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散入珠帘湿罗幕

更新时间:2023-04-18 23:40:58 阅读: 评论:0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赞美老师作文

散入珠帘湿罗幕
2023年历史上的小故事 4月18日发(作者:商业合作)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猪肉白菜饺子馅怎么调 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代表作。这首诗写于天宝十
三年(754,是诗人二次出塞,任安息、北庭节度判官时,送前任(武姓判官)
归京的送别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诗人起笔遒劲有力,“北风卷地白草
折”与李白的“北风怒号天上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痛快淋漓地写出了北风之凛
冽,“卷地”二字写出了风势之猛,暗合了周边无遮无掩的荒芜。其猛烈的实际表
现是“白草折”“白草”是古代西北所产的一种草,其特点是坚韧(据《汉书。
西域传》颜师古注,王先谦补注)“折”这里指折断。连坚韧的白草都撕裂了,
可见风之强劲有力。这句是俯视。“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仰视,“胡天”即诗人
身处的塞北之地。“即”字,用词精准,表现力极佳,写出了南来之人的惊奇与诧
异。“飞雪”形象地状出了大雪飘舞,纷纷扬扬的景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咏雪的千古名句,往往被误读。
很多人甚者学者都认为,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如果不结
合原诗的意境,仅就摹写雪景而言,是说的通的。
如果结合上文“北风卷地白草折”和下文“瀚海阑干百丈冰”,就可以看出诗
1

人所写的酷寒之地的荒芜,恰恰缺少树木。所以笔者认为:这里诗人只是借南方
人所见过的梨花盛开的景象,来比拟北地之雪的急骤与纷纷扬扬的形态。诗人不
是简单地将雪花比成梨花,而是用春景(暖景)比冬景(寒景),既写雪之形,又
慕雪之态,还写出恰巴提 了雪给南来之人独特的心里感受。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诗人的视线,从仰视再回归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承上启下,转换自然:那朵
朵雪花,飘飘而至,穿过珠帘,粘粘在罗幕上,慢慢地消融……接着,诗人以军
旅生活的三个细节,证实了帐中难以想象的奇寒,“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
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都不能抵抗酷寒,
角弓被冻得连素日臂力惊人、勇猛善战的将军都无法拉开,铁衣,这平日里不离
身的“军装”,更冷得难以穿到身上。“将军”与“都护”互文,诗人从高级将领
军旅生活的细节,写出了塞北之地的酷寒,而普通士兵的生活则留给读者去想象。
视线再次移动到帐外,“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以夸张的笔墨,
绘写出了塞外之地广袤无垠的雪景:沙漠纵横,浩瀚如海,冰天雪地,触目惊心,
乌云密布,光线昏暗,“愁云惨淡万里凝”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愁”字还抒
发了对武判官归途艰辛的无限愁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诗人荡开一笔,接着叙写送别宴会上
的热闹场面。“中军置酒”说明送别的规格之高,是在主帅营帐摆开了宴席。“饮”
是宴饮,“归客”指的是即将归京的武判官“胡琴琵琶与羌笛”,看似简单地罗列
了三种边塞特有的乐器,却勾起读者对宴会场景无穷的想象,其顺序也大有讲究:
胡琴浑厚,歌舞伴奏;琵琶委婉,气氛减缓;羌笛凄凉,善诉离肠。这个罗列还
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显示出宴会欢乐热烈的气氛。
宴会过后,曲终人散,走出营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
是怎样一种奇异的景象: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了军营辕门,红旗似乎被冰雪冻住,
任凭狂风猛吹,一动不动。我们知道唐朝军营驻地,军旗颜色各异,只有在大营
的辕门才见红旗;此时,本应飘展的红旗竟然被冻住了,这种反常,雪“动”旗
“静”动静之间,进一步衬托出塞外的奇寒。另外从色彩搭配来看:以冷色调(白
色)为背景的雪景中,显出一星红旗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场景更洁白,更寒冷。
这是一处生动而绝妙的奇笔。
2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如果说热闹的宴会是众人送别,到这里则是诗人个人的依依惜别。从营帐到辕门,
从辕门到轮台,诗人一路相送:此时厚厚的大雪铺路,山回路转之间,已经看不
到友人的身影,只留下雪地上空空的马蹄印了。最后一句“雪上空留马行处”
现代电影的艺术效果,那渐行渐远的蹄印,仿佛连绵的省略号,有诉说不尽的离
情别趣。学捏包子 一个“空”字,格外醒目,我们仿佛看见诗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心里
空落落地,满面惆怅与牵挂……
总之,这首诗写得奇。诗人笔力雄奇,笔势奇峭;可以大笔挥洒,可以扑捉
细节,可以真实摹写,可以奇妙想象;随了视线的任情移动,诗人的笔下,边塞
风光奇丽,军旅生活奇异,加上诗人好奇的性格,这首送别诗就写出了神奇的艺
术效果。仔细品来,令人啧啧称奇!
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年代】:唐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评此诗说:
奇峭。起飒爽。“忽如”六句,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须日
诵一过,心摹而力追之。……
此诗“奇峭”我以为非仅限于“忽如”六句,而是“奇才、奇气、奇情逸发”
3

通贯全篇。唐代杜榷《岑嘉州诗集序》评岑参诗云:“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
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移来单评这首诗,也非常贴切。所谓“迥
拔孤秀,出于常情”也无非是说它才奇、气奇、情奇而已。早在岑参写此诗之前,
他的好友杜甫就曾指出:“岑参兄弟皆好奇。《上学迟到 渼陂行》殷璠在《河岳英灵集
中》也说:“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可见用“奇”字来概括岑参青、壮年时
代诗作的特色,几乎已成为古今评论家一致的看法。
此诗“奇”在哪里呢?我借用方东树的话略谈三点:
1、奇在诗人才高:
所谓“才高”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指诗人的形象思维特别敏锐。如开头
两句,发唱惊挺,既点明了空间和时间,又描述了气候和景物,写出了gift 盈耳溢目
的风声和雪色。但若无三、四两句,则头两句也只属寻常,因为光是它还不足以
激起读者的审美联想。诗人才高,就高在他能用奇妙的比喻喧染出一幅“令人心
神一快”的边塞风光图,真正做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
外”(梅尧臣语)。虽然,南朝萧子显曾用雪比喻梨花落(《燕歌行》,但终不及岑
参用梨花开喻雪来得警辟和新颖。因为前者毕竟只求得形似,而后者则除形似之
外,更难能可贵地托出了诗人乍睹此景时的审美神情。况千树万树之花开,仅归
于“一夜春风”之忽来,其意境是何等瑰奇、壮丽,其想象(英语作文写信格式 即形象思维)又是
何等敏捷、自然!岑参真不愧为诗坛巨擘,能大笔挥洒而不留墨痕。姜夔《白石
道人诗说》所谓“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指的就是这样高超的艺
术造诣。
2、奇在诗人气豪:
这里的“气”,既指诗人的气度,又兼指作品的风格。如“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一作犹)着。瀚海阑千百丈
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六句,极言边地之严寒;但在诗人笔下,却写得十分轻快。
读者仅从上文“春风”“花开”的比喻中,便能觉出诗人的豪迈气概和诗的豪放风
格。即使“愁云惨淡”句透露出诗人凝结不开的万里乡愁,也只是暗暗地在脑海
中萦回,而另有一腔为国戍边的热忱分明见于言外。不然,都护铁衣为何“冷难
着”呢?岂不跟北朝民歌《木兰诗》用“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来反衬英雄
的爱国形象是同样的道理么?
4

3、奇在诗人情深:
此诗主题,在题目中已经叙明:既咏雪景,又抒别情。表面看,直到“中军
置酒”句以下才写送武判官归京情事;而实际上,前半咏雪即与送别紧密攸关,
它为雪中送别铺设了一个更能充分表达人物性格的典型环境。如果说,雪中送炭”
能格外使人感到温暖;那么,岑参雪中送别,也捧献出一颗如炙炭般赤热的心。
席上酒肴纷呈,席旁弦管交奏,固然已足见送行人的殷勤;就是辕门外那面风掣
也不翻动的红旗,也何尝不形象地表达出送行人郁结不开的惜别情意!朋友们依
恋不舍地送到轮台城东门外,仍伫立在弥天风雪中目送行者远去。“山英文台词 回路转不见
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读者试细心寻绎,不见的何止是行者?送行人的心也早已
随之东去,因为行者所去之处,正是他们梦魂萦绕的故国、家园啊!留下的又何
止是雪上的马蹄印迹?一缕缕离愁和乡思,也渐渐地被吞没在边地的风雪中了。
这样结束,词尽而意不尽,余味绵绵,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异曲
同工之妙。
由于诗人才高、气豪、情深,故诗中洋溢着浓厚的审美趣味。又因为诗中才
奇、气奇、情奇,所以后世读者每一吟哦,都仿佛有无穷新意,涉过时间的长河,
萌生于审美主体──欣赏者的心底。你瞑目细想,会觉得整首诗就象是一个个跳
动的特写镜头,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向你展示出祖国奇异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微
妙的内心世界。你很可能会惊叹不已:在我们祖国的艺苑里,竟绽开过如此美妙
的奇葩!
5

文化社区-关于田园的诗

散入珠帘湿罗幕

本文发布于:2023-04-18 23:40: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8324581578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散入珠帘湿罗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散入珠帘湿罗幕.pdf

上一篇:新巴比伦王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