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心理学中的笔迹分析知识
简单的说,图画心理学是依据绘画者所绘图像,从线条、大小等诸多角度去分
析绘画者的心理。图画心理学经常通过让受测者画一个家庭、画树、屋树人、自由
绘画等方式,来考察绘画者的人际关系、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其基本理论有三个:
第一,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第二,图
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人们队图画的防御
心理比较低;第三,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画图
的过程中,人们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或相反)。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在此不用多言,具体可以参见《汉字心理
学》《汉字体态论》等著作),图画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基本能适用于汉字,本文
主要是借鉴图画心理学的分析层次来进行笔迹分析。
图画心理学至少从三个层次来分析一幅图画:一是从整体上去分析,包括画面
大小、笔画力度、构图/颜色等;二是从画的过程去分析,包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是否有涂擦,花了多长时间等;三是从画的内容上去分析。前两者的分析适用于所有
的图画。本文主要是分析第一个层次分析方法在笔迹分析中的适用性。
画面大小
图画心理学认为,图画面积的大小和作画者的自我评价有关,如果画面非常大,
有可能表示以下几种含义:有可能是一种攻击性倾向;有可能因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
出的外在的防御机制;表现出情绪化、躁动的倾向。如果画面非常小,则表现出对自
我评价较低,或者是表现出拘谨、胆怯和害羞的倾向,或者是可能缺乏安全感、情绪
低落,或者是表现出绘画者可能有退缩的倾向。画面在纸的上方且比较小时,表现出
绘画者心理能量较低。
我们都知道,在笔迹分析中,字的大小也是与自我评价相关的,尤其是正文和签
名放在一起时候进行比较分析,一般来说,正文反映的是书写者的社会评价,而签名
反映的是书写者的自我评价,如果签名比正文大很多,表示书写者自我评价较高,自
我意识强等特点,相反,则表示书写者害羞自卑、自信不足等特
点。
在笔迹分析中,如果字很大,则表现出书写者多有雄心壮志,不拘小节,崇尚自
由,兴趣广泛,视野开阔,喜欢社交和表现自己,行动欲较强,但是缺乏精益求精的精
神等等。这是一般情况,也是大多数笔迹分析爱好者关注的东西。但是如果字体很
大,线条颤抖,并且线条有被刻意拉伸的现象,则是心理补偿在起作用,这样的笔迹往
往暴露出书写者内心的无力感和对外的防御心理。
需要提醒的是,在笔迹分析中,单纯分析字体的大小很有可能会出差错,需要与
其他的笔迹特征结合起来,尤其是笔压。
如果一份笔迹上方的空白过小,说明书写者知识缺乏,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或者
是有一种寻求保护的心理(这种情况在儿童笔迹中较多见)。这也是与图画心理学中
的结论相吻合的。
画面位置
如果画面处于纸的中间,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它代表了一种安全感。但是
也有人说如果处于正中央,可能表示没有安全感,且在人际关系中比较固执。如果处
于纸的上部,表明绘画者高层次的抱负,会努力达到目标,也可能代表一种乐观,有时
是一种不合理的乐观。如果处于纸的下部,表明没有安全感,代表一种匮乏感,表示
书写者情绪低落倾向或悲观主义倾向。如果处于纸的边缘或者是最下部,表明绘画
者没有安全感或者是缺乏自信,需要外部支持,悲观,依赖他人,害怕独立,或者是逃
避尝试新的东西,或者沉迷在幻想中。
画面位置对应在笔迹分析中,也就是一幅笔迹在纸面上的位置,这是绝大多数
笔迹分析爱好者或者是专家忽略的、不引起重视的方面。其实这能够揭示出很多的
隐含意义。比如在赵庆梅女士《笔迹分析与测试》一书中提到,纸面上方的空白表
示书写者对社会习惯、风俗、权力机关等的尊重,而我们平时的书写都要求留有
“天头地脚”,天头地脚不单单是为了保持美观,也是读书人写批注的地方。如果一
个人天头地脚都不留,这说明书写者不能停止行动或者是在寻找一种安全感,也说明
书写者对社会风俗和他人的不尊重。
从物理学上来说,重心越低,物体就越能够保持稳定,这也能反映在图画心理学
和笔迹分析中,整幅笔迹如果在纸面的下部,这说明书写者在寻找一种稳定感,当然,
这表明了其内心的不安全感,以及一种逃避现状的心理。
我们大多数人分析笔迹,都是过于注重笔迹的个别特征,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坏
事,也能揭示出书写者的很多特征,然而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我们尝
试着将整幅笔迹看成是一幅画,从整体的角度,甚至以欣赏书法、山水画的方式去观
察一幅笔迹呢?
用笔力度
有力的笔触表示绘画者思维敏捷,自信,果断。如果特别用力,可能代表自信,
有能量,有信心,也有可能代表神经绷紧,代表攻击性或脾气暴躁,或者是代表器质性
病变,如脑炎、癫痫等。轻微力度可能代表犹豫不决,畏缩,害怕,没有安全感,或者
是不能适应环境,以及低能量水平。而断续的、弯曲的笔触表示了绘画者的犹豫不
决,依赖和情绪化倾向,或者是柔弱和顺从。
在笔迹分析中,笔压也就是图画心理学中的用笔力度,往往最能反映出书写者
的能量水平的高低。笔压重表述心理能量高,从书写者身上体现出来,便是思维敏捷,
自信和果断,但是如果特别用力,也就是说心理能量很高却缺乏畅通的疏通渠道,心
理能量得不到正常的宣泄,则会形成负面的特征,如攻击性,脾气暴躁。我们只需要
知道,如果人的内心能量能得到正常的流泻,那么表现出来的多是正面的特征,如果
得不到正常的流泻,负面特征的表达多伴有笔迹线条中的颤抖。
笔压的轻微表明书写者内心能量较低,这表明书写者内心活动无法得到足够的
能量支持,表现出来也就使没有安全感、犹豫不决、适应能力不强、顺从等特征。
我们在笔迹分析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宣泄出来的能量
所造成的后果。
在笔迹生理分析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笔压过重,则有可能说明书写者
的器质性病变,如笔压过重,笔迹中上部粘连,则书写者很有可能患有脑炎,或者是容
易中风。
线条特征
线条是图画的基本元素,不同的线条传递着不同的信息。长的线条表示绘画者
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有时会压抑自己,短而断续的线条表示冲动性,而强
调横向线条表示无力和害怕,自我保护倾向或者是女性化,强调竖向
线条代表自信和果断,强调曲线可能代表厌恶常规,线条过于僵硬代表固执或
攻击性倾向,不断改变笔触的方向代表缺乏安全感。
笔迹分析中,线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线条也是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有
光滑的线条,有弹性的线条,有粗糙的线条,有颤抖的线条,等等等等,甚至徐庆元先
生创立了“线条触觉理论”,主要从线条去分析人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关于线
条的阐述,大家可以去查阅徐庆元的《笔迹线条的触觉心理》(贵州省新闻出版局),
或者是其他相关书籍。在这里,我主要想对线条的方向性作一点说明。
图画心理学中认为强调横向线条表示无力和害怕,而我们都知道,横在所有的
笔画是最能表示和维持稳定的,如果过于强调这一种笔画,自然说明书写者内心对于
稳定的追求和内心的不稳定感,或者是保守的倾向。在刘兆钟先生的《笔迹探秘》
中,在谈到“通篇横向笔画明显”时,认为这种特征表示书写者“有恒心和毅力,情
绪较为稳定,处事不惊。遵循着固定的模式,很少有独特的见解。虽然求稳怕乱,但
在一些问题上仍有些莽撞。”如果过于强调竖向的笔画,则表示个性刚直,有正义感,
有主见。反应机敏,精于某种技艺,思维存在惯性定式,生活情绪单调,适应能力弱。
如果线条多曲线,且柔弱无力,图画心理学中说表示绘画者厌恶常规,而笔迹中
如果遇见这样的线条,则说明书写者在性别认证上存在问题,往往会有一个强势的母
亲。
此外,无论是什么方向的线条,只要线条过长,或者是很僵硬,则反映出书写者
的固执与不够灵活,甚至是攻击性倾向。李中滢先生的《重塑心灵》一书在提及
NLP的十二条前提假设时说:“灵活亦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
态度会越强硬。”换句话说,越是固执的人,他的自信就越不足,他就会固守于某种
模式,害怕改变,在被逼迫改变时,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13:38: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474821715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图画心理学中的笔迹分析知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图画心理学中的笔迹分析知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