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更新时间:2023-04-19 14:51:03 阅读: 评论:0

总体平均数-七里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王立群百家讲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成语,它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成语叫做——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 《孟子》。今天我英雄人生 们就来学习选自《孟子》一书中的文章。孟
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
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生先交流,若不完整,师补充)
补充提问:古代读书人重点读“四书”,你知道是哪四本书吗?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注意把握字音读书感悟300字 ,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天蝎座巨蟹座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内容如下)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今义:城:城市;郭:姓氏)
委而去之(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义:指水塘。)
(3)、一词多义;

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 之: 三里之城(的)
以天下之所顺(用)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
利: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5)、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
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
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蛀牙图片 胜利。)
五、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尝试背诵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中心好听的民谣 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
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
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
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
不战,战必胜矣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2.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3. 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
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4.孟子的散文的语言特色:
A、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B、大量使用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C、善于运用比喻、对比,增强论证的力量.
六、总结升华
1游记600字 .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明确: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
2. 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你是
如何认识的?“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七、课堂检测。(分发题单)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课堂发言,写一篇读后感。

年终奖税-听课记录怎么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14:5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887063158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df

上一篇:母亲祭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