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手抄报

更新时间:2023-04-19 15:12:23 阅读: 评论:0

学校工会计划-清洁的近义词

端午节的手抄报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查询)
端午节手抄报简洁好画


端午节手抄报简洁好画
端午节来历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
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
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青春是一首歌 出都城,流放到沅、
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
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
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
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
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胸外科实习小结 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
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多层嵌套 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果汁的英文 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
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qq好友恢复网站 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
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
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
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
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
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
江死去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
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简单租房协议 ,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
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
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
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诗词
1、《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3、《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未定国界 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4、《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5、《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在数-小白兔采蘑菇

端午节的手抄报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15:12: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8883431589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端午节的手抄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端午节的手抄报.pdf

上一篇:湿热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