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行为的推测和判断。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于自身是否能够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们预测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们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出现在他的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并且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但至今关于自我效能的概念界定并不是十分明确,特别是在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分上,因此也给自我效能的测量及其应用研究带来了困惑。
班杜拉和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对个体有以下影响:①决定了个体选择参与某项活动的程度及其坚持性;②影响了个体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③影响了个体学习新行为和表现已经学会的行为;④影响了个体活动时的情绪。
本文发布于:2023-04-28 00:1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26123911612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自我效能感是什么意思?自我效能感是谁提出来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自我效能感是什么意思?自我效能感是谁提出来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