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要:以单篇课文为教学设计单位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因内容
少、目标多而杂,常常使得课堂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语言学习和运
用情境,难有时间保证学生经历有一定深度的探究实践过程,不利
于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形成。而以教材单元为单位的整体教学设
计,依据单元内容资源确定单元教学核心目标,再依据目标整合资
源,丰富课型。这种整体设计着眼于整个小学阶段,梳理分解目标,
强化读与说写、课内外阅读资源、学习与生活等相关联系,可以更
好地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
做了十多年教研员,听得最多的课是阅读课。大多数阅读课走的
是一个套路:第一课时,先来“三斧子”——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词,梳理课文脉络;再来“一小刀”,解析某段落。第二课时,品
词析句,深度解析文本内容或形式,抒发感情或读写结合。别说普
通的公开课,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的竞赛课也大致如此。为什
么此套路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在绝大多数单篇课文的目标中
往往包含四个方面:“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课文(感悟情
感)、读写结合”,从学习单篇课文的目标来看,这似乎是一个最
合理的流程。以单篇课文为教学单位的模式看起来是符合学生学习
语文的规律的,但这种模式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固化的模式掩
盖或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即经历完整的探究实践
过程。这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途径—尝试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问题解决过程—再次尝试解决同类问题—反思寻找规律—
反复实践—形成能力”的复杂过程,但常态教学中,这个过程常常
被简化为回答问题,因为40分钟的授课时间,的确难以落实诸多目
标。虽然也有倡导“一课一得”的,但面对每篇课文都有的“朗读、
识字、情感体验”等目标,“一得”常常让教师无法取舍。其次,
很难形成相对稳定的语言学习与运用的情境。教材多以主题编排的
方式呈现,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某一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现有模
式的教学难以揭示其内在联系,也无法通过相对稳定的情境让学生
经历更丰富的语文实践,如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等,造
成学习资源的严重浪费。第三,固化的模式使教学评价或刻板单一、
或莫衷一是。刻板单一的评价,倾向于教学是否完整流畅,面面俱
到,导致教学设计过于注重过程的流畅和连接,往往捡了芝麻丢了
西瓜。莫衷一是的评价,依据评课老师的喜好,有人看重生字词教
学,有人看重质疑、思维的深度;有人看重朗读、情感体验……一
些教学设计往往投听课者所好。我们不能只孤立地看一节课,还应
该看这一节课与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的联系。而教学方法更谈不上
好坏,应看使用的情境和对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此外,课改以
来一直被关注的课外阅读、语文综合性学习等难以推进。这些本来
在教学中应该有的内容,不少教师却觉得是多出来的事,也因为单
篇教学模式让他们找不到教学的落脚点,挤不出时间。这些由“单
篇教学模式”所引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
养的提升,也影响了语文课程实施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了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期待对解决上述问题有一定的促进。我们所
研究的“单元整体设计”中的“单元”,指的是教科书中所呈现的
单元。“整体”,不仅包含教材单元的全部内容——“单元练习、
习作、口语交流、写字”,还包括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学校活动
及其他实践活动。整体教学设计就是依据课程目标,依托所有资源
进行目标、内容的整体教学设计,遵循“清晰目标、丰富路径、强
化联系”的思路,关注语文课程实施的整体性和丰富性。
一、清晰目标——关注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制定,更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
关键能力的形成。在界定学科关键能力上,很难找到现成的理论支
撑,于是,我们确定目标需借鉴相关理论,但不必在理论上纠缠太
多。单元整体设计中所涉及的阅读的关键能力,可以是课程标准直
接表述或分解后表述,如识字目标“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
法查字典、词典”,阅读目标“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能初
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习作目标“学习
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
述”等等;也可以是“PISA”“NEAP”“PIRLS”等国际阅读检测理
论所界定的关键能力,如“提取信息”“整体把握”“形成解释”
等等。重点是基于教材要求,结合教学资源的特点,联系学生已有
的学习背景,在整体框架下确定教学目标。如溧水实验小学的教师
在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整体设计时所确定的核心目标“编写段落提
纲”,是本单元的课后练习,为教材要求;在课标中属第三学段阅
读目标“了解表达顺序”的分解表述,也是写作目标“能根据内容
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的具体要求。这一能力形成的基础是第二
学段“初步把握主要内容”。“编写段落提纲”这一能力的形成影
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阅读品质、写作品质、口语交际能力,确定
为本单元核心目标,适时适当。再如“具体生动的描写”这一目标,
从阅读目标上看,是“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从习作目标上看,是“内容具体”,这样的勾连打通了教学资源的
情境,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发现规律,增长能力。单元核心目标的
清晰不仅在于明确了目标本身,一定程度上也指出了实施方向。
“编写段落提纲”这一能力在一个班学生中能真正大面积形成,只
靠单篇课文教学的某一环节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单元的总体设计,
让学生多次实践。溧水实验小学的老师为让学生达到“能编写段落
提纲”,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第1节课,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这段到底讲什么”,问题简单,让学生阅读真正落地。然后尝试
编写,反思编写方法和思路,再利用单元其他课文反复实践,形成
了较为明晰的认识。第3—5节课,学生明确所学习的部分内容在整
体中的地位——什么位置,起到什么作用。第6节课,编写本单元
写作段落提纲。第7节课,对照段落提纲,讲评习作。一个单元中,
学生不断地阅读、实践、运用、反思,这样的教学才有可能更好地
促进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形成。关注能力目标,无形中会改变以讲
为主、以问为主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思考起来、交流
起来、活动起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目标不是只指向关键能力训
练,也关注语文知识的渗透、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理解、情感的熏
陶等等。如前面的三节课堂教学实录,综合并落实了多方面的能力
与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这也是在单元框架下的整体设计。
二、丰富路径——挖掘资源与拓展课型
三、强化联系——强调整体设计与整合资源
学习的核心意义并不在于学会哪些知识,掌握哪些学习内容,而
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
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阅读、写作的意义不在于理解完成这一篇,
而在于用一篇篇建构起对语言、文学、文化的理解并用来为生活服
务。这种建构过程就需要强化联系,即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
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
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强化各方联系。从目标设置上说,2008
年,我们曾提出“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的阅读教学研
究思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所提出的精神与原思路一脉相承,同样
着力于教学目标的研究。不同的是,原来的教学目标的研究提取,
更多的基于一篇篇课文,目标比较分散,较少考虑目标间的前后联
系、实施的起点,现在则是依据单元大多数资源能共同支撑的的教
学目标,并努力寻找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年段之间教学
目标的联系,已有能力与发展能力目标的联系,目标比较集中,且
强调联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关注教学资源间的联系。溧水实
验小学的教学实录显示,教师将单元中的几篇课文和单元练习、习
作进行整合,教学内容的联系不仅是主题的相近——赞美祖国名胜,
还有相同的语言积累目标——具体的描写,相同的学习策略——段
落提纲的编写等等,让学生在既有联系又各具个性的文本中不断思
考、碰撞。在课时分配上有整有分,编写文本框架、介绍景物的顺
序——整;赏析各课具体生动的描写,感受祖国的大美名胜——分;
写作迁移与课外阅读——再次整。就这样,学生在相对稳定的“介
绍名胜”的学习情境中,经历了略读、对比阅读、学习策略实践、
片段精读、泛读、写作等丰富的学习过程。这一切有序落实在一个
阶段的学习中,相信能支撑更多学生的学习建构。联系不仅仅关注
单元内部资源的联系,还可以关注已学过文本与现教学文本的联系。
在银城小学整体设计的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基于“老师”这一
主题,教《孔子游春》时,对比已学过的课文《最大的麦穗》,创
设情境,感受中西方哲人的思想碰撞。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国课堂
教学大赛中,南京芳草园小学梁珊老师执教五年级《埃及金字塔》
一课,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联系三年级学过的《恐龙》《水上飞
机》,让学生整理说明要点,联系同单元《秦兵马俑》,让学生对
说明方法的理解有了更坚实的支撑,得到评委的高度评价。单元内
的整体设计理念给处于弱势的语文综合实践更多的支持。溧水实验
小学设计的习作《走进家乡风景名胜》,学生从阅读—设计写作方
案—收集资料及实地考察—班级与小组交流—修改完成习作,经历
了一个较完整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经历的效益大大超过了一
次单独的习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切从实际出发,并非推翻已有
的语文教学方法、经验、模式,而是不拘泥于过去的模式,并对其
进行梳理、整合,重新建构。也不是期待用一种模式替代另一种模
式,而是通过研究和实践,鼓励大家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关注新
的教育技术和方法,探寻更有利于学生素养提升的丰富的语文课程
实施方案。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六年级
的音乐教学工作。本学期我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音乐教学任务,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
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
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我在教学工作中做出大
量努力,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
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培养兴趣: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
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
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
(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
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
乐。
1、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例如:
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
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
深,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写上符号与同学交朋友,以形象的富有童
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在教学中我
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
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
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
兴趣更浓厚了。
2、在教学中添加一些游戏表演、增加趣味性。
音乐教学中,在比较枯燥的欣赏和乐理课上,学生的兴趣比较低
落,教学比较难开展。本人就大胆的在这些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
表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
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本学期
孩们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总的非常好。但是也有个别调皮捣蛋的,
在以后的课堂上还要多些耐心,多些爱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活动:
为了使自己在教学水平及业务水平都有所提高,本学期,我们音
乐组成员每周都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本学期还开展了小组听课评课
活动,以及新课标学习讨论。通过学习、交流、讨论、收获不小。
另外本学期我们利用音乐课的时间进行大课间团体操的排练,并全
满完成此次排练任务。为了团体操的训练,我们历时三个月,克服
了种种困难,努力争取排练时间,最终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考试:
为了检测本学期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的综合表现,我在本学期给
孩子们进行了音乐测试。在测试中为了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
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
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自
己喜欢的表演方式来参加考试,还进行了个别考、小组考、齐考等
多种形式的测试方法。
总的说来,本学期的音乐工作总体还不错,但也有不足之处,我
想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找出不足、认真改
进、努力提高,争取努力把音乐工作做的更出色。
本学期兼任六年级班的音乐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经过不懈的
努力,终于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现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1.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能够用
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2.培养了学生初步分辨节拍、听辨不同旋律的高低、快慢、强
弱的能力,并运用体态、线条能够做出反应。
3.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能够在自己的的表情动作的配合下
演唱歌曲,并了解中国及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风格。
4.培养了学生创作的能力,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陶
冶了学生情操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培养了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6.在教学中,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与音乐艺术
形象,感染、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了有感情地歌
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了成思想教育。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接触的音
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
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
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在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牢固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使他们能够做好过渡时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主要做到以下几
点: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
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
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
5、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
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7、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6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人,男生人,女生人。全班成绩稳定的尖子生不多,
只有张小晴、冯祺、朱安琪等少数同学成绩较稳定。学生的学习习
惯比较差,平时虽然不会大吵大闹,但上课时特别会开小差,如:
宋世杰、杨龙、邓加威、豆德健、魏文龙、魏兵、宋祖磊、李传兵、
李鹏、邓芳等,其中杨龙、魏文龙、宋世杰、宋祖磊、邓芳、邓加
威等学习基础比较差,杨龙、魏文龙、宋世杰、宋祖磊因为特别贪
玩,懒记知识、怕背书,家长管教不善,总是拖欠作业,成绩很不
理想。
二、语文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
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
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
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
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
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
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
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
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
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
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
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
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
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
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
的。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
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
和阶段目标。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
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
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
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
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
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
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
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年级上册的“我的发现”,在“发现”的范围上有所扩展,安
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
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
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
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
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
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
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教学措施及建议
上述四个方面的特点,是教材各个部分的共同特点。由于每个部
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编排上还有些不同的特点。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
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
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
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
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
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
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
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
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
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
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
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四年级上册,仍然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要凭借这些教
材,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二)阅读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
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
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1.练习朗读和默读。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
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
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
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
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
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
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四年级上册教材,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理解内容的主
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
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
述课文的内容等。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
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
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
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
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
解与感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事实上,不同的
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
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如果学生
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
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
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
达意的方法。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材中对
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
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
选材的别具一格。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
的`动物”这一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
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
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
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
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
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
学生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
4.积累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
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
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
笔下。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
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
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18篇精读
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
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
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
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
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
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
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
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有的安排了
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
以上五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
讲的,具体到某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师可参
照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
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每课的特色。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要求不同,一般只要求读后能粗知文章大意。
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
文,然后适当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对内容的大致理解和读后的感
受,有兴趣的地方还可以再读读,特别感兴趣的也可以背背。在词
句的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三)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
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四年级上册教材注意突出口
语交际的这个特点,而且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有的以交流
为主,如,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
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
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性质,如,看图
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
第七组的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还
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色。如,
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
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动中
使交流逐步深入。再如感谢和安慰,这次口语交际,就需要教师创
设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如果能捕捉学校或
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面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
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几种选择,除了讲成
长故事,演成长故事外,还有交流读了《乌塔》以后想到了什么和
讨论王虹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
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
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四)习作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
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这八次习
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
次小练笔。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写想象。
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
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
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
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教材中的习作都不搞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一个范围,
而且所提的范围很宽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
由。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提供了多种选择,而且有的可
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有的则可以先写再说。这样安排的目的,
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
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一条:“愿意将自
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四年级上册教材,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例如,“语文园地七”的
展示台中:“这是我给王虹写的回信,我给大家读一读。”“语文
园地二”的习作提示,让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再如,
“语文园地五”练习写导游词,“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
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从交流和
展示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
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编写的
中年级习作教材,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就是:修改能力和写作能
力的训练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在
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对修改自己的习作继续作了引导。
(五)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
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
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
充分展示交流。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习作、展示台,都是展示交流的形式。展示台中提到的只是举出
几个例子,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创造,
例如,“成长的故事”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可能还会有采访的
录音,拍的照片等。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
小学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为迎接“两基”暨“普实”国检,形势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才能
完成这项重要的使命。结合我校的实际和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
特拟定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在上级有关加强实验教学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加强实验
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
二、基本情况
1、本学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具体由孙培芝、王政法、胡显银三
位教师组织实施。
2、实验室、仪器室两室混用,过于狭窄。
3、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点上来的学生,各项能力有待提
高。
4、仪器室和实验室在通风,用电,排水及室内布局不够完善。
三、本期具体工作措施及要求
1、在开学初按要求作好实验教学的各项有关计划。
2、实验教师要认真编写教案,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立足点
进行认真施教。
3、在开学初继续巩固上学期实验,力求让学生要会做实验。
4、将实验室,仪器室进行重新布局。
5、努力争取各种力量,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逐步在本学期内
完善实验室和仪器室的硬件设施。
6、搞好仪器室内帐、卡、物、签的对应工作,并将药品标签上
蜡。
7、多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
8、多利用仪器室现有仪器,开展实验,并做到实验室定期课外
向学生开放。
9、搞好仪器的维护,维修及保养,并认真作好实验仪器的借还
记录。
四、本期实验教学,实验任务数:
新学期英语教研组的工作将围绕本校工作核心“策略引领、课堂
渗透、拓展课程、主动发展”开展。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
课题“体验学习与语感形成母语教学试验”的子课题“基于母语环
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即将结题,我们要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水准。以新一轮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的实施为抓手,在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
自觉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减负增效,努力探索新的课堂教学
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学生。本学期
内,英语组计划开展多项工作。在此,制定如下计划:
一,加强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这一
系列环节上,要做到常规化、制度化。尤其要针对备课和作业两个
环节进行检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合格率和优良率;优化作业布置,提高批改质量。通过教师的自觉
行为,通过崇高的师德、高度的主人翁精神来保障教学行为的正常
开展,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打好基础。
二,落实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本学期开展
的7——8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中,每次学习必须定主讲人、定主
题:包括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对单元内容新教法的
探讨,在学习“二期课改”新理念的基础上,与本校学生实际联系
起来。老师们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良策,
及时分享行动研究的结果。结合公开课的教学交流、日常教学开展
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精选个人积累的资料(至少4份)上
传到资源库。
三,优化组内的听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听课10节,其
中4节需在听课后一周内填写、上交教导处随堂下发的评课表。在
确保每位老师校级公开教学的前提下,欢迎组内外老师参与随堂听
课活动,之后及时评课议课,明确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
以便以后的改进,让老师从每次教学实践中获益。本学期,我组将
根据课题推进的要求,结合学校各项活动(如开放日、网上发布优
秀教学成果),开展对各种课型(新课、复习课、活动课、试卷分
析课)的教学模式探讨,探究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争取上出实用
的、为学生服务的好课。
四,关注学优生和学困生,适时予以援助。组织学生分年级参加
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唱英语歌曲、欣赏英语原版片、表演英语课
本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意识,让活动为学习添活力。开展
在控制好作业量的前提下,提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习题。
最好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适当分层要求。同时,教师在自
主、认真批阅的基础上,实行班级讲评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从而减
小学生学习上的差距,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开设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搭建平台展示学生风采。英语歌
曲、英语原版片欣赏和空中英语教室已成为学生钟爱的课程,分年
级举办英语单词比赛、报刊阅读比赛和编写英语小报比赛,为学生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搭建平台。做好市级国家级竞赛的组织辅导工
作,争取在今年的全国中小学英语能力竞赛、世博英语竞赛和科普
英语竞赛中收获更多的奖项。
六,加强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目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教育部规划课题“体验学习与语感形成母语教学试验”的子课题
“基于母语环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已进
入结题阶段。通过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
式有了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下一步要加强课题研
究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形成教师案例、论文汇编及学生的作品集。
我们要在课堂实践中就某一点重点突破,获得反思,再提炼为经验、
总结。将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激发、保持各个层面的学
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会学、主动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们的初步设想。我们将在教导处的支持带领下,
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为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准、提高自身的专
业能力而努力。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10:42: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6369391713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论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论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