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诗——诗意的时间生活
作者:董德英
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第1期
摘 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时间生活发现,许多诗歌将古人的时间生活诗意传承,其
中《咏廿四气诗》将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特征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在每一节气诗中将天时、物候
与古人应时进行的仪式、信仰、生产与生活融入诗意生活表达,应时而生、顺时而动,体现了
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节气与节时来调适生产与生活。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节气诗 物候 时间生活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
四节气歌》 唱出了中国人特有的诗意生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时间智慧发明,一首首二十四节气诗承载了中华民族诗意的生活
记忆,也使这种时间生活诗意地传承。人们用诗歌的形式,吟咏节气,歌唱对自然与宇宙的认
识和实践。
二十四节气诗有单个吟咏节气的,如吟诵立春、春雨、清明、立秋、冬至等,在中国诗篇
中出现较早,也较为多见。古人还将二十四节气名一起嵌入诗歌中,创作出一首首时间生活赞
歌,如唐代敦煌文献中发现的两种咏二十四节气的抄本,文字基本相同。其中一题为《卢相公
咏廿四气诗》( 伯二六二四边卷) 较为完整;一题为“元相公撰”(斯三八八○卷),卷首
残缺,卷末题“甲辰年夏日上旬写记,元相公撰,李庆君书”。元相公、卢相公不详,有人据
斯三八八○卷背的“大顺元年十一月廿七日张记”题记,来确定卷末的“元相公”即元稹。陈
尚君《全唐诗补编》( 中) 将《咏廿四气诗》 收于元稹诗末,并加按语“至其作者,二书有
异。元相公可确定为元稹,卢相公不详为谁。究为谁作,今已难甄别,亦有可能元、卢二人皆
为依托之名”。本文主要依据陈本,从《咏廿四气诗》描绘的二十四节气物候特征,去窥探古
人充满诗意的时间生活。
立春正月节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冰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万
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重要的节气之一。立春始“ 万物含
新意”。古籍《群芳谱》释“: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律吕”,古人认为音律与
节令有关;星辰一年一周转,霜每年遇寒而降,故“星霜”指“年岁”。中国将立春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立春过后东风送暖,气温、日照、降雨都
开始增多,冰水始溶,鱼跃水面游动,蛰虫复醒,柳絮含芳。皇宫和民间都有许多庆贺立春的
习俗。
雨水正月中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祭鱼盈浦屿,归雁□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
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继续奏响春天的乐章,《月令七十二
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
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古代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
水洗出了春容春貌,呈现“草色遥看近却无”“花色影重重”的淡淡春景。雨水对农时来说尤
为重要,五代齐己《野步》诗有“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句,即言其事。
惊蛰二月节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11:52: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411761714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十四节气诗——诗意的时间生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十四节气诗——诗意的时间生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