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松树》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

更新时间:2023-05-21 12:01:09 阅读: 评论:0

晚托班-描写星星的句子

《学画松树》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
2023年5月21日发(作者:网站营销策略)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本课为五年级下册“中国画写意画法”小单

元中的第三课。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水墨画的工具、材料的特性有了比较直观的体验

与感受,尤其是对用笔、用墨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具备了进一步表现中国水墨画的能力。

本课教材精选了两幅国画名家描绘松树的作品(一幅为清代“扬州八怪” 之首的金农的

《百木之长》,另一幅为现代画家胡也佛的《迎客松》),以及一幅黄山迎客松的摄影作品。

其中,两幅国画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的松树形态特征:金农的《百木之长》主要表

现松树的苍劲屈曲、姿态优美的感觉,而胡也佛的《迎客松》表现的是松树在贫瘠的山石缝

中生长得坚韧、挺拔、舒展的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和精神象征,结合墨色变化、用笔方法学画松树。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如何用笔墨表现松树的枝干、松针等特点,尝试运用笔墨,

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3.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用水墨表现出的松树的美。

教学重点

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教学难点

巧妙地运用墨色变化和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宣、毛笔、墨汁、调色盘、中国画颜料等。

学生准备:生宣、毛笔、墨汁、调色盘、中国画颜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设情境

1.出示并请学生诵读南朝范云的《咏寒松》诗:“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

节,负雪见贞心。

2.交流诗意并点题,引导学生围绕松树的寓意展开议题:松树是我们民族的吉祥树,

1 / 2

是常青不老的象征,因此成为我国古今文人与画家喜欢的创作题材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用水墨的表现方法画松树。

3.板书课题(第11 学画松树)

【设计意图】古代赞松诗词导入,感受松树高尚品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索阶段

1欣赏一组松树摄影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松树的形态特征:挺拔型与虬曲型,并从图片

中探究“树分四歧”的特点。

2.欣赏松针摄影图片,了解松针的基本组成:圆形、扇形、马尾形等。

3.对比欣赏:出示摄影作品《迎客松》的图片,与胡也佛的国画作品《迎客松》进行对

比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画家是如何描绘松树枝干形态及体现。

4.欣赏金农的《百木之长》,观察画家表现松树的用笔、用墨方法。

【设计意图】了解松树特点,对比国画作品,掌握松树画法,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和

魅力。

三、 术实践

1.欣赏作品。

2.示范与实践

1)临摹教材中关于松树枝干及松针的画法,提醒学生用中锋干笔,表现枝干,松针

的运笔方向有向心和离心两种,组织松针的方法为“品”字形结构。

2)教师示范整棵松树的表现方法(含画题与落款),学生进行第二次练习。

3.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艺术实践,掌握国画松树的绘画的技法,完成创作。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

2.看看运用了哪些松针的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去点评他人的作品,目的是让学生们在点评前去仔细观察别人的

作品,点评时发现别人的优缺点,点评后能再一次地进行创作想象。

四、

历代山水画家对松树的画法表现得非常生动,把松树的挺拔、苍劲的气魄表现的极为充

分,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除了要认真临摹他们的作品外,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观

察、体会,不断探索出松树的其它画法。

2 / 2

期中考试后的感受-钻山洞教案

《学画松树》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12:01: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416691714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学画松树》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学画松树》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pdf

上一篇:常见字读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画松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