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

更新时间:2023-04-19 18:28:46 阅读: 评论:0

驭夫-精彩英语

苏区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阜新市实验中学).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苏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苏区
1、中央苏区
中央苏区,也称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
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打造的全国
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19292月,朱毛红军
转战赣南、闽西,开始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1930
年底至1931年秋,经过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后,
中央苏区正式形成。1931117日至20日,第一次全国
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走向社会 国宣告成立。
19331月,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入瑞金,中央苏区成为全国
苏维埃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央苏区经过第四次
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后,至1934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
埃代表大会召开,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达到鼎盛时
期。1934年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10
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瑞金等地出发长征。此后,中央苏区组
建了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央分局,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央政府办
事处,开始领导留守红军开展艰苦卓绝的苏区三年游击战
争。中央苏区先后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赣南5个省
级苏维埃政权, 60个行政县。中央苏区总人口为453万,
.

.
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
2 湘赣苏区鸡蛋美食
湘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
地区革命斗争基础上,于19302月至19348月建立发
展起来的,是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19302
月)后的第二个革命根据地。湘赣苏区比较稳定巩固的面积
2.8万平方公里,基本苏区人口约100余万。193110
月,中共湘赣省委、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领导苏区
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四次“围剿”战争。19348月,湘
赣苏区主力红军红六军团西征,湘赣苏区逐渐被国民党军占
领。
3 湘鄂赣苏区
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在
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地跨湘、鄂、赣3省边境20余县,人口约300万。1931
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
领导苏区建立了各级共青团、工会、妇女会、互济会等群众
组织,发展了工业、军工和农业生产,建立了教育、文化、
卫生等机构,苏区建设得到全面发展。
4 闽浙赣(赣东北)苏区
闽浙赣(赣东北)苏区位于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边
界地区。19281-19351月,由方志敏、黄道、邵式
.

.
平等建立。19319月,中央决定设立赣东北省委,赣东北
省委和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193211月和12月,
原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改为闽浙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
府,正式创建了闽浙赣苏区。闽浙赣苏区面积达数万平方公
里,人口达数百万。19351月,闽浙赣苏区红军遭到国民
党军袭击,方志敏、刘畴西被俘后牺牲。此后,闽浙赣苏区
被国民党军占领,苏区变为游击区。
5、鄂豫皖苏区
鄂豫教学经验总结 皖苏区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其
前身为鄂东根据地、豫南根据地和皖西根据地。1931年三个
根据地连接成一片,鄂豫皖苏区正式成立。19314月,张
国焘和陈昌浩等到达鄂豫皖苏区,正式成立了中共鄂豫皖中
央分局。此后,中共鄂豫皖省委、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先后
成立。193111月,鄂豫皖苏区红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
19326月,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兔子肉做法 围剿”战争胜利后,苏
区进入全盛时期,所辖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0万。
193210月,由于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红四方面
军退出鄂豫皖苏区,留下红二十五军继续坚持斗争。
6 川陕苏区
川陕苏区是红四方面军193212月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
边界地区,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
建立起来的一块苏维埃区域。19332月,中共川陕省委、
.

.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正有责任的英语 式创建了以通(江)南(江)巴
(中)为中心的川陕边革命根据地。此后,川陕苏区先后粉
碎敌人“三路围剿”和“六路围剿”,苏区发展到全盛时期,
红四方军从原来的二万余人发展到八万余人。川陕苏区辖22
个县,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
7 湘鄂西苏区
湘鄂西苏区是洪湖、湘鄂边、巴(东)(秭)归兴(山)、鄂
西北、鄂北、荆(门)当(阳)远(安)、枝(城)宜(昌)
洞庭特区等革命根据地的总称。
苏区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70万。苏区发展于
19279月,193010月正式成立。贺龙、周逸群、邓中
夏率领红二军团(后改编为红军第三军)为苏区建设做出了
卓越贡献。在苏区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贫苦农
民普遍分得土地、房屋和农具,修复堤坝,兴修水利,组织
生产合作社,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建立了兵工厂、
被服厂、木工厂、制盐厂、消费合作社等工业企业。建立了
教育、文化、卫生等机构,苏区建设得到全面发展。
8 湘鄂川黔苏区
湘鄂川黔苏区范围包括永顺、大庸、桑植3县大部和龙山、
保靖、桃源、常德、慈利5县部分地区。东西200余公里,
南北120余公里,人口约200万。19341024日,由任
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的湘赣苏区红六军团,西征来到黔
.

.
东江口县,与红三军胜利会师。随后,中共湘鄂川黔省委、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领导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
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共同开辟创建了以大庸县城
为中心的湘鄂川黔苏区。
9 琼崖苏区
192710月,中共琼崖(即海南岛)特委杨善集、王文明
等领导安定、琼山、万宁、乐会(今属琼海)等地农民起义楼观台 ,
创建了工农革命军和琼崖苏区。全盛时期苏区面积1万余平
方公里,苏区人口约100余万。杨善集、王文明、冯白驹为
苏区建设贡献了卓越力量。19328月起,在反击国民党军
的进攻中,琼崖苏区和红军第2独立师遭受严重损失,冯白
驹带领苏区红军余部在母瑞山坚持斗争,最后仅剩26人。
10 左右江苏区
左右江苏区位于广西西部左江、右江和红水河流域大部地
区。192912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广
西右江地区革命士兵和农民,举行了百色武装起义,成立了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中共前委书
记、军政治委员。12日,右江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1930
21日,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领导龙州起义,成
立了红军第八军和左江苏维埃政府,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
兼任政治委员,李明瑞任红七、红八军总指挥,正式创建了
左右江苏区。193010月,红七军和红八军一部整编为红
.

.
七军,转战桂湘粤赣边境,于19317月抵达中央苏区,
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序列。
11、闽东苏区
闽东苏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区,东临东海,北接浙江。其
范围包括福安、连江、福鼎、寿宁、罗源、宁德、霞浦、周
宁、屏南、古田、柘荣等县,面积1.1万余平方公里,人口
100万。土地革命初期,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等到
闽东发动农民运动,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小规模的革命武装
斗争,先后创建了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等七支游击队。
19342月,在福安县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以马立峰、
叶秀藩为正、副主席。19349月,在宁德县支提寺成立了
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1934年底,闽东苏区在国民党“围
剿”中大部失守。叶飞等领导闽东红军独立师转入了艰苦的
游击战争。
12、西北苏区
西北苏区由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合并建立,位于今陕西
省西北部和北部、甘肃省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地区,
北靠长城、南至渭死亡诗社英文 北平原,西倚六盘山麓,东临黄河,南北
500公里,东西约400公里,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
90万。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组织工农武装,建
立了苏维埃政权。以后,经过多年斗争,创建了西北革命根
据地。时间从19329月建立的第一块渭北根据地起至1937
.

.
2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止。从1936年冬至1937年初
的鼎盛时期,全苏区先后设有三个省级苏维埃政权,辖40
个苏维埃县。西北苏区主要领导人有刘志丹、谢子长、高岗、
习仲勋等。
13、鄂豫陕苏区
鄂豫陕苏区位于湖北、河南、陕西三省边界地区。1934
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25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开始长征,
128日到达陕西省雒南县庾家河(今属丹凤县)地区。
12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创建鄂豫陕苏区,改鄂豫
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徐宝珊、吴焕先先后任书记、代理书
记。至19355月,鄂豫陕苏区初步建成,人口近50万。
19357月,红25军打破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后,为
配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中共鄂豫陕省委率红25
军离开鄂豫陕苏区西征北上,转向陕甘苏区。红军余部和地
方武装编为红军第74师,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

包馄饨-安全生产横幅

苏区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18:2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900126464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区.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苏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