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

更新时间:2023-04-19 04:15:33 阅读: 评论:0

再回首作文-回忆童年

周长的认识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山西高考招生网官网)“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
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
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不疯不成魔 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
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
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
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
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
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
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要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
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
达能力。]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
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
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在学生必须寻找搭档才能完成的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
合婚礼仪式流程 作的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无形中得以培养。]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
家交流交流。
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
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
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
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
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
就行了。
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
4

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
着肚皮量。
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
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
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
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
来!
[小结生动具体,工程合同 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
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
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
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
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
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
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
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
教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
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
境入手,广泛发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
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
精神和态度;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
趣。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具:
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学具: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出示:喜羊羊),你们喜欢它吗?喜羊
羊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看吗? 深秋到了,天气凉了,树叶花花往下落。多可惜呀!于是,小蚂蚁想
到了把树叶画下来。看一看它是怎么画的?(课件)学生回答后伺机板书:边线,对!小蚂蚁沿着树叶的
边,画出了树叶的边线。 你们看,树叶画好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蚂蚁简单吗? (二)认识
周长 1.手指描边线 你们想不想用这种简单的方法也来画一画身边的其他事物呢?不过我想先问

大家:怎么画?(沿着边线画) 好!那就请大家伸出食指,把食指当做小画笔,选择身边你想画的画
一画好吗? (学生活动。 汇报:你画了什么?能画给大家看一看吗?(23名学生,要动手
操作) 练习:在这些图形中选一个,把它的边线描给同桌看。[ 1、过渡:留一题长方形没画完,
提问:所以在描边线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总结:从一点开始,最后到这里结束,这么这条边线叫一周
的边线。 想一想,这是谁一周的边线啊?(树叶一周的边线) 2、小手找周长 你能指出课
桌面一周的边线吗?你的小手指桌面,我指电脑,最后看看我们是不是指的一样,好吗? 这是大家经
常玩的操场,你能指出篮球场一周的边线吗?我们和电脑一起指好吗?(课件演示) 3.、小嘴说周长
你看,那个画树叶的小蚂蚁想告诉大家什么?(一周的边线,展开,拉成直线) (出示蚂蚁的话:我
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提问:小蚂蚁说了什么? 小蚂蚁是想告诉我们一周边线的长度就
是什么?(板书:长度 周长) 请人再说一遍。反问:什么叫树叶的周长?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的新知识——认识周长。 操场一周边线的长度,就叫做——操场的周长。谁来再说一遍?(2
名) 那运动员绕跑道跑了一周的长度叫什么? 生活中的周长还有很多,比如:这是一个儿童游
泳池,池口的周长是哪条线的长度呢?还有硬币、课本等等这些物体的周长都能指出来吗? 这是一个
相框,我想给它蓝色的底子贴上粉色花边?我要用多长花边呢?我得先求什么? 你能说出这个图形的
周长吗? 你还能说出谁的周长?(学生自由说)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量一量。看
来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实,我们人体上也有周长,我们的头一周的长度就是头围,腰一周的
长度就是腰围。(可请一名学生跟老师一起示范怎样量头围) 你们想自己动手量一量吗?小组合作,
动动你的手。师讲明测量要求) 1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 2汇报交流。 (四)
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师:我们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喜羊羊要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表示的周长。 练习: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表示图形的周长?是打不是打
师:恭喜小朋友们,都答对了。喜羊羊能放心把任务交给大家 了,想知道喜羊羊到底遇到什么问题吗?
(生:想)其实喜羊羊这 次来还带有重要任务呢!懒羊羊村长寄给他一封信,要求他及时完
信里交代的任务,不能让灰太狼抢先一步完成。我们帮帮他吧! 算:完成课本第45页第二题中的练
习。(师提示三角形的计算方法) 练: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你们都很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
以想要同学们来个智力大闯关,有兴趣吗?(课件出示课本第45页第三题的图形)(师小结:像这样的图
形,我们在比较它们周长大小时,一般会用移动边线的方法,再进行比较。 (五)、归纳总结,完善
认识 孩子们,你们能用一句话说出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吗?(师小结:认识了周长,会描图形的周长,
会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
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教具:软尺、钟面、数学书、国旗、
叶子、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 活动一 ⑴出示
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说分别是什么图形。(多个同学回答) ⑵老
师将着写图形镶上金边,放上照片送给大家。 ⑶请同学帮老师镶上金边,说说你是怎么镶的,最省材料。
为什么? ⑷找几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镶上金边。 2.活动二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
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3.活动三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
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
互相指正。 4.活动四 ⑴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拿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
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
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认识周长》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 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刘盈娜

评析: 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雪梅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朝鲜冷面做法 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周长》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在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活动,自主探索周长的测量与
计算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鱼丸汤 ,认识一周

1认识长方形的一周。

师: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听过)小白兔因为骄傲自
满输给了乌龟,他非常后悔,乌龟决定给小白兔一次改过的机会。于
是他约小白兔来到了一块长方形草地上进行第二次比赛。(课件出示
比赛图,教师随课件讲解)他们的比赛规则是:沿草地的边线跑一周,
谁先跑到终点谁获胜。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龟
兔赛跑的情境,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师:看了他们的比赛规则,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1:一周是什么意思?

2:起点在哪里呢?

师:谁来说说“一周”是什么意思?师:一周是什么意思?

生:一圈

师:数学上的一周,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一圈。

师:起点在哪里呢?小白兔和小乌龟没有告诉我们。我们用长方
形的纸板表示草地,你认为终点可以在哪里就在哪里用彩笔做个标
记。

1标记

师:你认为这是起点,终点在哪里呢?

1:这里。(起点和终点重合)

师:起点和终点为什么要重合在一起?

生:只有重合在一起才能跑一周。

师:请你用手指描出他们跑的路线.

生用手指描跑的路线。

师:从起点出发沿边线回到起点就是长方形草地的一周。

师:谁再选不同的起点跑一周。



2

师:如果给你更多的时间,你肯定能选择不同的起点跑一周。

师:弄明白了它们的比赛规则,让我们去看看他们比赛的情况(播
放课件),他们比赛的结果是(兔子胜利)

师:小白兔最先跑完了一周,赢得了比赛。小乌龟没有回到起点,
也就是没跑完一周。他虽然输给了小白兔,却用一颗宽容的心帮小白
兔改掉了骄傲自满的坏习惯。大家喜欢他吗?

生:喜欢

【评析】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明确数学上的一周就是生活中的
一圈。通过让学生找起点和终点,让学生明确一周是封闭的,给学生
以直观的感受。

2、认识其他图形的一周

师:刚才lampard 我们找到了长方形草地的一周,你还能找到其他物体表
面的一周吗?请你指给你的同桌看。

学生找一周、指一周。

生:我找到了数学课本的一周。(用手指)

师:你找到的是封面课本封面的一周。

师: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摸一摸它的封面的一周。

师:请同学们在一号信封内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1号练习
纸上描出它其中一个面的一周。描完之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描的。


生:我是从这里(起点)开始沿着边画,一直画到这里(起点)
(拿一个正方形)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精心设计了找、指、摸的学习活
动,实现了有效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强化了学生对一周的认识。

3、揭示周长的定义

师:描一周的时候也是从起点回到起点。你们描出了很多漂亮的
图形,课前老师也描了一个图形(课件展示三角形)并测量了每条边
线的长度,你知道他一周的长度吗?

生快速的计算。

生:15厘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把3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课件出示)什么是
正方形的周长呢?(师指刚才学生描的正方形)

生:把正方形的4条边加起来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师:4条边加起来也就是它的一周,所以(课件出示:正方形一
周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师:什么是圆形的周长呢?

生: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的周长。


师:像三角形、正方形这些我们统称为图形。那谁来说说什么是
图形的周长?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教师板书)

【评析】在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图形的一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
生计算三角形的一周的长度并告知学生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
的周长,进而启发学生自主概况图形的周长的概念。把周长这个抽象
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有效突破了认知的难
点。

二、测量周长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再来看比
赛。小白兔战胜了乌龟,非常高兴,它又想找同伴比试(课件出示)
它找到了小灰兔说:你沿正方形草地跑一周,我沿扇形草地跑一周,
谁先到终点,谁获胜。你认为这个比赛规则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要判断公平不公平,只要比较什么就可以了?

1:跑的是不是一样长。

2:要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

生:需要测量。

师:在2号信封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这两个赛场的模型,请
先独立思考该怎样测量才能得到周长。有办法了,在小组内交流并选

择一个最优的方法,合作测量想办法得到它们的周长。为了提高合作
的效率请小组长先做好分工,比如谁负责测量,谁负责监督,谁负责
记录,比比哪个小组的合作的好,完成的快!

学生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测量的结果?(4组)

1:我们先测量的正方形,先用线围着正方形一周,在线上面
做标记,再测量线的长度。

师:有的小组有不同的方法,3组说一下你的方法。

2:我是用直尺直接的测量的,每个边都是6厘米,然后加起
来是24厘米。

3老师我们组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所以我们只测量了一个边的长度,然后再乘4就得到了24厘米。

师:3个小组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同学们觉得哪个方法更简便?

生:第三种。

师: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那个最简便
的。继续汇报怎样得到的扇形的周长。

1:扇形有两个直直的边,我们是用直尺直接测量的,每条边
8厘米,弯曲的边不能直接测量,我们是用线围的,然后测量线的
长度,最后把3个长度加起来,就是扇形的周长。

2:我们小组是2个直直的边都测量的,我感觉他们的方法比
我们的简便。


师:哦,自己都能进行方法的择优了。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弯
弯的边没法直接测量,想到了化曲为直(教师手势)。想想测量哪个
图形的周长时还可以用这种方法?

生:圆形

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方法,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

【评析】由“比赛规则公平吗?”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测
量的需要。学生在探索与交流测量方法的过程中,感受了测量方法的
多样性,领会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三、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计算出了三角形的周长,你会计算下面图形的周
长吗?拿出2号练习纸,进入第一关。

1:梯形的周长是31厘米,7261131(厘米)

2: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0厘米,62=12(厘米) 9
2=18 (厘米)12+18=30(厘米)

3:它(六边形)的周长是4+4+4+4+4+4=24(厘米)

4:我有更简便的方法:46=24(厘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计算图形的周长,还知道选择简便
的方法。第一关我们顺利闯过,下面让我们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
有关周长的问题,你能闯过二、三关吗。

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

集体订正


122=4(米) 12=2(米) 2+4=6(米)

2:没有变长,凹进去的地方和长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师
课件演示)

师:如果你这三关都闯过了,就得到6颗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
学习冠军。

你知道吗?其实我们身体上就有很神奇的周长,(课件出示)有
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利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去测量一下。

【评析】在练习环节,教师注意了练习设计的层次性——由易到
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在第一题中,学生出现了
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为后面学习周
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注重了练习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使
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达到了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我知道了化曲为直

„„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还找到了
测量、计算周长的办法,其实有一些图形的周长,还有更简单准确的
计算方法,我们将在以后继续学习。


【总评】

《认识周长》这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导入新课既富有童趣
又富有思考价值;新知学习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又为学生提供了充
分的探究空间,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富有人文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
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沟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刘老师抓住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北京军医大学 特点,由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
展开教学,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
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将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联系在一起,“一周”即
生活中的“一圈”,为建立周长的概念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2、利用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三年级学生正处在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阶段。
刘老师引导学生借助眼、myhabit 口、手多种感官建立表象,利用直观帮助学
生理解概念。如让学生用长方形的纸板代表草地,描出它们跑的路线,
明确了一周是封闭的,建立一周的概念。接着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
动,进一步感受一周。然后通过算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揭示周长的概念,
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既分数
了教学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开阔能力。最后通过测量活动加深对
周长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的展示满足了学生多样化
的学习需求,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
思想。


3、创新练习形式,分层设计练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练习环节,教师的设计也别出心裁,用闯关游戏的方式极大地
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
握并运用知识。同时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
习内容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莲花池公园-滕王阁序

周长的认识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04:15: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8489331581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周长的认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周长的认识.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周长的认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