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重点
点拨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重点点拨
1.草原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
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
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4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5理解句子: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
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
心句。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
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
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
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2《白杨》
1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
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理解句子: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
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
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坚强,不动摇,
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
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
们。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
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5《古诗词三首》
1《牧童》诗意:广阔的业务能力 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
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
里休息了。
2《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
船桨。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
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3《清平乐•村居》词意: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南
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茅草屋外,老
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
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4《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
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
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
的一种向往。
5《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宿新市徐公店》
6《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他是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6《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我们曾经学
过她写的《窃读记》。
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骆驼
脱毛,想念骆驼队。
3为什么骆白羊座怎么挽回 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为了防狼,“我”的想法是拉骆驼的人耐
不住长途路程的寂寞,增加行路的情趣。你的猜想是。
8《童年的发现》
1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
互联系的阶段:梦中飞行;思考宠物小猪 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
产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疑问并对此进行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
发现。
2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
险。”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一语双关。它既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
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又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
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
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
慰的理由。
10《杨氏之子》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
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2全文意思: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
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
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理解句子:
1〉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说话婉转,礼貌,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
1《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
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文章按事
情的国宝大熊猫作文300字 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
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
2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14《再见了,亲人》
1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
以谈话的口气叙述,以请求的语句开头,反问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
2、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
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3句子理解: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用反复呼唤的方式来表达。“再见了”说明“依依惜别”,“亲人”表现“关系亲密”;
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眷恋”。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
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2〉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
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
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
成的。
c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
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16《桥》
1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有无私无
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是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
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座桥梁正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
切联系群众的“桥”。
3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4句子理解。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
在山洪暴发时群众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
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
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18《将相和》
1本篇课文时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指廉颇,
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本文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调漂的正确方法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其中,“完
璧归赵”是事件的起因,“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负荆请罪”是这件事
的结果。
3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廉颇是一个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实质原因
是廉颇的错误认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
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原因是: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
19《草船借箭360浏览器首页 》
1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
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
亮的才能超过自己。
2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
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
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3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4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
1〉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
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
2〉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3〉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4〉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
不让鲁肃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
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
5〉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研修感悟 ,但绝不会直问原因,所以请鲁肃同船取
箭,做个见证,回去好向周瑜讲述取箭经过。
5人物特点:诸葛亮: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周瑜:自负,
嫉贤妒能,智谋过人,心胸狭窄;鲁肃:忠厚守信;曹操:多疑谨慎。
6句子理解
①诸葛亮说:“你借战国四君子 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
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
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
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②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
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a选择“大雾漫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b曹操
不敢“轻易出动”,所以只叫弓弩手射箭。c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
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使受箭面积大。d军士“擂鼓呐喊”,既
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又是让曹军明确
射箭的目标、方向。可见,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③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
亮了就回去。”诸葛亮为什么笑着说?
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
出动”。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神机妙算,
笑出了英雄本色。
④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
水寨受箭。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
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敢逼近曹操受箭,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
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不仅有丰富的天文知识,
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7《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其它三部作品分别是《西
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22《人物描写一组》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07:5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257198148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舟过安仁的诗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舟过安仁的诗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