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更新时间:2023-05-21 14:41:44 阅读: 评论:0

红男绿女的意思-迎国庆手抄报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2023年5月21日发(作者:乒乓球训练计划)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启蒙运动: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资

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

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

封建专制制度的。启蒙主义的体系的核心是理性。启蒙主义者把资产阶级的理性(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

原则)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永恒完美的理性王国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

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

有“后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过去文学作

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

象。如鲁宾孙、苏珊(《修女》、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

剧、哲理小说等。缺点: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代表作家有:菲尔丁、

伏尔泰、卢梭等。主要成就: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文学状况:

英国文学

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

义小说的诞生。鲁滨逊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形象。鲁滨孙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

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

世界的雄心。在他身上有着创造者和劳动者的品格,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精神。鲁

滨逊又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在他身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个人占有

观念和殖民主义占有欲。他一切冒险的目的都是为了发财,为了占有。鲁滨逊的形象体现了处于上升时期

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和事业心,表现了资产阶级开拓海外殖民地的勃勃壮。鲁滨孙的漂流表现了西方旅程

文学的传统。与荷马史诗《奥德赛》相比,两部作品的结局都一样,主人公都不安于“退隐,和平地了此

一生的祝福”,都重新出海漂游。不同的是,奥德修斯的整个漂流是从特洛伊战争中脱身重返家乡,鲁滨孙

却是从家乡出发,一直向海外航行。他向自然挑战并取得了胜利,恩格斯称他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汤姆·琼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

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儿童幻想剧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

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理查生——书信体小说《帕美拉》(英国第一部真正的现代小说;因其把家庭生活的细微方面带进了文学,

并且深入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斯泰恩(感伤主义小说家)——《感伤的旅行》

感伤主义:1 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反映了资产阶级中下层的感伤情绪。他

们在对“理性”社会表示失望的同时,转而崇尚感情,醉心人物感伤心理的描写,把感情看得高于理性。

在批判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同时对宗法社会表示留恋。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

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2 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3

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4.影响及歌德、卢梭与后来的意识流小说。4.喜用的体裁是哀歌、旅行

记和书信体小说。

二、法国文学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老实人》(戏剧)

狄德罗——《百科全书》《拉摩的侄儿》

卢梭(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新爱洛伊丝》(主题:反封建与树立新的道德规范;感情自由与追求美德,

对人文主义的思考;崇尚感情,歌颂自然)《爱弥儿》(法国第一部教育小说)《忏悔录》

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有罪的母亲》

哲理小说: 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作家借小说形式表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

具有鲜明的议论性、分析性和批判性。人物形象缺少鲜明的个性,具有纯理性的特点,成为作家哲学思想

的代言人。哲理小说包括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波斯人信札》(孟德斯鸠)《老

实人》(伏尔泰)对话体:《拉摩的侄儿》(狄德罗)教育小说:《爱弥儿》(卢梭)

百科全书派:围绕《百科全书》的编写而形成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群体。《百科全书》最初由狄德罗和达朗贝

共同主编,后达朗贝退出,则由狄德罗一人主编。编成35卷,历时二十余年。《百科全书》既是知识的宝

库,又是宣传启蒙思想的战斗武器。为其撰稿的人都是当时最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如伏尔泰、卢梭、

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在哲学和政治主张上虽不尽一致,但都是反封建、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

提倡自由思想和科学精神。

正剧(严肃的喜剧)严肃剧亦称市民剧,即今日所称的正剧,它是现代话剧的祖宗。世纪由法国狄德罗首创。

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

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19世纪的易卜生、果戈理、肖伯纳等

人的“问题剧”脱胎于严肃剧。

德国文学

莱辛主要贡献:一 美学理论:《拉奥孔》探讨诗与画的界限。 戏剧理论:《汉堡剧评》 戏剧贡献:

《明娜巴尔赫姆》(喜剧代表作)

席勒《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剧本始终贯穿反暴政、争自由的主题)歌德《普罗米

修斯》《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篇书信体小说)《浮士德》浮士德一生,大体表现为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

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五个阶段。

狂飙突进运动:1.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在德国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这一

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2一大批文学青年,强烈要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强

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其理论家是赫尔德尔,主将是青年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

勒的《阴谋与爱情》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作品。

分析比较题: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1 18世纪英、法、德都是启蒙文学成就最高。2 都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实现服务。属

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3都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歌颂。

不同之处:1英国:18世纪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

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成就现实主义小说。

2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

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为大革命造舆论,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特别丰富。主要成就:正

剧、哲理小说 3德国:18世纪的德国还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

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爆发了狂飙突击运动。

歌德(17491832) (德国) 歌德: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德国古典主义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诗剧片段:《普

罗米修斯》 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篇书信体小说)诗剧:《浮士德》的部分初稿。

哥特小说:哥特小说是18世纪后期出现的长篇小说的一个新变体。它是对理性主义的一个反动,因为理性

主义不能对现实生活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哥特小说以中世纪为背景,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城堡中的神

秘故事和谋杀事件。故事充满神秘、恐怖、鬼怪和骇人听闻的超自然事件。哥特小说由华尔蒲尔首创,得

名于他的同名小说《奥脱浪图城堡——一个哥特式故事》

第二节 歌德

歌德在德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歌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与德国唯心主义

的哲学,都是德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典时期的辉煌成就。歌德之于德国有如莎士比亚之于英国,他的《浮

士德》是德国人的“世俗的圣经”,人们甚至还把德国的古典时期直接称作“歌德时代”

为什么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影响的作品。

1.《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

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是,围绕着他的社会却充满着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

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地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

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维特与社会的冲突,具有反封建的意义。通过维特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

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它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

的反响,形成了一阵维特热,而且很快就流传到欧洲各国,成为第一部发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

2.小说中维特的形象也有它消极的一面。他并不想进行社会改革,只要求个性的自由抒发;他与封建社会格

格不入,然而只停留于孤独的感伤和愤慨中,乃至最后悲观自杀。这些都反映了狂飙突进运动本身的弱点,

在当时,莱辛就曾指出维特的性格过于软弱。维特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

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他自杀。

《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和欧洲的社

会现实为背景。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概括了资产

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满现实、极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的全部过程。

浮士德精神:浮士德首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但是,浮士德在赌赛中取胜,以及灵魂的得救,主要是由于

他的不懈奋斗的精神。而这也是天主在“天堂里的序幕”里所预见到的这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探

索的精神,就是所谓的浮士德精神。

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

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

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

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

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

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

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

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

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

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浮士德的探索意义:①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他的一生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基本历程,反映了作者对人

类命运和前途的哲学思考;②从欧洲资产阶级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通过他的一生,作者总结了文艺复兴

以来三百年间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历史——从挣脱中世纪经验哲学的桎梏、追求个性解放,与王权妥协,

个性全面发展的古典美的憧憬,直到在改造自然的伟大实践中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 1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

的启蒙思想。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

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

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

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

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感性的对比;

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

性格特征更为鲜明。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

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

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靡非斯特的形象:①从哲学意义上讲,他首先是否定精神的体现,他非善非恶,亦善亦恶,是浮士德的对

立面,具有作恶造善的作用。在浮士德的探索过程中,他客观上起着激励和推动的作用。②从现实意义上

讲,他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又一翼,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野心家、极端利己主义者某

些特征。

浮士德和梅菲斯特的辨证关系:歌德对浮士德形象的描写,是以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辨证关系为基础的。

1.浮士德不断地寻求真、善、美,体现了肯定的精神。2. 梅菲斯特只是向诱惑,体现了否定的精神,是恶

的代表,正如他自己说的,“你们所谓罪过啊,破坏啊,简言之,被称作恶的一切,正是我的本质特征”

3.但对于浮士德来说,梅菲斯特的恶在客观上却起着引导浮士德最终找到人生真谛的作用,促成了浮士德的

向善,还是借用梅菲斯特自己的话来说,“老想作恶总是把善促成,我便是这种力量的一部分。

内部经济-机动车违章查询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14:4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513041742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外国文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