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七下文言文预习之爱莲说-2021年寒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训练

更新时间:2023-05-21 14:44:16 阅读: 评论:0

儿童诗歌朗诵-带风的四字词语

专题08 七下文言文预习之爱莲说-2021年寒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训练
2023年5月21日发(作者:形容手巧的成语)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

专题08 七下文言文预习之爱莲说

爱莲说

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简介】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

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资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

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

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

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首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

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

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

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

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

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

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些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

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

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

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

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

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

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

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

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

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

得益彰。

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

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

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

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

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

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注释】

1)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

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

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之:的。(4)可爱:值得怜爱。(5)者:花。(6)甚:很,非常。(7)蕃:多。(8)自:自从。(9)李唐:指

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10)独:只,仅仅。(1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2)出:

长出。(13)淤(yū)泥:污泥。(14)染:沾染(污秽)。(15)濯(zhuó):洗涤。(16)清涟(lián):水

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17)妖:美丽而不端庄。(18)通:贯通;通透。(19)直:挺立的样子。(20)中通

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21)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

感到清雅。(23)益:更加。(24)清:清芬。(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26)植:树立。(27)可:只能。(28)亵玩:玩弄。(29)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30)焉:句末语气词,

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31)谓:认为。(32)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

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33)盛:广。(34)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35)者:……

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36)噫:感叹词,

相当于现在的”唉”。(37)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38)鲜(xiǎn):少。(39)闻:听说。(4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1)宜乎众矣:(爱

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42)宜乎:当然(应该)。(43)宜:当。(44)众:众多。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

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

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

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

!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

【练习】

一、基础练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清涟 不蔓 )不枝

)玩

2. 解释下列词语。

1)中通外直: 2)香远益清:

3)鲜: 4)蕃:

5)亭亭净植: 6)濯清涟而不妖:(

3. 填空。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比喻君子通达事

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

4.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B 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

C 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D 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5.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 ) (2)清涟而不妖( )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蕃() B 不蔓不枝(旁生枝茎)

C 亭亭净植(种植) D 陶后鲜有闻()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____________

(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三个字)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

逐流的高洁品质。

B 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

活态度的赞赏。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

C 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 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文章题目为“爱莲说”,文中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二)[2017·滨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周敦颐传(节选)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

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

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 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

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亭亭净植(竖立) B 有狱久不决(案件)

C 有囚法不当死(法律) D 将弃官去(离开)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之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而不愠

C 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杀人以媚人

D 委手版归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15.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莲”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

“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

点。

(三)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养竹记(节选)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

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

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

[] 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直以立身:凭着正直的本性可以立身。

⑤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⑥体:体悟。⑦虚受:虚心接受。⑧贞:坚贞。⑨之:代词,指竹子。

⑩实:充实。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香远益 (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3)陶后鲜有闻( ) (4)以树德( )

17.翻译下列语句。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竹似贤,何哉?

18.甲文从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

直、______、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

19.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

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兰说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

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

[] 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yūn)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祥瑞。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即善绘者以意取似( )

(3)莫能肖 ( ) (4)不可得而亲 ( )

21.《古代汉语词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的“逼”最恰当的

解释是( )

A 逼迫,胁迫 B 迫近,接近 C 狭窄 D 急迫,紧迫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体兼彩,而不极于 吾十有五而志于

B 纯以情韵胜 屠惧,投以

C 花之富贵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人舍然大喜

23.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 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 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 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

(2)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25.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爱莲说》和本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香味:莲——香远益清;兰——__________________

(2)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中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具有怎样的品性?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

【参考答案】

一、1. zhuó lián màn xiè xiǎn fán 2.1)(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2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3)少。(4)很多。 5)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6)经过

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3.1)《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谥号 2)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B

5.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二、(一)6(1)很,非常 (2) 7[解析] C “植”的意思是“竖立” 8(1)可以在远处观赏,

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啊。 (2)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9.通、直、植 10[解析] B 应是用

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 11.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洁品质。

(二)12.[解析] C “法”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依照法律”的意思。 13[解析] B A项,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代转运使王逵。B项,都是转折连词,但是。C项,介词,

凭借;连词,来。D项,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14(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论。 15.托物言志 和王逵争辩 富有才能 为官

正直(后三空意思对即可)

(三)16(1)更加 (2)认为 (3) (4)牢固 17(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

不旁生枝茎。 (2)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 18.生长环境 外形 香气 心空 19.表现手法:托物

言志(象征) 表达方式:议论。

(四)20(1)说出 (2)擅长 (3)相像,类似 (4)亲近 21B 22[解析] A A项,介词,在。B

项,介词,凭借;介词,拿。C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

代词,指兰花;代词,表指示,那。 23B 24(1)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贴近闻嗅品赏的。 (2)

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也不可以疏远。 25(1)氲氲无所 (2)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6.洁身自好、高洁。

走远-迈克尔波顿

专题08 七下文言文预习之爱莲说-2021年寒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训练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14:4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514561742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专题08 七下文言文预习之爱莲说-2021年寒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训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专题08 七下文言文预习之爱莲说-2021年寒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训练.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亭亭净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