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卫

更新时间:2023-04-12 12:42:11 阅读: 评论:0

描写雨天的句子-远见的意思

科大卫
2023年4月12日发(作者:孩子爱)

20林丹是哪里人 22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本试题卷共4道大题,23道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学在中国经历近百年的发展,成就斐然,为历史学提供了诸多启示。“田野作业”

是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对历史学者有重要的方法论启迪,可以改变传统史学单纯依靠文献的局限。但“田野作业”难免遭遇困难。

首先,“田野”是什么就很难说清。人类学者最初的“田野作业”,主要针对的是相对

“原始”的族群,是没有文字传承的部落文化。对于非原始族群来说则情况迥异。中华各民

族中有些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有些在近代接受帮助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其社会状况及历史

演变,往往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这就使中国的人类学研究面临两难境地:依靠田野吧,人家

有文字;依靠文字吧,又好像离开了人类学的研究轨范。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以中国为研

究对象的人类学者便开始强调历史文献的重要性,除田野调查“访问活人”外,也辛勤钻研历史文献,做“访问死人”的工作,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成为人类学的又一宝藏。

【甲】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类学者自废武功。中国人类学的研究取向,虽然少了

一些西方人类学者喜欢玩的形而上元素,但其崇实精神对人类学而言,颇有点返璞归真的意

味,实际上就是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结合。人类学家威廉斯在谈到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时曾

把历史学比喻成“小提琴家的左手”。历史学者是否可以将人类学视为“小提琴家的右手”,

在自己从事的研究中,也主动吸纳人类学者重视抽象理论与宏大叙事的积极元素,以避免当下史学研究出现的“碎片化”倾向呢?

其次,与田野相关的是历史遗存问题。“田野作业”最重要的是看遗存,即世代传承下

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制作。然而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遗存能够延续,在于它已获得新的意

义,除非采取某种明确的道德和价值态度,而不是按这一现象在今天的形态来研究它,否则,

我们就只能对其用途和意义作失真的描述。很多流传至今的文化习俗或遗存,一旦其原生态

环境不复存在,就已经变化失真了。以纳西古乐为例,你能相信它是真正的唐乐吗?在远离

文明繁衍中心的边缘之地能有中原古礼的原生态环境吗?我以为是很难有的。作为“礼”重

试卷第1页,共11页

要标志的原本是中原的古乐,离开故土,脱离原先的“生态系统”,要在类似纳西族所在地区孤独存在下去,实在难以想象。

这提醒研究者,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很多号称“原始”的生活环境及生存方式,实际

上已不复存在,或者至少已发生性状变化,研究者不能轻信“田野”里看到的文化场景。同

时,提醒历史学者必须保持高度的学术警惕,不能轻易相信“田野”里所谓的“原始”见闻。

(摘编自杨天宏《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

材料二:

当我们在图书馆和档案馆阅读着装订整齐、入档清楚的文献时,常常会忘了这些材料其

实原来是存在于图书馆和档案馆之外的。面对那些不愿超越文献的历史学者,我至少能提出

这样的忠告:这类材料在庙宇的墙壁上、在私人的收藏里多的是,除非你到现场考察,否则你是没有机会读到它们的。

然而,多收集些文献材料,不过是从事实地考察最起码的理由。事实上,到田野去的好

处远远不止于此。最简单的理由是:你是无法读得懂那些文献的——除非你知道这些文献为

何书写,如何使用,谁写,谁保存,保存了什么,扔掉了什么。换句话说,经过层层筛选,

最终流入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只属极少数。到那些曾经发生过某些事情或行动的地点看过,

会启发我们想到在文献最终落到历史学家的手中之前,曾经历过怎样的过程。去过一个地方,

你会对这个地方产生感觉。有时老房子还在,有时老房子不在,但基石犹存;有时人还在,

你甚至可以跟他聊天。在这方面,历史学者可以从人类学家身上学到一二,因为后者更习惯从活生生的人身上多于从文献中学习。

【乙】我说“人还在”,我的意思是人们从历史中走出来吗?不错,我的确是这个意思。

每当我走访一个地方,我会特别留意该地方是否一直有人居住,定居的历史有多久。在这些

地方,你还可以看到知识代代相传,尽管人们已受现代教育、电视和互联网的影响甚深。你

还可以从当地人的谈话中,听出书写传统在当地出现以来,对人们发挥了怎样的影响。我猜

过去的私塾先生、歌者优伶、乡村道士,都曾经5个字独特好听名字 以他们的文献,在乡村传播着某种原生的知

识,情况就好比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和现代媒体把过去这些知识逐渐擦掉一样。你从人们谈

话的方式捡拾到一点这方面的历史,这样一种聆听历史的方法的窍门是:重要的不在于人们

说些什么,而在于他们如何说。如有一次在山东,我问一位老人家为什么他的村子只有一个姓氏,他回答说:嗯,在过去,很少男人会入赘到这个村子来。

历史学家从一个参与的观察者转化为科学的观察者——我知道用“科学”这个词不是太恰当,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错,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翻天覆

试卷第2页,共11页

地的变化,但中国依旧是中国——依旧是那个中国人从他们的历史中取得诸多灵感的中国。

(摘编自科大卫《历史人类学者走向田野要做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中华民族展开人类学方面的研究,不能只采用

田野作业

的方法,因为中华各民族的社会状况及历史演变过程都会有详细的文字记载。

B

.威廉斯借用小提琴家的左手与右手来比喻历史学与人类学,准确形象地说明了两大学科的密切关系,强调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应彼此协调。

C

.历史学者运用人类学的

田野作业

这一研究方法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相信所看到的历史遗存,因其所处的环境与时代已随着历史而消亡了。

D

.尽管已经深受电视和互联网等现代文明的影响,但在不少地方还是能看到原生知识的代

代相传,学者们依然能从

田野作业

中发现历史。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想在历史学研究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历史学者就应借鉴人类学的研究方式,不能只关

注历史文献,还必须做

访问活人

田野作业

”。

B

.纳西古乐在远离文明繁衍中心的边缘之地被保存至今,这个例子在于论证遗存能够延续的观点。

C

.与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流入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相比,那些在

田野作业

中搜集的资料数量可能更多,对学者们的研究来说也可能更具鲜活感。

D

田野作业

”朱槿花

中关注受访者如何说是聆听历史的方法的窍门,文中山东那位老人家对他的村子只有一个姓氏相关原因的解释,正是典型例证。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两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

.王国维运用现代考古学成果,结合文献史籍资料,对汉代边塞和烽燧、西域丝绸之路等

一系列问题做了详尽的考释,创立

二重证据法

”。

B

.摩尔根研究与他同时代的印第安人部落,其著作却冠以《古代社会》名称,是因为原始部落文明在尚未走出原始状态时,很少性状变化。

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

30

年代先后开展了著名的

江村调查

云南三村

等人类学研究

C.

工作,接触到了文明发达程度较高的民族。

D

.世界第一部人类学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导演在回忆录中透露,影片中展现爱斯基摩人部落原始的捕猎海象方法的画面其实是摆拍的。

试卷第3页,共11页

4.两则材料都围绕

田野作业

展开论述,但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5.如何理解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分别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甲】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类学者自废武功。

【乙】我说“人还在”,我的什么猪没有嘴 意思是人们从历史中走出来吗?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斑竹村里凤凰舞

惠敏

麦芒节气之后,我们跟随老杨进入湖北省重点贫困村——斑竹村,老杨在斑竹村驻队已

经五年了,口口声声“我们村”,弄得一车人好像都是这里的村民似的,我们倒也乐意,城市待久了,会向往能让胸中裂开,盛得下光辉、雨露、清风流水的田园。

快进村口的时候,一嘟噜一嘟噜的红桃毛茸茸、密匝匝地垂在枝头,像村姑们刚染的红

指甲,随风撒着迷魂散。我们一行人,情绪亢奋,眼睛挂了钩子,馋得慌。活了八百多年的

花栎树,伸出千万只绿掌,把影团儿铺在灰白的水泥路面上,风起,扑扑啦啦,晃晃悠悠,扩展它老迈却旺盛的疆土。

老花栎百米开外,一农舍,一家人。

老杨熟门熟道,黄狗儿凑近摇摇带着黑尖儿的尾巴,盯住我们,它想向上吠,但瞥一眼

老杨,又有点不好意思,默默地溜起墙角,远远卧住。房子九成新,红顶白墙,周周正正,

朱红防盗大门敞开,立于一侧的女人,所有皮肤都向下松垮垮地坠着,她老了,肩一个高一

个低,花布衫挑着,飘荡荡。女人的眼睛已浑浊不清,但在看到老杨时却蓦然涌出一束光来。

堂屋里堆满了粮食,麻袋清一水地摞着。女人说,里面是前天才收的麦子,苞谷是去年的,还剩不少,眼看着地里又要拔出新苞谷了,都快没地方放了。

南漳县斑竹村因盛产斑竹而得名,本地有传说,斑竹上的斑纹是王昭君辞别乡亲之泪,

是苦泪悲泪,珍贵神奇的很,可一路上却不曾得见,我心中不甘,想寻几株来看。便问女人:

“现在哪里能找到斑竹呢?”女人说:“斑竹村里原来是有些个,现在见不到了,只有老林

子里有点吧。”说话间,一个少年晃出来,跟我齐头,肤白,几颗黑痣挂在鼻翼四周抢眼,逗号,句号。

男孩叫瑞,几年前差一点辍学,也没少挨过命运的皮鞭。瑞7岁时,为了躲债的父亲一

逃了之,母亲出走再嫁,近八十岁的爷爷奶奶颤颤巍巍扛起了爹娘的担子。一家人,老的老,

试卷第4页,共11页

小的小,贫困像一根斑竹狠狠地从他们体内穿堂而过。我问瑞:“你现在大了,知道父母为

什么离婚吗?”瑞低头,玩手指。我为我的残酷而后悔,正准备找个开心的话题。瑞忽然抬

头:“是穷吧。”他开始盯住墙角一处发呆,若有所思的样子。瑞清瘦言短,此刻,我只觉

得他的内心有很多奇怪的念头在往外涌,他的“穷”在屋檐下炸裂延伸,受伤后的他因失血

过多而自卑、胆怯,绕着同学们走,躲着人群溜边,父亲的逃避和母亲的放弃早已泥成了一

口缸,记忆拼命攒压流出苦水,死死地围住他。他没被淹死,却时常呛水,从7岁到12岁,

他一直背着这口缸,拼命地抵抗拒载,缸在路上颠簸,水飞溅出来降落在脸上,男孩成了斑

竹,逗号写出12岁之前的篇章,沮丧、苦楚没完没了,这一切在扶贫工作队驻村后,慢慢

画上了句号。瑞从此多了几个爸爸和妈妈:杨伯伯、胡叔叔、谭叔叔、王阿姨。瑞被爸爸妈

妈接到家里玩,走出农村去看世界,他们给瑞买书写信,还给他零花钱,空了一起看看星星

聊聊天。奶奶不哭了,土坯房变成了大白房,无论冬夏,太阳都会攀上屋前的老花栎,和瑞

一起追逐绿油油、金灿灿的未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合作社每年的分红收入足够他们画出一个金色的版图,上面种着明天和希望,他们要与它世世相守,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用凤凰作比,自然有来头。我和几个当地的中年汉秋姑娘的信 子树下闲聊。他们说,这儿是宝地,

有人看到过凤凰哩。我自然不信,随他们信口自嗨。老杨见我不屑,翻出手机用照片证实,

因为拍摄角度巧妙,山棱棱中凤凰、凤头、凤翅、凤爪依稀有形,忽然明白,楚人尊凤,是

骨子里的基因,是这里祖祖辈辈的基因,这似乎成了规矩,老杨是楚人,又是“村民”,护着规矩当然再正常不过了。

曾经,斑竹村的年轻人走了,他们在花栎树下出发,散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即便是出

苦力,挣微薄的养命钱,他们也发誓再不要回到这里,这里瘦弱不堪,濒临窒息,老花栎下

的家分明就是整日喉咙里卡住的土疙瘩。如今,精准扶贫让土疙瘩亮了,花了,新了,世代

耕种的土疙瘩,疲惫的土疙瘩,衰老的土疙瘩,孤独的土疙瘩早已被姿仪绰约的无限风光惊

醒,被村西数百亩各类培育养殖基地唤醒,被村东大大咧咧的光伏发电方阵照醒,被村中簇

新的别墅里家人的欢笑暖醒。他们回来了,要在自己的土地上掀开一轮一轮火热的生活了。

初次走进斑竹村感受里有点点滴滴的痛,更有凤凰涅渠的壮烈和希冀。从古到今,人都在造

心,如果说以前村人的心是斑竹,那么现在和未来,只有美玉才配镶嵌他们的心,凤凰才能托起他们的梦。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试卷第5页,共11页

A.老杨不仅是个体,也是集体,是精准扶贫工作组的代表,他的

我们村

是扎根在扶贫村的精神体现。

B

.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了男孩瑞前后生活的变化,意在突出扶贫工作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变。

C

.斑竹村的年轻人出去了又回来,是精准扶贫改变了他们的村庄,召唤他们回来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

D

.文章阐述了

在斑竹村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斑竹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更有说服力。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既使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又烘托了斑竹村蒸蒸日上的生活场面。

B

.文中画线句子写女人眼睛由

浑浊不清

涌出一束光

"

,形象地刻画出女人看到老杨时心理的变化。

C

.文章中瑞母亲的嫌贫爱富与扶贫工作人员的爱心接力形成了鲜明对照,凸显出扶贫工作人员的伟大。

D

.文章结尾部分以整齐的排比句罗列了斑竹晚的英文 村扶贫工作成功后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扶贫工作的赞美。

8

.文中的

逗号

”“

句号

各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9

.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

斑竹村里凤凰舞

”的含义。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坚锐意欲取江东,下诏大举入寇。阳平公苻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

..

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

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坚不听。是时秦兵既盛,都下

震恐。谢

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

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

试卷第6页,共11页

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

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

..

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地震演练总结 前渡水,击成,大破之。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

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若

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

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

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

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共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

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谢安得驿书,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

..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注]①坚:苻坚,前秦国君。②都下:指东晋都城建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

/

望之见晋兵

/

部阵严整

/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

晋兵顾谓融

A.

/

此亦勍敌

/

何谓弱也

/

怃道法自然图片 然始有惧色/

B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

/

见晋兵部阵严整

/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

/

顾谓融

/

此亦勍敌

/

何谓弱也

/

怃然始有惧色/

C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

/

见晋兵部阵严整

/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

晋兵顾谓融

/

此亦勍敌何谓弱也

/

怃然

/

始有惧色/

D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

/

部阵严整

/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

/

顾谓融

/

此亦勍敌

/

何谓弱也

/

怃然

/

始有惧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B

.公,爵位。古代爵位按级别高低依次排列为

公、伯、侯、子、男

C

.左衽,上衣在左侧开襟,古代少数民族服装样式,文中指受异族统治。

D

.驿书,指经驿站递送的文书,一般是朝廷重大事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秦军队大举入侵,东晋都城人们恐惧,谢玄向谢安问计,谢安坦然自若,桓冲派遣精

试卷第7页,共11页

锐军队三千人入援京师,被谢安拒绝。

B

.谢玄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前往洛涧,梁成以洛涧为阻挡列阵等待他。刘牢之向前渡水,攻击梁成的军队,取得胜利。

C

.东晋军队在淝水遇阻,谢玄请求前秦让东晋军队渡河,双方一决雌雄。苻坚开始回绝了,后来看到东晋军队布阵严整,被迫同意。

D

.谢安正在与客人下围棋,得知前方战事捷报,表面上若无其事,但下完棋后屐齿折断,

竟然毫无察觉,说明谢安内心非常兴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2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14.桓冲认为谢安此役无法获胜的理由是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规注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注:此诗是永泰元年

(765

)

诗人客居云阳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云安县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貌,一个

字写出江楼的整饬。

B

.江岸两边的大山与树木交合在一起,山高林茂,营造子规悲啼的环境。

C

眇眇

写春风吹动的样子,

萧萧

写夜色的凄凉,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

.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

客愁

”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试卷第8页,共11页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孔子认为

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

路是因为子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动人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

)长江是我国的母亲河,古代诗人有无数吟咏长江的诗章,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惊艳全场;“瑞雪祥

云”“鸿运山水”等服饰穿戴▲_;“雪如意”“冰玉环”等冬奥场馆造型▲_。不仅北京冬奥会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一场体育盛会,彰显着中国风采,传承出中国自信。

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世人能看到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深厚▲_,也能一览当代中国

▲_的发展面貌。在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理念引领下,北京冬奥会从硬件建设到软件提

升,从竞技比拼到大众普及,从赛事筹办到地方发展,顺应了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

要求,“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成现实。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树一帜

B.别具一格

C.别具一格

D.独树一帜

精美绝伦

美轮美奂

精美绝伦美轮美奂

积累

积淀

积淀积累

沧海桑田

日新月异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

))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北京冬奥会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一场体育盛会,彰显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

B

.不仅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彰显着中国风采,传承出中国自信。

C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一场体育盛会,彰显着中国风采,传承出中国

试卷第9页,共11页

自信。

D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彰显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

20

科技、智慧、绿色、节俭

2022

北京冬奥会的理念。请任选两个理念,为本届北京

冬奥会各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①紧扣关键词;②使用对偶或对称句;③语言表达简明、

得体;④每条不超过

2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蚂蚁适

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滩,①_。至于说到

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②_。例如有些红蚂蚁专门鲸吞植物的根和茎,(

)。然而,③_。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

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螟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苏联科学家发现,

有些蚂蚁是植物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物效果影响等进行研究。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使农作物枯萎死亡,甚至生长不良

B

.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

C

.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

D.农作物枯萎死亡,甚至生长不良

22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冬奥会夺金后,谷爱凌回应外界说:“我不是天才,我是好好努力出来的。我不想做一个偶像,我希望能给女孩们做榜样,让她们觉得爱凌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著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谷爱凌成为年轻人的榜样和跨界偶像,对

试卷第10页,共11页

于这个时代来说,意义非凡。”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字。

试卷第11页,共11页

今生我爱你-电气专业就业方向

科大卫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12:42: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2745311570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大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大卫.pdf

上一篇:山东电信dns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科大卫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黄金种类-雄狮子2023年2月28日发(作者:学家电维修)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计划、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
  • 420℃班级管理细则
  • 318℃活动
  • 305℃青草伊伊
  • 286℃优文网
  • 270℃揪痧日记
  • 243℃年休假管理办法
  • 200℃停电应急预案
  • 195℃春节祝福语
  • 185℃秋霞瓜皮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