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关于勤奋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04-19 08:31:33 阅读: 评论:0

我的老父亲-搞笑故事大全

关于勤奋的故事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音乐笔记)关于勤奋的名人小故事
学习需要勤奋,勤奋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无数与勤
奋有关的事例历来为人们称道,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勤奋的小故事,
欢迎借鉴!
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
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
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
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结实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
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
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数学公式表 》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漂亮用英语怎么写 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
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屡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设让我多活几年,
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悬梁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字季子,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曾与张仪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学成之后,他到各国

1

去游说,希望各国的君主可以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但却始终一无所获。
最后,他的钱全都花光了,只能回家。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
瞧不起他,邻居们也都在背后嘲笑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
下定决心,发愤读书。从此,他韬光养晦,埋头苦读,常常读书到深
夜,有时疲倦得直打盹,想睡觉,他就用冷水冲醒自己。但是,到后
来冷水也没有什么用了,于是他想出了另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
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
自己清醒了,再坚持读书。几年的苦读之后,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于是他再次去游说,后终于成为一位声望颇高的大纵横家。
东汉时期,也有一个像苏秦一样勤学苦读的人,他叫孙敬,字文
宝,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于是,他
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单独一人如饥似渴地读书。每天从早
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想了
很多规定来刺激自己,但是到后来都失去了效用。
他怕影响自己读书,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规定。他找来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则绑住自己的头发。当他读书疲劳打盹
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自己马上
清醒,再继续读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敬后来终于成为一个大
学问家。
凿壁偷光
西贵州苗族 汉时候,东海郡有一个大学者,叫匡衡。他读了很多书,学识
非常渊博。但他的成功其实不是因为他是个天才,而是因为他的固执

2

与勤奋。他出身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自幼就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
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但是当时的书价都很高,家里根本买不起,那些家中有书的富人们又
不肯随便地把书借给别人。于是,匡衡就在农忙时节,给有钱的人家
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那些有钱人自然是乐意之
至。这样,匡衡即可以读很多书。
但是,新的问习题出现了,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
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
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点不起油灯,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
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丝亮光。他站起身,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江米糕的做法家常做法
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烛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规定:他拿
了一把小刀,在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在邻居家掌灯的时候,烛光从
小洞中透过来,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书得来不易,烛
光也得来不易,因此匡衡非常珍惜难得的读书时机,他以惊人的毅力
博学多才,终于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囊萤映雪
车胤,字武子,晋南平(今安乡、津市一带)人。车胤自幼好学不
倦,可是由于家庭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
他只能背诵诗文。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突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
一样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
初一化学
3

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想到这儿,他立即找来了白
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放在屋子里,果
然亮了不少。车胤就这样用功苦读,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做
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
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溜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
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从窗缝透进一丝光亮。原来,
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
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
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
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时机,废
寝忘食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饿的胃疼 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
之士。点击反应 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闻鸡起舞
祖逖和刘琨是晋代著名的两个将领。24岁那年,祖逖担任司州
主簿,主管文书簿籍。刘琨是汉朝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是一
个很有志向的青年。他们志同道合,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一番事业。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
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很是焦虑。他们
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回家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谈如何建功立
业,报效国家,一谈就是大半夜,累了才合盖一床被子睡下。
有一天,他们谈得很晚,刚入睡,刘琨就鼾声如雷。刚睡了一会

4

儿,祖逖猛佛字开头的成语 然听到鸡的叫声,于是叫醒刘琨说:“你听,你听,这不
是荒鸡的叫声吗?恐怕天下要大乱了,我们还能安稳地睡觉吗?”
琨揉揉眼,想想说:“对!应该居安思危!”于是两人穿衣起床来到院
中,拔剑对舞起来,直到曙光初露才去歇息。
后来,祖逖和刘琨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奉献。而他们早年
闻鸡起舞的故事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美谈。
牛角挂书
李密,隋末辽东人,少年时候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
好动,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
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其实不悔恨,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
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着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
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半路上正好碰到越国公杨素,杨素见这
小伙子如此好学,很是吃惊,便跟上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学习
这样用功啊?”李密认识杨素,赶紧下牛拜见。杨素又问他读的什么
书,李密说:《项羽传》”交谈中,杨素发现李密真是个人才。杨素
回家以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学识、才能和气度,比你
们兄弟几个强得多。于是,杨玄感便结交了李密,他俩成为好朋友。
磨杵成针
李白虽然自幼聪明过人,但其实不是个能持之以恒做完一件事的
孩子,每次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有一次,他觉得手中的书枯燥无味
并且深奥难懂,于是便跑出去闲逛。在河边,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手拿

5

一根粗大的铁棒在磨刀石上不停地磨,神情专注,他就奇异地问:“您
磨大铁棒干什么?”
“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把脸上的汗水擦了擦,仍
然认真地磨着铁棒。李白一听哈哈笑起来,说:“这么粗的一根铁棒,
你哪年哪月才能把它磨成一根针呢?”老婆婆慈祥地说:“是的,铁
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很困难。可我每天不停地磨,总有一天,
会把它磨成针。孩子,只要工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听完这
番话,一下子明白过来,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成,读书也一样。
墨池的来历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
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
方。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
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
黄昏,迎来拂晓,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
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
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广州医科大学是211吗 的传说中的墨池。


6

律字拼音-赖虹

关于勤奋的故事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08:3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8642931585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勤奋的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勤奋的故事.pdf

上一篇:小松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