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时时而间进

更新时间:2023-04-12 10:51:27 阅读: 评论:0

点面结合的作文-学校运动会作文

时时而间进
2023年4月12日发(作者:有神)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比照阅读大全

第一篇甲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

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

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

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

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念no。曲桡,这里

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念shu,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

金。⑥卜:念b,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

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

的话。

17.解释以下词语。〔2分〕

〔1〕门庭假设市:▲〔2〕面刺:▲〔3〕期年:▲

〔4〕不相说:▲〔5〕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

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

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

第二篇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

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

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

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

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

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

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11.以下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D.今/齐地方/千里

12.解释以下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

种?请说说理由。〔5分〕

第三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沙巴岛 复问其妾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

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

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

2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②野人:农夫。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

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7.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5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赵简子出畋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6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

19.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

20.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4分〕

第四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

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

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

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明朝朱由检 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

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

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助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

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

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

14、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题3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

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5、辽宁十二市:

第五篇[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

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

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

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①仕:旧称做官为仕。②夫子:晏子。③仄陋:狭窄浅薄。④维:维系。⑤

弼:纠正。

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9.翻译选文中画“”的句子。〔2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

〔2〕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

10.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

4

第六篇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

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

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

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摘自《晏子论罪》〕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弋〔y〕,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

来射鸟,这里指捕鸟。③烛邹,人名。

1.解释以下加点的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1〕臣之妻私臣〔〕〔2〕王之蔽甚矣〔〕

〔3〕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4〕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2.比较以下加点的各组文言词在句中的不同含义或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诸侯闻之〔〕

皆以美于徐公〔〕

以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3.把以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唐太宗儿子 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晏子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加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欣游戏教学法 赏谁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有什么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篇【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峡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

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

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采.与坐谈.问之

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

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

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5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敷月之后.时

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6.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______(2)皆以美于徐公以:_______________

(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_______________(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C.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及鲁肃过浔阳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6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

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篇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诗选 臣,臣之妾畏

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

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

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

【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

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

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

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

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

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

6

士。

12.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王之蔽甚矣〔〕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3.以下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其真无马邪

D.跑男直播 隗且见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6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分〕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

乙文告诉我们:〔2分〕

7

答案:1

17.〔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2〕当面指

责、当面挑刺;/〔3〕满一年,或“一年”;/〔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

不和;/〔5〕跑、逃走、逃跑、出逃。〔共2分。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

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

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共5分,第一句2分,第二句3分。不要求完全直

译,无大错即可得总分值〕

19.C〔2分〕

20.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

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

〔3分。答清楚一点得2分,答清楚两点再得1分。如果有学生将重点放在说明齐王性格差

异的原因上的,最高给2分。而如果只分析邹忌的行为的,判为审题错误,0分。其它合理

分析酌情给分。意对即可〕

2

11.〔2分〕〔D〕

12.〔4分〕①偏爱②实在、确实③担任④离开

13.〔4分〕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

恶他。

14.〔5分〕答: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

己的观点或意见。“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

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邹忌讽齐王纳谏

31

7.〔1〕长,身高〔2〕确实〔3〕受蒙蔽而不明〔4〕打猎〔5〕攀援、爬〔树〕〔5

分,每字1分〕

18.〔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2〕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

什么可说的了。〔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6分,每句2分,大意写出即可〕

19.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进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4分,大意写出即可〕

20.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奉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4分,两者不同的进

谏方法各2分〕

41

2.门庭假设市或从谏如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3B

14〔1〕当面指责〔2〕满一年〔“一年”也可〕

15.〔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

译时大意得1分.“谤讥”“闻”译对得1分〕

〔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翻译时大意得1分,

“前”“顾”译对各1分〕

16.〔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

进谏,并付诸行动

5

8.〔1〕偏爱〔2〕间或,偶然〔3〕侍奉〔4〕道义〔每题1分,共4分〕

9.〔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

8

晏子赶走了他。〔大意对即可,每句1分,共2分。〕10.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

〔1分〕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1分〕不起〔大意对即可,2分〕启示:

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2分〕共4分

6

参考答案:

1.〔1〕偏爱(2)受蒙蔽〔3〕让……逃跑〔4〕重视

2.闻〔1〕使……听到〔2〕听到以〔1〕认为〔2〕因为

3.〔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景公说:“不要杀他了,我听从你的指教了。”

4.共同点:都采用了委婉劝谏的方式,使人容易接受。

更欣赏谁及理由:

更欣赏晏子。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

谏,列出烛邹的三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到达劝谏

的目的。

更欣赏邹忌:有胆有识,明智,精细,现身说法,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醒悟,

从而纳谏除弊,兴国安邦。

5.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7

6.(4分,每处l分,意思对即给分)(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通“返”,返回

7.(2分)B拜见(A长,身高整治,治理C偶尔私自,偷着D错误到)

8.(6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句子翻译通顺即可)(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

美?(“孰与”l分疑问句l分)〔2〕由此看来,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严重了。或,由此看

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严重)了。(“蔽”“甚”各1分)(3)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所

以”“亡”各1分)

9.(3分)原因(2分)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

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启发(1分)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或“要保持清醒

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812.〔1〕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

〔2〕刺:指责

〔3〕反:同“返”,返回

〔4〕期年:满一年

13.B.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

于“对”或者“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D.“且”:

尚且/将近。

14.〔1〕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

〔3〕〔村中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5.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9

银行自我介绍-时间都去

时时而间进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10:5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2678871569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时时而间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时时而间进.pdf

上一篇:街舞英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时时而间进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