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妻》原文、翻译及赏析
历史上有许多写离状别的佳作,此诗《留别妻》当能在其中占一
席之地。它的选材、表达、风格等,都对后代有广泛的影响。下面是
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留别妻》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留别妻
两汉: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译文
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
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
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
了。
当星辰隐没心中的日月 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
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
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
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
我倍加虾子的做法大全 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
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
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
永远想你……
注释
结发:传统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
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嬿婉:欢好貌。
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远路”。
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
其,语尾助词。
参(shn申)、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这句是说星星都已隐
没,天将放晓了。
行役:赴役远行。
生别:生离死别。一作“别生矮英语 ”。滋:多。
春华:春光,借喻少壮时期。
鉴赏
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
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然而今读诗中“征夫怀往路mou的复数形式 ”、“行役在战场”
诸语,诗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个即将应征出战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现
的也是汉代末期常见的征夫别妻的主题。诗的前四句写一对青年
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欢愉之中。“结发变价 ”是古代男子二十束发加冠、
女子十五束发为笄表示成年的一种仪式,诗中的青年男女到了这个人
生的美好时刻便结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
幸福。“嬿婉”语出《诗邶风新台》:“嬿婉求之”,和顺的样子。
这里用来形容两人的爱情生活非常融洽,亲密无间。这一段用墨不多,
却通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婚夫妇那种恩爱、琴瑟和谐的欢乐情景,
把一种人生和青春的愉悦传递给了读者。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然而严酷的现实很快搅散了这对
恩爱夫妻“嬿婉及良时”的美梦,一度出现于两人之间的一小块晴空
被即将出征、离别在即的阴影覆盖了。作者在此笔锋陡转,在点出主
人公“征夫”身份的同时,随即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一下子抛入
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诗中的男子惦念着不久将要上路,时不时地起
身探望窗外的天色,因为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只要天一亮,他就要启
程应征,那漫无期限的离别将要取代新婚的片刻欢愉。所以当他看到参辰星已在天边隐去,天将破晓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般股难以言传的
酸楚。“去去”两字相迭,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
语噎词塞的情态。人世间的一般离别,已使人为之黯然销魂,何况新
婚嬿尔正是人生“花好月圆”之时,又何况这对年轻的恩爱夫妻所面
临的不是一般的离别,而是奔赴战场、相见无期的生死离别;这不能不
叫人五内俱裂,泪如泉涌。“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读着这样
的诗句,这对青年男女无限悲怆、难以自持的情景如在眼前,此景此
情催人泪下,历千年而不灭其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以后宋代词家柳
永写恋人之别,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寒蝉凄
切》)之语,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写张生、莺莺长亭之别,又
有“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的描写,虽然都有一定的感染力,
并画眉鸟蛋 与此诗有某种相似之处,但与此诗对封建兵役制给青年男女带来的
心灵创伤的表现相比,毕竟显得纤弱多了。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其中“努力”二句是
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
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
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
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
渝。这段对话,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
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前贤曾谓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诗正符合这样一种说法。男女
相爱结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残酷的兵役制逼迫下,
它只能像一朵刚绽放即被摧残的花,转瞬即逝,无法追回。
历史上有许多写离状别的佳作,此诗当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
的食用香精 选材、表达、风格等,都对后代有广泛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
名作《新婚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
作者简介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
人,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
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
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带动物的四字成语 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
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
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17:39: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2923741575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席之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席之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