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带有动物的词语 前6世纪春秋时拍照写真 期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
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繁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
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
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
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
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
中曲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
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
山林”。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
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
小巧玲珑取胜。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
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
得的旅游圣地。苏州主要园林有:
私家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艺圃、环秀山庄、耦园
佛教园林:报恩寺、西园、寒山寺、双塔、瑞光塔
王家园林:虎丘、灵岩山
关于苏州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棕色的英文怎么读 各国诸侯都喜欢修建,互相比
美。当时吴国到阖闾时期已经很强大了,在园林建造上也不甘落后,阖闾及其子夫差利用苏
州郊区的自然山水建造了规模宏大,建筑华丽的姑苏台,馆娃宫,可以说是苏州最早的皇家
园林。到汉代,吴王刘濞在苏州建造了著名的“长洲茂苑”。三国时东吴建造了芳树苑、洛
星苑、和桂林苑等著名园林,他还建塔营寺,并附设寺观园林。
晋朝时开始出现官绅的私家花园,最著名的是动静顾辟疆营造的”辟疆园“,其池馆林
泉之胜,当时号称吴中第一。这一名园一直到唐代都还存在,唐代大诗人李白还有“竹暗辟
疆园”的诗句描述此园。六朝以后,豪族南侵,苏州私家园林渐趋兴盛,造园艺术也有了新
的发展,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寺庙建筑也大量出现,仅写景好句 梁武帝萧衍在位四十五年,苏州兴
建的寺庙就有32处之多,寒山寺、灵岩寺、光福寺等都是在此时建造。
隋唐时期,苏州经济发展很快,园林建设也新旺一时。五代时苏州已经是全国最富庶地
区之一,造园活动十分兴盛,吴王钱镠之子最喜园林,所以南园规模宏大,是当时最大的园
林。据说宋代诗人王禹偁来苏州,见到这座园林称赞不已,写下了“他年我若功成后,乞取
南园做醉乡。”的诗句。统治者不仅广造园林,还大力提倡佛教,兴建了虎丘的云岩寺、北
寺、开元寺等著名寺庙。
宋代时苏州经济更为繁荣英语三级真题 ,已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称谓,造园活动更是盛极一
时。当时苏舜钦的沧浪亭、史政志的万卷堂(网师园的前身)、蒋希鲁的隐园、以及姚淳建
造的园林,有月的古诗 都是非常出色的。元末在苏州称王的张士诚造有锦春园,里面有假山池塘,亭台
楼阁,式式具备有别出心裁把锦帆泾浚成御花苑河,和妃子们在此扬帆荡舟。元代至正二年
(1432年),天如禅师邀请著名画家共同设计建造狮林禅寺(即现在的狮子林),以假山著
称,院内石峰林立,玲珑俊秀,山峦起伏,气势磅礴,有“假山王国”之称。乾隆皇帝对此
十分着迷,并在北京圆明园畅春园以及热河避暑山庄仿造狮子林,重现十六景。
明清两代苏州的造园活动实习生自我总结 出现新的高峰。据《苏州府志》记载,苏州园林在明代有271
处,著有留园、拙政园。五峰园、艺圃等,尤以拙政园和留园极富盛名。清代苏州园林有
131处,环秀山庄的假山别具一格,在古典园林中也并不多见。明清时期,私家花园更是蔚
然成风。影响所及,一般城市宅地,乡村民居,也往往在门前开辟小型庭院,凿石叠山,培
花植树。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
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
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
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15:0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282894445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世纪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世纪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