕至,空旷荒凉的郊外。
【荒山野岭】指荒凉无人烟的山野。
【荒烟蔓草】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蔓草:蔓生的野草.比喻空旷偏僻,
冷落荒凉。
【荒烟野蔓】荒烟:荒凉原野上的雾气;野蔓:野草.形容冷落荒凉的景象。
【鸡犬不闻】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衰草寒烟】衰草:衰败的野草;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比喻空旷偏僻,
冷落荒凉。
【寸草不生】土地贫瘠,什么也不生长。
1. 断井颓垣
拼音: duàn jǐng tuí yuán
近义词: 断垣残壁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形容庭院破败的景象
解释: 断了的井栏,倒塌的短墙。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
垣。”
2. 蛮烟瘴雾
拼音: mán yān zhàng wù
近义词: 蛮烟瘴雨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指南方的烟雨瘴气。借指荒凉地区
出处: 宋·欧阳修《再和公仪赠白鹇》:“蛮烟瘴雾虽生处,何必区区忆陋邦。”
3. 荒无人烟
拼音: huāng wú rén yān
反义词: 人烟稠密
用法: 动宾式;作宾语;形容偏僻荒凉,没有人家
解释: 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
不到人家。
出处: 穆欣《南线巡回·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
二百米荒无人烟的大山。”
例子: 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二百多米~的大山。(穆欣《南线巡
回·解放西昌之战》)
4. 不毛之地
拼音:bù máo zhī dì
近义词: 穷山恶水、穷乡僻壤 反义词: 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
解释: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出处: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例子: 南方~,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明·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5. 杳无人烟
拼音: yǎo wú rén yān
解释: 谓僻远无人居住。形容荒凉,偏僻。
残垣断壁【cán yuán duàn bì】
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出自源自穆欣《南线巡回"打过长
江去,解放全中国!》:"二十年来蒋军的残酷烧杀,已使红军战士的美丽家乡和富饶土
地,变成……一片荒凉的地方,沿途村镇只剩下残垣断壁了。"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出自《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
之不毛之地。”
寸草不生【cùn cǎo bù shēng】
寸草:一点儿草。寸草不生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出
自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洁瀚无垠【hào hàn wú yín】
形容水势盛大没有边际。浩瀚,即"广大、辽阔";垠,即"边际"
飞沙走石【fēi shā zǒu shí】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出自《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
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案萤干死】:书案上借以照明的萤火虫都干死了。形容正直的读书人做官被贬或死
后,居处荒凉的景况。
【白草黄沙】:沙:沙碛。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同“白草黄云”。
【白草黄云】: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
【败井颓垣】:犹言房毁墙坍。形容村舍荒凉。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荒郊旷野】:指人迹罕至,空旷荒凉的郊外。
【荒郊野外】:指人迹罕至,空旷荒凉的郊外。
【荒山野岭】:指荒凉无人烟的山野。
【荒无人烟】: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
凉,见不到人家。
【荒烟蔓草】: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蔓草:蔓生的野草。比喻空旷偏僻,
冷落荒凉。
【荒烟野蔓】:荒烟:荒凉原野上的雾气;野蔓:野草。形容冷落荒凉的景象。
【鸡犬不闻】: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荆榛满目】: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荆榛。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
都是荒凉的景象。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
【枯井颓巢】:枯:没有水;颓:坍塌。干枯的水井,坍塌的鸟窝。形容荒凉遭受破
坏的样子。
【枯枝败叶】: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蛮风瘴雨】:蛮:荒凉的南方;瘴:瘴气。指南方有烟雨瘴气的地方。泛指十分荒
凉的地方。
【蛮烟瘴雾】:指南方的烟雨瘴气。借指荒凉地区。
【蛮烟瘴雨】: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满目荆榛】: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
荒凉萧条的环境。
【蔓草荒烟】:蔓草:蔓生的野草;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比喻空旷偏僻,
冷落荒凉。
【茅封草长】:茅:茅草;封:封闭;长:生长。长满茅草。形容野草丛生的荒凉景
象。
【偏乡僻壤】: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青苔黄叶】:青苔遍地,落叶纷飞。形容山居人家沉静荒凉的景象。
【人肌浚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深入不毛】:不毛:指不生长庄稼的贫瘠土地或地带。深入到荒凉的地方。
【鼪鼬之径】:鼠鼬类往来的小路。引申为荒凉偏僻的小道。
【鼪鼯之径】:引申为荒凉偏僻的小道。同“鼪鼬之径”。
【十室九空】:室:人家。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
景象。
【衰草寒烟】:衰草:衰败的野草;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比喻空旷偏僻,
冷落荒凉。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不见阳光,只是细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
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
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 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
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 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 或三五成群,
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 小桥流水,
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 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
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 百坟拱
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
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寂!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 风飘飘,雨潇潇,哀思
悠悠,悲情渺渺, 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 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
把纸钱, 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 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
淡淡的哀愁! 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
客心逐流水, 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 牧 严冬过去,春风又绿江南。 清明时节,杨柳绽芽,桃花绽开, 小
草青青。
大气洁净,“洁齐清明”。 清明清明,正是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
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为什么“断魂”呢? 因为“古墓花影白杨
树,尽是生离别处。”
冬后生命的篷勃生长,使人想起逝去的祖宗亲友。 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吟咏清明的
小诗, 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
可见古往今来, 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 四海相通,古今相通。 人事有
代谢,往来成古今。
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 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共不断地老朽, 不断地亡,这
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
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 在这里我们尽情道出对亲人绻绻的思念, 洒下
所有的泪,回忆不再是生活的负担。
在这里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 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
风帆。 在这里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
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 只要心中有爱,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清 明 祭 祖 古 今 谈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 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
墓。
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代, 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 . 严延年传》载, 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 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
归入了"五礼"中: "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
动更为盛行。
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
泪血染成红杜鹃。" 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 "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
草青; 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
" 唐代杜牧的名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 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
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 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 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
枝上挂些纸条, 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者的怀念。 至于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
不同, 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 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
日举行; 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清明节因
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 不少海外侨胞、华裔,也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 以示
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自古以来, 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 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 做过好事
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清 明 节 习 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
扫墓, 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 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
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离的悲酸泪, 又有踏青游玩
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
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
培养勇敢精神, 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 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17:46: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62374471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描写荒凉的景象的词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描写荒凉的景象的词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