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月 第38卷
F HENAN O
NoRMAL UNIVER瞰TY
V01.38 No.1 JOURNAL
Jan.2011
钱志熙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摘要:齐粱陈隋时期诗坛上存在着古今两种体制的情况,这种古今体分流是唐代古近体分流的前期形态。诗歌
体制上的古今分流现象,晋宋诗歌中已经有所表现,在齐梁诗坛上变得更加突出了,并且有了新的内涵,即齐梁声
律俳偶、绮靡咏物之体为今体,而汉魏、晋宋之体为古体。在绮艳体中也存在着古体与近体的问题,其中“古意”一
类为古体的核心,其创作的基本宗旨在于拟古,可以说是唐代陈子昂、张九龄、李白等人创作古风体的前驱。
关键
词:齐梁陈隋诗坛;古体;今体;古今体分流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一2359(2011)01一0141一07
作者简介:钱志熙(1960一),男,浙江乐清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诗学与诗歌史的研
究。
齐梁迄于初唐的诗坛,诗歌史发展的一个主要的脉络, 从齐梁陈隋诗坛上带有复古倾向的一派中导出的。但齐梁
就是从水明声律体到定型的近体的发展过程。近体定型的 陈隋时期沿承晋宋古体、管窥汉魏古体的_派,对初盛唐复
结果,不仅促使了近体诗艺术的成熟,而且也直接导致r唐
古诗学还是有启迪与先驱的意义的。我们知道,在文学主
张 的表述中,当事人在交代他们的文学主张、文学渊源时,
诗中古体与近体的分流。胡应麟在论到初盛唐之际五言律
常常 体成熟时,说这个时候是“新制迭出,古体攸分,实词章改变
将一些当代自然存在的、次要的因素忽略掉。唐代复古
派在
之大机,气运推迁之一会也’,L1]”,指的就是这种古近体分流
交代他们与诗歌传统的关系的时候就是这样,他们特
别地侧
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观看,从齐梁到初唐沿袭陈隋诗风的
重诗骚与汉魏的传统对他们的作用,而对齐粱陈隋时
沿袭 旧体、带有复占倾向的那些诗人们的影响则给予J,期
这一段诗歌史,可以说还是占体与近体融而未分的一种状
略。这 忽
种忽略在作家那里是允许的,但文学史研究者却有责任将其
态。但是,这样说决不可理解为从齐梁到初唐,诗坛上只有
重新钩沉出来。本篇研究齐梁陈隋诗坛古今体分流现象,即
从永明声律体向近体的一个发展方向,更不能说在这个发展
是抱着这样的意图。
阶段中,诗歌体制方面不存在任何的古今新旧的问题。事实
上,说此时古体与近体融而未分,只是相对于唐诗中古体、近 体界域分明的情况而言。
其实在齐梁陈隋诗歌体制的内部,
诗歌体制与风格(简称诗体)的古今的问题,是中古文人
同样存在着新旧体的问题。这个时期虽然主流的诗风是讲
究声律、俳偶与咏物,绮艳的新体,但是以元嘉体为中心的晋
诗艺术系统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古文人诗主要有五
宋体仍然在使用,Ifii汉魏诗歌的经典价值,虽然从整体上看
言诗与乐府诗两类。其渊源都出于汉乐府,而且魏晋南北朝
未被发现,但管中窥豹式模拟汉魏的作风创作现象,仍有不
乐府诗的主要体制也是五言[z]。汉末迄建安的文人诗,其基
少。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齐梁陈隋诗坛的古今体分流现象。
本的性质仍为音乐歌辞。邺下曹植,刘桢等人的五言诗才开
它是唐诗古近体分流的前面一个环节。某种意义说,不仅唐
始摆脱音乐的母体,形成以修辞为尚、内容上主要表现个体
诗的近体是从齐梁声律体发展出来的,甚至唐诗的古体与部 的思想感情倾向,自此至西晋太康、元康及刘宋元嘉等代,都
分的歌行体,与齐梁陈隋诗坛上的倾向于晋宋体、模拟汉魏
是沿着这个倾向发展的。其结果是形成与以音乐为母体的
体的一派,也有渊源的关系。我们这样说,决非没有充分地
汉魏诗歌在体制与风格上完全不同的晋宋文人诗的风格。
认识到,陈子昂到李白的复古诗学是一个新的起点,并不是
明代许学夷曾经从修辞的角度论述晋宋体与汉魏体的不同:
收稿日期:2010-10—21
第1期
论齐梁陈隋时期诗坛的古今分流现象
万方数据
建安五言,再流而为太康。然建安体虽渐入敷叙,语虽渐入 “
且有了新的内涵。即齐梁声律俳偶、绮靡咏物之体为今体,
结,犹有浑成之气。至陆士衡诸公,风气始漓,其习渐移, 构
而汉魏、晋宋之体为古体。其中晋宋之体,则是齐梁体的主
故其体渐俳偶,语渐雕刻,而古体遂淆矣。此五言之再变。
要的革新对象。钟嵘《诗品序》在批评其当代风气时说t“次
下流至谢灵运诸公五言。叽3】近人郝立权也曾综论陆诗修辞 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胱今古独
艺术上相对于汉魏的变化:“考其体变,盖有三焉:两京以来, 步。”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认为他们发现的“浮声”、。切
文咏迭兴。贞臣黄鹄之制,降将河梁之篇,并缘性致情,不为 响”、“低昂互节”的写作技巧为骚人以来未睹之秘,“张、蔡、
藻绩。下逮曹王,偶意渐发。兹则事资复对,不尚单行。命 曹、王,曾无先觉f潘、陆、颜、谢,去之弥远”。钟嵘所说的。笑
笔裁篇,贵于偶合。导齐梁之先路,绾两晋之枢机:此其一
曹刘为古拙”,也许正是针对上述沈约等人这一类言论的。
也。汉魏之顷,敷辞贵朴,假彼吟唱,写兹性灵。安雅为宗,
两者的倾向虽然不同,但都说明当时的诗歌刨作中的确存在
比兴是尚。兹则联字合趣,契机入巧,申歌西路,则照景同
着古今体的问题。晋宋体相对汉魏体的变化,主要还是在修
眠,安寝北堂,则瑶蟾入握:此其二也。书称言志,礼戒雷同,
凡厥咏歌,必由己出。兹则轨范曩篇,调辞务似。神理无殊,
支体必合。摹拟之途既开,附会之辞屡见:此其三也。”“3郝
氏所说的这三个变化,其实正概括了晋宋体的特点。
相对于汉魏体而言,晋宋体可以说是一种今体。而另一
面,在诗体逐代新变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以汉魏体为学
习、模拟对象的创作思想及实践的诗学倾向。以诗人而论,
左思、陶渊明、鲍照就较多接受了汉魏诗歌的体制与风格。
晋宋诗人的各类拟古诗、拟乐府的写作,则是这一诗学倾向
最直观的表现。最先尝试拟古之作的,是陆机的《拟古诗十
二首》,所拟的对象是《古诗十九首》。陶渊明的《拟古诗》9
首,则是以《古诗十九首》及其他汉魏的比兴言志之体为模拟
对象的。虽然两家的拟古在内涵完全不同,陆用的是袭其意
而不师其辞的方法,陶则是重在精神的继承而不以辞句模拟
为事,但标榜拟古的基本做法是相同的,而在诗体的运用上
都程度不同地带有模拟汉魏体的倾向。在刘宋元嘉时期的
诗歌创作中,拟古、拟乐府的创作更是蔚为风气,但这个时期
模拟的对象,有汉魏,也有西晋,如谢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
集》是模拟建安时期邺下诗体,其拟乐府虽用汉魏旧题,但在
主题与语言风格上却是拟陆机的乐府诗;谢惠连的乐府诗也
是杂拟魏晋曹丕,陆机各家的,可以说已经祧移了汉乐府的
祖祢地位。鲍照的拟古诗、拟乐府,情况比较复杂,虽然也受
到两晋乐府的影响,但总体上是以汉魏风格为学习对象的。
其他诗人拟古诗也有类似的情况,如刘铄的《拟古诗》,模拟
的对象虽然是《古诗十九首》,但又运用了陆机的师其意而变
化其辞的模拟方法,并且语言风格也受到陆机的影响。
从上述情况可见,诗体的今古之变,在晋宋诗人那电就 已
存在。它基本内涵是汉魏为古体,特点是结体散直、风格
自然;晋宋流行的以潘、陆、颜、谢的诗歌为今体,特点是俳偶
雕刻。这是诗歌脱离音乐后在艺术性质与功能的不可避免
的变化,尤其是如偶对、人工化的声韵、隶事这几项在音乐的
歌诗艺术中并不占主要地位的艺术要素,但在脱离音乐的文
人诗艺术中显得越来越突出,其发展也是可以说是直线式
的①。从这个意义上说,晋宋诗人拟古诗、拟乐府的实质,正
是文人诗作者对音乐的歌诗艺术的模拟。这种模拟的内在
动机,正在于诗歌脱离音乐后日趋修辞化、人工化的倾向的
纠正。 的代表作。但他的五言长篇,仍然多取晋宋的体制,其《游山
古今体分流的现象,在齐梁诗坛上变得更加突出了,并
142
万方数据
辞的方面形成一种俳偶雕藻的风格,但在体裁上,与汉魏还
是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齐梁体相对于晋宋体,则是体制上
的一种变化。永明体则不仅因声律的使用而迥异于此前的
晋宋诗体,而且因使用声律而引起的语言艺术上的种种精巧
的表现,使得诗歌在整体都表现出全新的风貌。同时,典 方化
型的永明体,不仅使用声律与偶对,而且诗歌的篇幅趋于短
小,并且渐呈固定化的趋势【5]。这时再来看汉魏晋人的诗,
就觉得它们的体制已经过时,归之于古的范畴,于是古今体
分流的问题就在诗歌创作与批评中变得突出起来了。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评论文献,就是《南史·何逊传》载范云评
何逊诗的几句话:“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贝Ij伤俗,其能含清
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这里所说的“中今古”即古体与今
体之间取得调适。这里清浊,主要是指律调来说。清是指新
体的律调谐婉,浊则是指古体的不尚声律,其中的晋宋体表
现于节奏疏缓的特点。但范云这里,“浊”是指一种古典的风
格,不含贬义。“今”指齐梁时期流行的新体,“古”则是指晋
宋古诗,也包括汉魏之体。从这里可以看出,以汉魏晋宋五
言诗为古体的体制观念,在齐梁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唐诗中
古体与近体的分流直接导源于此。
齐梁诗不仅在批评的意识上开始形成古体、今体的观
念,而且在实际的创作中。也初步表现出古今两体分流的现
象。沈约的拟古乐府,其中拟相和歌辞、杂曲歌辞的如《日出
东南隅行》、《昭君辞》、《长歌行》两首、《君子行》、《从军行》、
《豫章行》、《相逢行路间》,《江蓠生幽渚》等十余首,是用魏晋
拟乐府体来写的,以陆机,谢灵运为模范的,篇体较长,修辞
奥衍,节奏重滞。其赋鼓吹曲名的《芳树》、《临高台》、《有所
思》,赋横吹曲名的《洛阳道》,还有《携手曲》、《夜夜曲》、《永
明乐》等一批新声杂曲,则是用齐梁新体,篇体短小,缘以声
律,修辞以清新谐婉为体。但沈约的这两类风格上有古今之
不同的乐府诗。前一类很可能是在他还没有与谢胱、王融等
人创制永明体之前时写作的,后一类则创制永明体的新成
果。两者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出沈约从晋宋古体走向齐梁新
体的转变道路。在谢跳的创作中,其短篇多用声律,风格也
比较轻绮新巧,尤其是像《隋王鼓吹曲十首》、《永明乐十首》
这类的使用声律体制的配乐的新雅歌诗,正是所谓的永明体
①参见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版,第261--285页。
诗》、《游敬亭山诗》等篇,正是用谢灵运体制的结果,而创作 仗方法。出于陆机、谢灵运,但它在修辞上,趋于轻巧流畅,是
间,则是在尝试了永明体之后。可以说,谢腿在与王(融)、 时
齐梁体的修辞风格.何逊还尝试了模仿汉魏体的创作,他的
沈(约)、周(颐)、范(云)等人尝试新体后,在体制与风格两方
乐府诗《门有车马客》、《学古赠丘永嘉征还诗》、《拟青青河畔
面,其实又自觉地学习元嘉三大家的体制与风格。值得注意 草》、《学古诗三首》则在题材与表现的方法上,都用了汉魏诗
的是,谢氏能于古质凝重的晋宋风格中,杂以齐诗之英秀,这 体,当然,正如当时学汉魏体的五言诗与乐府诗都无法排除
其实 正是唐人五古风格之先声。如《怀故人诗》:
绮丽的修辞一样。何逊的这些学汉魏体的诗歌,也加进了晋
芳洲有杜若,可以赠佳期。望望忽超远,何由见所
宋雕藻与齐梁的绮艳两种作风。但是,这些诗句法上仍相当 思。行
行未千里,山川已问之。离居方岁月。故人不在 程度地继承了汉魏五言结体散直的体制。如《拟青青河畔草
兹。清风动帘夜,孤月照窗时。安得同携手,酌酒赋新 转韵体为人作其人识节工歌诗》:
诗。① 春团(一作兰)日应好,折花望远道。秋夜苦复长,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 抱枕向空床。吹台下促节,不言于此别。歌筵掩团扇,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 何时一相见。弦绝犹依轸,叶落才下枝。即此虽云别,
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 趣。赏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
姿,终隐南山 这种转韵之体,也是齐梁诗的一种,它的渊源出于汉魏乐府,
雾。
上一首汲取《古诗十九首》中《涉江采芙蓉》及《明月何皎皎》
意境,复古的意趣很浓。这种加入了齐梁诗风华的古风, 的
是唐人古风的直接学习对象。下一首写生的感觉很强,与 影响。从这上面所分析的这些情况来看,范云评价何逊的 也
时一般的声律、隶事见长的作风也是异趣的,其渊源自然 当
自元嘉体。谢胱、沈约长篇的纪事、言志、酬赠、雅颂的五 言诗,其基本体制出
然是属于晋宋体的,只是采用了一些声 除了何逊之外,诗人风格趋向于古质的,还有吴均、刘孝 仍
谐婉、体物浏亮的作法,比较元嘉体,减少了滞重奥衍之 绰等人,《梁书·吴均传》称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学 律
,正是范云所说“含清浊,中古今”的一种体制。可见,在 之,谓为‘吴均体”,可见齐梁诗坛上的确存在着古、今体分 气
、沈等人的创作中,是存在着古今两体相济的诗学策略的。 流的现象。而吴均追求“清拔有古气”,其动机正是出于对于 谢
果以唐诗古、近体的标准来看,这一类的诗正是后来唐人 时俗之体的不满。吴均虽在篇体上多用轻短的篇幅,但其诗 如
体的先声。在实际的体制与写作方法上,也是唐人古体的 多用比兴,重寓意,风格上慷慨尚气,与并时徒以咏物绮靡见 古
要学习对象。李白、杜甫的写山水、纪行的一类五古,就有 长,缺乏寓意的诗风不同。如其古题乐府《战城南》: 直接渊源重
前有浊樽酒,忧思乱纷纷。小来重意气,学剑不成 于大、小谢的。
典型的永明体,是指篇体轻短、通篇使用“前有浮声,后 文。忽值胡关静,匈奴遂两分。天山已半出,龙城无片
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莺悉异”这一永 明声律技术来创作的诗须
。这是唐诗近体的前身,其在齐 又如《胡无人行》: 代,尚属初试。梁代重要诗人何逊的诗歌
,虽部分地采用这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铁 歌
新体,但其主要的体制,仍为源自晋宋的长篇的五言诗。 种
逊的诗歌,正如上引范云之评,能够“含清浊,中古今”,正 是指其不纯用齐梁声律谐婉之体,而是兼取晋宋何
至汉魏体 像这样的诗,并非属于永明体,而是学习汉魏慷慨悲哀之体 乃
讲声律的体制。这种看法,反映出作为永明体创制者之一 的结果。在吴均之前,对沈约声律之说提出过质疑的陆厥, 不
范云,也并不是走纯用声律的一路。这与上述谢胱不纯用 的
律体的诗学观点是一致的。可见永明诗人虽然创制了永 声
新体,但并不简单地放弃晋宋旧体。唐宋古、近兼用的诗 紧促,一方面改宋诗迂缓之调,另一方面与永明体声律的谐 明
取向,在谢胱、范云与何逊那里已经表现出来了。何逊最 学
用的诗体,是纪事、抒怀、写景三结合长篇五言,其句法也 常
兼用元嘉体与永明体的,可以说是一种清新与奥衍相杂的 是
《汉书·艺文志》中的歌诗名目,写法是用永明诗人的赋题 诗风。如《赠诸游旧诗》:
弱探不能植,薄伎竞无依。浅智终已矣,令名安可 法,但在风格上却与沈约等人不同,是有意识地学习汉魏的
希。扰扰从役倦,屑屑身事微。少壮轻岁月,迟暮惜光 体现。吴均正是继承了陆厥这一种作风。他们对唐代诗歌
辉。一途今未是,万绪昨已非。新知虽已乐,旧爱尽暌
违。望乡空引领,极目泪沾衣。旅客长憔悴,春物自芳
菲。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
归。
此诗前面七联的对仗方式,都是两句写一意,意思密迩的对
万方数据
方我未成离。
与并时的声律体是不同的。何逊之诗,部分地采用了永明声
律,但结体基本上还是晋宋型的¨],能将元嘉体与永明体两
种风格、体制参合在一起,对后来唐人的古体创作有一定的
中古今”,正说明了何逊本人自觉地采用的一种调合晋宋体 “
与齐梁体,甚至追溯汉魏体的诗学取向。
云。汉世平如此,何用李将军。
黠羌。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男儿不惜死,破胆与
君尝。
史家说他“体甚新变”⑦,这正是与吴均接近的一种情况。陆
厥的体制多模拟歌诗,表现在句法、节奏上,多用仄韵,节奏
婉作风也是异趣的,其实是学习汉魏歌诗的风格。他的拟作
如《蒲阪行》、《南郡歌》、《邯郸歌》、《左翊歌》、《京兆歌》、《李
夫人及贵人歌》、《中山王孺子妾歌》、《临江王节士歌》,采用
①参见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
1983年版,以下齐粱陈隋诗人的作品均参阅此本。
⑦参见萧子显《南齐书',卷52,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
897页。
·143·
是有影响的,如李贺乐府歌诗之探寻前事,用的正是陆厥的 大夫猎艳生活写生的作品,如沈约的《六忆诗》写与情人幽会
法,吴均的上述诗歌,在意境上对唐人边塞乐府也有启发。 之乐,何逊《嘲刘郎诗》写刘郎与“妖女”夤夜私通的实况。梁 方
另武帝本人也是情色之作的大力倡导者,他的乐府诗多用南朝 外如梁武帝之诗,长篇之作,多沿用晋宋侈言名理之
风,
虽然本身成就不高,但从诗学的倾向来看,也是超越齐梁
吴声、西曲的体制写情之艳,较民间歌曲有过之而无不及,在
能也是付之清商署。《南史·徐勉传》载:“普通末,武 当时可
今体 的一种表现。
帝自算择后宫《吴声》《西曲》女伎各一部,并华少,赉勉。”可
之综观上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永明新体出现
见梁武宫廷,仍有吴声西曲的伎乐,其中的歌诗,可能有梁武
后,一方面是声律体越来越发展,被以声律、流丽为宗的诗
风越来越被推广。至梁陈宫体诗人而造极;另一方面,一些造
诣较高、试图对流俗的诗风与诗体有所超越的诗人,又常常
自觉地学习晋宋乃至汉魏的诗体与诗风,造成一种可以视为
唐人古风、古体之先声的诗歌。
绮艳是齐梁陈隋诗风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描写男女之
情,尤其是征夫思妇之情,本来就是汉魏晋宋以来诗歌创作
的一个重要主题。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写艳情看成是齐梁诗
的一个特点。事实上,齐梁陈隋的艳情诗中,也有古体与今
体之别。
汉魏涉及男女之情和女性题材的诗歌,从立意方面来
讲,可以分为言情与写色两类。言情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爱情
题材作品,《诗经》的‘卜五国风中,即有男女相悦、征夫思妇等
类。男女相悦,现存的汉乐府缺少这类作品,但从建安诗人
繁钦《定情诗》来看,汉代民间歌谣中也应该有这一类情诗。
风诗中的征夫思妇主题,因为与儒家诗教中的“经夫妇,厚人
伦”的宗旨相符合,同时在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所以
为后世文人所继承。汉魏晋乐府与五言徒诗的创作中,有一
种言情的风气,曹丕《燕歌行》、徐干《室思》、张华《情诗》都是
典型的言情之作,这可以视为汉魏诗歌的一个传统。但除此
之外,汉魏乐府中还有明显具有写色意味的一类诗,汉乐府
写采桑女故事的《陌上桑》和描写富贵家庭妇女作乐的《长安 有狭斜行》,《相逢狭路
间行》,在描写上都显示夸炫女色的倾
向,成为后来宫体一类艳诗的起源。后来傅玄的《艳歌行有
女篇》、陆机的《日出东南隅行》都是渊源于《陌上桑》的。它
的倾向是占情成分少,写色成分多。建安时曹丕因为爱好女 乐,其乐府诗《善哉行》诸首,多
描写欣赏女乐的情形,如:“有
美一人,婉如清扬,妍姿巧笑,和媚心肠。知音识曲,善为乐
方。”
就言情与写色两类来说,汉魏晋诗歌是以言情为主流
的,写色之作只是略见端倪。并且像《陌上桑》、《长安有狭斜
行》等诗,并非纯粹夸炫色相,而是含有讽刺意味的。到了齐 梁诗歌中,情形刚好相
反,写色成了主流,汉魏式的言情成了
一种旧的传统。新一轮的以写色为主的绮艳诗风,源于刘宋
时期的鲍照、鲍令晖、惠休、江淹等家,《周书·庾信传论》论
庾信绮艳作风之渊源云:“然则子山之文,发源于宋末,盛行
于梁季。其体以淫放为本,其词以轻险为宗。故能夸目侈于
红紫,荡心逾于郑卫。”但是以鲍照为代表的刘宋绮艳诗风,
从立意来说,仍然是继承汉魏言惰传统的。齐代的绮艳走向
咏物化,其中专咏女性事物的,如沈约的《十咏二首》,现存
《领边绣》、《脚下履》二首,均可见一斑;同时还有一种专为士
万方数据
帝自已写的。这与魏之三祖将自己创作的乐府歌诗付与铜爵
台、清商署的情形一样。清商在当时属于一种歌舞伎,属于
女乐之一种,不仅歌唱,还有舞蹈的成分,梁陈清商歌诗之内
容侧重咏写情色,与这种音乐体制是有关系的,后来的宫体
色艳之风,亦导源于此。武帝拟吴声西曲,基本保持民间歌
曲的特点,只是修辞更尚新艳,风格愈趋轻靡: 恃爱如欲进,
含羞未肯前。朱口发艳歌,玉指弄娇
弦。(《子夜歌二首》之一)
艳艳金楼女,心如玉池莲。持底报郎恩,俱期游梵
天。(《欢闻歌二首》之一)
这种活色生香的写法,从情色的诗歌方面,可以说算是一个
发展,直接开启了后来的宫体之风。
从诗风的今古来说,上述写色为主的绮艳诗风,正足齐
梁流行的作风。与此同时,他们对汉魏的言情题材与作风,
也有所效仿,这一类的作品仍是以征夫思妇为主要的题材类
型。为了区别于流行的艳体,这类的情诗多用“古意”、“学
古”、“闺怨”之类的题目。早期的这类作品,如梁武帝的《古
意诗二首》、何逊的《和萧咨议岑离闺怨诗》、吴均《闺怨·胡
笳屡凄断》等,都曾学习汉魏风格。与上面所讲的写色一类是
异趣的。其中以“古意”为题的闺怨题材、征夫思妇题材的作
品,尤其值得注意。如萧衍《占意诗》之一:
飞鸟起离离,惊散忽差池。嗷嘈绕树上,翩翩集寒
枝。既悲征役久,偏伤陇上儿。寄言闺中妾,此心讵能
知。不知松萝上,叶落根不移。
此诗用了传统的禽鸟、松萝之类的比兴意象,突出,悲征役、
叙闺思的主题,这都是作者所理解的“古意”的一些具体因
素。梁武帝之前,已有《古意》,如《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
四”载刘宋颜峻《淫思古意》:
春风飞远方,纪转流思堂。贞节寄君子,穷闺妾所藏。
裁书露微疑,千里问新知。君行过三年,故心久当移。
王融《和王友德元古意》:
游禽暮知返,行人独未归。坐消芳草气,空度明月
辉。颦容入朝镜,思泪点春衣。巫山彩云没,洪上绿杨
稀。待君竞不至,秋雁双双飞。
王融的这一首,王阁运的《八代诗选》选人“齐以后新体诗”
中[7],可以说是用齐代讲究声律偶对的新体写的古意。大多
时候,宋齐人说的“古意”,多用比较顽艳的笔墨,杂以比兴,
来写思妇的情事。他们之所以称这类诗为古,大概是因为古
诗、古乐府里多此类,并且这个古,也是指《诗经》,因为诗经
中就有思妇一类的诗。其渊源实出于晋宋人拟古诗中写征
夫思妇的一类,如陶潜拟古中如《荣荣窗下兰》一首,就是写
君子行役,思妇念行人的主题。
齐梁陈隋以“古意”为题的诗歌,并非只有征夫思妇一
,但“古意”诗中显然就这个题材写得最多。若干作品也受 类帝及诸文士并和之,而竟为凄切之辞。至此方验焉。竹[盯虽然
到渲染情色的时风影响,如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六首》 这些向来被视齐梁绮丽的代表作,但它们与一般的宫体是有
之一、二、三首:
所区别的,关键的地方正在于它们沿用了征夫思妇的传统主
贱凰簪。花妾思不堪。采桑渭城南。带减连枝绣。发乱凤
题,所以也是属于“古意”一类的。其人物与事迹也都托言汉
春舞依长薄,蛾飞爱绿潭。无由报君信,流涕向
人,唐代诗人托意汉事的叙述模式正是沿承齐梁的。初唐歌
妾蚕。
行虽在绮艳为大宗,但其特点是以言情为主,而非写色为主,
从传统来看,正是汉魏言情的发展,相对齐梁宫体一般情色
衣中。
本倡家女。出入魏王宫。既得承碉辇。亦在更
莲花衔青雀。宝粟钿金虫。犹言不得意。流涕
作风,其实也是种复占,而上述梁末王褒等人的《燕歌行》,正
忆辽
东。
是初唐盛边塞歌行的渊源之一。高适名篇《燕歌行》正是从
春草可揽结。妾心正断绝。绿鬓愁中改。红颜啼
王、庾诸家变化而出的。
里灭。非独泪成珠。亦见珠成血。愿为飞鹊镜,双双照
从上述情况可知,在以写色为主,咏写今人今事的宫体
离
别。
艳诗之外,齐梁诗人也有意识追求汉魏的言情传统。《玉台
梁元
帝萧绎的《古意》诗,情色倾向更突出:
新咏》一书就透露了.这一信息。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记载了
妾在成都县。愿作高唐云。樽中石榴酒。机上葡 萄纹。
《玉台新咏》编写缘由:“梁简文帝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
停梭还敛色。何时劝使君。 但
之,浸以成俗,谓之官体。晚年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撰
是这一类的诗与那些活色生香的今体艳诗还是有所不同
的,基本差别就是它们保持了一个客观的言情的模式,这是
《玉台新咏集》以大其体。”【9j所谓“大其体”,就是指此书编
集艳情诗,由齐梁上溯到汉魏乐府及古诗,这町以说是艳体
他们采用“古意”为题的用意所在。唐人的“古意”,如王绩
内部的复古溯源行为,这种倾向跟梁武帝的提倡汉魏言情是
《古意》六首中之“桂树何苍苍”:
有关系的。可见,齐梁陈隋诗坛上古今体分流现象,在绮艳
桂树何苍苍,秋来花更芳。自言岁寒性,不知露与
诗风的内部也是存在的。
霜。幽人重其德,徙植临前堂。边拳八九树,偃蹇二三
行。枝枝自相纠,叶叶还相当。去来双鸿鹄,栖息两鸳
四
鸯。荣荫诚不厚,斤斧亦勿伤。赤心许君时,此意那可
忘。
齐梁陈隋时期以“古意”诗、“学古”诗以及一些追求汉魏
李白《吉意》:
风格的拟乐府为主旨诗歌,是晋宋拟古到唐代复古之间的一
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轻条不自引,为运春风
个过渡。这类诗虽然受到齐梁绮丽风格的影响,但其以情事
斜。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
为主的内容特点,杂以比兴的表现方法,以及文体上程度不
崖。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
同的对汉魏诗风的模仿,都可以看出是唐代复古一派的先
扬。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
驱。其中的一部分作品,继承了汉魏从军、游侠之类的主题;
鸯。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长安美少年,羽骑暮连翩。玉羁玛瑙勒,金络珊瑚
都是写男女之情,比兴之法,虽远承汉魏,但渊源其实是出于
鞭。阵云横塞起,赤日下城圆。追兵待都护,烽火望祁
连。虎落夜方寝,鱼丽晓复前。平生不可定,空信苍浪
齐梁的。沈俭期的名篇《古意·卢家少妇郁金堂》,更是直接
从齐梁“古意”中演变出来的。
天。
除了明确地以“古意”之类为题的诗歌是学习汉魏言情
巩洛上东门,薄暮JIl流侧。浑浑车马道,行人不
相 之外,其他的拟乐府也多取法汉魏。如《玉台新咏》卷七所选
日夕栖鸟远,浮云起新色。寸心空廷伫,对面何由
梁武帝的《捣衣》、《拟长安有狭斜行》、《拟青青河畔草》、《代 苏属国妇》、《有所思》
识即
飞轮倘易去,易去因风力。
等,虽然多以绮艳为体,但从立意来讲,
昔随张博望,辞帝长杨宫。独好西山勇,思为北地
都属于学习汉魏言情作风的诗歌。梁末王褒、庾信、萧绎人
十年事河外,雪鬓剐关中。季月边秋重,严野散寒
在江陵作《燕歌行》,也远追建安曹丕的《燕歇行》,其中王褒
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全狐君已复,半菽我犹
最为时人所推许:
雄蓬空 欲因上林雁,一见平陵桐。(何逊《学古诗三首》)
初春丽景莺欲娇,桃花流水没河桥。蔷薇花开百重
青丝控燕马,紫艾饰昊刀。朝风吹锦带,落日映珠
叶,杨柳拂地数千条。陇西将军号都护,楼兰校尉称嫖
陆离关右客,照耀山西豪。虽非学诡遇,终是任逢
姚。自从昔别春燕分,经年一去不相闻。无复汉地关山
人生会有死,得处如鸿毛。宁能偶鸡骛,寂寞隐蓬
月,唯有漠北蓟城云。淮南桂中明月影,流黄机上织成 文。充国行军屡筑营,阳史讨虏
袍遭篙
(刘峻《古意诗》)
陷平城。城下风多能却
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
阵,沙中雪浅讵停兵。属国小妇犹年少,羽林轻骑数征
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数从明月燕,或侍朝云
行。遥闻陌头采桑曲,犹胜边地胡笳声。胡笳向暮使人
登山摘紫芝,泛江采绿芷。歌舞未终曲,风尘晴天
汪,长望闺中空伫立。桃花杏花舒,桐生井底寒叶疏。
吴师破九龙,秦兵割千里。狐兔穴宗庙,霜露沾朝
试为来看上林雁,应有遥寄陇头书。
璧入邯郸宫,剑去襄城水。未获殉陵墓,独生良足
《北史·王褒传》云:“褒曾作《燕歌》,妙尽塞北寒苦之状。元
里祀起市耻 悯悯思旧都,恻恻怀君子。白发窥明镜,忧伤没余
145·
万方数据
齿。(颜之推《古意诗》) 贩。柏梁碜驷马,高陵驰六传。有序属宾连,无私表平
何逊的《学古诗》三首,一写长安的从军少年,二写巩洛游士, 宪。河堤崩故柳,秋水高新堰。心斋愍昏垫,乐彻怜胥
三写出使异域者,都是表现功名之士的意气与蹉跎。刘峻的 怨。禅河秉高论,法轮开胜辩。王城水斗息,洛浦河图
《古意》也是写功名之士的慷慨感激之状。在齐梁时代士大 献。伏泉还习坎,归风已回巽。桐枝长旧围,蒲节抽新
夫普遍流于文弱、缺乏刚强之气的群体风气中,作者认为这 寸。山薮欣藏痰,幽栖得无闷。有庆兆民同,论年天子
样的人物与情事,都非当世所有,所以,“古意”不仅指诗体是 学习汉魏的,而且也指人物是古人而非今人。后
来唐人的 由于庾信这类诗普遍使用对仗,所以很容易被认为是声律
“古意”,如沈俭期的《古意》,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也都采用 体。但事实上,从曹植、刘桢等邺下诗人开始,五言诗中对仗
托言古人古事的方法,正是继承齐梁作者的遗意。颜之推的 成分就已经显著增加,到了元康的潘陆和元嘉的谢、颜,对仗
《古意》诗在体制上有所变化,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写一 的比例更是远远高于散行。可见晋宋诗体本来就不避对仗,
位深受楚王赏识的文章功名之士,在国亡之后对故国旧主的 唐人古体为了与近体区别开来,刻意不使用对仗,但初唐古
追怀,以及对旧京黍离之悲,实际是作者自己在梁亡流寓北 体仍以对仗居多。齐梁诗家的长篇五言,正是沿承这种晋宋
朝、思念故国的身世的寄托。但因为托意楚臣,并且其写法 体制而来的,虽然局部地声律化了,但与短篇相比,声律程度
也受到晋人左思《咏史》其一、刘琨《扶风歌》等自叙式诗风的明显低得多。这种情况,从沈约、谢眺到何逊、庾信都是如
影响,所以仍以“古意”命题。 此。即以上面这首《喜雨应诏诗》而论,它并没有按照“前有
北朝周隋之际,这种以功名之士为表现对象的诗歌更是 ,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 呈浮声
现某种流行之势,如卢思道的《从军行》,杨素的《出塞二 异”的声律原则来安排。他的其他篇幅在十旬以上的五言
首》,薛道衡的《出塞二首》,虞世基的《出塞二首》,隋炀帝的 诗,也大多是这样,常常比较随意地安排声律。有合律的句
《饮马长城窟行》、《白马篇》,都属于这一主题。这些诗歌,比 子,也有大量不合律的句子。这并非作者声律技术不过关,
起上述齐梁人之作,形象更加鲜明,风骨更加刚健,明显地表 而是这一体本来就不须刻意讲究声律。当然,与唐代的古体
现出革除绮靡之风的倾向,如杨素《出塞二首》之一: 诗刻意回避声律.甚至创造出“三平调”等古体的声律特点以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
东。冠军临翰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 庾信集中,如《同颜大夫初晴诗》,《和李司录喜雨诗》、《奉和
虹。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兵寝星茫落,战解月轮 赵王西京路春旦诗》、《奉和夏日应令诗》、《伤王司徒褒诗》
空。严摭息夜斗,驿角昙鸣弓。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 等,都属此类,都是从晋宋体中发展过来的。这种体裁,主要
鸿。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 用于一些内容上比较厚重的主题,如叙事、抒怀、酬赠、应制、
从诗最后两句来看,这类写出塞从军之事的诗歌,仍然是托 抒情这一类,集中如《舟中望月诗》、《对雨诗》、《喜晴诗》都属
宫。
言汉事,而非直写今人。后来唐代李白、王昌龄等人的边塞 此类。有些比较随意,讲究风趣的应酬也有用这短篇的体
从军之作,仍多托言汉事。追溯其渊源,正是出于齐梁古意、 裁,如《正旦蒙赵王赉酒诗》、《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就蒲
拟古之类,可以看出与齐梁陈隋的写作方式是一脉相承的。 州使君乞酒诗》、《答王司空饷酒诗》之类。至于《咏画屏风》
周、隋之际,一方面是梁亡后,江右绮靡之风煽于关右;但另
一方面,文坛又形成相当规模的复古崇雅的风气。上述崇尚
汉魏风骨的诗风,正是与这一背景相关的。《隋书·文学传 的这两种诗体,是庾信诗集中合律的程度最高的一类诗。
序》说:“炀帝初习艺文,有非轻侧之论,暨乎即位,一变其风。 庾信的《拟咏怀二十七》首,专学阮籍,开了陈子昂《感
其《与越公书》、《建东都诏》、《冬奎受朝诗》及《拟饮马长城 遇》38的先导。虽然从齐梁以来,模拟汉魏古诗、古乐府的
作 窟》,并存雅体,归于典制。”也是这一风气的反映,但其渊源风一直没有中断,但是庾信的这组诗,在复古诗学的进程中,
仍出于齐梁的崇尚古体这一派。 仍有特殊的地位。它完全放弃了齐梁诗歌流连风物的作风,
庾信的诗歌艺术,向来被视为杜甫之前的一位集大成诗 恢复汉魏言志的传统,在题材内容与体制风格上与阮籍的
人。庾信的集大成,并不只是集南朝与北朝之大成,也是集 《咏怀诗》都有很大的不同,与我们平常看到的模拟之作很不
魏晋南北朝诗歌艺术之大成。齐代以来古今体分流的现象, 一样。所以有学者认为这些诗并非拟阮之作,余冠英据《艺
在庾信的创作中也是比较突出的。而且,由于近体的进一步 文类聚》引庾信这一组诗题中无“拟”字,认为并非模仿阮籍,
成熟,庾信诗歌中近体与古体的分流已经相当清晰了。庾信 并说“阮诗寄易代之感,庾述丧乱之哀,各有千秋,不相上
集中,《王昭君》、《昭君辞应诏》、《出自蓟北门行》、《怨歌行》、 啦”)。肯定庾信这组诗艺术上的创造性与成就,指出其与 下
《燕歌行》,多为汉魏言情之体,并且多用代言之体,风格相对 普通的以步趋古人为宗旨的模拟之作的不同,是很对的。但
来说也比较古质。新声杂曲如《舞媚娘》、《乌夜啼》、《杨柳 魏晋南北朝时期标题。拟古”、“古意”之类的创作,本来就有
歌》,风格则是典型的流丽绮艳,是典型的梁陈体。他的五言 一种只取古人的精神风格等因素的一种创造性的拟古。庾
诗,则绝大多数沿承晋宋体,篇幅较长,虽然讲究对仗工稳, 信这组诗述梁丧乱之事,多怨恨之言,虽末明斥灭梁的北朝,
但基本上不使用声律技术,如《喜晴应诏自疏诗》:
御辨诚膺录,维皇称有建。雷泽昔经渔,负夏时从 意思。不能因为《艺文类聚》这样一个孤证就断言庾信原作
·146·
万方数据
万。
区别于近体不同,齐梁的这类诗,并不刻意回避声律技巧。
应教这一类。而五言八句的短篇,则多用于流连风物,即景
25首,则反映于庾信五律体意识的更加成熟。另外,五绝一
体,在庾信这里也已经完全趋于定型。五言八句与五言四句
但毕竟不能全无顾忌,其以“拟”为言。多少也有托辞古人的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
中本来就没有。拟”字。另外,《拟咏怀》其一“步兵未饮酒,中
散未弹琴”明白地以阮籍、嵇康自比,说自己的心事苦闷与
河。秋风苏武剐,寒水遇荆轲。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
歌。(X-二十六)
“唯彼阮、嵇相同,即是对诗题“拟咏怀”的自注。又《拟咏怀》其四: 穷途恸,知余行路难。“穷途恸”
指阮籍,这两句诗即 即 这些诗一直以来都直接被看成是作者的自叙,这其实是不太
阮籍为知音。也可以视为“拟咏怀”之注脚。《拟咏怀》所 引 准确的。虽然这里面表现的情事属于学者常说的“乡关之
咏之“怀”,是庾信羁留北朝初期的痛苦、愤懑、忧郁、追悔的 思”,但其表现方法,却是继承了前“古意”、“学古”、“拟古”这
怀抱。造成庾信这种怀抱的原因,就是梁元帝江陵陷落、梁 一类作法,往往以托言古人。咏怀古事的方式来表现。如“榆
朝灭亡,以及庾信自身作为使节而被强留、结果被迫出仕敌 关音信断”这一首,向来被视为庾信自述,其实是乐府《王昭
国的个人遭遇。《拟咏怀》的内容,正是围绕上述两个方面展
君》之类的诗一个演变,作品所咏时代为汉代,丽诗歌的主人
开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组咏写时事的诗,只是在写作的
公为王昭君、蔡琰这样的流落塞外的女性。腰如束素,泪损
方法上多借古事以写今情,其措辞有深隐、曲折的特点。这 横波,都是典型的女子形象。倪瑶注此两句云:“自言关塞寒
既是梁代诗歌隶事方法的发展,同时也是对魏晋咏怀、咏史 苦之状,类闺怨矣。”其实这首诗塑造的就是女性形象,作者
传统的继承,尤其是受到阮籍《咏怀诗》言近旨远、托辞深隐 是用这个女性形象来寄托自己的乡关之思。这种寄托的特
作风的影响。《拟咏怀二十七首》中一些作品,多托言古人古 点在《拟咏怀二十七首》的其他的作品里,也有不同程度的体
事,如:
现。由齐梁的隶事到用古事与今情,到创造出寄托咏怀精
榆关音信断,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 神,庾信的这一组诗,对齐梁诗格的确有质的突破。它将汉
歌。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 魏的精神风骨与齐梁的写景传神相结合,造成了一种立体、
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其七) 深沉而又生动空灵的艺术效果,实为盛唐诗歌艺术之先机。
悲歌渡辽水,弭节出阳关。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 阮籍的影响,从刘宋以后变得很模糊了,庾信重开学习阮籍
还。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
的风气,对唐代的复古派有直接的影响,《拟咏怀二十七首》
雪。游子河梁上,应将苏武剐。(X-十)
在体制上,与唐人的古风一类诗是十分接近的。 摇落秋为
气,凄凉多怨情。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 齐梁以来古今体分流的现象,到庾信的创作中,达到接
城。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 近清晰界域。从隋唐之际的诗家一直到初唐四杰,基本上是
营。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 沿承庾信的体制发展的,其基本趋向是古体与近体的分流愈
名。(其十一)
趋明显。当然,唐诗古体与近体的完全分流,两种体裁各自
周王逢郑忿,楚后值秦冤。梯冲已鹤列,冀马忽云 成熟,则是初盛唐之际完成的。其中沈、宋的创作,标志着近
屯。武安檐瓦振,昆阳猛兽奔。流星夕照镜,烽火夜烧 体艺术的成熟,而陈子昂、张九龄等人的复汉魏之古,则标志
原。古狱饶冤气,空亭多枉魂。天道或可问,微兮不忍 唐代古风、古体的确立。胡应麟《诗薮》在论初唐五律体之成
言。(其十二)
立时说:“五言律体,兆自梁陈。唐初四子,靡缛相矜,时或拗
六国始咆哮,纵横未定交。欲竞连城玉,翻征缩酒 涩,未堪正始。神龙以还,卓然成调。沈宋苏李,合轨于前#
茅。析骸犹换子,登爨已悬巢。壮冰初开地,盲风正折 王孟高岑,并驰于后。新制迭出,古体攸分。实词章改变之大
胶。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稍。楚师正围观,秦兵未下 机,气运推迁之一会。叽1]”所谓“新制迭出,古体攸分”,正是
崤。始知千裁内,无复有申包。(X-十五) 指从齐梁以来一直存在着的古今两体分流的情况,从比较模
目晚荒城上,苍茫余落晖。都护楼兰返,将军疏勒
糊的状态,达到俨然分野的状态。这正是唐诗体制成熟的关
归。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阵云平不动,秋蓬转欲 键一步,但它过程与来历却不能不追溯到永明时期。这是本
飞。闻道楼船战,今年未解围。(X-十七)
文撰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4[M].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79.
[2]钱志熙.论魏晋南北朝乐府体五言的文体演变——兼论其与徒诗五言体之间文体上的分合关系FJ].中山大学学报,2009
(3).
[33许学夷.诗源辩体:卷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87. [4]郝立
权.陆士衡诗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 [5]钱志熙.略说近体诗与
古诗的渊源关系[J].古典文学知识,1998(2).. [6]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史
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73—174.
[7]王闽运.八代诗选;卷12[M].台北:广文书局,1970:
751. F8]李延寿.北史:卷83[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792.
[9]刘肃.大唐新语:卷3[M].北京:中华书局,1984:42. FIO]余冠
英.汉魏六朝诗选r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293.
[责任编辑海林]
万方数据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11:3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402541714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齐梁陈隋时期诗坛的古今分流现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齐梁陈隋时期诗坛的古今分流现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