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教材分析:
这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沿岸的无限仰慕之情,歌颂了
延安精神的伟大作用,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教学目标:
理解“茁、镢、琅、窑、梁”五个生字,准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的
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弄懂词句的意思,领会诗中所说道具体事物的含义,进而理解诗
歌表达的中心。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构想:
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增强朗读,理解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人民
的革命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理解时,
适当加入有段材料介绍充实本文。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简介延安。
3、请三位同学读诗,纠正字音。
4、延安指什么?追寻什么意思?(多名同学回答,不要限制答
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划出来。
2、全班交流,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
三、按阅读提示自读自悟。
四、质疑解疑。
1、齐读第一节,讨论词意,句意。
2、学生独立解释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补充,并引导学生朗读
体会。
两句比喻句写出了追寻的迫切心情,而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却
含而不露。
实际是指:“我们追寻延安”句意,我们追寻延安就象燕子追寻
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延安精神是充满了生机和活
力的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
就像“春光”“雨露”“太阳”一样,表现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仰慕
和向往之情。
3、读2021年节假日 第2节,讨论理解代表性的事物,•理解诗句的含义。
a、河叮咚的流水”当年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这
句实际是讲人们在延河度过的革命岁月。
b、“枣园时间不对 梨花的清香”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实
际指中央领导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c、“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讲大生产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的革命精神。
d、“讲话的会场”讲当年重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准确领
导。连用四个“追寻你”,采用排比句科学性出了作者对革命圣地延
安的回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向往和依恋之情。
4、各自轻读第三节,讨论理解词意,句意。
“高楼大厦”“家用电器”代表现代化。
“雨后春笋”比喻高楼大厦大量涌现。
“满目琳琅”比喻家用电器种类、数量很多,使用很普遍。
“破旧的茅屋”代表贫穷的生活条件。
“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
党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
5、指名朗读第四节。
“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上顶天立地的脊梁”表面指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顶天
立地。实际上是说延安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绝不能丢。
6、有感情朗读两节,概括意思。
7、轻读第五节,理解:
“灿烂辉煌”形容延安精神光芒四射,崇高伟大,
“行尸走肉”,比喻有些人即使活着,但仅仅躯壳,没有灵魂。
句意:延安精神崇高伟大,市区延安精神就如同失去灵魂,没有它,
我们不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8、读第六节,理解:
“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
“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暖”
“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
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指出了延安精神的丰
富内含。
9、小结:诗中赞扬的延安精神具体指哪些精神?(全心全意、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相关心、爱护)
五、总结课文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延安的敬仰和向往
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
志豪情。
2、指导感情朗读。
作业设计:
1、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排练成诗朗读。
板书设计:
延河叮咚的流水、
枣园梨花的清香、
5*延安,我把你追寻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篇二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四季更替的原因 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相关延安的内容。)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也能够播放录音)
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
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
“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
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
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
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
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
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
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
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
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
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
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
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四大恶兽
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有水平的同学把它背诵下来。
篇三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
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
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
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理解
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相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
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
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
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
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
流。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
诗隔句押韵,并用“”把韵脚“a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
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
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明
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
句的气势。
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
(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
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协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
岭”,了解延安精神。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延
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
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
种粮展开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
很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求上进、永不满抽奖活动文案 足的精神,执着地追
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
“告别破旧茅屋”就是告别落后,忘不了“温热的土坑”,就是
忘不了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
脊梁。
“丢掉了老牛破车”,就是丢掉落后,“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
的脊梁”,就是要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4)如果一旦失去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
来展翅飞翔?
(讲失去延安精神的严重性。)
(5)第六节的三个“追寻”。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追寻温暖,追寻光明。诗句中
的“延安”仍指延安精神。)
4、在深入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后,可用引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有
感情地朗读。
四、参考资料
难忘延河
祈念曾(新闻工作者,现居深圳)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
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12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
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
正是十年水浒传好词好句 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
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
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
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人民丢
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
越来越富裕萝卜红烧肉 。19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
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
遐思漫伸……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
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
民族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
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
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回响在我的再边。追寻
当年革命前辈书法宋四家 的足迹,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红烧带鱼段 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
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
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人的高尚品质和
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
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
平持续提升的情况下,更要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这种理解,我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
诗。
诗写完后,1992年,收入我的诗集《人生之恋》(陕西人民出版
社),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评论家马莹伯撰文说:“这首诗
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动的形象讴歌了延安精神,强调了改革开放条件下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这首诗,1993年荣获全国诗歌
“菊花奖”,1994年入选《新时期诗歌精选》。1997年选入5年制语
文课本第10册,今后又选入水瓶女 6年制语文课本第12册。
1992年,我来到深圳,虽然离开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黄土地,
但延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净化我的灵魂。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14:05: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2795461572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老牛破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老牛破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